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主办: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5-04-18
上一期
智能矿山
基于AI视频分析的矿井主运输系统异物检测及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吴则成, 关梅英, 时培立
2025, 41(04): 1-4.
摘要
(
5
)
PDF
(1697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主要运输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AI视频分析的矿井 主要运输系统异常检测及预警系统。该系统首先采集主运输系统正常和异常状态的图像数据,然后 利用数据预处理方法构建图像数据集,提取预处理后的图像特征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异常检测识 别模型,最后根据矿井的实际环境实现对异常状态预警和响应。该系统可在矿井主运输系统高速运 行中实现异物自动检测、逐级报警和自动停机,从而降低异物对运输系统的威胁,确保煤矿的安全生 产。该系统在现场应用中实现了95.8%的异物检测准确率,显著提升了煤矿的生产安全和运营效率。
基于单目视觉的露天矿卡道路障碍物检测及测距算法研究
续 瑞, 王建国, 朱勒地孜·马合买提, 李少博, 苏存玲
2025, 41(04): 5-10.
摘要
(
9
)
PDF
(1999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露天矿区复杂环境下卡车碰撞预警系统、道路障碍物识别与测距不准确的问 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单目视觉露天矿卡道路障碍物检测及测距算法。采用YOLOv5障碍物检测模型,并结合双曲嵌入算法优化Head模块,以解决检测框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深度学习 网络获取障碍物的像素坐标后,结合张正友标定方法和优化后的测距模型,能够准确计算出到障碍 物的真实距离。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 YOLOv5模型在露天矿区环境下的 mAP达到了 97.62%,检 测速度保持在55.25 FPS,满足了对障碍物检测的速度和准确率的要求。同时,通过对比实际测量值与测距模型改进前后的结果,优化后的测距误差相对较小,与实际测量值更加接近,有效实现了露天矿卡车的碰撞预警功能,可为相关研究和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广东清远砂岩矿马鞍山矿区智慧矿山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韦志东, 刘梦杰, 王孟来, 蒋宏伟, 李小双
2025, 41(04): 11-17.
摘要
(
3
)
PDF
(250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推动矿业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解决传统矿山开发面临的资源利用率低、安 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进行了智慧矿山建设。以清远市 清城区石角镇马鞍山矿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面向 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的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通过“1+1+1+N”智能平台架构,结合矿区实际条件,构 建了涵盖矿山勘探、开采、生产、运输、环境监测和安全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结果表明,智 慧矿山建设方案能够显著提升矿山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影响,并显著提高矿山安全 管理水平,推动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助力矿山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某铁矿上料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刘 阳, 王彦达, 刘亚杰, 王再广, 王 征, 杨 洋
2025, 41(04): 18-21.
摘要
(
6
)
PDF
(3123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带上料系统是铁矿生产中的关键运输环节,负责将井下提升的矿石输送至磨矿仓进 行后续处理。然而,由于井下物料性质不稳定,常含有水分,加之爆破和支护过程中遗留的铁器,容 易导致皮带压料、跑偏甚至撕裂等故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效率低,难以及 时发现隐患。通过对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图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结合Canny算法和 红外线检测技术,实现了皮带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上料系统皮带运输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提升生产效率。
矿区无人驾驶洗扫车应用研究
李文举, 廖志强, 杨金光, 张庆博, 刘云龙, 张玉康
2025, 41(04): 22-26.
摘要
(
5
)
PDF
(1863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智慧矿山建设中对专用工程车辆无人化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套融合无人驾 驶、智能洗扫与矿区调度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对无人驾驶洗扫车的技术原理、安全可靠性及影响 因素的分析,得出一套适用于厂区内的无人驾驶实施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无人驾驶洗 扫车利用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结合智能控制系统 实现车辆的自主行驶、避障及洗扫作业。矿区调度系统通过地图数据管理、运行监控和车辆智能调 度等功能,确保洗扫车的高效运行。无人驾驶洗扫车能够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工操作,提升矿区道路的清洁频率和质量。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人驾驶洗扫车将在矿区智能化、绿色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采矿工程
浅埋近距离双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动态规律研究
孙爱东, 胡 平, 朱建平, 温国惠, 吴玉杰
2025, 41(04): 27-32.
摘要
(
5
)
PDF
(296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存在许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会受到顶板突水的威胁,煤矿防治水成为安全生产面临的一大难题。为研究双厚煤层开采软岩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规 律,以西部某矿Ⅱ2-1、Ⅱ3煤层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为基础,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通过数字散斑监 测并记录了不同煤层开采时工作面顶板岩层位移变化,利用声发射研究了下部煤层采动对覆岩裂隙 发育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Ⅱ2-1煤层工作面不断开采,顶板岩层内部原生及新生裂隙不断发育, 依次形成垮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至工作面回采结束时,顶板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195 m,未与上部含水层贯通;下部Ⅱ3煤层回采后,顶板导水裂隙带最大达57.5 m,未穿透顶板上方含水层及Ⅱ2-1煤 层采空区。同时,Ⅱ2-1煤层顶板几乎未受到Ⅱ3煤层回采影响,至Ⅱ3煤层顶板运动稳定后,Ⅱ2-1煤层顶板 导水裂隙带并未继续向上发育,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某铁矿富水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及修复支护技术
耿 帅, 孙丁丁, 高光宇, 何 伟, 尹爱民, 宁刘伟
2025, 41(04): 33-37.
摘要
(
2
)
PDF
(185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招贤煤矿井田地表塌陷区动态周期监测研究与应用
刘 刚, 黑 虎
2025, 41(04): 38-42.
摘要
(
9
)
PDF
(244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对招贤煤矿开采沉陷区域动态周期的全方位监测,解决区域地表沉降等问 题,综合采用 SBAS-InSAR 技术及快速静态测量方法,进行了地表沉降信息提取及现场实际测 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招贤煤矿井田沉降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地表最大累计沉降量为 89.42 mm,总沉降区域面积约 2.227 km
2
,沉降量较大的区域面积约 0.476 4 km
2
,沉降主要集中在 1302、1303、1304、1305、1307 工作面;与快速静态测量法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通过 SBAS-InSAR 技术分析沉降数据的精度可达亚厘米级。研究详细且深入地剖析了不同时间段内, 该塌陷区地表沉陷的幅度变化情况,精确量化了各阶段的沉陷变化,并清晰展现了在空间维度上的分布特征,全面揭示了招贤煤矿井田地表塌陷区的沉陷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了不同区域随时间 推移在沉陷表现上的差异以及整体的发展趋势。
局部矿体赋存形态多变时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案优化研究
石海军, 杨会选, 张 睿, 赵丽军, 柴衡山, 焦满岱
2025, 41(04): 43-47.
