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5-05-25
    上一期   
    综合述评
    矿山喷雾除尘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杨 英, 李 刚
    2025, 41(05):  1-5,11. 
    摘要 ( 14 )   PDF (1660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提升喷雾除尘技术在矿山粉尘治理中的应用效能,针对当前矿山作业环境 中传统单一喷雾除尘技术存在的问题,系统开展了喷雾除尘技术的雾化与捕尘机理分析及应用评价 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喷雾除尘技术的雾化机理及其除尘特性,系统分析了压力雾化、气动雾化和 超声雾化等技术的适用条件及其与粉尘颗粒相互作用的机制;深入分析了协同喷雾除尘技术的增效 机理,并提出协同喷雾除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将面临的技术挑战。矿山喷雾除尘技术的未来发展趋 势是朝着更高效、环保和经济的方向迈进,多技术协同系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 向。同时,着眼于突破雾化核心技术和优化系统的节能环保性能,实现除尘效率与可持续性的同步 提升,以期为矿山粉尘治理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技术及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刘浩然, 马芳源, 谢思莹, 邓力嘉
    2025, 41(05):  6-11. 
    摘要 ( 12 )   PDF (2001KB)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中国复杂难处理金矿高效回收的难题,针对现有选别技术难以满足当下难处 理金矿高效浮选需求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新型高效环保选别技术及机理,系统梳理了难处理金矿 的预处理技术、新型强化浮选技术等相关研究进展,重点对比了新技术的特点,并阐述了各技术的优 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未来难处理金矿的高效回收技术的研发仍需加强,并对金矿选别领域 的技术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炸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王玉洁
    2025, 41(05):  12-18. 
    摘要 ( 8 )   PDF (2371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减轻炸药废水排放带来的环境危害,针对炸药废水中总氮的去除问题,将炸药废 水处理技术分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 3类,并针对这 3类技术的特点、去除效果及应用现 状进行了概述。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技术简易,但很难有效且快速地去除废水中的氮;化学技术降解 效率高,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技术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不易大规模使用。目前,这些技术都 不能确保完全消除总氮污染物,而只是将其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仍需进一步处理;物理技 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作为组合工艺去除总氮污染物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可为炸药废水 的去除研究提供借鉴。
    采矿工程
    杏山铁矿地下开采对地表影响研究
    祝自伟, 李洪强, 王玉凯, 朱梦瑶, 陈 程, 张 进
    2025, 41(05):  19-23,29. 
    摘要 ( 10 )   PDF (2995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会造成地表沉陷,可能产生裂缝、塌陷坑等,对地表设施如房屋、道 路、光缆等造成破坏,影响土地的使用和植被的生长,进而破坏生态平衡。为研究地下开采对地表 的影响,基于杏山铁矿的实际开采过程,采用 FLAC3D软件模拟矿体开采充填过程,建立合理的模拟 方案并进行开采模拟,对开采造成的地表下沉、水平变形、倾斜和曲率进行分析,综合评判地下开采 对地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山铁矿深部回采过程中,能够确保地表变形在可控范围内,对关键工 程未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330 m 以上矿体回采作业,露天边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竖向位移变 化;-330~-480 m 矿体回采作业结束,垂直矿体走向的露天边坡的竖向位移较-330 m 以上矿体回采 完成未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矿山后续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岩层性质的井筒保安矿柱优化与应用
    方同贵, 孙 波, 郭 伟
    2025, 41(05):  24-29. 
    摘要 ( 10 )   PDF (3014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金属矿山井筒保安矿柱大量压矿,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以安徽某矿风 井压覆矿体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岩层力学性质的保安矿柱优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压 覆矿体开采对井筒的安全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南风井附近钻孔揭露的岩层性质,采用传统的保安 矿柱圈定方法对浅部围岩破碎、裂隙发育部分进行圈定,为圆台形;将深部围岩性质较好部分优化为 圆柱形,优化后南风井保安矿柱直径为 148 m,预计可回收原压覆矿体近 99.8% 的矿量;压覆矿体开 采扰动对风井井筒的安全影响较小,在相关规范允许范围内,可以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需要。
    某铅锌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处理方案研究
    王 星, 赵 艳, 吴 旭
    2025, 41(05):  30-35,39. 
    摘要 ( 9 )   PDF (3281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福建某铅锌矿采空区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详细调查,建立了三 维力学分析模型,定量评价了采空区的稳定性。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单采空 区和采空区群的稳定性,发现其受原岩应力、结构面、岩性、地下水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基于稳定 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采空区围岩稳定性划分为稳定状态、基本稳定状态、欠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 态4个等级,其中3个不稳定采空区位于160~170 m中段,存在较高失稳风险。针对不同采空区,提出 了以封闭隔离为主的处理方案,辅以废石堆填和巷道加固措施。同时,评估了矿柱回收的可行性,确 定了回收原则和条件。研究表明,合理的采空区处理和矿柱回收方案对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和资源高 效利用至关重要,并建议采取有效的地压控制措施,及时调整开采方案,确保矿山长期稳定运营。
    全煤巷道高应力区破碎围岩控制技术应用
    蔡季洲
    2025, 41(05):  36-39. 
    摘要 ( 10 )   PDF (2055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阳城四侯煤业有限公司3203运输顺槽在掘进期间受邻近采空区、小窑破坏区以及地质 构造影响,巷道掘进至 410~490 m 段进入高应力区,出现两帮垮落、顶板下沉冒落等应力显现现象。 从煤层赋存、集中应力、支护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了高应力区围岩破碎机理,并对围岩支护进行优化, 提出了“柔性注浆+桁架锚索+梯形钢棚+喷浆”等联合支护技术。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取联合支护 技术后,巷道在后期掘进时,顶板最大下沉量为0.14 m,两帮垮落深度减小至0.6 m,片帮长度减小至 1.7 m,两帮收敛量减小至0.37 m,巷道掘进速度提高至5.4 m/d,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某矿山开拓运输系统方案设计
    金 胜, 李 祯, 郝学冉
    2025, 41(05):  40-43,48. 
