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15
    采矿·矿物加工
    李楼铁矿冒顶片帮的应对与管理措施
    于振建
    2024, 40(11):  1-3.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冒顶片帮事故数量占非煤矿山事故第一位,有效预防冒顶片帮事故成为非煤矿山安全 管理的第一要务。以李楼铁矿为例,从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3个方面梳理矿山预防冒顶片 帮问题的措施及管理经验,对同类型矿山制定冒顶片帮的预防及管理方案具有参考意义。
    李楼深部铁矿石现有流程适用性研究
    蒋广黎
    2024, 40(11):  4-8.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验证李楼铁矿深部矿石在现行工艺流程中的适用性,并针对原矿性质变化后选矿 工艺的优化问题,采用重磁浮联合选别、高场强磁选替换一段弱磁选试验,进行了深部矿石在现有工 艺下的选别、现行工艺流程指标优化的研究。最终得到了精矿产率为 45.56%、铁品位达到 64.29%、 铁回收率高达84.72%的分选指标。李楼铁矿现行工艺流程能够满足深部矿石选别指标需求。更换 现行工艺流程中一段弱磁选为高场强磁选能够优化选别效果。
    某地下铁矿大型采场上向中深孔减震爆破技术研究
    徐敏
    2024, 40(11):  9-12.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大型地下铁矿山采用大结构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矿,采用上向扇形中深孔爆 破落矿。目前该矿开采水平距地表较近,为降低地下大规模生产爆破对地表产生的影响,开展中深 孔减震爆破技术研究。基于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的理论分析,针对不同水平确定了单段最大装药量; 提出了“V”型起爆以及电子雷管微差起爆的减震措施,在精细化施工的基础上减弱爆破振动波。经 过现场实践表明,以上方案达到了减震爆破的效果,对同类型矿山具有参考价值。
    李楼铁矿切割槽快速形成技术应用实践
    贾月飞, 朱国涛
    2024, 40(11):  13-15. 
    摘要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楼铁矿采用分段凿岩阶段嗣后充填采矿法,多分层切割天井数量多,高度大。为了 安全、快速形成切割槽,通过分析矿山目前的技术现状,确定采取大孔径空孔+中深孔一次爆破快速 成井的施工方式。采用 cy-R40C型天井钻机施工大孔径空孔,采用液压凿岩台车施工中深孔扩井, 具有机械化程度高、作业安全、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为了减少柴油铲运机松动出矿量,增大电动铲运 机在集中出矿水平出矿量,提出一种切割巷爆破自下而上“反向”拉槽新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将采场 切割槽拉透,有助于快速形成大规模落矿和出矿的能力。
    高分段硬岩无切割井爆破拉槽试验研究
    刘小强 , 寇旭东 , 许永斌
    2024, 40(11):  16-18.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吴集铁矿(北段)采用高分段开采时,传统的切割井存在施工安全性差、周期长、成本高 等缺点。结合矿体的特点,借鉴类似矿山成功经验,设计开展高分段硬岩中无切割井爆破拉槽试验。 通过补偿空间理论计算论证了高分段硬岩开采时无切割井爆破拉槽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爆破工艺参 数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当分段高度为25 m时,中深孔施工精度难以控制,存在夹制作用大的问题, 爆破失败风险较高;对于高分段硬岩的开采,无切割井爆破拉槽效果较差。试验结果可为类似矿山 提供参考。
    安徽开发矿业一次干选工艺调整研究与应用
    章放, 刘俊
    2024, 40(11):  19-21.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安徽开发矿业入选原矿品位,降低选矿直接入选成本,进行了预先抛尾处理条 件试验,分析了 CTDG1218-6000Gs干式磁选机磁偏角、皮带变频器频率、分料挡板位置对干选指标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式磁选机磁偏角为 85°、皮带变频器频率为 42 Hz、分料挡板位置在原位置 (距离干选磁滚筒中心横向 1 400 mm,纵向 1 000 mm)时,干选指标最佳。工艺优化后年可节约生产 成本60.05 万元/a,抛出废石用于建筑业市售砂石,可增加收益79.74 万元/a。对干选磁选机进行工艺 参数调整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李楼选矿厂沉降絮凝剂优化选型试验研究
    伍宇雨 李甘明 夏亮亮
    2024, 40(11):  22-25.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高效利用李楼选矿厂的浓缩池和澄清池产品,针对矿浆溢出导致的产品浪费和环境 污染问题,对絮凝剂进行了优化选择。考察不同种类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确定了最适宜的絮凝剂种 类及最佳投加浓度,并在工业应用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0.2%浓度的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 剂时,沉降效果和沉降速率均达到最佳,最终得到的溢流产品中悬浮物含量仅为0.07 g/L,显著改善了 循环水质量,稳定了选矿指标并提升了生产效率。经济可行性分析显示,该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景。
    袋式除尘技术在矿山供矿环节中的应用
    章放
    2024, 40(11):  26-28.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安徽开发矿业供矿环节现有除尘系统排放浓度达不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问题,引入 袋式除尘技术对除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分析供矿环节生产工艺流程、主要产尘点,结合袋式 除尘器工作原理,提出优化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后,除尘系统对供矿各环节的除尘效果明显,达到规 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粉尘排放浓度达标率为100%,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践成 果具有推广价值。
    综合述评
    铜矿捕收剂研究进展
    周梦瑶, 王振, 王晓慧, 赵开乐, 陈瑶, 赵子铭
