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主办: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3-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合述评
安徽非金属矿勘查开发利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曹 亮, 王晓明, 马连新, 罗小利, 安永梅
2023, 39(03): 1-5.
摘要
(
85
)
PDF
(2206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业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非金属矿产资源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为了解目前安徽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勘查、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开发利 用数据,剖析非金属矿在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开采准入标准、大中型矿山结构、矿石开采总量调控、 采矿权设置现状、矿山开采高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非金属矿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严 格采矿权,新设最低开采准入,完善矿业权退出机制,优化矿业结构,加强规划分区空间管控,优化矿 业布局,加强“三率”水平监管,建立开发利用水平评价制度的建议。
我国尾矿库数量事故统计分析和防范
张锦峰, 宋志飞, 耿闻泽
2023, 39(03): 6-9.
摘要
(
58
)
PDF
(1677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我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更好、更快发展,防止发生尾矿库溃坝重大事故,通过对我国159 起尾矿库事故进行统计,利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调查2 种方法分析了尾矿库现状及数量变 化趋势,并研究溃坝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尾矿库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头顶库、危库、病库专项 治理效果良好;塔管隧等结构事故、跑矿和渗流事故、洪水事故是溃坝事故的主要类型;提出6 条预防 和控制措施,即注重前期勘探工作、加强对库内外排洪设施安全检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企业主体 责任和监管部门责任要落实到位、健全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尾矿筑坝标准和重视教育。
高边坡变形光纤监测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孙世国, 于磊
2023, 39(03): 10-13.
摘要
(
37
)
PDF
(1717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回顾边坡变形与光纤监测技术的结合过程,以及现有光纤监测技术在岩土工程中 的应用、分类以及优缺点,突出光纤监测技术在边坡监测领域中的先进性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 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系统阐述了现有光纤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在环境、边坡稳定性 和岩体变形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物联网与大数据,对光纤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分析 和展望。结果表明,光纤传感技术能够满足在不同条件下对边坡全寿命周期监测的基本要求,与现 有的传统技术相比,光纤监测技术的灵敏度高、监测范围大以及连续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湖南砂石土矿采矿权范围核查工作存在问题及措施探讨
金妮, 傅群和, 邹聪, 林雨芳
2023, 39(03): 14-17.
摘要
(
41
)
PDF
(1505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砂石土矿采矿权范围核查是砂石土矿有序投放前的一项必要工作,通过科学合理划定 矿区范围,严格把控矿权设置准入条件,进而从源头上推进砂石矿业转型发展。结合湖南省砂石土 矿采矿权范围核查工作实践,阐述了核查工作的任务由来、流程以及技术要求,系统分析了工作中存 在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不足、范围划定受限制因素较多、范围核查与后续环节未有效衔接、核查技术人 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关标准规范有待完善、与其他行业部门联动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下一步工 作应严格遵守勘查规范、深入研究分析、注重前后环节衔接、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完善标准规范、健全 协调联动机制等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做好砂石土矿采矿权范围核查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地质·测量
安徽宣城马尾山硫铁矿床地质特征及胶状黄铁矿成因研究
鲍雷, 汪绍元, 孙锐
2023, 39(03): 18-21.
摘要
(
60
)
PDF
(1842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马尾山硫铁矿床的开发过程中,发现矿床中黄铁矿矿体严格受地层控制,多呈层状- 似层状产出,而矿体中大量存在胶状结构黄铁矿。为了确定马尾山硫铁矿矿床成因及胶状黄铁矿形 成机制,通过对马尾山硫铁矿床地质特征和黄铁矿物特征进行研究,并与铜陵新桥硫铁矿床中胶状 黄铁矿矿物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体普遍发育于石炭系上统黄龙、船山组地层中,且 胶状黄铁矿环带裂隙充填黄铜矿及外围包裹黄铁矿、闪锌矿;对比发现胶状黄铁矿矿物特征、成矿条 件均与铜陵新桥硫铁矿相类似,推测马尾山硫铁矿床胶状黄铁矿成因与新桥硫铁矿相似,为生物化 学沉积形成。马尾山硫铁矿矿床成矿期次分别为原生沉积期、岩浆—热液期、表生风化期3 个成矿期 次,而胶状黄铁矿形成于成矿早期的原生沉积期。
安徽宁国银峰—尤川地区银锌矿床地质特征探究
张吉生, 庾江华, 李凯, 田真
2023, 39(03): 22-26.
摘要
(
27
)
PDF
(1981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查明银峰—尤川地区铅锌银多金属矿体分布、空间形态、品位,采用1∶1万地质填 图、钻探工程及采样测试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银山脚复向 斜次级背斜核部发现1 处小型银锌矿床,该矿床形成于硅化带内或边部,埋藏浅,赋存于寒武系杨柳 岗组,而杨柳岗组既是成矿母岩,又是矿体围岩;矿体是以锌为主的拱形脉状-凸镜状矿体,厚1 ~ 12 m;铅锌银是主要金属,Pb平均品位0.85%,Zn 平均品位3.04%,Ag 平均品位212.16 g/t。
伊朗SHIRINK2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
罗朝平, 汤诚
2023, 39(03): 27-30.
摘要
(
63
)
PDF
(1800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HIRINK2 铜矿位于伊朗克尔曼地区南部,地处伊朗重要的斑岩铜矿成矿带,成矿带内 铜矿多与火山及侵入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成矿条件良好。矿床已发现的3 条铜矿体主要赋存于 网脉状石英脉、粉砂岩和页岩层理裂隙面及蚀变安山岩中,青磐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与 铜矿化关系密切。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相关勘查成果,发现铜矿体因受北东向 走滑断层控制,呈脉状展布,矿化蚀变带与北西向区域断褶带方向一致。通过矿石物相及化学分析, 发现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床,铜矿化与该区域火山岩浆带密切相关,北西向矿化蚀变带及北东向断裂 带附近为矿化富集区,找矿潜力较大,为进一步探求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依据。
采矿工程
矿山露天坑胶结回填模袋挡墙稳定性分析
曾学敏, 王道林, 李桂明, 孙益枫, 倪海涛, 罗凯
2023, 39(03): 31-35.
摘要
(
39
)
PDF
(3168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露天坑封闭圈以上采用模袋挡墙对回填堆场进行加高扩容时,回填模袋挡墙的稳定 性直接关系到露天坑尾矿胶结回填治理的安全。从某露天矿实际工况出发,利用Slide 建立露天矿胶 结回填模袋挡墙二维模型,对2 种不同的挡墙形式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区域模袋挡墙分别在 有(无)渗流场下的自重及自重+地震状态2 种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采用的模袋挡墙 可以满足当前回填高度+808 m和设计最终回填高度+840 m尾砂胶结回填作业安全。考虑最大降雨 径流量和回填体泌水,最薄弱剖面安全系数也达到1.333~1.810 和1.159~1.713,均满足规范要求的限 定值。
基于AHP及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铜陵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赵建, 李振武
2023, 39(03): 36-41.
