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主办: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8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22-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经济·管理
移动学习模式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的适用性分析
王文旭
2022, 38(07): 1.
摘要
(
8
)
PDF
(1565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及后疫情时代的需要,传统面授学习及网络化学习方式已 无法满足企业、学员及监管部门的需求。通过对面授学习、传统网络化学习及移动学习3 种现有 学习模式进行对比,多角度分析了前2 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安全教育培训特点、政策制度、技 术装备、各方培训需求等方面,对移动学习模式在安全教育领域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认为 移动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需求。
铁矿山生产过程的时间管理模式
徐晓东, 付明宇, 赵剑, 贾永强
2022, 38(07): 4.
摘要
(
11
)
PDF
(159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构建矿山生产过程的数据分析和时间管控模式,围绕“穿孔、爆破、采装、运输、破 碎、磨选、精矿输送、尾矿排放”主流程,运用多种创新方法、工具开展精益生产管理,以消除过程存 在的瓶颈制约、设备故障多、停滞、换型、信息不畅通等问题。通过推进时间管控模式,采、选、输各 生产工序效率提升明显。采矿系统作业时间占比达66.04%,同比提升了8.04%,其他非作业时间 同步减少;磨选系统作业时间占比达90.86%,同比提升了0.69%;管道系统作业时间占比达97.2%, 同比提升了0.4%。全面实施“以爆代破”工程,采矿设备效率、破碎区域台效提升明显,粗破碎的 台时效率为2 485 t/h,同比提升了6.1%。
地质·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内蒙古扎赉特旗一带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宫红良, 张伟东, 王春宇
2022, 38(07): 7.
摘要
(
8
)
PDF
(1915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兴安岭中段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为对该区找矿预测研究提供指 导,选择内蒙古扎赉特旗一带作为矿产勘查区,通过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单元素异常 388 处和组合异常40处,对其中重点组合异常进行异常查证,在勘查区内发现了4处矿点及矿化 点。对其中登吉屯铜矿点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了铜矿体及矿化体171条,铜品位主要分布在0.2%~ 1.0%。根据其矿石特征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确定该矿床具有斑岩型铜矿床成因特征,并为该区 内矿产勘查指明了方向。结合勘查区内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特征等因素,将勘查区 划分为2 个Ⅰ级成矿远景区和1 个Ⅱ级成矿远景区,在成矿远景区内进一步确定了找矿靶区4 处,为 该区域矿产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西坞口矿区锡(钨)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特征
周雪斐, 庾江华, 李同鹏
2022, 38(07): 11.
摘要
(
9
)
PDF
(2519KB)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偏光显微镜下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光、薄片研究,结合野外地质、钻孔岩芯取 样等方法,对西坞口矿区矿物锡(钨)矿床矿石矿物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硅化、角岩化、云英 岩化、白云母化4 个蚀变带。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物共生次序、交代关系、变质程度,查明了矿体 主要赋存在云英岩化及白云母化带。研究表明:该矿床属于典型的岩浆期后气成热液矿床,即高 温气成热液黄玉石英脉型钨锡矿床,同时又伴生有铜、钼、铋、铍等多金属矿床,成矿形式为高温石 英脉型钨矿、钨锡矿和云英岩化花岗斑岩锡矿系列组合型矿床。
新疆温泉县阿德根布拉格一带汗吉尕组物源及沉积环境分析
杜小亮
2022, 38(07): 15.
摘要
(
9
)
PDF
(2559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天山温泉地区广泛发育泥盆纪沉积地层,新疆温泉县阿德根布拉格一带汗吉尕组 以砾岩、岩屑砂岩及少量大理岩化结晶白云岩灰岩为特征,沉积岩石的碎屑物主要为酸性火山岩、 碎屑砂岩,主要来源于岛弧过渡带,部分可能来源于未切割的大洋活动岛弧区。通过野外详细的 剖面测制、沉积环境分析,结合室内岩矿鉴定对汗吉尕组的沉积环境及其物源特点进行了综合分 析。结果表明:中泥盆世汗吉尕组为动荡的滨海沉积环境,其形成的主体大地构造环境为接近活 动陆缘环境。
黑龙江省北部新元古代—早石炭世洋—陆转换过程
张铁安, 赵雨生, 高洪岩, 刘宇奇, 刘宇崴, 杜兵盈
2022, 38(07): 20.
摘要
(
15
)
PDF
(2352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东北微地块群拼贴位置及构造演化这一重要科学问题,运用洋—陆转换及大陆 动力学等地学理论,通过系统分析额尔古纳—松嫩地块间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新林—塔源—兴隆 俯冲增生杂岩带、早石炭世嫩江—黑河俯冲增生杂岩带的物质组成,甄别出了俯冲增生杂岩带内 蛇绿岩的类型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新林—塔源—兴隆俯冲增生杂岩蛇绿 岩类型主要包括SSZ 型蛇绿岩—富铌基性火山岩,地幔柱型蛇绿岩—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组合,与 弧—盆演化相关的蛇绿岩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组合;早石炭世嫩江—黑河俯冲增生杂岩蛇绿岩类 型主要是与弧—盆演化相关的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组合。结合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新林—塔源— 兴隆俯冲增生杂岩带、早石炭世嫩江—黑河俯冲增生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各期岩浆弧、区域磨拉 石建造空间分布,总结了额尔古纳和松嫩地块之间新元古代—早石炭世洋—陆转换过程。
广东龙门盆地某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
邱明祥
2022, 38(07): 26.
摘要
(
9
)
PDF
(161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龙门盆地远景区开展的地质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剖面测量等工作 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了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构造、矿化蚀变带等的分布特征,总结了矿床成 矿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圈定了一处靶区,该靶区主攻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作用矽卡岩型铅锌 多金属矿。分析结果对于该盆地后续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越西县拉尔铁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林寿海
2022, 38(07): 30.
摘要
(
14
)
PDF
(173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西县拉尔铁矿采矿权范围内的铁矿资源经过多年开采,拥有的铁矿资源量已不 多,需要加大勘查投入寻找接替资源。通过对拉尔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 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矿床与本地区铁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铁矿体赋存于中 泥盆统箐门组砂岩夹页岩的碎屑岩中,呈顺层状产出;②该矿具有层控矿床特征,受切罗木向斜控 制;③越西地区古地理环境有利于铁矿床的形成,属于“宁乡式”沉积型铁矿床;④矿床成因属于浅 海相的沉积型胶体化学成矿。研究结果对于区域同一层位、邻区找矿勘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辽吉活动带硼矿地质遗迹的地质特征及评价
胡艳春, 李婷婷, 冯园园, 石建
2022, 38(07): 34.