    2024, 40(11):  29-34.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捕收剂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开发新型铜捕收剂,基于离子型捕收剂、非离子型捕 收剂以及组合捕收剂在矿浆中存在的形式与作用机理,归纳总结了目前铜矿捕收剂的研发与应用现 状,阐述了不同药剂的作用机制,以及作用机制探索中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密度泛函理论(DFT) 以及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先进检测技术,分类描述了其在不同种类捕收剂机理研 究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捕收剂在工业应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提升铜矿浮选效率提供理论 依据与技术指导。
    粉煤灰性质及脱碳技术研究现状
    谢思莹, 穆鸣, 马芳源, 马婷婷, 刘浩然
    2024, 40(11):  35-39.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针对粉煤灰堆积量庞大的问题,对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粒度特征以及表面性质等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浮选、电选、重选和分级法等粉煤灰脱碳 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根据当前粉煤灰脱碳技术研究现状,系统地评价了脱碳技术存在的局限 性,并指出了当前粉煤灰脱碳技术存在的缺陷,从而为粉煤灰脱碳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途 径,促进粉煤灰更好地实现资源化利用,为环境保护和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地质·测量
    东秦岭东段南阳独山玉矿成因和致色机理
    信涵 , 陈国超 , 王皓宇 , 付星芮, 李玟超 , 姬果果 , 王照雄 , 张璟, 张锋, 张荣臻 , 马娟娟
    2024, 40(11):  40-45.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独山玉呈脉状产于南阳市独山辉长岩岩体内,选取干白玉、绿白玉、紫独玉、黑独玉和 多色杂玉作为代表性样品,对其进行了矿物组成和显微构造研究,并结合早期成果,探讨了独山玉的 成因、致色机理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商丹洋的俯冲作用使弧后拉张,形成了二郎坪弧后洋 盆;由于俯冲流体的交代,使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了独山辉长岩的原始镁铁质岩浆。岩浆经过堆晶 作用,形成了层状辉长岩原岩,通过早期的动力变质作用以及晚期的热液变质作用,使原岩中的矿物 蚀变、重结晶,进而形成独山玉,其颜色与矿物组成及微量元素分布相关。斜长石含量越高,平均颗 粒度越小,斑晶含量越少,结合越紧密,独山玉越透明;黝帘石含量高,独山玉呈白色;暗色矿物角闪 石、透辉石和透闪石含量高,独山玉呈黑色;微量元素 Cr3+、Fe3+、Fe2+、Ti4+及 Mn3+可分别使独山玉呈绿 色、紫色、黄色和红色。
    霍林河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刘永高, 杨海星
    2024, 40(11):  46-52.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内蒙古东部霍林河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形成年代、岩浆来源及构造背景, 对该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分析。采集的6件锆石U-Pb测年样品年 龄结果分别为 141.7±1.3,140.5±3.5,137.3±2.0,136.4±1.7,135.8±1.6,128.6±1.4 Ma,时代归属早白垩 世。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研究区的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展现出高硅含量、富含碱铝元素、钙镁铁元素相 对匮乏的特点,归类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其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并伴有不 同程度的负铕异常、轻稀土元素(LREE)与重稀土元素(HREE)之间的显著分馏现象;与原始地幔成 分相比,研究区火山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B等)以及轻稀土元素,但同时显著亏损高 场强元素(Nb、Ta、P、Ti)以及重稀土元素。经分析,该地区的火山岩岩浆主要源自地壳岩石在高温低 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过程,并伴随着斜长石与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对该研究区火山岩的年 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是在古太 平洋板块进行俯冲后撤伸展作用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
    大冶摇篮山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远景分析
    张旦 , 于炳飞, 舒敏
    2024, 40(11):  53-57. 
    摘要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摇篮山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端的鄂东南矿集区,与铜绿山铜铁(金)矿床紧密 相连。在充分整合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摇篮山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总结 其控矿因素。通过深入分析金矿的成矿机制和空间分布特性,总结出摇篮山金矿成矿模式,认为摇 篮山金矿Ⅰ、Ⅱ号矿体成矿均与含矿热液及构造破碎带相关,其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变质型;Ⅱ号 金矿体北东向延伸部位以及矿区南部5~7线深部仍然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西秦岭多吉塘地区1∶10 000土壤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
    赵亮亮
    2024, 40(11):  58-63.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秦岭多吉塘地区位于印支造山带同德—泽库弧后前陆盆地,同德—泽库印支期、铜、 铅、锌、金、钨、铋、锡成矿带,为了快速圈定找矿靶区,明确找矿方向,在研究区开展 1∶10 000土壤测 量工作。根据与成矿密切相关的Au、Ag、As、W、Sn、Mo、Sb、Bi等11种元素测试结果,分析了该地区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研究区内W、Au为主成矿元素。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圈定综合异常9个,通 过异常检查,发现了多条钨(化)体和金矿化线索,表明该地区具备了良好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 具有钨矿、金矿的找矿潜力。