摘要
(
8
)
PDF
(2212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某铅锌矿深部采区833m分段内矿体赋存形态复杂多变,采用传统单一回采方式 下,矿石损失贫化较高等问题,基于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工艺特点,利用3DMine矿业软件开展三 维矿体形态自适应组合式设计,构建包含矿石损失率、贫化率、采切比等6项指标的熵权法-TOPSIS综 合评价体系,在垂直走向上布置进路开采厚大矿段,在沿走向上布置进路回采薄脉矿段,对比分析垂 直走向、沿走向及组合式 3 种开采方案的适应性。研究表明:组合式开采方案可使矿石损失率由 10.98% 降至 5.12%,贫化率由 10.73% 降至 6.17%,该方案较垂直走向、沿走向方案分别多回收 1 727.8,889 t矿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形成的动态协同回采控制技术,为复杂形态矿 体高效开采提供了可量化的工程决策模型。
柿庄南区块煤层气钻井多层系漏失高效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
石希民, 朱明君, 罗 郑, 袁佳恺, 耿筱磊, 胡 浩, 姚海峰
2025, 41(04): 48-52.
摘要
(
3
)
PDF
(207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漏是煤层气钻井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紧缺、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形势下,因 井漏导致水资源、原材料、设备物料过度消耗,地层、地下水污染日益凸显。针对柿庄南区块钻井地 层漏点多、漏失段长、堵漏难度大等问题,亟需开展煤层气井堵漏、治漏技术研发,消除传统钻井高耗 能和高污染的弊端。通过对易漏地质构造、断层分布及漏层岩心分析,揭示煤层气井多层系漏失机 理主控因素,将煤层气堵漏技术分为井筒压力体系治理和地层漏失通道治理两部分研究。井筒压力 体系治理通过桥接嵌入、交联涂敷隔膜封堵剂及悬浮稳定性评价,研究井筒压力隔离屏蔽封堵体系, 实现井筒泥浆与地层隔离。漏失通道的治理通过分析桥接骨架颗粒临界、架桥浓度与粒径缝宽比, 依靠致密堆积填充材料浓度控制技术,设计出4套针对柿庄南区块不同漏失层位、程度的优化配方和 3套漏速漏失机理双重确定骨架材料粒径级分配体系,多层系防漏体系承压能力达4 MPa,单层承压 堵漏封堵能力达7 MPa以上,试验漏失量控制在35 mL以下,解决差异化地层漏失治理和实现能耗转 型。现场试验表明,堵漏成功率由44%提升至65%,钻井液使用总量减少23%,为煤层气多层系漏失 实现绿色钻井,节能减排提供一些技术借鉴。
一次成槽方案在某铁矿的应用
厉广海, 李 熹, 梅佳伟, 王 靖
2025, 41(04): 53-56.
摘要
(
8
)
PDF
(151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优化吴庄铁矿 2# 矿体采场的切割拉槽工艺,解决现用方法中存在的凿岩效率低、 爆破次数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楔形与直孔相结合的一次起爆切割方案。该方案在切割槽中心设计 多排上向对称倾斜的扇形炮孔,并利用切割槽作为爆破自由面,实施下压式爆破技术,构建切割井, 为后续作业奠定基础;通过逐排抬升的平行炮孔,实施阶段性爆破,逐步形成全断面切割槽结构。采 用YGZ-90型凿岩机进行楔形孔和垂直孔的施工,并结合数码电子雷管,实现精准控制的分段微差起 爆,确保爆破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通过工程实践验证,楔形掏槽+平行直立孔一次成槽方案成功应用 于吴庄铁矿的切割拉槽工作中,满足了技术和安全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砂浆锚杆的掺聚丙烯纤维注浆体流动特性研究
邵春悦, 陈清运, 刘珂君, 石啸天, 袁 帅, 马 毅, 唐 斌, 向 柳
2025, 41(04): 57-60.
摘要
(
6
)
PDF
(166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地下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高应力条件下的巷道支护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水泥注 浆材料因可注性差、早期强度低等缺陷难以满足工程需求。为提升注浆体性能,以聚丙烯纤维为增 强材料,系统考察了水灰比、纤维长度及掺量对砂浆锚杆注浆体流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 坍落度测试,分析了各因素对注浆体流动性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水灰比对坍落度的影响最为显 著,纤维长度影响最小;较优参数组合为水灰比0.37,纤维长度6 mm,纤维掺量0.3%。此外,P.O 42.5 水泥因熟料含量高,其注浆体坍落度优于 M32.5水泥。研究还发现,纤维掺量增加会导致坍落度下 降,而纤维长度对流动性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井下巷道支护工程中聚丙烯纤维注浆体的优化应 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爆破漏斗试验的米拉多露天铜矿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朱学胜, 贾明波, 邱贤阳
2025, 41(04): 61-65.
摘要
(
6
)
PDF
(2442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上部采区石英砂岩区域爆破效果不佳问题,改善矿山爆破 效果,保障矿山平稳生产,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开展单孔变孔深、双孔同 段变孔距爆破漏斗试验,实现了石英砂岩区域生产爆破参数和设计的优化,最终应用于深孔台阶爆 破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球状药包条件下,石英砂岩区域药包的临界埋深为1.94 m,最佳埋深 为1.02 m,最优爆破漏斗体积为3.63 m
3
时的乳化炸药单耗为0.86 kg/m
3
;双孔球状药包的最佳炮孔间 距为2.3~2.7 m,乳化炸药单耗为0.80~0.97 kg/m
3
;使用优化后的露天深孔台阶爆破参数,有效提高了 米拉多铜矿南采场石英砂岩区域的生产爆破效果,减小了平均爆破块度,基本消除了爆破大块,助力 矿山高效、安全、稳定生产。
矿物加工工程
悬浮磁化焙烧炉四腔室反应器内气固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范成军, 李志明, 周 阳, 雷顺林, 唐志东
2025, 41(04): 66-71.
摘要
(
6
)
PDF
(219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悬浮磁化焙烧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复杂难选铁矿资源的新工艺,具有传热传质效率 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四腔室反应器作为悬浮磁化焙烧炉的核心装置,涉及气固两相流 动和矿物转化等复杂的物理化学耦合过程。为了研究四腔室反应器内的气固流动特性,基于欧拉双 流体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改变流化风速、松动风速和给料速率等操作参数,分析了这些参数 对四腔室反应器内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化风速、松动风速和给料速率作为关键操作 参数,直接影响颗粒的流动状态。增加流化风速和松动风速可以增强颗粒流动,减少反应器内的颗 粒浓度;而增加给料速率则会导致颗粒浓度增加。数值模拟结果与冷态试验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 模型的可靠性。
河北某铁精矿浮选提纯制备超纯铁精矿试验研究
赵文坡
2025, 41(04): 72-75.