摘要
(
5
)
PDF
(1988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吉活动带是华北陆块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活动带之一,不仅记录了早期超大陆 聚合—裂解动力学过程的重要信息,而且发育众多典型的前寒武纪地质遗迹景观。通过对活动带 内发育的硼矿床及相关地质遗迹进行简要分析,认为区内主要发育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具体 包括地层剖面、岩石剖面、构造剖面以及重要岩矿石产地4 类,并阐述了硼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 及形成演化过程。结合区内发育大量的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分析认为两者相互融合将对地区 经济建设、科学普及和旅游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贵州印江县紫薇地区地热资源特征及成因
张学东, 万将, 侯江萍
2022, 38(07): 38.
摘要
(
7
)
PDF
(1779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贵州印江县紫薇地区地热资源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水化学特征和热储 条件分析,结核物探、钻探、化验等手段对区内地热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地热资源为断 裂对流型地热资源,地热水在地壳岩体中的循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循环系统。研究区内大气降水、 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沿断裂带和岩体中的空隙(裂隙、溶洞、溶隙、岩溶管道等)通道下渗向地下运 移,在下渗运移过程中不断获取地下热能使得水温不断升高,同时又溶解、溶滤围岩中的矿物成分, 在重力的作用下受控于断裂进行深部大循环。研究表明:以降雨为主要来源的地热水在挽近期断 裂和岩溶裂隙等通道的作用下经循环加热和升温,最终形成了研究区内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在降压 0.5 MPa(降深50.0 m)时,井口水温49 ℃,涌水量1 104.68 m
3
/d,水质类型为SO
4
—Ca—Mg型。
新县红高粱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勘查及治理措施
张军杰
2022, 38(07): 42.
摘要
(
10
)
PDF
(177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县红高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为例,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体滑坡 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结构、地质构造特征,并对滑坡成因、变形机理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了科学合理的山体滑坡防治措施。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技术措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消除了地质 灾害隐患,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对于类似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采矿工程
昆阳磷矿二矿缓倾斜中厚矿体地下采矿方法研究
黄杰, 李树建, 夏钢源, 王孟来, 张斌, 刘映辉
2022, 38(07): 45.
摘要
(
5
)
PDF
(3930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层缓倾斜薄—中厚矿体为采矿界公认难采矿体,昆阳磷矿二矿区露天开采境界外 深部矿体更具特殊地质条件,为双层磷矿夹废石产出,上盘围岩和夹层稳固性较差。首先对矿山 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普氏分级法和RMR 分级法对岩体质量进行分级,得出昆阳磷 矿矿岩属于差—一般岩体。结合开采技术条件,针对矿体地下开采方案展开研究,提出多种适合 昆阳磷矿二矿区露天开采境界外深部矿体地下开采的采矿方法,并开展定性和定量比较,从安全、 技术、经济的角度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终推荐房柱嗣后充填采矿法,采用掘进机落矿非爆连 续切割回采工艺,为昆阳磷矿二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提供支撑。
FAHP 在尖山地采矿山采矿方法优选中的应用
陈树林, 李亮, 薛丽娟, 周科平, 袁丹灵
2022, 38(07): 51.
摘要
(
5
)
PDF
(2117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矿方法对矿山开采至关重要,而采矿方法的选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为兼 顾不确定性因素和可量化因素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合地下金属矿床采矿方法决 策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以尖山地采矿山为例,对4 种备选采矿方法进行模糊层次分析,得 出4 种方法的综合优选度分别为81.09%,78.19%,93.67% 和92.30%,从而确定分段凿岩阶段出矿 嗣后充填法最优。模糊层次法在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决策效率,为地下金属矿床 开采方法的比选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某小型矿山老采空区三维扫描及充填方案研究
夏钢源, 李树建, 刘娉, 王孟来, 陆玉根
2022, 38(07): 56.
摘要
(
8
)
PDF
(1939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小型萤石矿采空区不明危及主井及地表安全的现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进行空区扫描,得到了空区的准确形态,扫描发现空区不断向上冒落,距离主井最近处已不到20 m。针对矿山无选厂缺乏尾砂等充填材料的问题,研究采用超高水充填工艺。该充填系统具有建 设成本低、布置灵活、占地少、自动化高、充填效果好的特点,可在井口布设一套超高水充填站,确 定充填空区位置后由地表钻充填孔至空区,制浆混合后经充填钻孔下放至空区内。实践表明:影 响地表和主井安全的两大采空区不到2 个月即充填完毕,确保了地表建(构)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扁担山矿露天爆破开采对铁路工业设施安全影响分析
娄广文, 范庆, 夏勇
2022, 38(07): 59.
摘要
(
14
)
PDF
(1916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扁担山矿北侧有合九铁路安庆支线及民房等建构筑物设施,为保护铁路及民房安 全,分析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地震效应、爆破飞石、爆炸空气冲击波、爆破及生产粉尘等危险有害因 素的种类、分布情况、严重程度及潜在的事故隐患,分析有关爆破参数对合九铁路运行的安全可靠 性。根据露天矿山开采区域与合九铁路地理位置关系及现场作业条件,采用Blast-UM型爆破振动 测试仪对现场布置测试点进行爆破测试。根据爆破测试结果,回归计算爆破衰减系数,确定爆破 工程级别,并对露天爆破作业产生的爆破振动速度、爆破冲击波及爆破飞石等安全距离进行计算, 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开展矿区东北侧露天爆破开采对合九铁路的安全影响分析。根据分析 结果,爆破作业安全允许振动速度、最大段起爆药量、爆破安全允许距离、爆破振动满足要求,不会 对合九铁路造成安全威胁。
融冠矿业崩落法放矿试验优化采场进路参数研究
彭敏杰, 陆玉根
2022, 38(07): 64.
摘要
(
11
)
PDF
(2320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适合于融冠矿业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进路口尺寸,验证优化增加进路间距后 扩大进路尺寸宽度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开展了放矿试验优化采场进路参数的研究。放矿单体试验 得出了不同放出高度下放矿椭球体的发育形态。将单体试验绘制出的椭球体按照目前井下采用 的不同采场结构参数组合进行排列,结果表明:分段高度为12 m时,进路间距取15 m,进路口宽度 取6 m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组合。自962 m分段水平以下,矿山增大进路间距值至15 m。通过立体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进路间距值增至15 m,需同时将进路宽度扩大至6 m,以实现放 出椭球体两两相切,使得贫化和损失较小。
瀑布式溜井在大红山铁矿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魏建海, 马相松, 吴健薇
2022, 38(07): 67.
摘要
(
8
)
PDF
(2870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红山铁矿二期工程采用200 m高中段开拓,多段斜井胶带接力运输矿石,沿用无底 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因中段高度较高,集矿运输后的溜井较深,从最上部的卸载站到底部的破碎 站之间还有一个集矿运输水平。为保证深溜井下放矿石和卸载站运营安全及2 个集矿运输中段 同时生产,采用了瀑布式溜井布置形式,同时,将放矿系统结合在瀑布式溜井系统中,使溜井兼具 倒运矿石的功能,解决了大型矿山溜破系统连续生产的问题。现场使用情况和溜井监测结果表 明,除去围岩影响因素外,溜井基本属于正常冲刷破坏,瀑布式溜井在大红山铁矿二期工程的应用 是成功的。
岩土工程
高寒区冻岩爆破机理分析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张新河, 贾世杰, 赵国强
2022, 38(07): 72.