    新疆东准噶尔腾龙岭金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张海龙 , 毛生录, 伊瑞
    2024, 40(11):  64-68.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对金矿资源的勘查、开发与潜力评价提供理论支撑,深入剖析腾龙岭金矿的地质特 征,探索矿床成因机制。对金矿所在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背景展开系统研究,详细分析 金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矿石类型、矿物组成以及围岩蚀变特征等。运用地质填图、岩石薄片鉴 定、地球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查明该金矿赋存于晚石炭统石钱滩组地层与深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构 造中,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类型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围岩蚀变发育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 化等;金矿的形成与构造侵入的闪长玢岩脉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本研究成果 不仅深化了对该金矿矿床成因的认识,更为区域内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勘查与开发指明了方向,对相 似地质背景下的金矿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采矿工程
    萨热克铜矿北矿带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及应用
    张雄天, 陈仁敏
    2024, 40(11):  69-71.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延伸,萨热克铜矿开采进入深部开拓中段以后,井下通风存在着风 阻持续增大、污风滞留、风流短路等问题,原矿井通风系统已不能满足矿山生产需要。针对矿井通风 存在的问题,采用Ventsim矿业通风软件,建立了大型矿井的三维可视化通风模型,根据生产情况,将 矿井通风系统划分为 2 790~2 850 m、2 730~2 790 m、2 670~2 730 m 及 2 630~2 670 m 等独立通风系 统;采取通风线路优化、通风构筑物设置、通风井巷断面优化等措施对各个系统进行了优化。实践结 果表明,优化后的矿井通风系统通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保障了矿山高质量发展。
    大冶铁矿-360 m中段强采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张国权 , 王其虎 , 罗斌玉
    2024, 40(11):  72-77.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冶铁矿-360 m中段开拓和采准工程滞后,产能不足,要稳定产能,需增大首采矿块采 场结构参数。为确定强采采场相对安全经济的结构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 数采场在回采和充填过程中顶板、充填体矿柱的位移及塑性区分布特征,对比了不同采场结构参数 方案的采切工程量和采场生产能力,确定了东、西区高强度开采采场的合理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 明,增大结构参数后的采场采切工程量降低了 28.5%,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 24.2%,有助于大冶铁矿 在当前采掘失调的状态下缩短采场的准备周期,保证矿山接续开采过程中的产能均衡。
    白云鄂博西矿露天采场地下水赋存特征及涌水量预测
    付明宇 , 范国春, 贾永强, 杜文秀, 师文强, 张磊
    2024, 40(11):  78-81.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开采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下水的发育程度,富水岩体的边坡稳定性对矿山的安全 生产具有一定影响。以白云鄂博西矿为例,通过对采场地下水出露情况、观测孔地下水位动态情况 及爆区炮孔水位信息统计分析,基于SURPAC软件数据库构建模型,以矿山的地质报告为基础,对矿 山的地下水分布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的PEST模块对采场各含水层的水文 地质参数进行优化校准,对矿山的涌水量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布置抽水井,预测开采至 1 400 m标 高时,矿坑涌水量约为4 298.4 m3/d,为地下水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鞍山周边铁矿区植被覆盖度监测及时空变化分析
    刘芸含, 韩颖, 侯英
    2024, 40(11):  82-87.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区植被对矿产资源起到维护土壤稳定及防止矿产资源受侵蚀的作用。以鞍山周边 铁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5 TM/Landsat8 OLI影像,对近40 a鞍山矿区植被变化进行监测分析。 结果表明:①采用像元二分法计算矿区植被覆盖度,研究区北部及西部植被覆盖度低,东南部多为向 千山延伸区域,植被覆盖度较高;②从空间上,北部及西部多为低植被覆盖区,中部位置存在2个高覆 盖度区,西南部多为中低植被覆盖区及中等植被覆盖区,东南部大面积为高覆盖度区;③从时间上, 矿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矿区开采面积扩张及占用植被区域修建尾矿库对矿区植被造 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含软弱夹层巷道滑移机理及动态支护方法研究
    王治峰
    2024, 40(11):  88-93. 
    摘要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道沟煤矿45203工作面含泥岩夹层巷道在回采中存在的严重变形问题,采用现 场监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这类巷道在工作面回采扰动下的巷道变形 机理及动态支护技术。结果表明:含泥岩夹层巷道变形主要以两帮变形为主,巷道两帮最大位移达 357 mm,最大破坏深度达1.89 m,需对巷道进行加强支护;在煤体水平方向的剪应力与泥岩夹层接触 面上产生的摩擦力相互作用下,导致泥岩夹层巷道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滑移特征。基于此,提 出了以“加强锚杆+预应力锚索”支护为主的含软弱夹层巷道分阶段动态支护方法。通过现场试验, 顶底板移近量降低了48.3%,两帮移近量降低了58.3%,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某矿山崩落法转充填法采场跨度确定及隔离矿柱回采
    钟美林
    2024, 40(11):  94-97. 