摘要
(
4
)
PDF
(1860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河北某铁矿选矿厂生产的TFe品位70.13%的高品质铁精矿进行了系统浮选试验,探 究了该铁精矿制备超纯铁精矿的技术可行性,分别开展了阳离子与阴离子2种反浮选工艺研究。结 果表明,2种工艺均获得了TFe品位大于71.9%的超纯铁精矿。其中采用阳离子反浮选工艺,经1粗1 精的开路流程,可以获得精矿产率 47.07%、TFe 品位 71.91%、回收率 48.35% 的选矿指标。与阴离子 反浮选工艺精矿品位相当,回收率提高了7.02个百分点,且工艺药剂制度简单,推荐选厂采用阳离子 反浮选工艺。
某高碳铅锌矿无碱铅浮选试验研究
胡 波, 曾 亮, 李茂林, 蔡冰冰, 杨建文, 周钰沣
2025, 41(04): 76-80.
摘要
(
3
)
PDF
(2126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内蒙古某高碳铅锌矿石的选矿指标,针对碳质物影响铅精矿指标以及传统高 碱工艺条件下伴生贵金属回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了预先脱碳—无碱浮铅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在-0.074 mm 占 72% 的磨矿细度条件下,选用 HQ25 作为脱碳药剂,通过 1 粗 1 扫的脱碳浮选。脱碳 后产品以亚硫酸钠、硫酸锌和 HN-11 为复合抑制剂,HN-31 为捕收剂,经 1 粗 2 精 2 扫选铅,获得了 含铅 59.02%、含锌 4.75%、含银 1 187 g/t的高品位铅精矿,铅回收率 86.22%,银回收率 59.88%。研究 结果可以为类似难选矿石的处理提供参考。
江西某富银硫化铅锌矿无石灰优先浮选工艺研究
黄林波, 周建平, 刘 松, 向 平, 王志坚
2025, 41(04): 81-84.
摘要
(
2
)
PDF
(1953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某富银硫化铅锌矿含铅 2.25%,含锌 2.78%,含银 105.65 g/t,为提高资源回收率, 进行了无石灰优先浮选工艺研究。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 占 65% 的条件下,以 D52、D82 为抑制剂,HQ77 为捕收剂,经 1 粗 3 精 2 扫选铅,选铅尾矿以 D52 为抑制剂,硫酸铜为活化 剂,HQ66 为捕收剂,经 1 粗 2 精 2 扫选锌,闭路试验获得的铅精矿铅品位 62.50%,含锌 7.89%,含银 1 853.36 g/t,铅回收率 90.13%,银回收率 56.99%,锌精矿锌品位 51.53%,含银 262.74 g/t,锌回收率 86.79%,银回收率11.64%,总银回收率达到了68.63%,实现了铅锌银资源的综合回收。
墨西哥某铁矿石与东山铁矿石混合选矿试验研究
蒋丰祥, 胡 城, 揣 新, 桂志海, 甘 炜, 张亚坤, 杨 顺, 张 凯
2025, 41(04): 85-87.
摘要
(
3
)
PDF
(1688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墨西哥某磁铁矿石铁品位 60.95%,磁性铁品位 56.50%,硫含量 2.96%,为含硫、高品位 磁性铁矿石。东山现场生产样铁品位 22.20%,磁性铁品位 17.70%,硫含量 2.11%,为含硫、低品位磁 性铁矿石。为研究墨西哥铁矿石对选别指标的影响,将东山样与墨西哥样按3∶1配成综合样,开展了 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一段磨矿(-0.076 mm占35%)—弱磁选—二段磨矿(-0.076 mm占75%)— 1粗1精弱磁选流程进行选别,可获得铁品位65.36%、硫含量0.27%、铁回收率80.93%的铁精矿,尾矿 铁品位10.09%,铁精矿品位达到了大于65%的技术目标。
河南某钼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车文芳, 李付博, 刘书鹏, 宋念平, 何亚清, 杨剑波
2025, 41(04): 88-92.
摘要
(
2
)
PDF
(199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某钼矿含钼0.133%,钼元素主要以辉钼矿形式存在且嵌布粒度较细,辉钼矿中包 裹细小的黄铁矿等金属矿物颗粒,这些金属矿物颗粒很难从辉钼矿中解离出来,会影响钼精矿品位。 为充分高效利用该资源,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0%条件下,以硅 酸钠为抑制剂、煤油为捕收剂,经1粗2精1扫浮选,浮选精矿再磨至为-0.038 mm占70%,以诺克斯试 剂为抑制剂,经 3次精选,获得的钼精矿钼品位为 45.27%,回收率为 93.15%。选别指标良好,实现了 钼资源的有效回收。
某辉钼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张 威, 王 花, 周旭东
2025, 41(04): 93-97.
摘要
(
2
)
PDF
(226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某辉钼矿中的有用矿物,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显微镜下分析和 MLA 分析等方法对该钼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 Mo 品位为 0.121%,Cu 品位为 0.017%,Pb品位为0.018%;钼、铜、铅分别主要以辉钼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的形式存在;矿石中辉钼矿 嵌布粒度均较粗,主要分布在0.1~0.6 mm,有利于浮选回收;黄铜矿和方铅矿粒度分布不均,分别主要 在0.040~0.20 mm和0.070~0.20 mm,嵌布粒度较细;矿石中黄铜矿和方铅矿与辉钼矿的嵌布关系不紧 密,但其浮游性能较好,应避免进入钼精矿影响精矿品质。矿石中层状硅酸盐矿物含量较高,可能对 选矿指标造成影响。宜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选矿工艺流程回收钼。研究结果可以为该钼矿石 选矿工艺确定提供参考。
刚果(金)某铜钴矿的选矿试验研究
刘 杰, 汤 川, 李 勇, 周宽达, 兰福荫, 陆智国
2025, 41(04): 98-101.