摘要
(
5
)
PDF
(2351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海拔寒区矿山气温低,岩石常处于冻结状态,且上覆冻土层,爆破机理不明,爆破效 果难以控制。将理论分析与室内试验相结合,分析了低温冻结条件下岩石爆破破碎机理及岩石主 要力学参数变化规律。从非冻结岩石爆破破碎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的3 种较为 流行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冻结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此外,开展了20 ℃、0 ℃、-5 ℃、-15 ℃、-30 ℃ 条件下岩石动静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冻结温度下,岩石动态强度显著大于静态强度;随着温 度的降低,岩石的动静态强度逐渐增大,岩石力学参数均呈现出线性相关关系;冻结条件下,岩石 内部结构更为紧密,整体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岩石的爆破难度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区现场 爆破参数技术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国内某矿山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蓝秋华
2022, 38(07): 77.
摘要
(
11
)
PDF
(2466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成果查明了某矿山露天采场边坡岩体结构面特征,并通过反演分 析,获取了边坡稳定性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赤平投影法、极限平衡法对采场边坡进行了稳 定性分析和边坡破坏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分化程度总体为微风化状态,岩体质量良好, 力学指标较高,边坡总体呈稳定状态。边坡局部稳定性主要受节理面控制,为同向倾斜边坡,易发 生楔形破坏;下部滑体坡脚区域发生溃屈破坏。
基于压密层保护的破碎围岩掘进巷道支护技术
王春贤, 兰舟, 张艺山
2022, 38(07): 80.
摘要
(
11
)
PDF
(2031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成本高、易遭地压破坏等难题,以海南铁矿保秀矿区为工程 背景,提出了保护巷道加密层的精细支护概念。根据钻孔探测图像显示,破碎围岩巷道自表面向 岩体内部可依次分为内碎裂层、压密层、外碎裂层与原岩层,掘进爆破过程形成压密层,其内外裂 隙获得扩展空间进一步发展,形成内外碎裂层,导致巷道冒顶破坏。根据这一机理,破碎围岩巷道 围岩精细支护的关键在于保护加密层的稳定性和限制裂隙围岩的碎胀空间,提出了锚网喷浆+锚 索适时支护形式,并在保秀矿区破碎围岩巷道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锚网喷浆+锚索适时支护形 式,即锚网喷浆紧跟工作面支护、根据地压显现速度掘进3~5 个循环锚索二次支护,能够高度适应 保秀矿区破碎围岩巷道的地压破坏规律,有效保障了破碎围岩巷道的稳定性。
李官集铁矿采场顶板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研究
范振华, 付信凯
2022, 38(07): 84.
摘要
(
11
)
PDF
(307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李官集铁矿-400 m 中段3 号采场顶板支护为工程背景,对比《工程岩体分级标 准》,将-400 m中段3 号采场岩体划分为质量较差的Ⅳ级岩体,通过对破碎顶板失稳模式及机理分 析,确定采用树脂锚杆的支护方式对顶板进行加固。利用FLAC3D 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采场支护前 后顶板稳定性,得出顶板岩层位移场与应力场变化特征及塑性区扩展规律。结果表明:使用锚杆 支护后顶板岩层移动下沉量从未支护32 cm降低至16 cm,覆岩塑性区高度由未支护的9.6 m下降 至6.4 m,证明该支护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顶板位移,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矿山采场支护提供借鉴。
掘进巷道应力区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
王海波
2022, 38(07): 89.
摘要
(
5
)
PDF
(1779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2305 巷450~530 m段过F7 断层应力区时,顶板出现下沉、破碎、支护失效,应力 区侧巷帮出现片帮、移近量大等围岩变形现象,分析得出2305 巷围岩变形主要由构造应力、围岩 特性、支护强度以及支护设计等原因所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顶板采取“注浆+JW型锚索吊棚+ π型钢棚”联合治理措施,对断层侧巷帮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桁架锚杆”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实际 应用效果来看,巷道应力区采取综合治理技术后,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7 m以下,巷帮片帮深度控 制在0.40 m以下,提高了应力区巷道成型率,保证了巷道安全快速掘进。
义煤集团千秋煤矿千米深大巷变形机理研究
谢军峰, 刘智理
2022, 38(07): 93.
摘要
(
13
)
PDF
(5183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千秋煤矿超千米深大巷实际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对跨2 组以上岩层大巷的变形 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超千米深大巷巷帮中的应力较大,最高应力可达50 MPa 左右;② 拱形顶板比矩形、梯形等形状的顶板易于应对深部高应力环境,有助于减小塑性破坏区范围;③大 巷位于2 组岩层中间时,强度较大的岩层对位于该部分的巷道部分维护有利;④大巷顶底板沿帮 上下发育的剪切破坏带主要由竖直帮部造成的剪切引起。根据大巷穿越岩层的情况设计分段支 护方案,通过变更支护密度和强度,因地制宜设计支护方案,可避免巷道全长采用一套支护方案 时,某些地段支护强度不足或某些地段支护强度过剩的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支护效果的前 提下降低支护成本。
基于新型材料的超前支护技术在掘进爆破中的应用
闫亚军
2022, 38(07): 97.
摘要
(
13
)
PDF
(2078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前支护是矿产开采中巷道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巷道围岩提供了一定的支护阻 力,阻止危岩的垮落,增强掘进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由于现有超前支护技术的不足,通用的几 种支护方式均无法满足掘进爆破的需求,在掘进过程中经常出现掉顶和片帮的现象。通过对支护 机理与支护技术的研究,设计研究了一种新型材料的超前支护技术,通过试验从支护强度、支护后 巷道表面位移量和爆破效果等进行验证此技术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支护强度可达0.42~0.63 MPa,可有效地减小爆破冲击力对围岩的破坏,形成了稳固有效的人工假顶,增强了围岩的稳固 性。其巷道表面位移量在约90 d仍可达3~5 mm,切实有效地保证了作业人员安全。同时,由于其 内填充材料的作用,对爆破效果也有一定的改善,对软岩的炮眼利用率提高10.4%~11.7%,对硬岩 的炮眼利用率提高3.8%~6.7%,超前支护所采用填充材料各组分均为无污染、健康环保的产品,在 爆破后不会产生其他的污染气体,具有操作方便、爆破效率高、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矿物加工工程
安徽某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王欢, 周贺鹏
2022, 38(07): 101.