    摘要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矿山计划将原有的崩落采矿法转变为充填采矿法,为避免2种采矿方法回采区域相 互影响,在2种采矿方法之间留设一定厚度的矿柱作为隔离矿柱。由于相关工程矿山前期已布置施 工完毕,现留设了厚度为 11.25 m 的隔离矿柱;为最大化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分别建立隔离层矿柱及 采场跨度为12,13,14,15 m的三维模型,开展隔离矿柱下不同跨度的采场顶板稳定性分析研究。研 究结果表明,此厚度的隔离矿柱下采场的合理跨度不应超过13 m,并基于隔离矿柱开采技术条件,提 出矿石价格高时选择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矿石价格低时选择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采方案。
    煤层分岔区变厚度夹矸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侯本猛
    2024, 40(11):  98-101.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赵楼煤矿7302工作面巷道分岔区变厚度夹矸以及因上层回采导致顶板稳定性区 别较大的问题,采用滑移场理论进行计算,并辅以钻孔窥探顶板塑性破坏深度,利用 ANSYS软件模 拟支护优化前后巷道顶板的塑性破坏,应力、应变分布,研究优化后支护方案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 明:上层巷道回采导致顶板塑性破坏深度为4.71 m;当巷道顶板厚度大于5 m时,夹矸内部裂隙较少; 采用原支护方案对7302工作面进行回采时,运输顺巷和轨道顺巷顶板都出现了贯穿型塑性破坏;根 据各厚度夹矸顶板的破坏情况,将巷道顶板划分为1~3 m、3~5 m和5 m以上3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 支护方案,最终顶板最大沉降量为15.2 mm,可安全进行回采。
    某矿多风井联合通风系统优化
    洪寅峰
    2024, 40(11):  102-105.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花垴新风井的投入使用,常村煤矿回风井数量达到 4 个,形成了复杂的六进四回 多风井联合通风系统,其矿井通风能耗将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结合通风网络分析,进行常村煤 矿节能减排研究,分析表明,王村风井的通风动力调整措施对全矿井的通风功耗影响最大。因此, 提出了加强风门管理、减少漏风(方案一)和 2701工作面接替 2302工作面(方案二)。通过对比分析 2 种方案对通风系统的影响,发现方案二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通过通风机变频调节可节约电费 319.15万元,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保障矿井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 前景。
    岩土工程
    降雨作用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王强
    2024, 40(11):  106-109.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雨作用会导致边坡稳定性变差,影响着采场的安全生产。以某露天边坡为研究背 景,基于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利用GeoStudio和FLAC3D软件,对降雨作用下整体边坡稳定性进 行分析。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表明,在降雨作用下最终边坡稳定性系数最小值为1.78,大于矿山许用 安全系数 1.20;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表明,边坡剖面的安全性系数都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安全系 数,降水作用对该露天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少。边坡稳定性较好,采场边坡参数选取可行,为类似矿山 的边坡防护与治理提供依据。
    五龙寺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刘建龙 , 王振宇
    2024, 40(11):  110-113.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天矿排土场的规模庞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排土 场稳定性分析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以五龙寺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简化毕肖 普法对排土场边坡圆弧滑动面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正常运用工况、非常运用工况下安全稳 定性系数分别为1.145和1.062,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表明排土场整体及台阶边坡均处于基本稳定状 态,建议后期不再堆载及开挖而扰动排土场,避免影响坡体稳定性。
    MSR边坡雷达技术在露天矿高陡边坡监测和风险预警的应用
    杨飞 , 熊韶运, 王靖, 刘培正
    2024, 40(11):  114-116. 
    摘要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SR边坡雷达应用于露天矿高陡边坡上,可以实时显示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和设 置报警。通过边坡雷达采集高村铁矿东帮皮带走廊区域的测量数据,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在边坡变 形较大的时段做出即时分析,为后续的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依据;采用3级预警的方法,排除干扰 因素,可以实现对边坡变形加速阶段的及时预警。通过边坡雷达监测数据可知,现阶段高村铁矿目 前的爆破方式合理可行,不会对矿山安全生产和边坡整体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基于五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夏春鹏, 黄海朋, 程俊雯, 邱林浩, 白益清
    2024, 40(11):  117-122.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边坡稳定性评估的复杂性和未确知性特点,在构建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价 体系基础上,采用G1-GRA和拉格朗日算法组合赋权思想,计算指标综合权重,建立了基于五元联系 数集对分析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3座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状态进行实例分 析,通过计算综合联系数,确定边坡稳定性等级,并与物元可拓和云模型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 明:3座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均为Ⅲ级,评估结果合理可靠,验证了五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法在边坡稳定 性评估的适用性。
    基于Geo-Slope数值模拟的某石灰石矿边坡稳定性分析
    丁文红 , 王倩, 常剑, 刘贞表 , 江鹏飞
    2024, 40(11):  123-126.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露天矿山边坡安全滑坡事件频发,矿山企业对边坡安全越发重视。以某石灰石矿 超过100 m的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矿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从中选择3个典型剖面, 通过赤平投影方式分析其破坏模式,结合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的方法进行渗流场分析和安全系数 算。结果表明,3个典型剖面最小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均达到稳定状态。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 延伸,边坡高度越来越高,需要加强对边坡监测及安全管理工作。
    矿物加工工程
    添加助磨剂后不同因素对钼矿磨矿的影响
    陈荣健 , 丁亚蓉, 孟庆胤, 范佳志 , 宋雪艳, 白鹏飞, 马昆林
    2024, 40(11):  127-133.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探讨添加助磨剂后不同因素对钼矿磨矿效果的影响,以伊春鹿鸣钼矿为研 究对象,以磨矿浓度、介质填充率和磨矿时间作为变量,设计了L(9 33)正交试验,同时分别在各组掺入 不同助磨剂,分析添加助磨剂后3个因素对磨矿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掺入助磨剂时,对钼 矿磨矿效率的影响顺序为磨矿时间>磨矿浓度>介质填充率,其最佳组合为磨矿浓度 55%,介质填 充率30%,磨矿时间7 min;添加助磨剂后,助磨剂与磨矿浓度和介质填充率发生交互作用时,介质填 充率和磨矿浓度对磨矿效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助磨剂种类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磨矿浓度为62.5%、介质 填充率为27%、添加TEA时,-0.074 mm占比最多,磨矿效果最佳;在磨矿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添加助 磨剂使钼矿磨矿后的颗粒粒级向更细的方向移动,在磨矿浓度为70%、介质填充率为24%、磨矿时间 为7 min的条件下,添加4种助磨剂后的磨矿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磨机利用率较好;不同种类的 助磨剂与磨矿浓度和介质填充率发生交互作用,影响磨矿效果,当磨矿时间一定时,磨矿浓度和介质 填充率交互作用时,助磨剂是影响磨矿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磨矿时使用不同的助磨剂,相应地改 变磨矿条件,更有利于提高磨矿效率,降低能耗,该研究可为磨矿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某硫铁矿石浮硫工艺试验
    孙叶, 丁开振
    2024, 40(11):  134-138.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某硫铁矿选厂为提高硫精矿的有效硫品位,并尽可能提高有效硫的回收率,在原 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硫浮选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磨矿细度是影响硫精矿有效硫回收率 的关键因素,在磨矿细度-0.076 mm50% 的条件下,采用磨矿—1粗 1精 1扫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有 效硫品位 41.55%、有效硫回收率 93.65% 的硫精矿,不仅实现了硫精矿的有效回收,同时提高了资源 的综合利用效率,可为该高硫矿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某铁矿破碎筛分及干式预选工艺试验
    王琦 , 王俊祥 , 张晓伟, 冯赵屹
    2024, 40(11):  139-144. 