摘要
(
8
)
PDF
(1841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开发利用刚果(金)某铜钴矿石,针对原矿中轻质脉石含量高,硫化铜直接浮选精矿 品位低的问题,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矿石选别的关键参数。研究表明:在磨矿细度 为-74 μm 占 80% 条件下,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2# 油为起泡剂、硫氢化钠作硫化剂,在总硫化剂用 量 700 g/t、丁基黄药总用量 240 g/t、2# 油总用量 125 g/t 条件下,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 16.72%、钴品位 3.821% 的低铜高钴硫化矿精矿 1,铜品位 26.12%、钴品位 1.426% 的高铜低钴硫化矿 精矿 2,以及铜品位为 4.15%、钴品位 0.387% 的氧化矿精矿。混合精矿铜回收率 89.44%,钴回收率 75.03%,实现了矿石中铜、钴金属的高效回收。
黑龙江某银铁锰多金属矿选矿试验研究
卢 昊, 彭少伟, 王 前, 王兆连, 刘风亮, 陈志友
2025, 41(04): 102-105.
摘要
(
3
)
PDF
(1880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某银铁锰多金属矿石银品位为443.80 g/t,锰品位为7.10%,TFe品位为20.99%, 银主要赋存于辉银矿中,分布率为84.99%,锰主要以碳酸锰形式存在,在碳酸锰中分布率为96.64%, 铁则主要分布于菱铁矿中,分布率为57.52%。通过系统的选矿试验,确定了先银浮选—磁选铁—选 铁尾矿选锰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5.35%时,经1粗4精3扫银浮选闭 路试验,可以获得银品位为4 392.7 g/t、回收率为85.80%的银精矿。浮选尾矿经1粗1精磁选,可以获 得TFe品位为62.68%、回收率为37.36%铁精矿,选铁尾矿磁选锰,获得了锰精矿TMn品位15.17%、回 收率75.15%的指标。试验结果为同类复杂多金属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基于煤系高岭岩的MS智能分选机研制与工业应用
张植俊
2025, 41(04): 106-109.
摘要
(
4
)
PDF
(1962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区每年产生大量煤矸石,主要包括黑矸、青矸和白砂岩。传统上采用 人工手拣的方式从矸石中分离有价值的高岭岩,但生产效率较低。为此,研发了一种适用于高岭岩的 X射线透射检测和喷吹分离的矿物智能分选机。该设备结合了X射线透射与可见光技术,集成了核技 术、光电传感、机器视觉、大数据、高速通讯、气动技术、电气控制和矿物加工等多种技术,能够智能识 别高岭岩与废石。采用该设备对50~300 mm的煤矸石原料进行分选,平均处理量为255.12 t/h,每小时 选出高岭岩24.19 t,高岭岩选出率为10.55%。MS矿物智能分选机的成功研制与应用,为高岭岩的高 效智能化分选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高压辊超细碎预处理对铁矿石邦德球磨功指数的影响
杨晓峰, 林胜勇, 傅国辉, 谷安成, 余建文
2025, 41(04): 110-112.
摘要
(
3
)
PDF
(166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粉磨作业是矿石破碎流程中能耗最高的环节,降低磨矿能耗对选矿厂的经济效益至关 重要。以齐大山铁矿石为研究对象,考察高压辊磨超细碎预处理对邦德球磨功指数的影响。制备不 同粒度(-2,-3,-4,-5,-6 mm)试样,测定其邦德球磨功指数。结果表明,高压辊预处理可以显著降 低矿石的邦德功指数,-2,-3,-4,-5,-6 mm试样的邦德球磨功指数分别为12.00,11.88,11.80,11.66, 11.57(kW·h)/t,与原矿的 12.56(kW·h)/t相比,高压辊超细碎预处理后矿石的邦德球磨功指数均显 著降低,且随着产品粒度的减小,邦德功指数呈递减趋势,这表明高压辊超细碎预处理通过挤压作用 在矿石表面和内部形成了微裂纹,从而显著提高了矿石的易磨性。研究结果为优化磨矿工艺、降低 能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选矿厂设备选型和流程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梅山铁矿磨浮后弱磁给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钱新宇, 张祖刚, 许继龙
2025, 41(04): 113-117.
摘要
(
3
)
PDF
(223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梅山铁矿弱磁给矿资源,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 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弱磁给矿属半自熔混合型铁矿,铁品 位为 47.05%,铁主要分布在磁铁矿和半假象赤褐铁矿中,合计分布率为 71.63%;脉石矿物主要为石 英,含量10.75%,其次为方解石、长石、铁白云石,石英的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在-0.05 mm粒级常呈细 粒浸染状分布于铁矿物中,难以与铁矿物充分解离;磁铁矿普遍发生氧化蚀变,生成假象赤铁矿和赤 铁矿,三者共生关系紧密,铁矿物常见粒度为-0.15+0.02 mm,少量-0.02 mm 粒级铁矿物难以充分回 收;后续工艺适当提高磨矿细度,有助于减少精矿中的杂质含量,但需兼顾磨矿均匀性,在确保铁矿 物充分解离的同时,需避免过磨导致的泥化现象。
岩土工程
裂隙网络参数对渗流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
梁 万, 李 硕, 田 霄
2025, 41(04): 118-124.
摘要
(
5
)
PDF
(2617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体裂隙中的水与岩石基质间的渗流传热过程,是深部地下矿山开采的关键问题之 一,阐明水与岩石基质间的渗流传热机理,对提高地下深部矿山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实现深部地热能 开发和企业降本增效具有重大意义。为探究裂隙网络几何结构对渗流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蒙 特卡罗法生成二维随机离散裂隙网络模型,通过求解渗流平衡与能量守恒方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 拟研究,揭示裂隙密度、开度、迹长与倾角的变化对储热性能和温度场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裂隙网络参数对岩石渗流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裂隙密度、开度和迹长的增大,岩石基质中的温度 升高区域也随之增大;裂隙倾角的变化将使温度沿夹角较大的方向传递,裂隙密度与横向夹角增大 会导致出口温度降低,而裂隙开度扩大则使出口温度上升;增大裂隙开度与纵向夹角能显著提升岩 体温度,但调整裂隙密度与迹长对岩体温度的影响有限。此外,增加裂隙密度能增强储能效率,而裂 隙开度与纵向夹角的增加则会削弱这一效率,结果可为相关研究和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同岩性巴西劈裂试验力学及声发射特征研究
杨志良, 岳松鹏, 巩 贺, 杨东辉
2025, 41(04): 125-131.