    摘要 ( 9 )   PDF (2604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大型建筑用花岗岩露天矿为研究对象,提出公路+平硐溜井(方案Ⅰ)与公路+固定 式破碎站(方案Ⅱ)2种开拓运输方案,并进行成本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案Ⅰ采用平硐皮带运 输,年均运营成本较方案Ⅱ低800万元,但因其建期长(3.5 a)、投资高(较方案Ⅱ增加9 000万元),差 额投资回收期达11 a,综合经济效益不足;方案Ⅱ投资低,基建期仅1.5 a,可快速投产,综合推荐采用。 在运输设备选型方面,运用费用现值法对比发现,新能源宽体车初始投资为燃油车的3.86倍,但年均 运营成本降低50%,全周期费用现值减少20.5%,经济性更优。结论表明,公路+固定式破碎站方案结 合新能源设备,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符合绿色转型需求,为露天矿山运输系统优化提供实践范例。
    保护层开采上覆遗留煤柱影响区冲击危险性分析
    刘发旗
    2025, 41(05):  44-48. 
    摘要 ( 11 )   PDF (3666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遗留煤柱对保护层开采区域动力灾害的影响分析,以晋圣永安宏泰煤矿为研究对 象,对40201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微震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应力场分布对冲击地压危 险区域范围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采用保护层开采技术后,监测期内累计震动事件为78例,总释放 能量达9.3×104 J,整体呈现低能低频特征;遗留煤柱形成的应力集中区与工作面断层分布显著提升了 围岩动力失稳概率,回风巷侧发生整体冲击地压风险较大,表现为分布范围更广及空间连续性更强 的特征。研究结果为矿山后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河北某铁矿细粒级尾砂充填技术研究与应用
    刘云龙, 刘娅彬, 李 林, 杨金光, 张义坤, 李彦科
    2025, 41(05):  49-52,58. 
    摘要 ( 9 )   PDF (2214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中关铁矿充填过程中存在的细粒级尾砂充填浓度低、充填强度低等技术问题, 进行充填骨料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细粒级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研究、细粒级尾砂不同胶凝材料强度试 验研究、细粒级尾砂不同灰砂比强度试验研究,提出充填系统技术改造方案。最终现场结果表明,细 粒级尾砂灰砂比为 1∶5时,充填体 3 d单轴抗压强度≥1.0 MPa,7 d强度≥1.5 MPa,28 d强度≥2.5 MPa, 完全满足中关铁矿二步骤采矿需求,不仅解决了细粒级尾砂排放问题,减轻压滤车间压力,并且提高 了尾砂利用率。
    大直径钻孔在软煤中释能防冲研究
    孙珍平
    2025, 41(05):  53-58. 
    摘要 ( 10 )   PDF (2055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直径钻孔卸压技术是当前防治冲击地压的有效措施之一。借鉴巷道应力研究方法, 分析大直径钻孔围岩应力分布变化规律、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卸压防冲机理。采用数值分析方法, 研究软煤中改变大直径钻孔参数(钻孔距离、钻孔长度等)时的卸压防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弹性模量为0.4 GPa、泊松比为0.43的软煤,在钻孔卸压过程中,钻孔附近的裂隙发展快,钻孔易塌孔, 且会产生大范围的破裂区;孔距的变化区间为0.6~2.4 m时,可取得较好的卸压效果;围岩应力峰值在 距离巷道约9.6 m处;当孔深超过10 m时,卸压效果较显著。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大直径钻孔 优化前后的卸压效果,验证了优化后的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更为显著。
    基于Ventsim的长距离独头巷道通风技术研究
    何 智, 胡凯光
    2025, 41(05):  59-62,66. 
    摘要 ( 12 )   PDF (1843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长距离独头巷道施工过程中,各种作业的进行,极易导致巷道内空气指标超标,当独 头巷道长度继续延伸时,原有的压入式通风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井下通风要求。为解决长距离独头巷 道通风难题,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采取 Ventsim 软件对长距离独头巷道进行通风模拟,分别对独头 巷道在1 500,2 200,3 554 m里程条件下进行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混合式通风及混合式+风幕机通 风模拟,从风量、总风阻及风网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独头巷道里程低于1 500 m,采用单台22 kW 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风量为 9.4 m3 /s,总风阻为 20.917 N·s 2 /m8 ,风网效率为 55.8%;巷道里程达到 2 200 m后,采用3台22 kW风机进行混合式通风,风量为13.2 m3 /s,总风阻为41.647 N·s 2 /m8 ,风网效率 为80.4%;巷道里程达到3 554 m,采用混合式+风幕机通风,风量为15.2 m3 /s,总风阻为81.186 N·s 2 /m8 , 风网效率为71.3%。模拟结果用于工程实践中,采取混合式+风幕机通风方式,有效解决了长距离独 头巷道通风难题。
    天马山矿长距离巷道综合降温系统研究与应用
    居伟伟, 董 臻
    2025, 41(05):  63-66. 
    摘要 ( 13 )   PDF (1741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马山矿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步增加,在总风量不变的基础上,通风系统难以发挥主要 通风降温作用,高温风流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环境要求。为有效解决天马山矿夏季高温热害问题,通 过对各中段进风巷道岩温、风温和水温的测定及分析,综合上部巷道岩温和水温条件,提出一套长距 离巷道综合降温系统,利用浅部长距离巷道低温水和岩温,使其与高温风流进行充分接触,达到降低 风温的效果。实践表明:天马山矿浅部长距离巷道与深部主要生产中段风温均得到有效降低,解决 了矿井夏季进风风流高温问题,改善了深部工作场所环境。
    底板定向拦截钻孔瓦斯治理技术在祁东煤矿的应用
    曹 明, 孙珍平
    2025, 41(05):  67-70,75. 