摘要
(
40
)
PDF
(9068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陵作为典型的矿业型城市,依托于矿产资源开发,多年来采矿活动也产生了各种类 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确定铜陵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状况并划定影响程度分区,通过整理铜陵 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报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根据指标选取原则确定评价指标,按照指标属性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将指 标标准化,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终使用AHP 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将铜陵市矿山地质环 境影响状况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3 个等级。结果表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Ⅰ)8 个、较 严重区(Ⅱ)6 个、一般区(Ⅲ)4 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主要围绕在铜陵主要矿集区及矿产地 周边,分区结果与矿山地质环境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可作为当地政府划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分区的基础依据。
不同胶凝剂浆体含量流变特性研究
董亚宁, 栾茂旭
2023, 39(03): 42-46.
摘要
(
27
)
PDF
(2208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胶凝剂的种类以及含量对罗河铁矿充填料浆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Brookfield R/S plus 型流变仪对罗河铁矿全尾砂、全尾砂与水泥、全尾砂与胶固粉浆体进行流变性能研 究,分析不同料浆浓度和不同胶结剂对浆体的流变曲线、屈服应力、黏度系数和沿程阻力损失的影 响。结果表明:随充填浓度的增加,全尾砂料浆的屈服应力和黏度均不断增加;全尾砂与水泥和全 尾砂与胶固粉充填料浆的屈服应力随着充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泥和胶固粉的加入均会增大全 尾砂料浆的屈服应力,但水泥的加入降低了料浆的黏度;水泥和胶固粉的加入均增大了全尾砂料 浆的沿程阻力损失;随着浓度的增大,沿程阻力损失增大,最优浓度为66%~68%。
某矿山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点柱参数研究
胡正祥, 李在利, 林逸晖
2023, 39(03): 47-50.
摘要
(
36
)
PDF
(1791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中留设点柱的尺寸与间距对矿山的生产有着很大的 影响,若留设点柱的尺寸过小或间距过大,会导致对顶板的支撑作用不足,从而影响开采的安全 性;若留设点柱的尺寸过大或间距过小,则会导致采矿损失率变大。以某矿山为工程背景,运用工 程类比法以及理论计算法,对该矿山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点柱留设参数进行研究,并开 展工业试验,最终确定点柱尺寸为4 m×5 m,点柱间距为16 m×12 m,在该矿山的应用基本可行。
大倾角“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慧, 李志民
2023, 39(03): 51-54.
摘要
(
27
)
PDF
(2018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某煤矿202 运输顺槽的顶底板、应力环境及煤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分析,结合该矿 的支护现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手段,对回采巷道支护提出了优化方案。理论分析表明,巷 道顶板垂直应力通过岩层间传递作用于巷道底板,造成底板出现持续性底鼓现象,同时顶板各岩层 界面处容易发生离层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拉应力区的范围为1.8 m,若支护范围选 择不合理的话巷道容易发生整体变形。针对上述情况,提出高强高预应力支护设计思路,确定锚杆 长度选择为2.6 m,同时对该工作面的运输顺槽进行锚网索+W型钢带+喷浆的支护改进。经现场 实测,采用该种方案对巷道进行支护,煤层工作面在高应力环境下回采巷道较为稳定,能够保证工作 面安全回采。
进路充填采场爆破损伤深度计算及爆破参数优化
王元民, 由松江, 马章印, 张亚鹏, 詹宝山, 吴蔚律, 徐文彬
2023, 39(03): 55-60.
摘要
(
31
)
PDF
(3162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充填采矿法矿石回采的过程中,爆破对临近充填体的损伤较大,造成采场帮部充填 体的片帮和垮落,增加了矿石的贫化损失。通过采用爆破振动监测仪对嵩县山金矿山的下向采场进 路回采爆破进行持续监测,并对爆破过程进行识别;根据起爆顺序,将单次爆破循环划分为掏槽爆 破、辅助爆破、边孔爆破3 类。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获得了不同爆破方式的振动衰减参数;根据充填 体振速阈值反算,得到不同爆破方式对充填体的损伤深度,其中,边孔爆破对充填体的损伤范围影响 最大,为1.64 m。基于不同爆破方式对相邻充填采场的损伤深度划分,进行了爆破参数的优化,优化 后减少单次装药量11.9 kg,矿石大块率和贫化损失率均降低,增加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矿物掺合料改良铁尾砂的力学特性研究
吴英杰, 邱宇, 倪智伟, 吴小刚, 周玉新
2023, 39(03): 61-64.
摘要
(
34
)
PDF
(1859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矿物掺合料替部分水泥稳定铁尾砂基层的力学特性,通过宏观力学试验测试, 得到水泥—钢渣—矿粉复掺稳定铁尾砂的物理力学参数,并与水泥单掺稳定铁尾砂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泥掺量14%情况下,水泥—钢渣—矿粉复掺稳定铁尾砂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 大于单掺水泥试验组;增加水泥或矿粉的掺量能够提高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而钢渣掺量的增加具有 抑制作用;围压对于水泥—钢渣—矿粉复掺稳定铁尾砂的强化作用较水泥单掺的更为明显,黏聚力 几乎相同,内摩擦角更大。
贵州大河边煤矿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和分布形态研究
李鹏
2023, 39(03): 65-67.
摘要
(
38
)
PDF
(2327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河边煤矿的3#煤层开采引起上覆移动变形破坏,含水层的水渗入到130101 工作 面,不仅严重破坏矿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威胁到矿井的安全生产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上覆岩层破 坏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和分布形态,保护水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保障矿井安全生产,通 过应用传统经验计算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给出导水裂隙带分布形态和最大高 度,最后通过工程实际测量方法验证其可行性,该方法对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 意义和应用价值。
斜井井筒风积沙段拱部轴向开裂规律研究与治理技术
郭中安, 张海龙, 卢中华
2023, 39(03): 68-72.