摘要
(
3
)
PDF
(3567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不同岩性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及力学特性,利用万能试验机和声发射监测 系统对保德煤矿泥灰岩、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开展巴西劈裂试验,研究不同岩性的劈裂破坏特 征、AE 特征及微破裂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试样的峰值能率随抗拉强度增加而增加,泥灰 岩、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的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 18.67,11.56,10.80,4.04 MPa,平均峰值能率分 别为 8 113.7,3 256.1,2 820.3,839.5 J/m2 ,两者呈近似线性分布。不同岩性试样损伤曲线表现出明显 的差异性和阶段性,泥灰岩、粉砂岩损伤曲线呈台阶式增长,中砂岩、粗砂岩损伤曲线呈平缓—陡增 式增长。不同岩性的 AR值整体较小,均在 40 dB/μs 2 以下,泥灰岩、粉砂岩 AR值分布稀疏,中砂岩分 布相对均匀,粗砂岩分布密集,后期拉伸裂纹和剪切裂纹大量产生,且剪切裂纹扩展程度强于其拉伸 裂纹。泥灰岩、粉砂岩R值分别呈波动下降、“拉旗杆”型变化,中砂岩、粗砂岩R值均呈L型变化。泥 灰岩、粉砂岩AE幅值信号分布稀疏,中砂岩分布相对均匀,粗砂岩分布密集,泥灰岩、粉砂岩、中砂岩 的大尺度裂纹数量多于粗砂岩;不同岩性AE幅值与能量间存在幂律分布关系,拟合相关度为泥灰岩 >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岩石粒径越小,幂律分布关系越明显,幅值与能量对数在岩石破坏过程中 越具有相似性破坏规律。泥灰岩、粉砂岩、中砂岩剪切裂纹占比较高,出现撕裂现象,主裂纹基本呈 圆弧状且偏离圆盘中心,粗砂岩剪切占比中等,破坏程度较轻,主裂纹基本呈直线且无次级裂纹。试 样承载力丧失主要由剪切破坏程度决定,当剪切占比超过60%时,残余强度占比为3%~29%,剪切比 例低于60%时,残余强度占比为48%~57%。研究成果可为探索岩石劈裂破坏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地震荷载下露天矿边坡复杂断层岩体状态变化特征研究
崔铁军, 李莎莎
2025, 41(04): 132-138.
摘要
(
2
)
PDF
(2479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露天矿边坡存在复杂断层弱面时,地震荷载对边坡岩体状态的影响,设置地震 工况,并使用FLAC3D对该边坡地震过程进行模拟,考虑到岩体受地震荷载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确定 使用岩体塑性区变化、位移和最大主应力3个指标表征岩体状态变化。地震设置为8 Hz平行于水平 面的正弦波,震级为 3~9级,持续时间为 3,6,9 s,共形成 21种工况,模拟在 21种工况下,该边坡岩体 状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级以下地震对边坡影响不大,塑性区受震级影响较大,位移受震级和 时间影响较大,最大压主应力随震级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塑性区主要在边坡上部,位移和拉主应 力在边坡坡面,压主应力在坡内,地震荷载对边坡塑性区域、位移及最大主应力的影响和作用区域都 不同。
露天矿到界边坡减振降损爆破方法研究
刘晋飞, 王二雨, 张泽鹏
2025, 41(04): 139-142.
摘要
(
3
)
PDF
(1721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爆破是露天矿山生产中的重要工作,是影响矿山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传统爆破方 案设计往往侧重于优化破碎效果,对边坡动力稳定性维护缺乏系统性的控制策略,导致国内露天矿 近一半的边坡事故与爆破振动直接相关。为合理地制定爆破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振动波对边 坡稳定性的影响,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鄂尔多斯市东部某露天煤矿为背景,提出露天矿到 界边坡减振降损爆破方案,采用预裂爆破结合缓冲和正常爆破的方式,其中预裂孔内设置空气间隔 器,利用数学方法设计炮孔位置,优化炮孔装药量和装药结构,优化起爆顺序。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 表明,爆破效果良好,爆破振动速度、持续时间及边坡损伤程度均有效降低,大块率和坡面半壁孔率 可满足作业要求,边坡未出现滑坡失稳和滚石抖落等现象,可为露天矿山低振、低损爆破提供一定的 参考。
地质·测量
大兴安岭成矿带花敖包特矿集区控矿构造
刘永高, 赵胜金, 方 曙, 李振祥, 高陇平, 易慧能, 周颖帅, 程慕利
2025, 41(04): 143-148.
摘要
(
4
)
PDF
(3019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矿集区板块构造环境和矿体分布特征,对成矿构造进行规律性研究。研究表明, 花敖包特矿集区位于古亚洲洋北缘板块俯冲增生杂岩带之中,带内发育含蛇绿岩的大型叠瓦状推覆 构造,矿体主要分布在推覆体前锋带陡立的容矿断层空腔,推覆体前方基底与前锋断裂大角度相交 的陡立容矿断裂处,推覆体内部陡立的控矿断裂和平缓的叠瓦状断层内。根据陡立脉状矿体断裂分 析,矿床主要受两期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而形成的共轭断裂控制,早期受 NE—SW 向挤压碰撞形成 的近EW和NE向共轭断裂控制,并形成了宽大的板柱状—囊状矿体;晚期受NNW—SSE向挤压碰撞 形成的NW和NNE向共轭断裂控制,形成陡立的脉状矿体,同时在推覆体叠瓦状断层内形成了平缓 透镜状矿体。
湖南志木山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李海平, 刘小坚, 李 志, 陈盼盼, 张珍力, 吴 斌
2025, 41(04): 149-152.
摘要
(
5
)
PDF
(1716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梳理矿区地质特征,进行成矿构造深部预测,解决矿区深边部找矿问题,以志木山金 矿区矿床为研究对象,收集、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矿区构造、岩浆岩、蚀变、矿体等特征,结合野 外地质填图、地球物理特征等信息,主要采用物探激电中梯研究方法,对矿区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地 质特征、找矿前景等进行全方面分析,探讨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富集规律等,总结找矿标志。研究结 果表明,主矿床产于剪切断层破碎带的主构造中,并受三期构造控制,研究圈定了3处高极化率和视 电阻率物探综合异常区,发现蚀变带和矿脉8条,具有潜在的找矿突破价值,可为该区域金矿床找矿 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云南东川铁铜矿构造岩相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
祁继贝, 杨祖金, 赵 勇, 蒋 进, 陈思颖
2025, 41(04): 153-158.
摘要
(
6
)
PDF
(2177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东川地区是重要的铜资源产地之一,拥有多个中大型铜矿床。以因民矿区岩相 和含矿特征为研究对象,开展矿区井巷工程和路线剖面实地调查,通过构造岩相学分析,理清地层 层序和岩相恢复,探讨东川铁铜矿成矿过程。因民矿区岩相结构表现为火山浊流沉积相、火山喷 发沉积相、热液角砾岩相、火山溢流相、火山爆发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侵入相,在火山通道相 中,碱性铁质基性岩浆热液活化因民组中铜铁化合物,有利于裂隙和层间破碎带富矿。因民期的 火山活动与稀矿山式含铜铁矿床、东川式铜矿床、桃园式铜矿床有密切关系,岩浆热液多沿断裂贯 入到因民组、落雪组及黑山组地层中,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和大量热能,对地层中成矿物质的迁 移、富集起决定性作用。
滇西北恩卡铅锌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李 宾, 李云飞, 段召艳, 杨新强, 张有名, 郭运康, 杜 斌, 杨 倩
2025, 41(04): 159-164.