    摘要 ( 10 )   PDF (2831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祁东煤矿下邻近层9煤瓦斯向上覆82煤工作面涌出导致的瓦斯超限难题,以8235 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提出并实施了底板定向拦截钻孔瓦斯治理技术。通过定向钻孔精准拦截下邻近 层瓦斯涌出通道,从根本上降低邻近层瓦斯含量,解决传统治理方法(如高位钻孔、以孔代巷等)仅缓 解瓦斯涌出,而未能标本兼治的问题。基于瓦斯运移规律与地质条件,设计底板定向钻孔轨迹,控制 钻孔间距≤20 m,终孔定位至断层构造带;采用两堵一注囊袋注浆封孔工艺与 ϕ73 mm钢筛管护孔技 术,确保抽采系统稳定性;通过实时轨迹测量与动态调整钻孔参数,保障施工精度。研究结果表明: 在标况下,瓦斯抽采纯量由25 m³/min提升至40 m³/min,平均维持在10 m³/min;抽采区域9煤瓦斯含量 由4.109 8 m³/t降至2.661 1 m³/t(降幅54%),瓦斯压力由0.46 MPa降至0.202 5 MPa(降幅127%),显著 降低了邻近层瓦斯涌出风险。同时,工作面回风瓦斯浓度稳定在 0.25% 以下,上隅角瓦斯浓度由 0.54%降至0.35%,有效避免了超限问题。该技术通过精准拦截瓦斯运移路径,实现了邻近层瓦斯治 理的源头防控,为高突矿井下邻近层瓦斯治理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中关铁矿主溜井破坏原因分析及修复实践
    谢安铭, 于兴社, 马 宁, 杜 威
    2025, 41(05):  71-75. 
    摘要 ( 12 )   PDF (1818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在生产过程中支护结构被大量破坏的问题,中关铁矿通过对支护选址及施 工试用全过程分析,找到破坏主要原因为支护形式不合理。通过对刚性支护和柔性支护特性研 究,结合主溜井各支护段破坏特征,对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使用方钢代替钢轨,钢筋混凝土和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锚杆深入基岩的锰钢板方式,来增加刚性支护抗砸、耐磨特性;同时在卸载坑 底、强冲击点增加缓冲平台、缓冲硐室等柔性支护,解决冲击破坏。主溜井正常生产运行 3 a,支护 结构未遭到破坏,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煤矿冲击地压频发区域巷道耦合支护研究
    熊汉军
    2025, 41(05):  76-79. 
    摘要 ( 9 )   PDF (1821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冲击地压频发区域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作业,为减少冲击地压对煤矿工人 的安全威胁,需要开展不同巷道卸压和支护措施。以鸿兴煤矿21170工作面为研究区,分析了地质特 征和原有巷道支护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矿山巷道防治冲击地压的耦合支护系统。现场 实测表明,与发生冲击地压后巷道的原始支护条件相比,耦合支护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锚杆与软结 构的联合支护控制了顶板的锚固区域,防止了巷道的位移,加强了浅围岩和深部围岩的支护,防止了 巷道顶板的下沉,耦合支护能够明显降低发生冲击地压的概率。
    某铁矿深部开采充填体强度研究
    熊贤亮, 王小良, 许永斌
    2025, 41(05):  80-83. 
    摘要 ( 10 )   PDF (1862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铁矿-530 m以下矿体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进行开采,通过室内试验、工程 类比及理论计算的方法,对深部所需充填体强度进行分析,为矿山提供合理的充填料浆配比。结果 表明:在采用分级尾砂作为充填骨料的情况下,质量浓度为64%、67%、70%的料浆流动性良好,料浆 塌落度均大于210 mm,符合管道内输送条件。在灰砂比分别为1∶6、1∶8、1∶10、1∶12条件下养护28 d 的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较高,并且随着质量浓度和灰砂比的增加,充填体强度随之增大,最低为 1.596 MPa,最高达8.039 MPa,可为深部空区充填提供良好的充填效果。结合深部开采条件及充填工 艺,矿山深部充填体强度需满足一步骤R28≥3.0 MPa,二步骤R28≥1.5 MPa,可采用质量浓度为67%的充 填料浆,其中一步骤充填灰砂比1∶10,二步骤充填灰砂比1∶12。
    望儿山矿井分区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桑军胜, 赵振鹏, 张 昊
    2025, 41(05):  84-87. 
    摘要 ( 11 )   PDF (1797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望儿山金矿生产重心的下移,深部矿井存在通风路线长、阻力大、通风工程滞后、 通风量不足、环境恶劣等问题,需要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为井下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 境。通过采用分区通风方式,将-550 m水平以上和-550 m水平及以下形成相对独立通风系统,改造 深部通风工程,新掘进回风井,并且在-550 m水平回风侧增设1台轴流风机作为回风辅扇,对深部中 段风量进行调节控制。利用Ventsim软件对优化过后的通风系统进行网络解算,根据解算结果可知, 优化过后望儿山金矿总风量可达到170.4 m3 /s,其中-550 m以下采区回风量111.6 m3 /s,可以满足深部 开采所需风量,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基于Ventsim的铜山铜矿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刘守安
    2025, 41(05):  88-92. 
    摘要 ( 10 )   PDF (2245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铜山铜矿主要生产区域转向-613 m及以下中段,矿井通风网络结构发生改变,通 风系统风量分配不均、风流短路问题突出,深部局部作业地点通风不畅,工作面高温高湿现象凸显。 为此,在完成通风系统检测及现场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风系统优化方案,采用分区通风方式, 分为-345 m以上老区、-388~-523 m中部区域及-613 m以下深部二期区域3个相对独立的通风区域, 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新掘-568 m以下水平深部回风工程,在-613,-658及-703 m水平回风侧增设 回风辅扇;利用 Ventsim 三维仿真软件,建立三维矿井通风系统仿真模型,对通风系统优化方案效果 进行模拟验证。优化完成后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通风系统稳定性增强,风流短路问 题得到解决,-613 m 及以下中段风量增大至 80.33 m3 /s,满足深部开采所需风量,有效解决深部作业 地点高温高湿的问题,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矿物加工工程
    甘氨酸浸出金属铜的行为特性及动力学机制研究
    单浩轩, 赵留成, 李绍英, 尹佳欣, 李丁丁, 张雅宁, 秦建秋, 赵礼兵
    2025, 41(05):  93-97. 