    摘要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铁矿选矿厂现有干式预选工艺为筛上(+30 mm)、筛下(30~0 mm)分别进行抛尾,但 筛上进行抛尾时,+30 mm尾矿作为建材存在不符合市场需求、需进一步加工整形等问题。为探究全 粒级(30~0 mm)干式预选的可行性,以及该工艺调整后对后续设备的影响,试验研究选择破碎筛分 及干式预选系统作为突破点,采用流程考察、实验室试验研究及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对该 段工艺的调整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30~0 mm全粒级干式预选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干选粗精矿的TFe回收率,同时抛尾产品粒级更符合建材市场需求,干式预选尾矿附加值得到 提高;取消筛上干抛时,需根据矿石性质同时开启现有2台细碎设备,改造提升部分胶带机输送能力 等;建议选厂根据建材市场及生产需求,对是否取消块矿抛尾适应性选择。
    某低品位难选铁矿石选别工艺试验
    唐昊, 刘盛辰 , 李天舒 , 龙菲菲 , 李万兴, 张轰玉
    2024, 40(11):  145-149.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难选铁矿石全铁品位为 32.80%,矿物组成复杂且矿物嵌布粒度微细,为确定后续合 理的磨选工艺,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磨矿—磁选—淘洗提质工艺,在一段 磨矿细度为-74 μm85%,二段磨矿细度为-45 μm75% 的条件下,可获得产率为 39.47%、铁品位为 65.14%、铁回收率为78.38%的铁精矿,尾矿铁品位为11.71%,获得了满意的试验指标。
    某选矿厂细粒级矿泥分级过滤试验研究
    罗渊林
    2024, 40(11):  150-152.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选矿厂为了分选出细粒级矿泥中的粗粒物料并过滤,对该细粒级矿泥(一段旋流器 溢流)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旋流器分级及陶瓷过滤机过滤试验。试验结果 表明:该矿泥粒度较细,-20 μm粒级含量高达66.86%,且铅、锌氧化率较高;采用旋流器分级后,旋流 器沉砂中-20 μm粒级含量可降低至19.75%,且铅、锌氧化率均降低至10.0%以下;过滤试验表明,采 用陶瓷过滤机可有效过滤旋流器沉砂中的水分,滤饼含水率为12.23%且滤液清澈。
    江西某黑钨细泥回收试验及应用
    廖国平 , 钱枝花
    2024, 40(11):  153-156.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江西某黑钨矿山的钨细泥选矿指标,在钨细泥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钨品位 0.16%的钨细泥经高梯度磁选1粗1扫分选,再经离心选矿深度精选工艺流程,工业现场应用获得了 精矿钨品位0.89%、钨回收率81.56%的选矿指标,实现了较好的分选效果,为后续精选作业创造了有 利条件。
    攀西某强磁尾矿选钛工艺试验
    江新飞 , 陈超 , 李从德, 张飞龙, 邹凯, 王静
    2024, 40(11):  163-166.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回收利用攀西某选厂强磁选尾矿中的 TiO2,在矿样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尾 矿再选钛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矿样经粗细分级—细粒级1粗1精1扫强磁选预富集,获得 了TiO2品位19.02%、TiO2回收率41.46%的预富集精矿;针对预富集精矿,通过浮选闭路试验,最终获 得了产率31.74%、TiO2品位47.14%、TiO2回收率79.11%的钛精矿,全流程钛综合回收率为32.80%;研 究成果可为该选厂强磁尾矿再选钛提供技术支撑,对其他强磁尾矿资源的再选具有借鉴意义。
    辽宁某硼镁铁矿多组分综合回收新工艺试验
    宋鑫 , 王利民, 王祥, 刘小银, 王伟, 袁壮, 鄂继涛, 吴洋
    2024, 40(11):  167-170. 