摘要
(
39
)
PDF
(1702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朱家峁煤矿首次发现主、副斜井井筒拱顶轴向开裂后,即开始进行原因分析和治理的 多方案的制定、选择、论证。提出的治理方案主要有地面旋喷注浆加固、深层搅拌桩法、斜井井筒两 帮壁后土层压力帷幕注浆法。通过分析井筒受力状态,提出造成井筒拱顶轴向开裂且持续发展的最 主要原因是斜井井筒左右两帮土层对井筒的水平支撑反力不足这一观点,经论证后确定了井筒的拱 顶轴向开裂段治理技术,对井筒左右两侧土层注浆加固,以提高拱形井壁结构左右两侧土层的水平 支撑反力,同时减少左右两侧土层沉降的治理方案。注浆加固后,井筒周围的土层虽然仍会有塑性 变形,但变形速率极为缓慢,而且在注浆加固期间挤密加固了地层,一定程度地减小已发生的拱顶裂 缝、拱肩裂缝的宽度,并且对井筒开裂段井壁加强支护,从而缓解井壁破裂危险程度。截至目前,朱 家峁煤矿3 条井筒拱顶开裂段理后稳定,井筒拱顶开裂未见扩大现象。
绿色矿山建设背景下的露天矿山开采工艺研究
李俊超
2023, 39(03): 73-76.
摘要
(
32
)
PDF
(2314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露天矿山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灾害及企地和谐问题。在绿色矿山建设 的背景下,为了解决露天矿山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绿色矿山露天采矿理念。对采矿工艺进行了 优化,提出了多境界开采、终了分段、剥离内排、控制爆破、推进方向、覆土覆绿等开采思路。以某实 际生产矿山为例,针对优化后可能存在的边坡问题,运用Slide 软件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出边坡 能够保持整体稳定。优化后的采矿工艺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能够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周边环境 问题,矿山整体效益较好,对矿山企业的发展及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KQG潜孔钻机在七角井铁矿中深孔施工的应用
徐文博
2023, 39(03): 77-80.
摘要
(
32
)
PDF
(1669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凿井存在施工危险性高、施工进度慢及效果差等问题。为适应矿山安全发展理 念,以及提高矿房施工天井的安全性、高效性,采用机械施工切割天井取代人工凿井。以七角井铁矿 现有施工工艺为背景,分析该矿山凿岩成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KQG潜孔钻进行凿岩施工, 并对深孔凿岩、爆破参数进行设计。通过组织KQG潜孔钻施工大孔径下向中深孔炮孔凿岩爆破,取 得了较好的成井、拉槽爆破效果,表明采用机械施工切割天井代替人工凿井是大势所趋,通过优化施 工工艺,可加快备采矿量的形成,为矿山安全、连续回收矿石创造条件,可在同类型矿山中应用推广。
灰岩单轴压缩破坏声发射特征与数值模拟研究
陈泽辉, 李万军, 刘长武, 周贤良
2023, 39(03): 81-84.
摘要
(
35
)
PDF
(2489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煤层顶底板岩层及煤柱的受压变形和破坏特征是决 定井下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特定煤矿岩层受压破坏特征,以葛泉矿1195工作面 顶板大青灰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声发射的综合研究手段,对大青灰岩的单轴压 缩破坏过程及声发射特征进行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破裂过程主要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 段和峰后阶段,岩石残余强度为峰值强度的40%;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呈现从顶部开始的倒“V” 字型断裂,RFPA2D软件计算结果基本符合试验结果;声发射特征结果表明,模型破坏时,声发射个数 和能量剧增,且主要集中出现在破坏单元处,即声发射可有效地预测该岩石的破裂位置及破裂过程。
黑山铁矿中深孔落矿大块成因及控制方法
高展
2023, 39(03): 85-88.
摘要
(
37
)
PDF
(1734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黑山铁矿中深孔落矿大块率高造成的矿石损失贫化大及回采率低等问题,采用现 场调研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井下大块主要成因。研究得出4 个方面因素:①炸药单 耗较小且起爆过程中存在串段起爆情况;②原崩落大块矿石得不到有效挤压破碎而堵塞出矿口;③ 中深孔成孔质量偏低;④覆盖层大块岩石提前混入崩落矿石堆。据此,提出了优化炸药单耗与最小 抵抗线、分区段精细化出矿及加强中深孔成孔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现场试验,井下大块率降低了 4%,回采率提高了1.32%,中深孔合格率提高了5%,实现了黑山铁矿中深孔落矿大块的有效控制,可 为类似条件生产矿山提供技术指导与借鉴。
某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损开采方案研究
毛瑞坤, 刘倩倩, 凌嘉鸿, 杨子龙
2023, 39(03): 89-91.
摘要
(
35
)
PDF
(2213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某铁矿开采技术条件,首先分析了常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 上开展了采矿方案的优化研究和改进。依据厚度矿体,将回采进路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方式调整为沿 矿体走向布置,保障下盘矿体充分回收;对于中厚矿体,根据放矿模拟实验的结果,改进采场结构,并 合理确定出矿巷道的位置和边孔角。建立ANSYS 数值模型,对沿空掘巷实现巷道围岩让压的作用 机理开展研究。合理安排凿岩巷道的掘进时间和顺序,实现让压开采,降低巷道围岩的应力。通过 采取上述措施,降低开采的损失贫化指标,达到保产、提效、安全开采的目的。
紫金山金铜矿爆破孔网参数优化模拟研究
夏鹤平
2023, 39(03): 92-96.
摘要
(
30
)
PDF
(2475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阶爆破是露天采矿的重要环节,其爆破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铲装运输的效率,爆 破设计、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因素均对爆破效果有较大影响。为减少底根和大块,提高爆破效 果,以紫金山铜矿9 号溜井降段工程为依托,进行爆破参数的优化模拟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岩 石的力学参数,通过LS-DYNA 软件建立了3 组不同孔网参数的爆破模型,观察起爆过程的应力云 图并分析被爆岩石的应力响应,得出裂纹区内岩石所受的峰值拉应力是其发生破碎的主导作用。 之后结合岩石破碎理论,逐一分析了不同孔网参数下被爆岩石的峰值拉应力,并同岩石的动态抗 拉强度做对比,来判断其破碎效果,得出了最优的孔网参数。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及现场试验,爆破 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铲装运输效率也大大提升,此模型可为类似爆破工程的孔网参数优化提供 参考。
岩土工程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Ⅱ类)渗滤液新型处理工艺研究
田虎伟, 杨强胜, 藕明江
2023, 39(03): 97-100.
摘要
(
36
)
PDF
(1889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渗滤液重金属较高且随着接受固废种类的不同,伴随产生的渗滤液 因子的种类及浓度都会发生变化。一般重金属因子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的方法去除,但渗滤液污染 因子的种类及浓度都会发生变化,不仅大大增加了处理难度,而且抑制了活性污泥对去除氨氮的作 用。针对该技术难题,采用生物滤塔(改性纳米材料)新型处理工艺。以马鞍山市洁源环保有限公司 固废渗滤液为对象,通过实验室试验以及现场中试表明:生物滤塔(改性纳米材料)新型处理工艺能 够有效地解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Ⅱ类)渗滤液污染因子成分及浓度不断变化带来的处理难度问题, 同时能够去除渗滤液中氨氮,实现了达标回用的效果。
某露天矿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取值及对比分析
胡思汉, 陈国强, 郭吉葵, 喻顺富, 吴伟
2023, 39(03): 101-104.