    摘要 ( 8 )   PDF (2491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甘氨酸浸出金属铜的行为特性及动力学机制,系统探究了浸出温度、甘氨酸 浓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铜浸出行为的影响,构建了甘氨酸浸铜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温 度和甘氨酸浓度对铜浸出率及浸出速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浸出温度60℃、甘氨酸浓度0.5 mol/L、搅拌 转速 400 r/min、浸出时间 48 h的条件下,铜浸出率达 99%以上;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铜颗粒由 外向内逐渐溶蚀,表面由光滑圆润逐渐变得凹凸粗糙,但仍保持球形轮廓。动力学分析表明,反应表 观活化能为51.5 kJ/mol,属于化学控制过程,甘氨酸和搅拌速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2.0和0.8。该研究 为电子废弃物中铜资源的清洁高效回收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DXF文件的典型浮选工艺流程图参数化绘制研究
    张 帅 田福泉 王大伟 王兴源 赵振鹏 张天宾 邱敦方 高明洁 宋子崇 王毛毛
    2025, 41(05):  98-102,107. 
    摘要 ( 9 )   PDF (2168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人工绘制浮选工艺流程图重复性工作量大、规范性差且通用性不足,为高效绘制 选矿浮选线流程图,通过研究分析 DXF 文件实体的运行规则,在 Visual Studio2022 开发环境下运用 C++语言编写程序,采用程序描述流程图结构,读取和直接创建 DXF 文件,对 AutoCAD 进行二次开 发,实现了单循环中矿顺序返回浮选工艺流程图参数化绘制,并提供了示例和关联代码展示具体操 作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浮选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展现出了有效性、准确性和适用性,有效提 高了浮选工艺流程图的绘图精度和效率。
    鄂东某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黄 雯 赵佳龙, 李鹏飞 李育彪, 刘 曙 王忠红, 李万青,
    2025, 41(05):  103-107. 
    摘要 ( 10 )   PDF (2973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鄂东某铁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向并优化选矿工艺,采用化学分析、扫描电 镜分析和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铁矿石的主要 组成矿物为磁铁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等金属矿物,以及石榴石、钾长石和石英等脉石矿物,其中铁、 铜、硫含量分别为32.06%、0.02%和1.20%;磁铁矿主要以半自形或他形粒状形式存在,多呈浸染状或 团块状分布,局部可呈稠密浸染状,单体解离度较低,与脉石矿物间的连生关系复杂,需细磨提高其 单体解离度。此外,硫主要以黄铁矿的形式存在,铜以黄铜矿单一形式存在,二者连生关系较简单, 可通过浮选回收;基于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推荐采用干式磁选—粗磨—一段磁选—细磨—二段磁 选—磁选尾矿铜硫浮选工艺流程。
    大西沟低品位菱铁矿高压辊磨产品湿式强磁预选试验
    袁启东, 陈 洲, 杨任新, 于 茜, 刘 军,
    2025, 41(05):  108-110,116. 
    摘要 ( 8 )   PDF (1982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高效开发利用低品位复杂难选铁矿,对大西沟低品位菱铁矿石高压辊磨产品进行 了湿式强磁预选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粗粒强磁选不同磁感应强度、冲洗水量、转环转速、脉动冲次 条件试验,并根据条件试验结果,选择了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矿铁品位25.54%的条件 下,通过高压辊磨产品湿式强磁预选,可获得产率 83.65%、铁品位 27.74%、铁回收率 90.84% 的铁精 矿,同时抛出产率 16.35%、铁品位 14.31% 的粗粒尾矿,抛废效果较好,入磨选矿量大幅减少,节能减 排效果明显,对该类铁矿石的高效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微细粒白云鄂博尾矿浮选回收萤石试验
    张文迪, 赵瑞超, 贾 艳, 辛文彬 贺宇龙, 汪文清,
    2025, 41(05):  111-116. 
    摘要 ( 9 )   PDF (2404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高效利用白云鄂博尾矿潜在萤石资源,针对尾矿粒度细、综合回收萤石试验流程复 杂、萤石回收效率低等难题,以白云鄂博主东矿尾矿经永磁—电磁—超导工艺处理后的超导尾矿为 原料,进行了尾矿综合回收萤石选矿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2# 药剂作为调整剂,酸化水玻璃为 抑制剂,油酸钠为捕收剂,采用两段联合浮选工艺,一段浮选采用1粗3精浮选流程,二段浮选对一段 浮选精矿进行 1粗 1精再次提纯,最终可获得 CaF2品位 90.82%、CaF2回收率 30.14% 的高品位萤石精 矿,为后续从微细粒白云鄂博尾矿中综合回收萤石提供了理论指导。
    河南某金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张 琳, 吴文斌
    2025, 41(05):  117-120,124. 
    摘要 ( 8 )   PDF (2014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加高效的开发利用矿石资源,借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辅以 X射线衍射分析技 术和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河南某金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其结构构造、矿物组成、金 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的有用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少量为含银自然金; 自然金的含量在 98%以上,为粗粒-巨粒金,载金矿物主要为石英和褐铁矿,此外少部分云母等矿物 与自然金连生;对金矿石进一步进行评价,可为后期选矿、冶炼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 考。
    宁化行洛坑钨矿钨矿物分选工艺试验
    胡金平
    2025, 41(05):  121-124. 
    摘要 ( 11 )   PDF (2174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化行洛坑钨矿选矿厂钨细泥处理系统生产成本高、钨回收难度大、经济效益差,为了 解决上述问题,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离心机重选(1粗 1扫)—浮选(1粗 2精 1扫)联合新工 艺取代了原脱硫—黑白钨混合浮选—浮、磁、重选黑白钨分离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先采用离心机重 选富集,得到的含钨粗精矿磨矿后再进行浮选,试验获得了WO3品位55.23%、WO3回收率89.71%、含 硫 0.69%、硫分布率 3.46% 的钨精矿,以及硫品位 45.22%、硫回收率 85.37% 的含硫矿物;解决了钨矿 石高效分选技术难题,不仅提高了钨精矿的品质,同时改善了选矿厂的生产环境,经济效益及环境效 益显著。
    高压辊磨强化磁铁矿选矿效率研究
    陈 爽, 李朝朋, 王 珏, 李 锐, 余建文, 高 鹏
    2025, 41(05):  125-129. 