    摘要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某低品位硼镁铁矿中有价金属种类多,包括硼、铁、镁等,但现有生产工艺仅围绕 硼铁分离展开,存在硼、铁等有价组分回收率低,镁元素未回收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该硼镁铁矿的 综合利用率,实现全组分高效分离与回收,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研究。试 验结果表明:针对原矿采用阶段破碎预选抛尾—磨矿弱磁选—弱磁尾矿硼镁分离新工艺,新工艺同 步提取硼、铁矿物,最终得到了合格的硼铁混合精矿,其中铁品位为 47.83%,铁回收率可达 92.25%, B 2O3 品位为 6.48%,B2O3 回收率为 60.86%;弱磁尾矿中的硼、镁分离效果较好,硼精矿 B2O3 含量 15.19%,对原矿回收率28.65%;含镁矿物蛇纹石精矿达到一级品标准,产率可达12.38%;硼综合回收 率可达89.51%,实现了硼、铁、镁资源的分离和综合高效回收。
    河北某铁矿磨矿分级工艺优化试验
    李伟, 边新峰, 李亚娥
    2024, 40(11):  171-173.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现场旋流器的分级效率,降低循环负荷,针对螺旋分级机溢流粒度粗,一次 旋流器沉砂细粒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了旋流器代替螺旋分级机及旋流器结构优化试验,并通过现场 试验对比了优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段磨矿分级采用 FX840-P 旋流器替代螺旋分级机后,物 料中+0.36 mm含量降低,溢流细度提升3.15个百分点,沉砂夹细降低5.95个百分点;二段磨矿分级将 原有 FX500 常规旋流器结构改为平底柱式结构后,溢流细度-0.075 mm 达 70% 左右,分级效率提高 9.85个百分点,循环负荷降低 100.37个百分点;两段磨矿工艺优化后,二段磨机排矿细度-0.075 mm 达45%左右,较优化前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安徽某铜矿絮凝剂选型优化试验
    孔艳珍, 伍红强
    2024, 40(11):  174-177.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安徽某铜矿尾砂浓密絮凝特性及选择合适的絮凝剂,针对当前尾砂脱水使用的 深锥浓密机底流浓度偏低无法满足充填工艺要求、絮凝剂添加量过大导致成本增加及生产循环水污 染等问题,通过对尾砂进行物理性质测定、静态浓密试验、动态浓密试验等特性分析,探究其粒级组 成、真密度及实验室条件下的适宜絮凝剂产品型号和药剂制度,并分别开展了6种型号的絮凝剂工业 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安徽某铜矿尾砂粒径较细,采用水筛筛分法,-75 μm占75.34%,-37 μm占 50.43%,尾砂真密度为2.702 g/cm3;SYS-2型絮凝剂的最佳添加量为35 g/t,工业试验研究验证,C、E、 F 3款絮凝剂可实现尾砂浓度在63%以上且产品单耗较低,满足尾砂脱水生产需求;絮凝剂在0.2%制 备浓度条件下,尾砂絮凝效果接近且絮凝剂单耗大幅降低,絮凝剂在制备槽中停留时间更长且熟化 更充分,可实现更好的絮凝效果。
    湖北某含铜多金属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邓红飞 , 曾素琴 , 江湖侠 , 邹丽萍 , 管东明 , 解志锋
    2024, 40(11):  178-181.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某含铜多金属矿石嵌布关系复杂,嵌布粒度不均,属于难选复杂多金属硫化矿,为 了高效开发利用该含铜多金属矿,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的 主要回收对象为黄铜矿、方铅矿(内含有银物料)和闪锌矿,其铜、铅、锌的品位分别为 0.71%、1.12% 和3.56%;矿石中的铜主要是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铅主要以方铅矿的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铁闪锌矿 和闪锌矿的形式存在;为较好地实现铜、铅、锌和银有价元素的回收,建议采用铜铅混合浮选—混合 精矿铜铅分离—选铜铅尾矿选锌工艺流程。
    矿石粒度对氰化浸金浸出率的影响研究
    闫刚
    2024, 40(11):  182-185.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优化氰化浸金工艺参数,针对矿石粒度对金浸出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浸出试验 和动力学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粒度减小,能显著提高金浸出率并加快浸出速率,缩核模 型能很好地描述不同粒度下金的浸出过程;矿石粒度减小能显著增大比表面积,降低传质阻力;综 合考虑金浸出效率和能耗,确定 0.074~0.250 mm 粒级为最佳粒度范围,其能耗效率最高,达 1.21 %/[(kW·h/t)]。该研究为氰化法金浸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氰化法工艺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装备
    SPBC 型永磁板式磁选机的研制与应用
    刘志良 , 陈健 , 刘楷 , 雷晓龙 , 刘顺财
    2024, 40(11):  186-190. 
    摘要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对弱磁性和微细粒矿物的高效分选与回收,针对当前市场上电磁磁选机普遍 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能耗大及除铁效果不佳等问题,研发了一种创新的永磁高梯度磁分离技 术,并设计开发了SPBC型永磁高梯度板式磁选机,该机充分利用永磁材料产生的高磁场强度提供充 足磁力,并通过优化磁路结构,实现了设备的高磁化。试验研究表明:该设备在处理石榴子石时,1次 粗选除铁率高达95.53%,显著提升了矿物的纯度;在处理石英砂样品时,1次粗选除铁率为46.6%,有 效去除了细粒级中的铁杂质;在钛铁矿样品的分选中,1次粗选钛回收率达74.45%,显著提升了钛精 矿的品质。SPBC型永磁板式磁选机结构简洁、便于安装与维护,且具有低能耗与低成本优势,它不 仅适用于非金属矿物的除铁提纯,还可应用于弱磁性金属矿物的分选及尾矿中弱磁性有价金属的回 收,为矿物分选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新型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高压辊磨系统布料皮带机改造实践
    汤建龙
    2024, 40(11):  191-194. 