摘要
(
11
)
PDF
(716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回收利用安徽某铁矿石,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 该铁矿石铁品位37.85%,为低硫高磷、半自熔性矿石,有用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占总铁的 85.19%;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和层状构造2 种,矿石的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 结构、斑状结构、浸染状结构及片状、鳞片状结构;有用铁矿物磁铁矿呈细粒嵌布,在-0.07 mm的分 布率为77.03%,次要矿物赤铁矿结晶粒度更为细小,几乎全部分布在-0.07 mm 粒级;主要脉石矿 物碳酸盐、云母的嵌布粒度较粗,在+0.07 mm的分布率分别为65.28%,55.02%;该铁矿石中的磁铁 矿宜采用粗粒磁选抛废—磨矿—弱磁选—磨矿—弱磁选工艺流程回收。
白云鄂博东矿条带型矿石特征分析
于俊芳, 闫国英, 彭章旷
2022, 38(07): 106.
摘要
(
8
)
PDF
(2664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云鄂博超大型铌铁稀土矿床同时含有萤石、硫、磷、钾、钪、钍等多种元素及矿物, 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开发,通过野外工作采集白云鄂博东矿条带型矿石,进行了岩相学 观察鉴定及工艺矿物学分析研究。研究得出:该条带型矿石中的主要矿物为萤石、氟碳铈矿、独居 石、赤铁矿、白云石等,主要氧化物为CaO 和MgO,F 含量为7.49%~28.95%,铁矿物含量较高,达 79.80%;稀土矿物主要以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为主,在条带型矿石中分布均匀,稀土矿物含量高达 9.28%,含量少的不到0.10%。
绿泥石新型抑制剂PSSNa 在钛铁矿浮选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杨慧, 王振, Safarov S, 邹旦, 许颖
2022, 38(07): 110.
摘要
(
10
)
PDF
(1936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钛铁矿浮选中绿泥石等具有一定天然疏水性的脉石矿物易混入精矿中,降 低精矿品质的问题,研究了新型绿泥石抑制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Na)的抑制效果和作用机理。 微浮选试验结果表明:PSSNa 能够选择性抑制绿泥石的浮选,在最优条件下钛铁矿回收率高于绿 泥石近50 个百分点,为浮选分离创造了良好条件。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聚苯乙烯磺酸钠可大幅 降低油酸钠对绿泥石表面的疏水化作用,而对油酸钠疏水化钛铁矿的能力影响不大;红外光谱检 测结果表明,相比于钛铁矿,PSSNa 通过其磺基与绿泥石表面的镁原子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表现出 选择性;吸附量测量结果显示,该吸附了聚苯乙烯磺酸钠分子阻止了油酸钠在绿泥石表面的进一 步吸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从分子水平解释了该抑制剂对钛铁矿和绿泥石的选择性吸附、抑 制作用。
海南某选厂磁-赤褐铁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朱海龙, 张铃, 伍红强
2022, 38(07): 115.
摘要
(
7
)
PDF
(2242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海南某选厂铁矿物有效回收利用的最佳选矿工艺及可能达到的指标,在工艺 矿物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全铁品位为39.66% 的铁矿石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通过采用阶段 磨矿—弱磁选—强磁选—浮选脱硫—阴离子反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铁精矿品位63.32%、铁回收 率70.38% 的较好指标,实现了对磁-赤褐铁矿的综合回收,为同类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 据。
某冶金尘泥氨法强化浸出回收锌试验研究
刘一楠, 孙瑞
2022, 38(07): 119.
摘要
(
15
)
PDF
(1812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冶金沉泥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针对冶金沉泥中的锌无法有效回收利 用的问题,以福建某冶炼厂含锌8.45%的冶金沉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氨水-氯化铵强化的浸出方法, 分析讨论了浸出剂种类及浓度、搅拌温度、时间、转速对锌浸出回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氨 水与氯化铵浓度比1∶1、总铵根离子浓度6 mol/L、液固比6∶1、温度65 ℃、搅拌时间2.5 h、搅拌速度 500 r/min的最佳条件下,锌浸出率达86.91%,浸出效果较好。
陈台沟铁矿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常文利
2022, 38(07): 123.
摘要
(
6
)
PDF
(212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陈台沟铁矿为了实现无尾排放,针对选矿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通过在细碎前 设置干选作业,一段球磨前设置湿式预选作业,一段旋流器沉砂设置预选作业,提前分离出了+0.5 mm粒级砂石进行商业化利用,产生的湿尾矿与胶凝材料混合后用于井下充填。通过以上工艺优 化,实现了采充平衡,保障了生产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利比里亚某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张永, 林小凤, 刘军
2022, 38(07): 127.
摘要
(
3
)
PDF
(412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查明矿石性质对选矿指标的影响,对国外某铁矿石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 析和MLA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矿石的矿物组成、含量及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等工艺矿物学性 质。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铁为矿石中的主要目的元素,铁品位为39.09%,主要赋存于磁铁 矿、褐铁矿和赤铁矿中;石英为主要脉石矿物,其次为辉石、石榴子石等硅酸盐矿物,其他矿物含量 相对较少;有用铁矿物磁铁矿和褐铁矿的工艺粒度呈粗粒分布,赤铁矿的嵌布粒度较细,主要脉石 矿物石英结晶粒度较粗。根据工艺矿物学性质,建议采用阶段磨选、磁重联合选矿工艺。
国内某难选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王炬, 陈洲, 袁启东, 田一安
2022, 38(07): 131.
摘要
(
14
)
PDF
(3936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国内某难选铁矿,通过多元素分析、铁物相分析、显微镜鉴定等手 段对其化学组成、矿物含量、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 明:该矿石主要有用铁矿物为磁铁矿和少量赤(褐)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碳酸盐、长石、石英以及 黏土;矿石和岩石主要具层纹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主要结构有粒状结构、条带结构、斑 状结构、鳞片状结构、脉状结构和浸染状结构;黏土和绿泥石中均包含较多微细粒铁矿物,共生关 系紧密;矿石中有用铁矿物磁铁矿和赤(褐)铁矿属微细粒嵌布,难以单体解离。
坦桑尼亚某鳞片石墨矿石浮选试验
胡俊, 陈晓波, 刘建文
2022, 38(07): 135.
摘要
(
8
)
PDF
(2196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品质大鳞片石墨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防止石墨大鳞片的破碎,对 坦桑尼亚某鳞片石墨矿石采用阶段磨矿浮选—预先分目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通过 筛分获得了+0.15 mm大鳞片石墨精矿,-0.15 mm石墨经过阶段再磨精选,得到了高碳细粒级石墨 精矿,闭路试验获得的大鳞片石墨固定碳品位为96.04%、回收率为55.84%,细粒级石墨固定碳品 位为95.43%、回收率为38.73%,精矿总回收率为94.57%。该工艺流程有效保护了石墨鳞片的完整 性,提高了大鳞片产率。
黑龙江某铜锌硫化矿优先浮选试验研究
张强
2022, 38(07): 139.