    摘要 ( 9 )   PDF (2522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升复杂磁铁矿资源的高效开发与选矿节能降耗水平,以喀麦隆某低磷、低硫磁 铁矿为对象,针对其均匀嵌布、难抛尾的矿石特性,对比了常规颚式破碎工艺与高压辊磨工艺的选矿 效果。通过粒度分析、干式预选抛尾试验、Bond球磨功指数测定及磨矿—磁选试验发现:高压辊磨机 破碎至-3 mm后,细粒级占比显著提高,干抛尾矿产率达25.85%,精矿TFe品位提升至44.31%;同时, Bond 球磨功指数降低至 8.80(kW·h)/t,磨矿能耗减少 20%;最终,高压辊磨工艺在 1 次磁选后精矿 TFe品位达 65.32%,铁回收率为 95.07%,显著优于颚式破碎工艺。研究表明,高压辊磨技术通过“多 碎少磨、早选早抛”策略,可有效提升磁铁矿选矿效率,降低能耗,可为复杂磁铁矿资源的高效开发提 供理论支撑和技术路线。
    某硫氧混合铜矿厂前回水利用试验及生产实践
    刘国晨
    2025, 41(05):  130-132. 
    摘要 ( 10 )   PDF (1863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境外某大型硫氧混合铜矿因周边中资矿企众多,用水资源紧张,为解决旱季用水负荷 较大的困境,针对厂前回水(精矿浓密溢流水及压榨水)的利用问题,在实验室进行了小型试验研究, 通过指标对比及药剂用量等试验,最终获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经过近半年的生产数据跟踪, 厂前回水的利用不仅有效解决了浮选全流程的用水需求,而且在稳定选矿指标的情况下,现场关键 药剂单耗明显下降,相应电力费用得到控制,经济效益显著。
    某含锑金精矿碱性浸锑工艺试验及工业应用
    杜安平, 杨 鹏
    2025, 41(05):  133-136. 
    摘要 ( 9 )   PDF (1904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实现锑的高效回收,降低锑元素对后续焙烧氰化提金工艺指 标的不利影响,针对某黄金选矿厂浮选工艺获得的含锑金精矿开展了碱性浸锑工艺小型试验研究, 并依托试验结果对下游冶炼企业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调整。生产实践表明:采用硫化钠和氢氧化钠 作为浸出剂,在调浆浓度40%、硫化钠过量系数1.2、氢氧化钠浓度40 g/L、浸出温度(51±1)℃的条件下 浸出45 min,获得了锑浸出率97%以上的良好指标,相比工艺优化调整前,锑浸出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 以上,后续焙烧氰化提金工艺金回收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以上,实现了提质增效,经济效益显著。
    龙桥矿业铁精矿除锌硫产品综合回收锌硫试验
    董福章, 林 敏, 黄李金鸿, 张文译, 黄万抚
    2025, 41(05):  137-140,146. 
    摘要 ( 7 )   PDF (2332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庐江龙桥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选矿厂为了实现铁精矿除锌硫产品的高效综合利用, 在矿物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采用浮选工艺进行了综合回收锌、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该铁精 矿除锌硫产品先磨矿脱药,再采用浮选锌、硫工艺,通过添加石灰调节矿浆 pH值,采用丁基黄药+乙 基黄药1∶1混合使用作为捕收剂,2# 油作为起泡剂,经1粗2精2扫工艺,得到了合格的锌精矿和高品 位硫精矿,获得了满意的试验指标,达到了综合回收锌、硫的目的,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
    国内某铜选厂高压辊磨超细碎工业试验
    杨 光, 汪 军, 刘爱军, 吴庆才, 黎小峰, 江 河, 周 晴
    2025, 41(05):  141-146. 
    摘要 ( 11 )   PDF (2428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某铜选厂矿石硬度大、品位低,生产过程中磨矿作业产能不足,电耗和球耗指标 居高不下,为了改变磨矿作业现状,提高磨矿效率,在球磨作业前增加了高压辊磨超细碎作业,并 对现场一个磨矿系列进行了高压辊磨技术改造,同时以另一配置相同的磨矿系列作为参考进行了 对比。在高压辊磨条件试验确定的初始压力 5.5 MPa、矿石通过量不低于 80 t/h、辊间距 16 mm 的 基础上,进行了矿石辊压前后相对可磨度、Bond功指数试验指标对比,最后从工业试验层面评价了 高压辊磨作业对选厂的提产降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原矿与辊后矿对应粗粒级的相对可磨度 K65 为 1.28~1.47,窄粒级 K65为 1.2;Bond 功指数试验得到的原矿球磨功指数为 18.34(kW·h)/t,辊后矿 为 15.49(kW·h)/t,降低比例约 15.54%;工业生产试验中参考球磨机平均台效 60.82 t/h,磨矿单位电 耗12.84(kW·h)/t,钢球单耗0.951 kg/t;增加高压辊磨机破碎作业后,试验球磨机平均台效82.95 t/h, 磨矿单位电耗 9.59(kW·h)/t,钢球单耗 0.699 kg/t,相比参考球磨机产能提高 36.39%,磨矿作业单位 电耗和钢球单耗分别降低25.31%和26.50%;高压辊磨系统单位电耗2.34(kW·h)/t,试验球磨机和高 压辊磨机系统整体吨电耗11.93(kW·h)/t,比参考球磨机降低7.09%;增加高压辊磨作业显著提高了 磨机产能,降低了磨矿作业成本,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研山铁矿磨选工艺流程考察及诊断分析
    邓玉芬 王海霞 田彦纯
    2025, 41(05):  147-150,155. 