    摘要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皮带机输送带接头和传动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通过输送带选型理论计算和 对皮带机驱动系统的故障分析,提出对皮带机进行提速,以减少输送带的张力,提高输送带的安全系 数,并选用具有低速大转矩特性的永磁电机和变频驱动智能控制系统代替软启动器驱动电机加减速 机的驱动方式,以减少传动的中间环节和启动冲击造成的减速机齿轮损坏的问题。实践结果表明, 改造后的皮带机应用效果良好。
    曲面底结构旋流器的开发及应用
    李永峰, 鞠磊, 蔡晓春, 马鹏飞
    2024, 40(11):  195-198. 
    摘要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铁矿石一段磨矿分级作业中旋流器分级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强化底流导流技术, 进行了曲面底结构旋流器的开发研究,并应用开发的曲面底结构旋流器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及工业应 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柱式平底结构旋流器,溢流-74 μm 粒级含量提高了 3~5 个百分 点,旋流器底流-74 μm含量降低了 1~4个百分点,旋流器分级效率提高了 4~9个百分点,曲面底结 构旋流器的分级效果更优。
    某铜矿分级尾砂新型胶凝充填材料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钟思见
    2024, 40(11):  199-202. 
    摘要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新型胶凝材料作为某铜矿充填胶结剂的可行性,开展了室内与工业试验,分 别测试了2种试验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胶凝材料初 凝强度相对较低,后期强度上升较快,通过对比选出与普硅水泥2组高低强度匹配相当的灰砂比;工 业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胶凝材料能够满足矿房不同部位充填强度要求,井下所取试样单轴抗压强度 相比实验室试验更高,矿房充填胶结完整性好,矿房整体强度稳定性高。综合分析,矿柱回采后揭露 的两侧充填体稳定性好,贫化率低;以高强度充填成本测算为例,新型胶凝材料作为胶结剂的充填成 本为72.67元/m³,比普硅水泥下降22.69%,综合性价比较高。
    基于改进DBSCAN-GMM的设备健康量化建模与应用
    曾宪利 , 徐华志, 李波波
    2024, 40(11):  203-207. 
    摘要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备的健康状态对于现代工业的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准确感知 设备的健康状态,实现设备状态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过渡,提出了一种带噪声基于密度的聚类 算法(DBSCAN),通过与高斯混合模型(GMM)进行结合,前者实现数据的分类,后者实现数据的建 模,建立了基于改进DBSCAN-GMM的设备健康状态数据量化模型,并结合现场棒磨设备历史运行 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某钼选矿厂680 m³浮选机应用研究
    刘佳 , 何荣权 , 杨少燕 , 李九洲 , 秦华江
    2024, 40(11):  208-211. 
    摘要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满足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以及矿山规模的日益增大,针对以往浮 选机大型化浮选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对 680 m³浮选机的设备结构和矿浆流体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利用雷诺数相等放大方法、计算机流体力学仿真技术等手段,使得 680 m³浮选机在高效化、数 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且 680 m³浮选已具备工业应用条件。某钼选矿厂建设项目应 用 680 m³浮选机研究结果表明:680 m³浮选机工业化技术成熟,适合应用于大型钼选矿厂的粗、扫选 作业,其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均优于应用320,260 m³浮选机。
    安全·环保
    真菌修复酸性矿山废水试验研究
    贺笑 , 王绍平 , 刘兵 , 张先昂 , 翟冰艳
    2024, 40(11):  212-216. 
    摘要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生物方法对酸性矿山废水的修复潜力,针对传统中和法处理矿山酸性废水存 在的处理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缺点,进行了真菌修复 酸性矿山废水的试验研究。首先从酸性矿山废水中分离出真菌,然后通过形态和18s rDNA鉴定真菌 类别,研究其对酸性矿山废水的溶解氧、ORP、酚酞酸度和pH值的影响,分析其对多种金属离子和硫 酸根的去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耐酸菌为 Aspergillus sp.MF1,以其为骨架形成的生物膜 可以降低废水中的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酚酞酸度,提高废水pH值,对TFe、Zn2+、Cu2+及Cd2+的去除 效率最高分别达79.39%、83.76%、97.10%、99.01%;说明Aspergillus sp.MF1等微生物可以提高酸性矿 山废水的 pH值,降低金属离子浓度,对修复和治理酸性矿山废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可为 酸性矿山废水的生物修复提供材料基础和实践依据。
    金沙江干热河谷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
    李贵能, 李欢, 杨永琼, 余志祥
    2024, 40(11):  217-222.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矿山生态修复关键技术,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以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迹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通过运用改良立地条件、坡面治理、 植被恢复、配套灌溉设施、后期管护等关键技术措施,开展了相关研究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①营 建了特色生态防护林198 624.40 m2,绿化率达95.85%,形成了良好的矿山迹地植被景观和地质景观; ②形成了乡土优先、灌-藤为主的立体修复模式,新栽植被 25种,其中乡土及乡土化树种 20种;③主 要构建了6个微型人工植被群落类型,呈现了较丰富的景观层次和物种多样性;④苗木当年成活率、 大苗木保存率均在90%以上,大苗木3 a成活率达95%。该实践有效遏制了该区域石漠化趋势,提升 了环境容量和生态质量,为主要物种及其生境保护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并为该区域特别是自然保 护区内外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早子沟金矿采选工程水资源论证及可持续策略研究
    仲海书 , 唐家凯
    2024, 40(11):  223-226.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有效避免矿业工程中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浪费,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 对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有限责任公司2 000 t/d采选配套工程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对该工程所在 区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取用水合理性、取水水源可靠性、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的 潜在影响及工程退水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矿采选工程符合产业政策、环保 政策和水资源政策,取水水源可靠,取水、退水作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干扰较小,取排水具备较好的 可行性、科学性与环保性;基于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补偿措施及水资源保护建议,旨在实现金矿 工程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双赢的局面。该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同类金矿采选工程的水资源管 理工作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某金属矿区水系整治工程淤泥固化试验
    张静
    2024, 40(11):  227-229.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推进金属矿区水系淤泥的无害化处理,针对金属矿区周边河道淤泥中重金属的固化 效果开展了研究。选用水泥、石灰、固化剂对淤泥进行固化试验,并对不同养护龄期的试块进行抗压 强度测试和重金属浸出毒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化剂用量 0.022%、石灰用量 10%、水泥用量 6%的条件下,样品力学性能较优,养护7 d后的样品抗压强度为0.78 MPa,同时重金属固化效果最佳, 均低于GB/T41015限值;该研究可为水系淤泥无害化处理提供有效途径,以保障金属矿区水系环境的 安全。
    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张建红
    2024, 40(11):  230-233. 