摘要
(
8
)
PDF
(229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铜锌硫化矿为了解决现场铜精矿品位低的问题,对该矿石进行了抑锌浮铜优先浮 选试验研究。开路试验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75%,以硫酸锌与亚硫酸钠作为锌矿物 组合抑制剂、Z-200和丁基黄药为铜矿物组合捕收剂,对铜矿物采用1 粗3 精1 扫工艺流程,可获得 铜品位19.80%、铜回收率48.60%、锌品位15.80%的铜精矿;以硫酸铜作为锌矿物活化剂、丁基黄药 为锌矿物捕收剂,对锌矿物采用1 粗3 精工艺流程,可获得锌品位49.60%、锌回收率53.01%、铜品 位0.92%的锌精矿,实现了铜、锌的综合回收。
弓长岭选矿厂磁铁矿重—磁工艺优化与应用研究
余莹, 刘国义, 杜艳清, 李春艳, 赵德会, 栾长庆
2022, 38(07): 143.
摘要
(
10
)
PDF
(2248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弓长岭选矿厂磁铁矿作业区的生产指标,针对因矿石处理量升高出现的精矿 指标波动、尾矿品位偏高、药剂消耗增加等问题,通过采用新工艺两段磨矿、一段磁选抛尾、重选、 粗细分级、细粒级磁选流程进行了工艺优化技术改造。考查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获得了产率 27.55%、铁品位67.09%、铁回收率73.91%的合格铁精矿,综合尾矿铁品位9.01%;新工艺能够高效 分选弓长岭磁铁矿,且产品指标优异,流程简单,经济效益显著。
某低品位铁矿石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王有为
2022, 38(07): 147.
摘要
(
10
)
PDF
(2006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国内某低品位弱磁性铁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并优化选别指标,针对该矿石进 行了工艺矿物学和磁—浮联合工艺选矿试验研究。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磁铁矿嵌布粒度分 布较为分散,以中粒为主,属中—细粒不均匀嵌布;矿石中的磁铁矿嵌布特征复杂,嵌布粒度不均 匀,且有部分磁性铁矿物与磁黄铁矿连生,给铁矿选别带来一定的困难。磁—浮联合工艺选矿试 验结果表明:采用预选抛尾—阶段磨矿—阶段磁选—反浮选脱硫联合工艺进行选铁脱硫试验效果 较好,获得了含硫0.39%、TFe 品位65.43%、TFe 回收率71.36%的合格铁精矿。
梅山矿业细粒级预选系统工艺优化研究
盘英
2022, 38(07): 151.
摘要
(
7
)
PDF
(2588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降低选矿湿尾量及缓解尾矿堆存压力,梅山矿业针对近年来原矿地质品位逐年下 降及原矿含泥量逐渐增加的问题,对选矿作业中的重选0.5~0 mm细粒级预选系统进行了工艺优 化研究。研究重点对整个重选0.5~0 mm 系统各段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取样、考察及研究,并分析 地质品位逐年下降和原矿性质变化对该系统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重选0.5~0 mm系统可 从原矿的矿泥中选别出铁品位50%左右的铁精矿,对降低选矿湿尾量作用巨大,但当前浓缩能力 已达到瓶颈,需要进一步优化。
某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生物氧化新工艺研究
高军雷, 伍红强, 辛金秀, 杨晓奇, 杜胜涛, 郭永超
2022, 38(07): 155.
摘要
(
7
)
PDF
(198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内蒙古某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石的回收率,针对该矿石金银品位低、砷硫 含量高、目的矿物微细粒包裹等特点,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并进行了菌种驯化、细菌堆浸氧化、 氧化渣提金等探索试验研究。研究确定了细菌堆浸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路线,该难处理金矿最 终获得了砷氧化率60.45%,铁氧化率23.40%,硫氧化率48.32%,金浸出率77.10%,银浸出率 72.73%的工艺技术指标;与常规选冶工艺相比,采用该方案金浸出率可提高20 个百分点以上,为 此类矿石金、银有价元素的回收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线。
提高某铁矿选矿指标工艺试验研究
林小凤, 袁启东, 张永
2022, 38(07): 159.
摘要
(
14
)
PDF
(2164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合理开发利用某赤褐铁矿资源及为后续选别工艺提供技术参考依据,针对该矿石 的性质特点进行了系统的选矿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原矿— 磨矿(-0.076 mm95%)—强磁选工艺,可获得铁品位55%以上的铁精矿;采用原矿—磨矿(-0.076 mm95%)—螺 旋溜槽重选工艺、原矿—磨矿(-0.076 mm95%)—强磁—螺旋溜槽重选工艺,可获得品位58%以上 的铁精矿。
月桂酸对煤气化细渣浮选的促进作用研究
程延化
2022, 38(07): 162.
摘要
(
9
)
PDF
(2122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离煤气化细渣中的残碳与灰质,针对煤气化细渣表面存在大量含氧官能团和 孔隙,传统的烃类捕收剂难以回收其中的残碳等问题,进行了以月桂酸和煤油为复配药剂的捕收 剂用量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少量的煤油加入月桂酸后作为捕收剂在提高精矿产率与可燃体 回收率的同时,可降低其尾矿烧失量;当复配药剂用量提高到16 kg/t时,尾矿烧失量降低到8 %以 下,可燃体回收率超过90 %;月桂酸的加入可以加大煤油在水中的分散作用,从而增加残碳颗粒 与捕收剂液滴的接触面积,两者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残碳颗粒的疏水性和可浮性,并且通过接触 角结果验证了使用不同捕收剂进行浮选试验时得到的精矿产率与可浮性的关系。借助BET 测试 与发热量测试分析浮选产品孔隙结构参数与热值,为产品再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巴西某混合型磁-赤铁矿选矿试验
韦东, 黄春源, 陶飞, 曾招科
2022, 38(07): 168.
摘要
(
6
)
PDF
(244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合理开发利用巴西某铁品位50.84%、矿石粒度较细的混合型磁-赤铁矿,在矿石性 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0.076 mm60%的磨矿细度下,经磨矿— 弱磁—强磁1 粗1 扫流程选别后,可获得产率70.89%、铁品位63.30%、铁回收率91.60%的综合铁精 矿,选矿指标较好,可为国内选厂生产加工该类铁矿石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安徽某铜铁矿石降低铁精矿含硫试验研究
万超
2022, 38(07): 171.
摘要
(
10
)
PDF
(2317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某矿山为将铁精矿含硫量由2%~4% 降低到1% 以下,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 上,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铜硫混合浮选工艺,在不活化硫矿物的条件 下,铁精矿含硫难于降低到1%以下,而加入CuSO4活化硫矿物虽能使铁精矿含硫降低到0.92%,但 这也导致铜、硫分离困难,影响选铜指标;采用现场选铜尾矿再选硫方案以及现场铁精矿直接反浮 选脱硫方案,均能获得含硫量小于1%的铁精矿;从工艺流程改造、维护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议 采用现场铁精矿反浮选脱硫方案。
选矿指标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朱永涛, 肖云, 李庆恒, 张文乾
2022, 38(07): 175.