    摘要 ( 8 )   PDF (2109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检验研山铁矿 3# 系列全粒级湿式预选工艺改造完成后处理贫磁铁矿时磨选工艺的 运行效果,对其进行了全流程考察及分析。通过化学成分、铁物相及粒级筛析等方法,分析了给矿矿 石性质、各工序的矿物种类及含量、单体解离度及流程中有用矿物、脉石矿物及金属的流失走向,综 合分析诊断了各工序的运行状况。从整体工艺流程运行效果来看,3# 系列生产状态正常,精矿产量、 质量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但淘洗机溢流经扫选精矿返回原流程后,会造成循环量增大、一段旋流 器分级效率较低及反富集等问题,技术经济指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过氧化氢体系下某铁精矿脱硫试验
    陈 萱, 熊礼威, 谭 青, 张 勇, 周 超, 胡 林
    2025, 41(05):  151-155. 
    摘要 ( 7 )   PDF (2140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铁精矿质量,满足钢铁冶炼对低硫原料的要求,以大冶某磁选铁精矿为试验原 料,采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对其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反应温度、硫酸加入量 和反应时间对该铁精矿脱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液比为1∶2时,最佳脱硫条件为加入过氧化氢 用量20 g,硫酸用量10 g,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30 min;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过氧化氢浓度 的条件下,每次加入2 g过氧化氢,脱硫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最终铁精矿中的硫含量降至0.2%,铁回 收率为97%。
    岩土工程
    某露天灰岩矿最终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估
    吴贤振, 董恩睿, 刘建伟, 杨 阳, 刘祥鑫
    2025, 41(05):  156-160,170. 
    摘要 ( 9 )   PDF (2574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灰岩矿山的初步设计已完成,由于矿区西部边坡最终高度将近200 m,为确保矿山安 全与高效生产,亟需对该矿区西部最终边坡的稳定性展开深入的分析。通过对矿区岩体的采样,并 开展岩石力学试验,获取了灰岩的基本岩石力学参数。运用极限平衡法,推导出的平面滑动型岩质 边坡稳定系数计算方程,并利用赤平投影图解法,结合ANSYS数值模拟,对灰岩矿山最终边坡的稳定 性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得出了不同最终边坡角下的安全系数。综合矿区安全和经济效益,确定该 边坡最终边坡角 51°较为合理。研究发现,极限平衡法方程与数值模拟取得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均随 最终边坡角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可对最终边坡角进行适当优化调整,以实现安 全与资源利用率的兼顾。
    尾矿库洪水过程线简易计算方法研究
    陈国强, 方嵩根
    2025, 41(05):  161-164,170. 
    摘要 ( 8 )   PDF (1780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flood calculation in the small watershed of tailings reser⁃ voir,optimize the safety of flood control design,solv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suitability of rainstorm at⁃ tenuation index in traditional methods,unreasonable simplification of flood process line,and large calcula⁃ tion error of runoff and convolution parameters in the small watershed,the parameter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multi-peak flood process line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reasoning formula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By es⁃ tablishing a three-stage dynamic correction model for rainstorm attenuation index,a double-source interac⁃ tive verification algorithm for loss rate and a regional correction method for confluence parameters,a five�stage multi-modal triangular superposition model was innovatively proposed,and a Python automatic calcu⁃ lation module was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error of flood peak flow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5% by dividing the periods of main rain peak and secondary rain peak and introducing the iterative tri⁃ al calculation mechanism. After using Python programming to realize the algorithm modularization,the com⁃ puting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80%. The improved reasoning formula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parameter adaptation in extra small watershed,and the multi-peak triangular superpo⁃ sition method simplifies the flood process line construction process,which has significant practical value for tailings pond projects lacking measured data. The flood process line calculation method has strong applica⁃ bility to the flood calculation project of extra small watershed,and can be used in the flood control review of tailings reservoir.
    切顶卸压超宽工作面对拉开采的底板破坏规律研究
    吴 焘, 高德瑞, 李衍磊, 韩 旭, 董 亚, 刘 超
    2025, 41(05):  165-170. 
    摘要 ( 10 )   PDF (3113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动底板破坏是导通承压含水层诱发底板突水的关键因素,为了分析超宽工作面对拉 开采底板应力分布,揭示底板岩层破坏机理,以滨湖煤矿2160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矿山压力理 论和数值模拟分析切顶卸压前后工作面对拉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对拉开采会对底 板岩层造成重复性扰动,在后工作面端头位置出现应力集中;切顶卸压后煤层底板塑性区范围、垂直 应力、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孔隙水压力及位移量均较切顶卸压前明显降低,矿压集中效应减弱, 有效减小了底板破坏深度,对承压含水层上超宽工作面开采底板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测量
    安徽省黄屯S-Fe-Au-Cu矿床黄铁矿与黄铜矿电性特征及找矿意义
    赵永建, 王浩阳, 张萌萌, 申俊峰, 陈 强
    2025, 41(05):  171-176. 
    摘要 ( 8 )   PDF (4545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省庐江县黄屯 S-Fe-Au-Cu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东北缘,原为大 型硫铁矿床,近年来新发现了厚大的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体,是庐枞盆地发现的首例该类型矿床。 新矿体的发现丰富了庐枞盆地内的矿床类型,为区域内金、铜的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启示。在矿床 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集矿区内9个钻孔中矿石/蚀变岩,共计220件样品,利用矿物热电仪与热 电阻仪系统研究了黄屯矿区隐爆角砾岩筒内、外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热电性与热电阻特征。结果显 示,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50~80 ℃),隐爆角砾岩筒内样品黄铜矿测点的热电性特征有95%的概率会 消失,而隐爆角砾岩筒外黄铜矿的热电性并不出现该现象。相比于角砾岩筒外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热 电阻范围(分别为 0~10 Ω·m和 0~5 Ω·m),角砾岩筒内黄铁矿和黄铜矿热电阻率范围明显较为宽泛 (分别为0~40 Ω·m和0~25 Ω·m)。因此,基于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电性特征能够有效识别区域隐爆角 砾岩成矿条件下的黄铁矿与黄铜矿,对黄屯矿区乃至庐枞盆地内进一步寻找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化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发现庐枞盆地内新的矿化线索具有借鉴意义。
    安全·环保
    不同成分水泥基材料受载破坏磁场特征研究
    叶里江·阿那尔别克, 李 杰, 陆俊莹, 田茂薪
    2025, 41(05):  177-182. 