摘要
(
4
)
PDF
(2142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恩卡铅锌金银矿床位于格咱岛弧南缘的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多金属成矿带内,在 红山—红牛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西侧,同属红山—红牛斑岩成矿系统。为研究恩卡 铅锌金银矿床的成矿规律,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矿床地质特征梳理、物化探信息分析,对恩卡矿床 成矿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并总结了找矿潜力。研究表明:恩卡铅锌金银矿床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蚀 变型矿床,以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绿帘石化等为主,矿体呈脉状产出于上三叠统曲嘎 寺组灰岩层间的破碎带中,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区内1∶5万重力测 量成果显示,红山—红牛、恩卡矿床皆处于重力测量推断的隐伏中酸性岩体边界上,矿体沿区域断裂 或断裂交汇部位产出;区内 1∶5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显示,分析的 7 种元素均为综合强异常特 征,表现为各元素浓度高、规模大、相互重叠好、三级浓度带清晰,尤以 Pb、Zn、Ag、Cu规模最甚,与红 山—红牛、恩卡等已知矿床点套合好。结合“地、物、化”三类综合异常特征,认为恩卡深部可能存在 隐伏中酸性岩体,矿床目前出露的矿体仅仅是红山—红牛斑岩成矿系统外围浅部的热液脉型铅锌金 银矿体,深部具有寻找与隐伏中酸性岩体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前景,可为下一步找 矿勘查提供依据和参考。
材料·装备
矿用缆索拉力实时检测装置研究与应用
霍亚光, 赵 煜, 向再励, 贾梦怡
2025, 41(04): 165-168.
摘要
(
4
)
PDF
(173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用缆索是矿山关键承载部件,其拉力实时检测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核心需求。针对 传统离线检测技术滞后性大、环境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以及现有新兴检测方法抗干扰能力与成本效 益的局限性,研究通过理论建模、机械结构创新设计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集成位 移与压力传感的模块化检测装置,开发了基于三点弯曲法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矿用缆索拉力实时检 测装置,该装置采用倒置三角框架结构,配置3组低摩擦轴承槽轮构建三点弯曲力学模型,结合顶紧 机构位移调节与力学分解原理,实现缆索轴向拉力的非侵入式动态测量。试验采用动态钢丝绳拉 力验证装置(CHD-LXCS)对标测试,结果表明:在 11~19 kN 轴向拉力,理论计算值与标准张力值的 平均误差为 0.7%,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 1.2%,整体精度优于±2%,装置安全系数达 5.26,压力传感器 最大实测值1 000 N,对应理论张力18.95 kN,验证了量程冗余设计的有效性。相较于传统方法,该装 置通过自平衡(±15°倾斜校正)与快拆模块设计,显著提升了复杂工况适应性,其紧凑结构与实时监 测特性为矿山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新方案。研究证实,该检测装置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工程实用性,未 来可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构建矿山缆索安全预警系统,为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高转速高磁场强度的干式永磁磁滚筒的研制
黄玉琴, 陈 健, 邓诗义, 刘志良, 雷晓龙, 刘 胜, 刘显辉
2025, 41(04): 169-172.
摘要
(
7
)
PDF
(186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普通干式磁选机磁场强度低、转速低等问题,提出采用COMSOL MULTIPHYSIC多 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磁系排列、磁场梯度等磁系特征进行模拟仿真的方法来设计新的磁系,并通过采 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作为筒皮材质解决了磁滚筒高速旋转过程中的发热问题,成功研制出 ϕ800 mm× 1 800 mm新型粉末干式永磁磁滚筒。结果表明:新设计的磁系结构在模拟和试制中筒体表面磁感应 强度均可达到800 mT,同时有效保证了磁场作用深度;筒体所采用的新材料,密度为常规材料304不 锈钢的 22%,比强度大幅提升,筒体转速提高至 300 r/min,该材料同时能够避免磁涡流现象,解决了 滚筒运转过程发热的问题。新研制磁滚筒极大地提升了粉末干式永磁磁滚筒的机械性能,创造了新 的选矿环境,为弱磁性矿物的干选提供了新的可能。
超细磨工艺的矿浆浓度与细度自动取样测量研究与应用
姜世矫, 穆海军, 桑锦国, 吕九辉
2025, 41(04): 173-176.
摘要
(
3
)
PDF
(149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物加工中超细磨工艺的矿浆浓度和细度是反映磨矿效果及分级效率的关键指标。 传统的人工取样测量方法存在效率低、误差大、劳动强度高及安全隐患等问题,而在线式仪表测量则 存在成本高、维护复杂等局限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手的矿浆浓度与细度自动取样测量方 法,通过机械手替代人工操作,实现了取样、称重、筛分、清洗等环节的自动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测量效率,浓度测量时间缩短至 2 min以内,细度测量时间控制在 10 min以内, 且测量精度高,浓度误差小于 0.5%,细度误差小于 1%。该方法为矿物加工企业提供了一种高效、精 准的矿浆浓度与细度测量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用技术
生物氧化工艺温度控制系统优化及生产实践
倪 平, 杨思婷, 胡诗彤, 江子涵
2025, 41(04): 177-179.
摘要
(
5
)
PDF
(161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氧化工艺常用来对难处理金矿石进行预处理,细菌对环境温度反应十分敏感,温 度过低会影响细菌生长及硫化物氧化率;温度过高又会使细菌失去活性,甚至死亡。生产中常设置 冷却或加热系统使氧化槽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保证细菌的氧化速度。针对江西三和金业有限公 司生物氧化温度控制系统存在氧化温度波动大、系统运行成本高、冷却管结垢清除效率低、环保隐患 大等问题,对氧化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及生产实践。通过新增一套内冷却自动循环系统, 实施冷却塔集约化生产改造,创新氧化冷却盘管结垢清理方式,实施外冷喷淋水循环利用等措施,氧 化槽平均温度由48.2 ℃降低至47.1 ℃,有效控制了生物氧化系统的温度,维持了细菌的高氧化活性, 杜绝了环保隐患,年节约成本52.13万元,经济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安徽某选厂细碎系统工艺优化实践
邓秀兰, 程传麟, 邹宗彬, 胡黄毛, 方天然, 陈 菲
2025, 41(04): 180-183.