摘要
(
28
)
PDF
(2082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体力学参数的正确选取是边坡稳定性计算的关键和基础,直接影响稳定性计算结 果的准确性。以某露天矿山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经验折减法、费 辛柯法、M Georgi 法和Hoek-Brown 法获取岩体力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针对某露天 矿山,单独利用经验折减法等方法获得的岩体力学参数与实际不符;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4 种方 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平均取值,获得适用于某露天矿山的岩体力学参数,为进一步的边坡稳定 性分析提供可靠的计算参数。
矿物加工工程
某高掺量铁尾矿制备轻质镁橄榄石耐火骨料试验研究
王素, 曹月明, 张凯熙, 葛阳阳, 林瑶
2023, 39(03): 105-107.
摘要
(
28
)
PDF
(1785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省堆存有大量低硅铁尾矿,为了探索铁尾矿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方法,以河北省 某高镁型低硅铁尾矿掺加少量菱镁矿为原料,进行了高温烧结制备轻质镁橄榄石耐火骨料试验研 究,试验主要探讨了铁尾矿与菱镁矿配比、升温速度、最高烧结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明:当铁尾矿与菱镁矿配比74∶26、升温速度3 ℃/min、最高烧结温度1 300 ℃时,可得到体积密度1.28 g/cm
3
、筒压强度6.0 MPa、导热率0.425 W(/ m·K)的轻质镁橄榄石耐火材料骨料。
罗河高硫铁矿高效回收选矿试验研究
丁开振, 何晓文, 赵可可, 程俊, 鲁天赐
2023, 39(03): 108-112.
摘要
(
41
)
PDF
(2729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河铁矿为了验证高硫矿对现有选矿流程的适应性,对高硫矿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 结果表明:浮选采用1 粗2 精3 扫,磁选同现有生产流程,可获得产率12.60%、Es 品位41.21%、Es 回收 率88.27%的硫精矿及产率31.13%、TFe 品位68.30%、铁回收率98.18%的铁精矿;套用现生产浮选流 程验证试验可获得产率11.95%、Es 品位41.68%、Es 回收率84.56%的硫精矿及产率31.58%、TFe 品位 68.28%、铁回收率98.32%的铁精矿;采用1 粗2 精3 扫工艺有效硫回收率较高,说明增加扫选次数可 提高有效硫回收率;采用2 种流程均可获得合格的硫精矿及铁精矿产品,高硫矿对现生产选矿流程适 应性较好。
磁选工艺自动化现状及展望
徐海阳, 王子扬, 韩呈, 侯英
2023, 39(03): 113-115.
摘要
(
51
)
PDF
(1468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选矿厂自动化水平,针对选矿厂磁选控制系统水平低的问题进行了磁选工艺 考察,并对影响精矿及尾矿品位的众多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磁选过程影响因素较多,过 程复杂,不可控因素较多,还面临一些操作参数信息滞后的问题;不同类型的磁选机有着不同的调节 方法,在自动控制中需要针对性地设计调节方案;传感器和操作系统的不足也影响了选矿质量和效 率。磁选工艺自动化还应充分融入新的研究,以促进选矿厂自动化的发展及应用,提高选矿厂的经 济效益。
白云鄂博矿选矿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刘文丽, 杜文秀, 陈宏超, 曾永杰, 邹东雪, 彭海平, 张智超, 马智慧, 刘蓓
2023, 39(03): 116-121.
摘要
(
33
)
PDF
(2804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云鄂博氧化矿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线磨矿细度达-0.025 mm75%,多金属矿阶段综合回 收导致选矿废水中浮选药剂残留量大,为了改善废水水质,针对选矿废水中悬浮物含量高的情况,采 用聚合硫酸铁0.175 mg/L—聚丙烯酰胺0.054 mg/L的加药方式,加药后每步搅拌10 s,水中悬浮物含 量由90 000 mg/L降低到200 mg/L以下,水质得到改善,推进了全流程顺利运行,澄清后水质在保持指 标稳定的情况下,可降低铁浮选捕收剂22.7%,降低萤石浮选捕收剂13.26%、抑制剂27.14%,水玻璃 和硫酸药剂量均降低115.81%。
内蒙古某选厂铁精矿脱硫试验研究
王丽明, 白春霞, 睢月婷, 李宏静, 刘涛, 宋卓函
2023, 39(03): 122-125.
摘要
(
40
)
PDF
(2636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某铁矿选厂生产的铁精矿含硫较高,硫矿物主要以磁黄铁矿形式存在,由于其 嵌布粒度较细,通过选矿厂现有流程很难将其脱除。为有效降低该铁精矿中的硫含量,提高产品质 量,以该选厂生产出的铁精矿为原料,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制定了磨矿—浮选工艺流程。试验结果 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获得全铁品位67.70%、铁回收率94.97%、硫含量0.26%的铁精矿和硫品 位28.85%、硫回收率88.69%的硫精矿,为该选厂铁精矿降硫提供了技术依据。
山东某冶炼厂两段焙烧—氰化提金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王杰, 杨鹏, 赵娜, 孙美芬, 周元浩
2023, 39(03): 126-129.
摘要
(
30
)
PDF
(2383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的浸出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针对某冶炼厂金精矿配矿后金浸出 率降低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探讨了影响金精矿氰化浸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两段焙烧系统的调浆工段物料打散不充分、存在团聚状硫化物假颗粒是影响生产现场金浸出率指标 的主要因素;金精矿中伊利石是载金矿物之一,在焙烧过程中伊利石发生脱羟反应、结构破坏、发生 相变、对赋载其中的金产生束缚效应是影响生产现场金浸出率指标的次要因素。
南芬选矿厂北山部位矿石高压辊磨产品抛尾试验
肖启飞, 李庚辉
2023, 39(03): 130-132.
摘要
(
57
)
PDF
(1911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南芬选矿厂北山部位矿石高压辊磨产品抛尾效果,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3,-5 mm干式抛尾试验和-3 mm湿式抛尾对比试验。干式抛尾和湿式抛尾对比试验结果表 明:在磁场强度240 kA/m的条件下,高压辊磨产品-3 mm湿式抛尾获得的精矿产率87.24%、TFe 含量 36.21%、mFe 含量24.37%、TFe 回收率95.13%、mFe 回收率99.74%,尾矿产率12.76%、尾矿TFe 含量 12.69%、mFe 含量0.43%、TFe 回收率4.87%、mFe 回收率0.26%;采用湿式抛尾方式,抛尾效率高,且后 续生产容易控制。
陕西某尾矿浮选回收铅金试验
祁忠旭, 韩远燕, 周浩, 翟旭东, 陈巧妹
2023, 39(03): 133-135.