    摘要 ( 7 )   PDF (2915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铁粉、粉煤灰及石英砂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及磁场响应的影响,通过单轴压 缩试验及磁场监测,系统研究了不同掺量(5%~15%)下材料的抗压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峰值关联。 结果表明:铁粉与粉煤灰改性材料的抗压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峰值随掺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 值出现在掺量 10% 时;石英砂则导致两者随掺量增加持续下降,5% 掺量时性能最优。线性回归分 析显示,3 种材料的抗压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峰值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表明微观结构与应力演化对 力学-磁场耦合行为具有调控作用。研究证实,材料破坏过程的磁场特征可表征力学劣化规律,可为 多物理场耦合的结构健康监测与材料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某矿易自燃厚煤层切顶沿空留巷采空区灾害特性与防治技术
    邵文琦, 杨希培, 张国俊, 贺福权
    2025, 41(05):  183-190,199. 
    摘要 ( 9 )   PDF (3351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入了解易自燃厚煤层切顶沿空留巷采空区煤炭自燃特性,以五虎山煤矿 30109 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采空区煤炭自燃数值模拟模型,对沿空留巷采空区气体运移规律 及煤炭自燃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以数值模拟结论为依据,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30109工作面 上隅角瓦斯超限治理措施、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措施及安全监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上隅 角埋管抽采能有效治理瓦斯超限,不同埋藏深度对应不同的最佳抽采流量,二者近似满足正指数函 数关系;工作面及沿空留巷的风量、漏风率是影响采空区煤炭自燃的主要因素,工作面供风量与采空 区散热带宽度及氧化带宽度近似呈二次抛物线函数关系;沿空留巷附近采空区及尾巷对应采空区为 煤炭自燃危险性较大区域;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避免易自燃厚煤层切顶沿空留巷采空区煤炭自 燃。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及实践参考。
    地面定向钻孔区域注浆技术在底板承压水害治理的应用#br#
    杜浩辉, 王 丁, 郭兵兵, 李宣霖, 薛迦勒
    2025, 41(05):  191-194,199. 
    摘要 ( 8 )   PDF (1896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北型煤田煤系底部奥陶系及太原群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水压高,隔水层薄,承压水 严重威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以某矿带压开采工作面为背景,分析得出9303工作面底板突水系数 为0.094~0.126 MPa/m,开采会受到承压水害威胁;采用地面定向钻孔区域注浆技术,对奥陶系石灰岩 顶面下 12~30 m 目标含水层进行治理。结果表明,隔水层厚度增加为 45.22~64.60 m,突水系数降低 为0.073~0.085 MPa/m,满足行业规范的要求,实现了承压水上安全开采。
    秦巴山区某石煤矿酸性废水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及防治对策
    赵淑君, 杨 敏, 傅炜舜, 蔡宗明, 于俊江
    2025, 41(05):  195-199. 
    摘要 ( 13 )   PDF (1714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巴山区是中国重要的石煤产地,石煤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但是历史上不规范的 开采活动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废弃矿山酸性废水问题突出。为探寻秦巴山区酸性水 地质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实地采集了研究区酸性水样品,通过光电比色法、化学滴定法等方法测得 水样重金属含量,利用单项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试验结果表明, 该流域地表水Pb超标率100%,Cu超标率65%,Cr6+ 超标率25%,Cd超标率100%,且存在大量的铁、铝 元素富集。进一步分析矿山酸性水的成因以及酸性水对当地居民与水生生物的影响,提出源头减量 与末端治理双向联动的治理方案。
    冷水江锑煤矿区杨梅岭地块生态修复实践
    罗 斌
    2025, 41(05):  200-204. 
    摘要 ( 5 )   PDF (1755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善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环境功能严重丧失的状况,针对该矿区存在 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植被覆盖率低和水土流失量大等问题,以冷水江锑矿杨梅岭地块为研究对象进行 了生态重建研究。通过将地质稳形-土壤改良-生物群落重建系列关键技术应用于当地土地整治、有 机-无机复合型土壤修复、乔灌草复合群落构建(香樟-夹竹桃-狗牙根)和人工湿地净化,植被覆盖率提 高到87%,水土流失量减少约70%,水体 Sb浓度达到了标准(Sb≤0.1 mg/L),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增 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孙奉阳, 张传志
    2025, 41(05):  205-208. 
    摘要 ( 9 )   PDF (1467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效能并降低事故风险发生率,分析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生 产管理现状,揭示了制约安全生产的核心症结:一是安全监管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制度性短 板;二是社会监督渠道与激励约束机制双重缺失;三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虚化。针对上述 问题,提出了集成化解决方案,完善法律法规与动态标准机制,建立主体责任量化评价体系,构建智 能监管平台及跨部门协同机制,深化“5G+工业互联网”全场景技术融合,实施“管理-技术”复合型人 才培养计划,并通过组建专业委员会强化行业自治,以期助力于现代矿山安全治理体系构建。
    马钢姑山矿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董 臻, 沈 斌
    2025, 41(05):  209-212. 
    摘要 ( 9 )   PDF (1490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保障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姑山矿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实现公司安全高 质量发展,结合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安全管理队伍、安全科技化水平、重大风险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 设、责任追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以 保障公司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决策部门提供借鉴。
    某铁矿酸性废水的形成、危害与化学治理
    朱再东, 王绍平
    2025, 41(05):  213-217. 