    摘要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采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受构造应力和采动影响,采场煤壁和顶板常出现片帮、冒顶 现象。以某矿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针对工作面过火成岩和断层构造期间顶板破碎易发生冒顶、片帮事 故,分析顶板事故原因和注浆加固作用机理;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条件,对工作面冒顶、片帮严重区域, 采取马丽散化学注浆加固、充填方案。实践证明,通过对构造破碎带区域的注浆充填、加固,提高和改 善了采场破碎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煤体的整体性,工作面最大片帮深度由1.8 m降低至0.4 m,最 大冒顶高度由2.9 m降至0.6 m,提升了工作面回采安全性和高效性。
    滑坡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的预警系统应用
    周敏 , 陈国波 , 李晶
    2024, 40(11):  234-237. 
    摘要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每年因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随 着近几年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设备的应用,依托已有的群测群防体系,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 开展“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某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滑坡体上安装雨量计、裂缝位移、倾 角计等普适型监测设备,建设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点,开展“降雨+变形”等关键致灾因子的监 测数据分析研究,综合判断滑坡稳定性及发展趋势。监测结果表明,在降雨作用下,滑坡监测点位移 变化无较大突变,说明监测期间未发生明显的滑坡变形。
    复杂环境下砖混烟囱爆破拆除方案设计与实
    马朝阳, 夏治园 , 昂朝明, 余和平, 杨风雷, 刘兴宝, 王涛, 张震
    2024, 40(11):  238-242.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复杂环境下的一座砖混结构烟囱爆破拆除工况,对现场进行充分调研,确定采 用定向倾倒方式进行爆破作业。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类似工程实践经验,对爆破技术参数进行了计 算并优化,开设高度对称定向窗,控制烟囱定向倒塌方向,并采用数码电子雷管,保障烟囱沿中心线 倒塌;同时确定合理的切口高度、圆心角、单耗、一次齐爆药量等爆破参数,并对爆破作业进行了安全 校核。为判断爆破方案是否合理,采用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对烟囱倾倒过程进行预分析,观测其 运动过程和最终倒塌方向。仿真结果表明:烟囱约经过6.5 s倒塌完成,倒塌方向与设计方向一致,经 过几何分析发现未触及周边建筑物。现场爆破拆除过程中发现,烟囱沿设计方向倾倒,触地无前冲 现象,爆破有害效应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类似拆除爆破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实用技术
    某建材矿能源在线监测系统优化研究及应用
    李俊 , 张韵 , 陈广文
    2024, 40(11):  243-247. 
    摘要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建材矿为推进矿山能源管理智能化发展,取消矿山传统手工记录和实地巡检等能源 监测方式,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与能源分级计量模式的智能化能源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构建了 集矿山能源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预警、管理于一体的矿山能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分级计量 管控,能够为矿山企业提供最为直观的生产用能信息,并通过设备能源联动算法,实时跟踪破碎机、振 动筛等大型设备用能情况,给予矿山用能设备运行优化建议,实现节能设备联动。在线监测系统应用 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强大的设备联动降耗功能,可及时预警大型设备用能风险,通过设备能源联动 算法智能控制多类设备能源使用,可提高矿山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
    基于两步模糊DEMATEL法的地下金属矿山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孔冲, 王峰
    2024, 40(11):  248-251. 
    摘要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救援是保护国家财产和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而矿山应急救援能力评价能够 指导应急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矿山救援效率。为探索地下金属矿山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向,首先 分析了矿山应急救援能力研究现状,随后采用两步模糊 DEMATEL 方法,构建地下金属矿山应急救 援能力评价模型,最后通过专家咨询获取数据,以验证评价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金属矿 山应急救援过程中管理维度>队伍维度>装备维度,各地下金属矿山需要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的专 业素养,为矿山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向提供参考。
    和尚桥铁矿爆破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实践
    朱磊 , 陈能革 , 谢亮波, 顾红建 , 李鸿磊
    2024, 40(11):  252-255. 
    摘要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爆破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效率、经营成本等各项指标, 是矿山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安全管理制度、班组组织结构、标准化作业流程、安全教育与培 训、智能化安全保障和工作环境提升6个方面,阐述了和尚桥铁矿爆破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体系,总 结了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实践成果。和尚桥铁矿爆破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成效显著,实现连 续13 a的安全生产,取得了较好的安全标准化建设经验,可以为相似矿山班组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