摘要
(
41
)
PDF
(2370KB)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陕西某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 基础上开展了浮选探索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77.41%,硫化钠为活化剂, 25#黑药和丁基黄药为组合捕收剂的条件下,经1 粗3 精2 扫闭路工艺流程,最终获得了铅品位 51.24%、金品位23.58 g/t、银品位173.03 g/t,铅回收率74.31%、金回收率69.96%、银回收率35.85%的 铅精矿,实现了该尾矿中铅、金、银等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避免了二次资源的浪费。
凹山选矿厂ϕ63m浓密机浓缩输尾工艺优化
杨飞, 李仲文, 胡佛明
2023, 39(03): 136-139.
摘要
(
39
)
PDF
(1710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凹山选矿厂为了降本增效,针对循环水水质差、尾矿流体输送成本高、工艺复杂和设 备老旧等问题,将原有6 台ϕ50 m周边传动浓密机改为1 台HRTϕ63 m高效浓密机,优选新的絮凝 剂PAM(A456L)进行尾矿絮凝试验。通过将絮凝剂干尾用量降至20.13 g/t,浓密机底流浓度提高 至40% 以上,极大地缩短了工艺流程并减少了设备数量,明显改善了循环水水质,节约清水用量 759 万t/a,降低了尾矿和环水输送能耗,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实现了浓缩系统无人值守,优化了选厂 人员结构,经济效益显著。
张庄矿选矿厂用水系统优化及改进
张晓伟, 潘猛, 冯赵屹, 李阳
2023, 39(03): 140-142.
摘要
(
33
)
PDF
(1997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钢矿业张庄矿选厂为了解决智能化建设导致的用水系统用水量增加、浓缩大井负荷 过大、浓缩大井溢流漫水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选矿用水系统优化及改进。通过工序管路优化强化 内部再循环及将浓缩大井溢流水提前引入临近补加点等措施,解决了浓缩大井溢流漫水现象,稳定 了浓缩大井液位,且未对后续工艺指标产生影响,优化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
张庄矿选矿厂打散筛分系统节能降耗优化研究
李保健, 张晓伟, 王琦, 潘猛
2023, 39(03): 143-145.
摘要
(
37
)
PDF
(1669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好地践行中国宝武集团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安徽马钢张庄矿业选矿厂开展了打 散筛分系统节能降耗优化改造研究。针对如何降低生产工序能耗,开展了当前条件下使用溜槽给料 取代圆筒打散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溜槽取代原有湿式圆筒打散机后,筛分效率整体 仍呈现平稳状态,改变直线振动筛给料方式后,对后续筛分工序并未产生影响,践行了减人增效及绿 色发展理念,减排降碳成果及经济效益显著。
窄粒级难分离物料旋流分离试验及模拟
姜程阳, 王磊, 季安坤, 初福栋
2023, 39(03): 146-148.
摘要
(
22
)
PDF
(2229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对现有旋流分级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提高对窄粒级难分离物料的分级效果,针对 传统旋流分级设备对于窄粒级物料的分级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手段,进行了旋流器 排口比、锥角、直径及锥体组合方式的研究。研究得到了窄粒级物料分级提高分级精度的关键是减 少中、细粒级进入沉砂中的概率,通过在合理范围内减小沉砂口口径、增加旋流器内径、增大旋流器 锥体角度、采用锥体配合平底的组合形式等可提高旋流器对窄粒级分级的效率。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矿物学及谱学特征研究
赵栩锐, 沙鑫, 尹悦, 赵红英, 张闪硕, 谢爱香
2023, 39(03): 149-153.
摘要
(
30
)
PDF
(2527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矿床赋存于老君山变质核杂岩中,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具经济价值的 祖母绿矿床。为研究该矿床所产祖母绿的矿物学特征,运用电子探针、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技术,分 析其矿物化学成分及光谱学特征。结果表明,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的主要成分为SiO
2
、Al
2
O
3
和BeO, V
2
O
5
的含量较高,Cr
2
O
3
、K
2
O 和Na
2
O 含量均较低;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位于1 167、1 050、991、844、 773、710、614、567、504、480 cm
-1
附近,与澳大利亚孟席斯祖母绿的红外光谱特征基本一致,但与赞比 亚及新疆祖母绿差异较大;4 个产地祖母绿的拉曼谱峰总体趋势较为一致,均表现出绿柱石的拉曼光 谱特征,但它们也存在诸多不同,可能是成矿环境差异的宏观表现,可作为产地的鉴别依据。
哥伦比亚某高硫氰化尾渣回收锌试验研究
沈卫卫, 刘鹏, 赵军生, 汪鹤鸣
2023, 39(03): 154-157.
摘要
(
27
)
PDF
(2297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哥伦比亚某氰化尾渣含硫50.52%、含锌1.62%、含金0.79 g/t、含银16.1 g/t,若直接抛废, 将造成金属资源的浪费。为回收该氰化尾渣中的锌,采用预处理—浮选工艺流程,通过Inco 法预处理 矿浆,矿浆中的氰根离子浓度从0.35 g/L降至0.005 g/L以下,减少了氰根离子对后续锌浮选的影响。氰 化尾渣预处理后选锌,在1 粗1 精1 扫条件下,获得的锌精矿含锌40.06%、含金3.73 g/t、含银176.90 g/t、 锌作业回收率93.42%、金回收率3.03%、银回收率28.00%,实现了氰化尾渣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某微细粒锂辉石浮选流程对比试验研究
陈少学
2023, 39(03): 158-161.
摘要
(
38
)
PDF
(2016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矿物组分复杂、嵌布粒度细,为了寻找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 针对该矿石开展了2 个不同选矿流程的试验研究。试验获得了锂精矿Li2O品位5.64%、锂金属回收 率78.10%的选别指标;得出优先剔除矿泥和云母,对改善后续锂辉石浮选指标非常有益,对于该矿石 采用阶段磨选—粗精矿再磨—精选流程比连续磨矿—脱泥—浮选流程,无论是在选别指标上,还是 流程结构上均更有优越性。
中非复杂难处理硫氧混合铜钴矿新型选矿工艺配置探讨
沈楼燕, 张帆, 唐国标, 李圣, 李宋江, 林杨
2023, 39(03): 162-164.