摘要
(
1
)
PDF
(1726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某选厂为提高入磨矿石品位,降低入磨物料粒度,开展了细碎系统工艺优化实 践。通过对圆锥破碎机进行自动挤满给料改造,提升了破碎机的破碎效果,将碎矿产品的粒度由 16~0 mm 降至 14~0 mm,细碎降粒度效果显著,为细碎干抛和磨矿创造了条件;通过将筛分仓的 移动布料小车改为移动胶带机自动布料,实现了均匀布料,稳定了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 检维修工作量;通过对细碎干抛工艺进行优化,细碎抛尾产率较优化前提高了约 5 个百分点,实现 了“能抛早抛”,在提升入磨料品位的同时,减少了排放尾矿量,抛出的尾矿对外进行销售,增加了 选厂的经济效益。
某高铁赤泥直接电解还原制备金属铁研究
刘汪钊, 彭泽友, 刘小银
2025, 41(04): 184-187.
摘要
(
6
)
PDF
(176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赤泥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及开发低碳绿色制铁技术路线,针对某高铁赤泥在低 温碱性矿浆环境中直接电解制备金属铁新工艺试验因素,进行了最优条件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的 方法,研究了搅拌速度、电流密度、矿浆浓度、NaOH质量分数、电解温度和电解时间对电解还原过程 电流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优势区间为电流密度 158.9~476.8 A/m2 、矿浆浓度 12.5%~17.5%、NaOH 质量分数 42.5%~47.5%、搅拌速度 700~900 r/min、电解温度 90~110 ℃、电解 时间 60~90 min,在最优试验条件下获得了 31.43%的最高电流效率,为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和低碳绿 色制铁提供了新方案。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供配矿管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孙丁丁, 向伟华, 王社光, 耿 帅, 方成成, 尹爱民
2025, 41(04): 188-191.
摘要
(
4
)
PDF
(1632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关铁矿属于典型的“邯邢”式大水难采矿体,工程地质比较复杂,针对中关铁矿首采 阶段矿石铁品位波动较大、有害成分硫含量分布不均以及落矿粉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稳定选厂 入磨矿石生产指标,降低溜井、矿仓堵料的风险,确保井下矿石安全生产,通过研究铁矿石中铁品位 和硫品位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其品位分布规律,同时分析矿石块度和含水量大小对溜井、矿仓放矿流 动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矿石高低品位配矿方案,确定了粉矿和水分含量上限值,从而总结出了一套 可以实现矿石的铁品位(含硫品位)、水分和块度等多目标优化的配矿管理技术措施。该供配矿管理 技术措施在中关铁矿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选厂供矿铁品位达标率由 70.53% 提高到 86.65%,矿石硫品位达标率也达到了88.71%,溜井堵料现象较实施之前减少了70%以上,大幅提高了 溜井的放矿效率,也减少了处理溜井堵塞的安全隐患。这些成效充分证明了多目标优化配矿技术在 中关铁矿应用的成功,为类似条件矿山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大红山铁矿浓缩机改造实践
孙贵爱, 李 军
2025, 41(04): 192-195.
摘要
(
8
)
PDF
(1927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红山铁矿针对GZN-53 m周边传动浓缩机存在的轨道磨损严重、传动效率低、维护成 本高等问题,将其改造为中心传动高效浓缩机。改造遵循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原则,通过优化浓 缩池结构、采用液压驱动系统、改进布料与刮泥装置、配置自动控制系统及絮凝剂添加系统,实现了 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改造后,单台中心传动浓缩机处理量从177.7 t/h提升至420.4 t/h,底流浓度由 41.80% 提高至 50.48%,溢流水浊度从 330.8 mg/L 降至 70.58 mg/L,运行功率降低 16 kW。此外,节水 123.39万 m³/a,年节约生产成本 200多万元。实践表明,改造显著提升了设备性能和经济效益,还为 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示范,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
内蒙古海明矿业一段水力旋流器技改实践
初福栋
2025, 41(04): 196-198.
摘要
(
2
)
PDF
(1682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海明矿业为了解决一段水力旋流器运行不稳定、沉砂嘴易堵塞、分级效率低等 问题,在考察设备运行指标的基础上,将水力旋流器旧20°锥结构改为60°锥结构,并配合调整了其他 结构和工艺参数。技改后实践结果表明:旋流器运行稳定,分级效果良好,各项指标较改造前均有所 提升,旋流器溢流-0.074 mm 含量 55.09%,分级质效率为 49.16%,沉砂夹细量-0.074 mm 含量降低至 7.12%,大幅降低了循环负荷,磨矿分级系统处理量提升了40 t/h,技改效果显著。
内蒙古某铁矿选厂流程考察工艺矿物学研究
侯 玮, 鞠浩然, 王 峰
2025, 41(04): 199-201.
摘要
(
3
)
PDF
(1826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某铁矿随着采场进入深部开采,矿石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铁精矿品质差、生产 能耗高,为了从源头上理清矿石的性质、结构构造,对目的矿物磁铁矿的走向、单体解离度以及嵌布粒 度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一、二段磨矿效果较好,85%以上的大粒径铁矿物得到单体解离, 但分级效果差,部分单体解离的大粒径铁矿物以沉砂的形式返回到磨矿流程中,导致过磨和磨矿量增 大。而三段球磨机针对细粒级的铁矿物磨矿效果欠佳,最终导致磨矿能耗增大,铁精矿品质差。
基于EKF的PMSM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
宋崇耀
2025, 41(04): 202-207.
摘要
(
5
)
PDF
(1940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技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性能要求变得更加严格,而 高性能的 PMSM控制系统主要依赖于高精度的传感器和精确的检测技术。因此,为了实现低成本、 高精度与高可靠性的电机控制系统,开展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研 究。建立了PMSM的数学模型,并根据EKF算法实现了对PMSM的转子速度和位置的高精度估计。 通过Simulink开展了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的EKF数值模拟试验,并分析了PMSM参数的变化 对 EKF 估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KF 设计的观测器能够很好地跟踪转子的转速和转子的电角 度,验证了无速度传感器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有效性;当定子电阻参数变化时,转矩的变化对观测的 精确度影响更敏感;当转子磁链的值不准确时,估值的精度对转速的变化更为敏感。
钠化焙烧—水浸回收二次铝灰中铝的试验研究
刘朝兴, 何 东, 周永诚
2025, 41(04): 208-212.