    摘要 ( 10 )   PDF (1664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鞍山市某铁矿为了实现美好矿山、生态矿山、绿色矿山的建设愿景,更科学、经济、高 效地治理矿山酸水坑,与高校等合作开展了坑内酸水再认识与治理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酸 水坑不同层位水的理化指标差异显著,总体呈渐变趋势;水体 pH 值在 3.33~3.69,随水深增加而升 高;表水的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较高,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和金属离子浓度均较低;酸水中溶解有 少量有机物。②酸水的高压渗流与直接排放会污染地下水和下游水系,腐蚀所接触的设备和过流 件,因而会增加维检频次和生产成本,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生长。③采用浓度 10%的石灰乳处 理酸水,与现场单级中和处理工艺相比,分级处理工艺运行管理更方便、生产成本更低,且能解决现 场工艺出水锰离子浓度不达标问题,沉淀物为无毒害一般 I类工业固体废物,采用第一类填埋场填 埋,无二次污染问题。④水体中丰富多样的微生物是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加速亚铁离子氧化及三 价铁水解沉淀、降低水体pH值的关键因素之一,还具有缓慢吸附并沉淀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季节温 度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间接影响水体理化指标,要加速酸水坑的原位自我修复能力,输 入合理的外源有机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分级处理工艺配以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属矿山酸性 废水处理的绿色、环保、低成本工艺。
    某铁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风险评价
    喻六平, 林 敏, 杨海峰
    2025, 41(05):  218-221. 
    摘要 ( 6 )   PDF (1891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矿山重大安全风险,针对龙桥铁矿隐蔽致灾因素识别与风险管控问 题,采用物探、钻探、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对矿山生产区、规划区及其他地区的隐蔽致灾因素进 行全面普查,涵盖采空区、地质构造、水源与通道、地压活动区域、火区/高温异常区等。通过综合分析 普查成果,采用风险矩阵评级法对矿山存在的灾害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灾害风险管控措施。 普查结果显示,前期崩落法大空区存在未完全充填区域,需加强充填治理与实时监测;矿区东南部断 裂构造与破碎富水区存在较大水害风险,需强化超前探水与注浆封堵;深部矿岩体呈弱岩爆倾向性, 但地压活动整体稳定;矿石自燃性低,消防系统完善。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普查方法和风险评价手段, 有效识别和管控了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提升了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实用技术
    司家营铁矿移动破碎干选技术应用及实践
    胡振鹏, 李万涛, 李海洋, 李小龙, 蒋 德, 尹 磊
    2025, 41(05):  222-225. 
    摘要 ( 8 )   PDF (1842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家营铁矿为解决矿岩互层叠加导致爆破后铲装原矿品位偏低的难题,借助采场固定 式2次干选设备开展了矿岩分选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干选技术对矿岩混料具有一定的效果,因此自 行研制了适用于露天采场的移动破碎干选设备,对矿岩混料进行了分选,从铲运源头进行了工艺优 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利用移动破碎干选技术处理铁品位约 15%的矿岩混料,分选出的精矿品位 可达到24%,矿石产率在50%以上,可降低精粉生产成本6.02元/t,实现了提产降本,为矿山可持续发 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对其他矿山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GNSS监测技术在河曲露天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br#
    李哲峰
    2025, 41(05):  226-229. 
    摘要 ( 8 )   PDF (1764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地开发利用,深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成为边坡工程的重大问题。 针对弧度较小的低缓边坡,采用GNSS在线监测技术,建立河曲露天矿边坡监测系统;通过分析边坡 各监测线数据,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现状边坡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 但有一些监测点位移变化值波动较大,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如雨水、冻融、煤层自燃、正常作业干扰 等因素,存在滑坡的可能。根据研究结果对不同区域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为后续边坡稳定性防治 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在大型矿山爆破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方余祎豪, 张治强, 于泰鹏
    2025, 41(05):  230-234. 
    摘要 ( 6 )   PDF (2244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矿山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尤其是成本管理和资源 优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结合某个大型矿山,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 SPSSPRO分析软件,通过专家 主观赋值将主要影响成本管理和资源优化的八大因素进行权重比较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八大 主要影响因素中,网孔参数的权重值最大达到了 20%以上,在资源分配优化过程中,应当着重考虑; 其次是装药结构和起爆网络,两者的权重比值都在 15%左右,因此,为取得较好的爆破效果,则需更 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安全投入对成本管理的影响也较大,达到了 30%左右。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 项目如何高效分配资源,精细化管理成本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参考,以优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基于机器视觉的提升机箕斗挂钩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br#
    张德军, 毕秀芬, 桑锦国
    2025, 41(05):  235-238. 
    摘要 ( 8 )   PDF (1695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提升机作为矿山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矿山产能和安 全,为解决当前矿山提升机在节能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升机的工作原理,识别电能消 耗的主要环节和影响因素,提出新的电能消耗模型,以便系统评估和比较不同的节能措施。针对提 升机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旨在提高提升机的工 作效率,降低能耗,并保障工人安全。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提升机箕斗挂钩的运行状 态进行实时检测,具体包括使用 YOLOv7进行目标检测,Segment Anything 进行实例分割,OpenCV 进 行图处理和角度计算。通过这些技术,能够实时分析挂钩状态,及时预警异常情况并制动,从而有效 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显著提高提升机的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能更准确地 检测挂钩状态,并在异常情况下及时发出警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为相关研究和矿山提供一 定的参考。
    中关铁矿溜井堵塞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孙丁丁, 耿 帅, 尹爱民, 高光宇
    2025, 41(05):  239-242. 
    摘要 ( 9 )   PDF (4247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矿山采区溜井作为沟通采场出矿与运输中段的重要通道,频繁发生的堵塞严重影 响正常生产,同时溜井堵塞处理时往往难度大、危险性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安全高效处理采 区溜井堵塞问题,对中关铁矿井下水文地质、矿岩性质、溜井结构、格筛尺寸以及使用管理中的问题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矿和水分是造成采区溜井堵塞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大块矿石和杂物入井。在 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远程振动放矿、爆破振动以及水力冲刷3种处理溜井堵塞的方法,提出预防采区溜 井堵塞的各种措施,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