摘要
(
33
)
PDF
(1969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高效利用中非铜钴成矿带上的巨量复杂难处理硫氧混合铜钴矿石,针对其氧化率 波动剧烈导致的混合浮选回收率下降的难题,创新了浮选硫化矿和氧化矿的传统选矿工艺配置。通 过采用浮选机替代原搅拌槽+矿浆管路优化调整等措施,实现了基于矿石氧化率变化而相应调整总 浮选容积,从而实现调整浮选硫化矿与氧化矿所必需的浮选时间,以确保获得了稳定的铜、钴高回收 率。
某铜矿浮选尾矿降硫工艺设计与生产实践
杨斌, 魏欣欣, 赵红波, 申丽, 李宋江
2023, 39(03): 165-167.
摘要
(
30
)
PDF
(1857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铜矿山由于尾矿库库容不够,面临即将被关停的困境,为了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针对 浮选尾矿含硫品位较高,不能直接作为建筑原料的问题,进行了浮选尾矿降硫试验研究。研究发现, 采用浮选法可将尾矿硫品位从2.00%左右降到0.50%以下,同时可获得硫品位35.00%以上的标硫精 矿。依据试验结果,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配置方案设计,项目建成后,获得了 含硫0.38%的尾矿,满足建材原料要求,同时获得了硫品位35.68%,回收率80.86%的标硫精矿,提高 了企业经济效益,矿山尾矿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利用。
Mirador铜矿低碱度铜硫分离试验研究
李世男, 鱼光辉, 代献仁, 李冬
2023, 39(03): 168-170.
摘要
(
36
)
PDF
(2106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Mirador 铜矿尾矿外排水pH值较高的技术难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 以ML-1和石灰作为铜、硫分离作业的组合抑制剂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11.0 的 条件下,当ML-1用量为200 g/t时,实现了铜硫分离,闭路试验获得的铜精矿含铜26.52%、铜回收率 89.01%,闭路试验结果为Mirador 铜矿低碱度铜、硫分离提供了技术依据。
安徽某铜熔炼渣浮选选铜试验
王刚强
2023, 39(03): 171-174.
摘要
(
38
)
PDF
(2470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某铜熔炼渣含铜1.64%,铜主要以硫化铜和单质铜的形式存在,铜矿物粒度整体偏 细,铜矿物集合体主要分布在-0.043 mm,为确定该熔炼渣回收铜资源的合适工艺,进行了浮选试验 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磨矿工艺,在一段磨矿细度-0.074 mm74.2%、二段磨矿细度-0.045 mm98.3% 的条件下,通过2 粗2 精3 扫浮选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3.33%、铜回收率 86.36%的铜精矿,尾矿含铜0.239%的较好指标。
基于端-边-云协同的高压辊磨过程料重智能控制方法及应用
张强, 张威, 张中杰, 郭海戎, 张俊飞
2023, 39(03): 175-179.
摘要
(
39
)
PDF
(2984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优化高压辊磨过程缓冲仓料重的控制,针对料重控制过程存在惯性滞后、 复杂的工况时变和强非线性的过程特性,以及缓冲仓料重控制大部分由人工现场就地控制造成的劳 动强度大和控制的准确性、及时性难以保证的问题,进行了一种基于“端-边-云”协同的高压辊磨料 重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研究采用基于案例推理的辊磨料重参数实时优化设定方法,并设计参数 控制器,实现了料重参数在运行过程中的自适应控制,解决了传统无规律和凭经验进行控制出现的 滞后问题,提高了选矿厂的智能化水平。
南芬选矿厂选别工艺流程试验
李庚辉, 肖启飞
2023, 39(03): 180-183.
摘要
(
44
)
PDF
(2310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支撑南芬选矿厂智能提效大型化改造,以主采场矿石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研 究的基础上,采用辊磨前干抛—高压辊磨—辊磨产品湿式抛尾—阶段磨矿—弱磁选组合工艺流程, 可提前抛除产率21.40% 的尾矿,大幅降低后续入磨矿量,提升入磨矿样全铁品位,最终获得产率 39.07%,TFe 和mFe 含量分别为68.20%和66.19%,TFe 和mFe 回收率分别为86.66%和98.98%的铁精 矿。
铜绿山选矿制备室升级改造
陈灵芝, 杨小丐, 胡剑宇, 邓成
2023, 39(03): 184-186.
摘要
(
27
)
PDF
(1999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给铜绿山选矿厂浮选提供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药剂,针对选矿厂老制备室存在的 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药剂气味浓等安全环保问题,进行了制备室升级改造方案研究。分析了选矿 厂老制备室的运行现状,在新制备室的选址、工程事项及方案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2 种改造方案的对 比,最终确定了拆除老制备室、新建制备室的化药方案,并通过化药方案的实施及新制备室的升级改 造,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解决了相关安全环保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符合矿山科学绿色的 发展要求。
高级氧化技术在硫化矿浮选中的应用
郁刘发
2023, 39(03): 187-191.
摘要
(
36
)
PDF
(2018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高级氧化技术在硫化矿浮选中的运用与推广,针对现阶段可用于开采的硫 化矿多为贫矿且伴生情况复杂、易分选硫化矿富矿逐渐减少、浮选分离效率低下、浮选精矿品位低 和回收率不理想等问题,综述了高级氧化技术臭氧氧化、芬顿氧化和电化学催化氧化的作用机理 及3 种氧化技术在硫化矿分选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作用机制。高级氧化技术因可生成强氧化性 羟基自由基、硫酸根自由基及超氧自由基等,使硫化矿表面因氧化产生新物质附着而改变矿物表 面亲疏水性,并影响矿物与捕收剂之间的作用。通过对现阶段高级氧化技术在硫化矿浮选中的运 用进行总结,发现通过控制氧化过程从而调控矿物表面性质,可作为实现硫化矿中有用矿物与脉 石矿物分离的新思路。
梅山重选0.5~0mm系统选别指标优化
欧张文, 衣德强
2023, 39(03): 192-195.
摘要
(
32
)
PDF
(2253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善梅山预选抛尾洗矿0.5~0 mm选别系统选别效果,针对该工序工艺指标波动 大的问题,对现场进行技术改造,优化调节浓缩大井均匀给矿,改造扩容弱磁分矿箱,优化弱磁冲洗 水,调校磁偏角,解决LGS-1750 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给矿均匀性。优化后分析结果表明:浓缩大 井在浓缩沉降过程具有提铁、脱泥、降硅的效果,弱磁选别精矿TFe 品位62.01%,尾矿TFe 品位 15.91%,弱磁精矿产率15.59%;经过弱磁、强磁选别后,得到的综合精矿TFe 品位49.36%、产率 28.21%、回收率达63.15%,重选总湿尾铁品位降到12.55%,系统弱磁强磁工艺处理重选所有矿泥效 果显著。
二硫化钼润滑剂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彭伟, 杨博, 苏正, 张东亚, 谢玲, 陈晨, 郭启鹏
2023, 39(03): 196-199.