摘要
(
20
)
PDF
(1701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科学、有效、便捷地评价选矿技术指标的优劣,针对现有选矿行业指标评价方法 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等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学公式推导,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建立 快捷、简便、适用性强的目标函数,运用新的目标函数对某铅锌矿选矿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 结果表明:新的目标函数能够克服原矿性质波动影响而造成的选矿指标波动带来的评价体系不统 一的弊端,同时规避以往评价方法的弊端和局限性,实现了对选矿技术指标的科学、有效、便捷的 评价,从而为科学评价选矿指标分选效率提供依据,也为相关企业进行选矿指标评价提供技术参 考。
巴西某含硅铁矿石提质降杂选矿试验研究
许继龙
2022, 38(07): 178.
摘要
(
9
)
PDF
(2004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降低巴西某铁矿石中的SiO
2
含量,提高精矿铁品位,进行了1 粗1 扫磁选提质降杂 选矿试验。通过将铁品位57.94%、硅含量11.68%的巴西外购原矿样磨至-0.074 mm77.0%,进行不 同磁场强度下的选别试验研究,得到了产率91.30%、铁品位61.50%、铁回收率96.91%、SiO
2
含量 7.23%的铁精矿,铁品位20.60%的尾矿,满足梅山选矿生产尾矿铁品位≤21%的管控目标值。将该 巴西原矿配入梅山自产矿选矿生产流程,按100 t/h配入,且控制生产综合铁精矿品位在57%的前 提下,每吨巴西原矿可产出铁品位57.00%的梅山综合铁精矿1.10 t。
某矿山铜锌硫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王俊浩, 王飞, 林圆圆
2022, 38(07): 182.
摘要
(
10
)
PDF
(2362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含铜、锌、硫磁铁矿,为了降低铜、硫精矿中的锌含量,针对原矿中锌含量高的问 题,根据矿石性质采用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优先选铜、锌硫分离的工艺流程综合回收磁选尾 矿中的铜、锌、硫。试验最终获得的铜精矿品位30.03%、铜回收率95.58%,锌精矿品位46.36%、锌 回收率70.27%,硫精矿品位45.80%、硫回收率94.12%,铜、硫精矿中的锌含量大幅降低,同时铜、 锌、硫均得到了有效回收。
梅山铁矿20~2 mm磨前预选工艺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
张祖刚, 成磊, 周润, 王秋林
2022, 38(07): 185.
摘要
(
9
)
PDF
(2244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梅山铁矿磨前20~2 mm 粒级预选精度,针对现有预选流程存在的精矿中脉 石夹杂、尾矿金属损失大等问题,对该粒级原矿开展了选别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磨前预选 20~2 mm粒级磁滑轮精矿经过精选,可得到铁品位48.96%、铁回收率83.97%的精矿,铁品位提高 了5.86 个百分点;采用新型高磁场力2RTGX0612筒式永磁强磁选机的精矿铁品位平均达36.79%, 尾矿铁品位平均11.01%;相比现有辊式强磁选机精矿铁品位提升了2.59个百分点,尾矿铁品位降 低了2.19个百分点,分选效率明显提升;在金属回收率比辊式强磁选机提升0.93个百分点的前提 下,相比原辊式强磁选机精矿量(入磨矿量)减少了4.09个百分点。
某尾矿铜硫资源回收利用试验研究
路永森, 张浩
2022, 38(07): 189.
摘要
(
8
)
PDF
(223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选厂为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改善选厂及周边环境,实现选厂节能减排,针对选 厂尾矿存在大量有价资源未有效回收利用,以及尾矿大量堆存污染环境、占用土地等问题,进行了 尾矿性质分析及铜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浮选—铜精选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终得到 了铜品位10.34%、铜回收率45.67% 的铜精矿,硫品位38.22%、硫回收率75.69% 的硫精矿,有效回 收了铜、硫资源,实现了尾矿中有价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材料·装备
纳米陶瓷球在金属矿细磨中的应用及前景
周洪林
2022, 38(07): 192.
摘要
(
9
)
PDF
(2528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降低金属矿山企业生产成本及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纳米陶瓷球的材料和细磨特 性,结合纳米陶瓷球代替传统钢球后在金属矿细磨中的应用案例,简述了纳米陶瓷球作为球磨机 和塔磨机的磨矿介质取得的“节能降耗”经济指标,以及减少过磨和铁质污染为选别有用矿物带来 的正面效应。此外,探讨了适应纳米陶瓷球应用的球磨机和塔磨机的优化设计方向,展望了纳米 陶瓷球在金属矿细磨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SLon 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傅国辉, 徐俊峰, 李刚, 宋长春, 王子扬, 侯英
2022, 38(07): 197.
摘要
(
5
)
PDF
(1933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显著影响赤铁矿强磁分选效果的影响因素,针对SLon 立环脉动高梯度磁 选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述了结构参数、工作参数、给矿性质和日常生产管理对赤铁矿强磁分 选的影响。反洗结果表明:转环外径、介质盒结构及材质等结构参数,脉动冲程、脉动冲次、背景磁 感应强度、转环转速等工作参数,给矿浓度和给矿粒度等给矿性质参数,分选槽液位和磁选机清理 等日常生产管理均会显著影响其分选效果;同时指出了赤铁矿在强磁分选过程中SLon 立环脉动 高梯度磁选机影响因素的调控方向,明确提出分选槽液位监控和给矿浓度智能控制等自动化技术 在实际应用方面仍需加强推广。
某矿全尾砂膏体充填自流输送可靠性分析
曾文旭, 李鹏程
2022, 38(07): 201.
摘要
(
13
)
PDF
(1887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某矿全尾砂充填料浆的管道自流输送可靠性,对各配比全尾砂充填料浆的塌 落度、稠度、分层度、屈服应力及塑性黏度进行了测试,对当前充填系统条件下所推荐配比全尾砂 料浆的临界流速和充填倍线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料浆质量浓度为70%~74% 时表现出较好的 流动性能;灰砂比1∶4、质量浓度74%的全尾砂充填料浆的临界流速较实际工作流速小,最大允许 充填倍线为4.69,大于矿山绝大部分采场实际充填倍线;综合判断,矿山全尾砂可以作为充填料浆 骨料。
司家营铁矿工程设备液压系统技术改造实践
郭欣
2022, 38(07): 205.
摘要
(
11
)
PDF
(1586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设备作为矿山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况直接关系企业的正常生产运 行,为了提高工程设备的管理水平,司家营铁矿针对工程设备的液压系统,采用技术改造、发明创 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实践改进工程设备的液压系统的散热器及加装泄压油管等,延长了工程设备 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程设备液压系统检修时液压油的回收率,降低了使用成本,实现了 设备的正常运转与安全维修。
地基干涉雷达实时处理软件设计与开发
李一帆, 杜柏林, 付钰涵, 杨红磊
2022, 38(07): 208.