摘要
(
7
)
PDF
(197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二次铝灰直接碱浸和酸浸铝浸出率低的问题,以氢氧化钠为添加剂,采用钠化 焙烧—水浸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碱灰比对铝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焙烧温度是影响二次铝灰中铝浸出的主要因素,焙烧时间次之,碱灰比影响最小。在焙烧过程 中氧化铝或其他含铝物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溶性的偏铝酸钠,在水浸过程中进入液相。当焙烧 温度为 700 ℃、焙烧时间为 50 min和碱灰比为 1的最佳焙烧条件下,铝浸出率为 84.86%,实现了二次 铝灰中铝的有效回收。
永磁变频调速一体机在砂石骨料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孙晓娇
2025, 41(04): 213-216.
摘要
(
3
)
PDF
(168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式输送机及其驱动方式的选择是砂石骨料项目顺利运行的关键。通过对比传统驱 动方式的优缺点,提出采用永磁变频调速一体机的驱动方式,并详细分析了其组成结构和技术优势。 与传统驱动方式相比,永磁变频调速一体机具有传动效率高、节能降耗显著、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对 比了某砂石骨料项目中带式输送机在2种不同驱动方式下的能耗和费用,结果表明,永磁变频调速一 体机的节能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可观。永磁变频调速一体机是带式输送机的理想驱动方式,符合建 材、矿山、冶金等行业驱动装备升级的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某选厂高浓度铁尾矿沉积特性试验
李庚辉, 肖启飞, 侯英剑
2025, 41(04): 217-220.
摘要
(
5
)
PDF
(1799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高浓度尾矿输送及为高浓度尾矿筑坝可行性提供参考,针对某选厂高浓度铁 尾矿的自然沉积特性,进行了高浓度尾矿放矿流槽试验,通过采集模型槽及尾矿坝冲积滩的原位试 样,采用土力学和沉积学理论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尾矿放矿冲积坡度在50 m之间较 陡,平均坡度2.7%,大于0.075 mm的粒径含量相比低浓度放矿时明显减少;现尾矿坝冲积滩100 m内 大于0.075 mm的粒径含量55%~90%,高浓度放矿试验冲积滩100 m内大于0.075 mm的粒径含量减 少了30%~90%。
不同pH值下表面活性剂降尘效率研究
王鹏飞
2025, 41(04): 221-224.
摘要
(
6
)
PDF
(1750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高效去除矿井生产中的粉尘污染,增强除尘用水对粉尘的捕捉能力,从而解决降 尘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不同pH值下对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得到了表面活性 剂在不同pH值时表面张力和湿润性的变化规律,搭建了气、液、尘三相耦合试验平台,对比了不同pH 值下的表面张力和湿润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H值从4增大到10,α-烯基磺酸钠阴离子型活性剂 表面张力减小了 7.478 mN/m,聚乙二醇非离子型活性剂表面张力减小了 2.148 mN/m,月桂酰基谷氨 酸钠两性离子型活性剂表面张力减小了 17.400 mN/m;通过调控 pH 值可有效优化表面活性剂的性 能,从而提高降尘效率,为煤矿粉尘治理技术的优化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海南矿业铜钴精矿选矿试验
颜统玉, 朱智超, 林小凤, 陈 洲
2025, 41(04): 225-229.
摘要
(
1
)
PDF
(192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矿业铜钴精矿铜品位 2.11%、钴品位 0.613%,为了高效利用有价元素铜、钴,在矿 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条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捕收剂C330用量40 g/t、抑制剂石灰用 量 7000 g/t、起泡剂 2# 油用量 40 g/t的条件下优先选铜,再采用硫酸作为钴的活化剂,并在矿浆 pH 值 5.5左右、捕收剂丁黄药用量350 g/t、起泡剂2# 油用量40 g/t的条件下选钴,采用铜钴精矿洗涤—优先 浮铜—浮铜尾矿磨矿浮钴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产率5.72%、铜品位21.52%、铜回收率72.37% 的铜精矿和产率59.98%、钴品位1.06%、钴回收率94.66%的钴精矿,获得了满意的试验指标。
马脊梁矿8105工作面过陷落柱回采工艺及支护技术
王 磊
2025, 41(04): 230-233.
摘要
(
5
)
PDF
(1631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马脊梁矿 8105工作面尾端过 X7陷落柱时,顶板破碎严重,回采效率低,回风顺槽 围岩变形量大等技术难题,根据工作面前期过陷落柱回采现状,提出了多种过陷落柱回采方案并进 行对比分析,决定采用绕道法回采工艺,并对小绕道及小切巷采取“注浆锚杆+JW 型钢带+柔性纤维 网+组合锚索+液压伸缩钢棚”等联合支护技术。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用绕道法回采工艺后,过陷落 柱回采周期缩短了6 d,回采速度提高至4.5 m/d,小绕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为0.17 m,小切巷顶板最大下 沉量为0.19 m,未见顶板破碎冒漏以及两帮垮落现象。
湿式除尘机组在中关铁矿井下溜破系统粗破工序中的应用
于兴社, 杜 威, 马 宁, 谢安铭, 王 征, 王再广
2025, 41(04): 234-237.
摘要
(
6
)
PDF
(1880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矿山生产中,采掘、爆破、破碎、放矿等众多环节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粉尘,不但影响着 生产作业面和岗位工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引起许多类型的职业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矿山资 源的浪费。在中关铁矿井下溜破系统粗破工序的破碎硐室,为了降低生产环境的粉尘危害,结合湿 式除尘机组工作原理及破碎机粗破工序,分析粉尘产生量和破碎硐室现场条件。通过湿式除尘机组 安装位置及进风口的有效选择,降低了工作面和岗位工作点的粉尘浓度,解决了粉尘污染问题,改善 了职工工作环境。湿式除尘机组在中关铁矿井下溜破系统粗破工序中的应用之后,通过粉尘浓度检 测数据表明,降尘率达98%以上,并且粉尘沉淀后的矿粉回收率达99%以上,可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 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复杂环境高陡边坡爆破安全防护技术
张 涛, 王雪林, 庞小泞, 曹 稳
2025, 41(04): 238-242.
摘要
(
4
)
PDF
(2273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复杂环境高边坡下临近建(构)筑物的爆破施工,为保证重要保护对象的安全,宁 波舟山港基础设施重点项目QS基地开山爆破工程Ⅱ标段施工过程中,在踏勘分析周边环境后,结合 同类型工程安全防护经验,对爆破振动、飞石、滚石、冲击波采取了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取得了良好 效果,解决了高边坡高强度爆破施工时,爆破进度与安全之间的矛盾,为类似项目提供了相关参考经 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