摘要
(
51
)
PDF
(1543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硫化钼因其优异的润滑性能,成为近年来材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提高二 硫化钼的应用价值,综述了二硫化钼制备的剥离法、沉积法、水热法等几种主要制备方法,着重阐述 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作用机理和研究现状,同时阐述了应用二硫化钼制备润滑添加剂的应用现状,以 期为二硫化钼润滑添加剂和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石人沟铁矿选矿工艺流程优化
张国强
2023, 39(03): 200-202.
摘要
(
40
)
PDF
(1978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石人沟铁矿采矿三期工程矿石中铁矿结晶颗粒变细、质量变差且混杂围岩较 多、品位变低、矿石性质复杂多变给选矿生产带来的诸多难题,选矿车间通过对比流程试验进行了研 究。采取3 项优化提升措施:①控制球磨机给矿量,调整分级机溢流细度,提高返砂比;②调整磁选机 选别间隙,定期清理磁选机槽,提高粗选阶段抛尾率3%左右;③更换高频细筛筛网,控制筛下产品细 度-0.074 mm64%左右。优化后不仅实现了生产全铁品位68%以上的铁精粉,还达到了设计产能。
白云鄂博排土场含铁围岩应用艾砂磨回收铁探索试验
彭艳荣, 闫国英, 王俊杰, 南凯
2023, 39(03): 203-205.
摘要
(
29
)
PDF
(1956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回收利用白云鄂博围岩排土场低品位铁资源,以排土场含铁围岩预先干选精矿为对 象,在全铁含量20.00%、磁性铁含量14.20%的基础上,采用阶段磨选工艺,进行了多流程对比试验研 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艾砂磨为二段磨矿设备,获得了铁品位66.60%、磁性铁品位65.60%、全铁作 业回收率89.09%、磁性铁作业回收率97.76%的铁精矿,为相关铁资源回收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装备
3245格子型球磨机进料端改造及实践
于海涛
2023, 39(03): 206-208.
摘要
(
44
)
PDF
(1757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桥矿业为了在格子型球磨机与螺旋分级机组成的一段磨矿分级系统增加磨前预选 工艺,针对格子型球磨机螺旋给料器故障率较高、螺旋分级机分级效率差、系统处理能力较低,会导 致改造后磨前预选系统不能达到设计处理能力的问题,进行了一段磨矿分级系统改造研究。通过拆 除球磨机传统螺旋给料器,利用弯管给料、喂料,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利用旋流器代替双螺旋分级机, 提高了分级效率,使生产流程顺畅并达到了设计处理能力。改造后年可节约采购、消耗备件费用20 万元以上,年可节约动力成本10 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永磁闭合磁路磁场特性仿真优化
成磊, 魏红港
2023, 39(03): 209-211.
摘要
(
56
)
PDF
(1793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开发永磁磁路强磁选机,针对永磁闭合磁路工作空间的磁场特性进行了深入研 究,建立了永磁闭合磁路的磁场强度参数化模型,仿真分析了磁路结构参数对于工作空间磁场强度 及漏磁的影响,发现工作空间磁场强度与永磁体形状、工作空间磁极距和工作宽度有关。根据仿真 分析结果得出:永磁体截面积与高的比越大、磁极距越小、工作宽度越小,工作空间磁场强度越高。 根据优化后的磁路模型制作了试验样机,通过磁场实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基于立盘式搅拌磨机的铁氧体磁粉超细磨影响规律研究
王芏卜, 何建成, 孙小旭, 姚建超, 卢世杰
2023, 39(03): 212-215.
摘要
(
40
)
PDF
(1930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验证立盘式搅拌磨机对铁氧体磁粉超细磨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室立盘 式搅拌磨机试验平台进行正交试验,进行了搅拌盘直径、相邻搅拌盘间隙、空隙盘面积比、搅拌盘边 缘线速度、搅拌盘数量5 个关键参数对磨矿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能耗作为考核指 标,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搅拌盘转动速度、搅拌盘数量、搅拌盘直径、相邻搅拌盘间隙和空隙盘 面积比;试验对比了北矿科技阜阳生产基地铁氧体磁粉的超细磨过程,使用立盘式搅拌磨机为超细 磨设备,可降低吨能耗22.5%。
大冶铁矿选厂絮凝剂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研究
黄春源
2023, 39(03): 216-218.
摘要
(
23
)
PDF
(2964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加速尾砂的沉降,降低上清液中的絮凝剂残留量,减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大冶铁矿 选厂进行了絮凝剂选型、搅拌槽改进、浓缩设备改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絮凝剂选型及一系列 的措施改进,尾砂浓缩中的絮凝剂添加量由40 g/t 降至15 g/t,铜精矿回收率由82.54% 恢复至 84.35%,大幅降低了回水中残留絮凝剂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 值。
一种应用多种通信协议自动控制矿浆计量装置的研究及应用
李梅芬, 黄波, 颜振奎
2023, 39(03): 219-222.
摘要
(
48
)
PDF
(3126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质检中心为了减轻计量人员的工作量,针对计量员频繁跑 现场记录取样数据的问题,进行了一种应用多种通信自动控制计量装置研究,通过西门子200 系列的 PLC S7-200 CPU224XP CN编写控制程序,将梅特勒-托利多IND231 称重显示仪、矿浆缩分器、液位 计、气动阀等控制信号显示在人机界面触摸屏MT8103IE上,桶加水(A)值、K 值、实时质量调整值、原 矿水分值、累计吨重值通过程序写入DCS 控制系统中。通过自由口通讯协议、以太网通信协议、 MODBUS 通讯协议等完成通信互通的矿浆计量装置自动控制,得到了定时记录数据,应用到现场数 据记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
磁瓦自动顺位输送机的研究与设计
彭正佺, 舒云峰, 李小艳, 张纪, 朱长鸷, 谢霭祥
2023, 39(03): 223-224.
摘要
(
32
)
PDF
(1598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一种磁瓦自动顺位的输送机,输送机包含输送单元、校准单元,目的在于实现 磁瓦在第一输送带上的位置校正,即磁瓦两端平行输送带的长度方向,避免磁瓦在第一输送带上 偏向而导致磁瓦被磨削为平行四边形或堵塞两端磨削单元的输料口。
安全·环保
某铁矿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程伟, 臧瑶
2023, 39(03): 225-228.