摘要
(
10
)
PDF
(2396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基干涉雷达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监测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到小范围滑坡监测中, 但是数据结果获取效率会影响滑坡监测预警的及时性。GPRI-II 设备是当前常用的地基干涉雷达 设备,但是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无图像界面,且只能实现数据采集后处理,不能做到实时处理。针 对配套软件存在的问题,调研了当前已有软件的功能,提出一种地基干涉雷达影像数据的实时处 理流程,并在配套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实时处理软件的功能设计,采用Python 语言进行设计和二次 开发,编制了地基干涉雷达实时处理软件。开发的软件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采用分组的方 式进行时序分析,克服了整体计算对硬件要求高的问题。以河北马兰庄矿区边坡监测为例进行验 证分析,结果表明,实时处理时单景数据处理时间优于25 s,小于数据采集时间;监测结果精度优 于1 mm,满足形变监测预警的需求。
王坡矿井下排水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杨晓东
2022, 38(07): 213.
摘要
(
8
)
PDF
(289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王坡矿井多水平排水系统中各泵房依靠自身排水进行控制,各排水设备未及时 更新、维修费用高、排水效率低等问题,为在安全高效完成排水任务的基础上,把系统的用电量尽 可能地降到最低,根据信息互通、集中控制的原则,开发了一套排水控制系统,对技术方案、系统组 成以及主要设备和传感器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实现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单水平 自动排水和多水平协调优化排水控制,水泵运行安全可靠,抗干扰性强,系统数据可通过井下环网 上传到地面监控中心,停泵水锤现象得以缓解,漏水故障得以避免,提升矿井排水效率10%以上, 可为类似矿井排水提供技术参考。
基于PDA 的隐患管理系统在露天矿山的设计与应用
彭华志
2022, 38(07): 217.
摘要
(
8
)
PDF
(1860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天矿山覆盖面大,工况复杂,安全盲点较多。为了提高矿山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大量已发生的隐患事故案例分析,建立隐患源致因立体动态模型,得出露天矿山隐患辨识依 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多维度风险评价与闭环处理流程,形成隐患排查治理模型;建立基于信息层、 传输层与应用层的无线物联网架构,借助智能PDA 终端设备,引入离线数据存储与自动重传技 术,融合端云服务共享,实现隐患信息智能化采集、处理与应用;构建了隐患辨识、处理与数据分析 系统功能模块,开发了系统软件平台,对露天矿山隐患的发现、治理、预防以及事故溯源分析提供 了很好的思路。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能够显著提高露天矿山固定隐患点排查率,增强从业人员的 风险辨识能力,推进针对性预案的编制,便于建立便捷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露天矿山隐 患常态化与科学化管控。
安全·环保
职业健康企业创建在冶金矿山的应用及实践
李庚辰
2022, 38(07): 220.
摘要
(
17
)
PDF
(1750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健康中国宏伟规划,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预防并 减少职业病及相关疾病危害,提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发展与人员健康的持续和谐发展, 庙沟铁矿针对强化落实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体系、美化完善生产生活健康环境、形成成熟健康的文 化整体氛围、构建三位一体式现代健康管理企业的问题,开展了创建职业健康企业研究,最终形成 了完整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体系。通过近1 a 的职业健康企业建设,一线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 工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职业健康环境美化让广大职工有了更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职业健康文化素养逐渐提升;全年未发生一起职业健康损害事故,创建职业健康企业现已成为庙 沟铁矿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长效机制。
地质·测量
基于微震监测的采场顶板冒落反演分析
袁锦锋, 董亚宁, 郏威, 刘博
2022, 38(07): 224.
摘要
(
21
)
PDF
(3192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河铁矿采用盘区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保留大量盘区间柱,同时在单个矿块 采矿和充填周期内,一步骤矿房空区顶板暴露面积大且暴露时间长,上覆岩层应力在充填周期内 发生转移和重新分布。为了确保动态开采安全,建立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从事件发生时间、事件 率、微震矩震级、b 值变化、事件簇群等参量,对罗河铁矿某采场空区顶板冒落进行了反演分析。结 果表明,微震监测系统能够监测岩体破裂动态变化过程,并提前3~7 d发出预警信息,能够助力矿 山的安全监管。
材料·装备
某地下矿山除雾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任甲泽, 焦鹏, 贾敏涛
2022, 38(07): 229.
摘要
(
21
)
PDF
(2865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消除地下矿山回风井外排污风产生的地表环境污染,针对某地下矿山冬季回风 井井口形成白色雾柱,外排水雾、粉尘及有害气体易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展了回风井污染因子 外排强度调查及减排技术研究。通过对地下矿山回风井污风进行24 h连续采样分析,得出回风井 外排污风存在流量大、浓度低、总量高的特性,且浓度在井下大爆破后1 h达到峰值。试验结果表 明:丝网除雾器除雾效果优于波纹板除雾器,组合除雾器优于丝网除雾器;丝网除雾器厚度越厚, 除雾效果越好。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组合式除雾降尘方案,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消除回 风井白色雾柱,系统阻力小于200 Pa,通风系统风量降低3.2%,对通风系统影响小。
安全·环保
巷道交叉对风流稳定影响的模拟分析
苏相立
2022, 38(07): 233.
摘要
(
10
)
PDF
(2183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矿山井下巷道交叉对巷道中风流稳定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相 关的矿山巷道交叉模型,并利用Fluent 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分别以巷道交叉入口风速为1m/ s,3m/s,13m/s为例,对3 种不风速下交叉巷道的风流流场进行模拟,得到各风速条件下的巷道风流 分布云图及静压云图。结果显示,巷道交叉对巷道风流分布影响明显,风流入风端在靠近巷道交 叉口时,会出现中心风速变大、两侧风速变小的现象,经过巷道交叉口且入风端巷道方向一致的巷 道风流受扰动距离最小,与入风端垂直交叉的巷道受扰动最大,而入风端的风速大小对经过巷道 交叉的风流分布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矿山井下通风系统监测点布置提供理论指导,对提高相 应条件的通风监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马兰矿18502 工作面S91 松散陷落柱治理技术研究
罗永青
2022, 38(07): 237.
摘要
(
9
)
PDF
(1989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防止随着回采陷落柱活化,发生滞后导水,造成水害事故,采取综合探测手段, 对马兰矿S91 松散陷落柱进行了分析探查,采取注浆的方式对该矿18502 工作面S91 陷落柱进行 了注浆加固,并通过钻孔窥视手段对18502 瓦斯鉴定巷684 m下山孔和676 m上山孔进行了窥视。 对比分析了注浆前后18502 瓦斯鉴定巷的治理效果。研究表明:注浆前孔内存在诸多裂缝,孔壁 粗糙,注浆后基本没有裂缝,孔壁光滑,通过对松散陷落柱进行注浆治理,注浆效果明显,基本达到 了注浆目的,18502 工作面具备安全回采条件。
电镀场地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
汪兵兵
2022, 38(07): 240.