摘要
(
49
)
PDF
(1591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以某铁矿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采用资料收集、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通过对场地进行历史追溯和环境影响调查,依据国家相关技术 规范,对建设项目施工期和完工阶段的周边环境进行评估。从周围环境、项目选址环境相容性、建设 内容和产污环节几个方面,介绍了该铁矿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况。同时,根据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和验 收监测报告数据,研究了项目建设对大气、水、声、土壤环境、固废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 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对比报告监测数据,项目施工期和完工阶段对周边环境均未产 生明显不利影响;在生产工艺、环境污染措施等主体工程不发生重大变更的情况下,项目继续运营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
某高尾矿坝闭库动力有限元稳定分析
琚海桥, 于忠锋, 杨智民, 符电闪, 琚向阳, 周克波
2023, 39(03): 229-231.
摘要
(
30
)
PDF
(1990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尾矿坝的坝体动力稳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参建方和矿山安全监察部门的重视,并在 近10 a 取得较大发展。以要闭库的某高尾矿坝为研究对象,运用Geo-Studio 软件的Quake 模块,建立 高尾矿坝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坝体进行动力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计算得到随时程变化的坝体 最小安全系数及动力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坝体是安全的,为确保尾矿坝闭库后的稳定性提供理论 依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淮北矿区海孜煤矿覆岩隔离注浆技术
张立洋, 史洋洋
2023, 39(03): 232-234.
摘要
(
31
)
PDF
(1955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矿山建设成为行业共识,众多煤矿都在积极探寻高效环保的新型生产方式。淮北 矿区海孜煤矿将矿山充填技术与矿井废弃物处理有机结合,采用了矸石覆岩隔离注浆充填技术,介 绍了技术的背景、思路、原理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该技术能有效减少地面塌陷及地裂隙等地质灾害, 同时消除地面煤矸石大量堆积导致的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达标。该 技术可为矿山绿色开采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物元优选模型在某磷矿山尾矿脱水厂选址中的应用
刘娉, 袁明礼, 夏钢源, 海宇任, 李树建, 陈鹏
2023, 39(03): 235-239.
摘要
(
37
)
PDF
(2279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尾矿脱水厂址选择的考虑因素众多,且一旦确定,改变极其困难。为对某磷矿山 提供的5 个尾矿脱水厂选址方案进行选优,通过从技术、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影响选 址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由1 项目标层、3 项准则层和13 项标准层构成的脱水厂选址方案评价体系。 依据评分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并给出评级标准,对5 个选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优缺点分析,排除 受环保政策限制较大的方案1,最终以物元模型对4 个方案进一步选优,确定出最优选址方案为方案 3,其结果可为选址方案的最终选定提供参考价值。
铁尾矿作为表土替代材料研究
徐庆荣
2023, 39(03): 240-243.
摘要
(
37
)
PDF
(1977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缓解高海拔严寒矿区表土稀缺对生态恢复的影响,针对铁尾矿与城市污泥进行配 比能否作为表土替代材料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种类铁尾矿与城市污泥混合后表土替代材料的理化性 质和在表土替代材料上种植植被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铁尾矿和污泥混合后作为表土替 代材料具有可行性;铁尾矿A与污泥混合后的表土替代材料有机质含量2.42%~15.60%,土壤密度 1.07~1.49 g/m3,满足《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中土壤肥力有机质大于0.5%和土 壤密度小于1.50 g/m3的要求;铁尾矿A与污泥按体积比9∶1混合后,作为表土替代材料效果最佳,植 物植被存活种类更多,植物生长高度和存活率更高。
宁夏苏峪口磷矿绿色开发的技术思路探讨
向连格, 杨合群, 刘颖, 陆茂欣, 王红, 汪栋刚
2023, 39(03): 244-248.
摘要
(
50
)
PDF
(1841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夏苏峪口磷矿一般先浮选出精矿粉,再用硫酸加工生产过磷酸钙,该方法存在耗能 过高及污染环境的问题。为了今后能继续绿色地开发贺兰山苏峪口磷矿资源,参考磷肥领域试验研 究成果,对苏峪口磷矿绿色开发的技术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在矿石利用过程中简 化加工流程,直接制造硅钙磷肥或超微活化磷矿粉肥,从而实现绿色、节能、环保地开发利用贺兰山 苏峪口磷矿资源。
实用技术
MLA联用技术在某进口金矿砂鉴定分析中的应用
吕晓华, 张金龙, 秦婷, 洪秋阳, 王婷, 胡小霞
2023, 39(03): 249-253.
摘要
(
30
)
PDF
(2324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MLA 联用技术对一批进口金矿砂样品的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 分析,并结合金矿、黄钾铁矾渣与酸性矿山废水的次生矿物特征来判定金矿砂的属性。结果表明: 样品表面有孔洞,呈现蜂窝构造,黄钾铁矾的微观形貌呈土状和胶状;金含量为2.57 g/t,pH值为 3.71,酸性特征显著;样品的主要物相为FeS
2
、SiO
2
、KFe
3
(SO
4
)
2
(OH)
6
、K
0.5-1
(Al,Fe,Mg)
2
(SiAl)
4
O
10
(OH)
2
· nH
2
O 、BaSO
4
、CaSO
4
等。黄钾铁矾含量为7.43%,其中Zn、Cu、As 含量远低于湿法炼锌产生的黄钾铁 矾渣中的含量,且样品中不含铁酸锌、硅酸锌物相成分。综合分析样品的外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 和化学成分发现样品具有天然矿物特征,推断样品可能为蚀变岩型金矿或由火山喷流沉积和后期矽 卡岩化改造的复合型金矿床蚀变矿物。
基于属性识别的充填管道磨损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秦秀合
2023, 39(03): 254-258.
摘要
(
41
)
PDF
(2355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量化分析与评估充填管道磨损风险等级,引入了属性识别理论,建立了基于改 进CRITIC法属性识别的充填管道磨损风险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从料浆特性、管道特性、施工工艺 和充填技术4 个角度选取了包括充填骨料加权平均粒径等12 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多层 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改进CRITIC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根据指标属性特征和分级判据, 建立测度函数,分别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属性测度值,并在属性识别原则下,综合评估风险等 级;最后,以金川龙首矿、宝山铅锌矿、新城金矿3 座矿山为例,进行相关计算,判断各矿山管道磨损风 险状况,通过与未确知测度理论、可变模糊集理论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的基于改进CRITIC 法属性识别模型在磨损风险分析与评估方面的准确性。结果显示:3 座矿山充填管道磨损风险等级 分别为Ⅱ级、Ⅲ级和Ⅲ级,该结果符合工程实际,且3 种综合评价模型评估结果相同,为充填管道磨损 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