摘要
(
10
)
PDF
(2308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某电镀场地土壤环境进行初步调查研究,针对可能涉及到的重金属污染物(砷、 镉、铬(六价)、铜、铅、汞、镍)、挥发性有机物及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布点采样与样品采集,共 布设6 个土壤取样点位和2 个地下水取样点位。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重金属及挥发和半挥 发性污染物浓度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标准 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不属于污染地块,无需开展进一步场地土壤环境详细调查及健康风险评 估工作。
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区垃圾体量调查与研究
刘文强, 党伟民, 牟业龙, 王佳奇, 郑国磊, 马为
2022, 38(07): 244.
摘要
(
13
)
PDF
(2613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系统调查华北北部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并详细收集场区地质相关资料及实验 室物性试验结果,利用高密度电法与工程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场区垃圾的埋深、形态和体量进行 了调查,并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相同类型垃圾填埋场的填埋物组成、体量调查及 相关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宿州市某废弃石料厂地质灾害治理及山体复绿方案设计
张伟, 高山
2022, 38(07): 247.
摘要
(
15
)
PDF
(1992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为有效治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宿州 市某废弃石料厂为例,通过调查和分析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现状地质环境问题,结合矿山地质环境 特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包括边坡治理、回填覆土、截排水、复绿等工程。通过 治理可改善治理区及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地貌景观,消除“视觉污染”,环境效益十分显著。研究 成果对于周边类似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Piper 图的离子库分区和突水水源动态转化及判别
杨飞, 石志远, 郑士田, 王琦, 徐智敏
2022, 38(07): 250.
摘要
(
12
)
PDF
(2462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矿突水事故发生后,识别突水水源对于制定救援方案意义重大。为快速实现突水 水源识别,选取了徐庄矿历史采集的20组水样数据,对其Ca
2+
、Mg
2+
和SO4
2-
等常规离子采用聚类分 析、浓度差异性分析等方法,将水样划分为A、B、C、D 4 组,并确定其分别来源于太原组L4 灰岩含 水层、下石盒子组底界砂岩含水层和7
#
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以各含水层离子浓度范围为数据 库,绘制了基于Piper 图的离子库分区。为进一步验证离子库分区图的准确性,对该矿7331工作面 的突水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点水样在离子库分区图中的位置变化情况,确定了其 突水过程存在着突水水源的动态转化,依据离子守恒计算出混合突水水源中7#煤顶板砂岩水占比 26.96%,上石盒子砂岩水占比73.04%,与实际观测得突水水源中7#煤层顶板砂岩水占比20%~ 25%、上石盒子砂岩水占比75%~80%基本一致。
实用技术
低成本风电烧结钕铁硼工艺研究
孙红军, 周军, 郑大伟, 徐鹏, 翟厚勤, 聂凯, 黄文欢
2022, 38(07): 255.
摘要
(
15
)
PDF
(1887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低成本、性能优异的风电烧结钕铁硼产品,针对该类型产品在不同生产批 次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无重稀土双合金工艺、多气路靶式制粉、细化晶粒、自动混粉系统、强 制搅拌、连续烧结炉等先进工艺及设备研究。通过对全流程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与固化,在晶 界相稳定形成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场的μ、δ、γ 相,稳定生产出50H、52H 等高性能产品,生产过程 采用智能“一键操作”进行工艺参数实施与监控,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过程控 制的干扰,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及一致性。
阳泉五矿选煤厂压滤机滤液高效利用技术改造
冯志斌
2022, 38(07): 259.
摘要
(
21
)
PDF
(1708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适应当前环保要求并减少潞安化工集团阳泉五矿选煤厂压滤车间冷却泵盘根 或机械密封清水的使用量,针对选煤厂压滤车间压滤机分选出的滤液与煤泥分离不彻底的问题, 在不改变其他车间煤泥水系统的前提下,现场测试验证了煤泥水分及清水浓度后,通过给滤液池 加装分离板、系统增加管路与电动阀门以及增加自动装药装置等措施,从煤泥滤液中分离出了符 合要求的清水并用于车间冷却泵的机械盘根或机械密封,对符合要求的低水分煤泥进行装车,既 保证了煤泥水分的达标,又减少了清水的使用量,达到了高效利用滤液及节约自来水的目的。
钕铁硼镀镍工艺对磁性能影响的研究
傅仕楠, 戴剑, 陈静
2022, 38(07): 263.
摘要
(
17
)
PDF
(2932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拓展电镀镍工艺在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器件上的应用,针对镀镍工艺对钕铁硼磁 体磁性能造成衰减的问题,进行了关于底层镀镍层对产品磁性能影响的研究。通过对钕铁硼磁器 件底层镀镍工艺的调整,获得不同底层镀镍的镀层厚度,以磁器件磁通衰减作为判断镍镀层厚度 对磁性能影响的衡量指标。试验结果得出:当底镍层过于薄时,对产品基体存在过度腐蚀,致使磁 通衰减严重;随着底镍层厚度增大到一定合适范围,磁通衰减出现最小值;继续增大底镍层厚度 后,因为镍的铁磁性属性,屏蔽磁性输出,进一步导致磁通衰减;底层镍镀厚度对磁通衰减的影响 呈现出非线性梯度增大的趋势。
复杂条件岩质深基坑炸药爆破联合静态破碎方案设计与应用
张昌太, 张启军, 张筱川, 王永洪, 白晓宇, 刘永鑫, 李学丰
2022, 38(07): 266.
摘要
(
11
)
PDF
(2367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保证基坑安全和周边环境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为了将炸药爆破范围最大化,使石 方开挖最快速和最经济,先对基坑周边环境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对拟保护的建(构)筑物及管线以 及侧壁支护结构的安全振速进行合理确定,找出对炸药爆破最敏感的重点保护对象。通过现场炸 药爆破试验,分析出控制爆破范围与重点保护对象的安全距离,对保护对象有安全影响的石方采 用静态破碎开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城镇浅孔逐孔松动爆破技术,控制单次起爆药量,微差 分段起爆,距离最敏感的重点保护对象侧壁支护结构3 m以上时,爆破振速能够控制在10 cm/s 以 内,未造成破坏性影响,靠近基坑侧壁的3 m范围内采用静态膨胀结合液动锤破碎开挖,基坑变形 监测表明安全稳定。该方案使基坑石方开挖工期大大加快,造价得以控制,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 价值。
湖北某铁矿尾矿干堆方案对比研究
于云龙, 郭美玲, 叶平先, 孙浩展
2022, 38(07): 272.
摘要
(
19
)
PDF
(1890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某铁矿尾矿库库容不足无法继续堆存尾矿,为了解决该难题,采用经济合理的工 艺处理选厂尾矿,针对目前国内尾矿干堆常用的分级脱水工艺和全尾砂压滤工艺,从投资和运营成 本的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级脱水工艺投资更小、运营成本更低,该分析 结果与目前行业内常用的尾矿处理工艺相符,同时可为国内外类似的尾矿干堆矿山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