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智能矿山
    基于MES的数字矿山生产执行系统在上房沟矿区的应用
    贾宝珊, 刘丰豪, 金 灵
    2024, 40(10):  1-5,11. 
    摘要 ( 7 )   PDF (2127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优化上房沟矿山的生产管理模式,规范作业流程,提升生产作业效率及资源的利 用率;针对矿山业务数据链条的打通及应用,部署应用了数字矿山生产执行系统,系统紧密围绕生产 计划、生产过程、生产验收三大核心环节,横向整合矿山的数字采矿、自动配矿、门禁管理、地磅称重、 卡车调度等多个系统数据,纵向链接企业的三维可视化管控、OA等系统,为管理层提供了实时精确 的生产信息。系统在上房沟矿山的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有效缩短了生产管理周期,并大 幅度减轻了各部门的统计负担,推动了矿山整体管理效能的提升,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基于手机APP智能卡车调度系统的应用研究
    吴春阳, 范喜杰, 崔志平, 王 鑫, 王海齐, 刘震宇
    2024, 40(10):  6-11. 
    摘要 ( 3 )   PDF (2324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智能卡车调度系统的高成本、高门槛使得中小型露天矿山企业望尘莫及。为解决 这一难题,提出了基于手机 APP智能卡车调度系统的解决方案,对该系统的技术原理、算法逻辑、架 构设计以及主要应用功能展开了论述,并为系统未来优化路径指明了方向。通过实证表明,该系统 在鞍千露天矿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降本增效。随着矿山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该系统将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层次的智能化升级,为矿山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 持。
    地下矿山地表移动监测-预测-预警系统研发
    王晓健, 钟 健, 牛 鹏, 张鹏海
    2024, 40(10):  12-15. 
    摘要 ( 3 )   PDF (2036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矿山开采会导致地表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变形,对矿区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管 线等设施造成损坏,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蚕庄金矿为例,利用 SuperMap软件平台,将矿山的 地形、地质、巷道、矿体等模型集成到一个虚拟场景中,采用 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百度 Echarts组件对数据进行图形化显示,建立了一个基于云服务架构的系统,实现了对地表移动的监测- 预测-预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和信息管理。研究应用表明,蚕庄金矿目前地表位移较小,风 险等级较低。系统建成后运行良好,有效保障了矿山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
    综掘机人员误入报警闭锁系统设计
    栗俊珉, 王子仪
    2024, 40(10):  16-19,25. 
    摘要 ( 0 )   PDF (1784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防止行人误闯入掘进机工作区域引发事故,对综掘机工作面人机闭锁系统进行设 计。该系统通过对PLC进行编程,对系统进行顺序功能控制,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对闯入 掘进机运行区域人员的身份进行精确识别。无关作业人员误入工作区后,机车停机闭锁,同时报警 系统进行报警提示,要求误入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在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后掘进工作面机车才能够重 新启动运行。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够实现人员误入系统的无人化监测和安全停机 闭锁,较准确地检测出无关人员的误入行为,解决了综掘工作面人员误入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保障 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地质·测量
    四川盆地重、磁场特征分析
    赵 双, 刘代虎, 爨伊博, 罗爱强, 韩燕峰
    2024, 40(10):  20-25. 
    摘要 ( 1 )   PDF (6209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不仅是中国典型的沉积盆地,也是一个不同类型盆地叠加而成的叠合盆地。 盆地地层发育齐全,地质结构构造明显,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是研究地质和 进行物探的理想场所。通过对该盆地1∶100万重、磁异常数据进行延拓、导数等处理,研究盆地重、磁 场特征,论证延拓、导数等在正演解释中的作用;应用径向对数功率谱法来计算莫霍面深度,推断盆 地基底深度。然后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圈定盆地的边界范围,为地质找矿等工作提供可靠 的证据。结果表明,重、磁方法在推测地质体埋深与边界划分上行之有效。
    盘龙山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条件分析
    常利敏, 张 媛
    2024, 40(10):  26-28,33. 
    摘要 ( 0 )   PDF (1499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对矿床勘查控制以及矿产资源的利用开发程度,以盘龙山矿区为研究背景,对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并基于该矿区的工程地质情况,深入地对矿床开采内部条 件、外部条件、环境地质质量以及矿床远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盘龙山矿区矿床开 采技术条件属Ⅰ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质量情况较好,矿体的综合品质较高;矿山开发的潜在价值较 高,矿床开采对环境及地表影响较小,不会诱发地表大面积变形、塌陷以及地下水位下降等地质灾 害;同时,在进行矿山开发时,应加强探矿工程对于深部找矿的控制程度,提高对深部资源的勘查与 开发利用率。
    辽宁清原龙王庙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王生文, 吕东霖, 董方升, 张 松, 李长江
    2024, 40(10):  29-33. 
    摘要 ( 3 )   PDF (1817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王庙铁矿位于清原县枸乃甸乡,毗邻二道沟铁矿。矿区内通过1∶10 000高精度磁法 测量,圈定了2处高磁异常区。矿体赋存于清原岩群红透山岩组,矿石以角闪磁铁石英岩为主,品位 为 15.15%~29.66%,平均 mFe含量为 22.90%。通过对龙王庙铁矿地质特征与磁异常特征研究,认为 龙王庙铁矿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矿体分布受红透山岩组控制。该区内地表磁异常高值区及红 透山岩组的叠合部位是成矿最有利地段,是寻找深部铁矿体的重要区域。
    河北闫家庄铁矿及辉长辉绿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胡玉峰
    2024, 40(10):  34-37. 
    摘要 ( 2 )   PDF (1658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闫家庄铁矿是河北省近年来发现的优质矿床,伴有辉长辉绿岩体的产出,是赞皇矿床 集中区的典型铁矿床。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①铁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甘 陶河群南寺掌组含磁铁变质长石石英砾岩中,具有显著的层控特征,辉长辉绿岩体侵入其中,形成铁 矿(化)体与辉长辉绿岩矿互层产出的成矿组合;②铁矿主要发育变质砂砾质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及 他形粒状构造、似层状构造,辉长辉绿岩矿主要呈全晶质自形-半自形辉长辉绿结构及块状构造;③铁 矿床属于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饰面用辉长辉绿岩矿为岩体侵入形成,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应着重于 矿区深部。
    云南贡山罗坡锡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郑义舟, 彭星宇
    2024, 40(10):  38-41. 
    摘要 ( 2 )   PDF (1621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坡锡矿是滇西贡山—福贡成矿带上新发现的重要锡矿床,资源潜力良好,经济价值 较大。通过翔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钻孔岩性观察统计证实,矿床的赋矿岩性为石炭系丹珠岩组第二 段细晶白云质大理岩。矿区已发现的3个矿体群均产于大理岩的构造节理裂隙中,矿体均呈脉状、似 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以锡石、褐铁矿、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并含少量金云母、 石英和电气石,矿石发育浸染状、细脉状和角砾状构造。矿(化)体严格受控于地层岩性及构造裂隙, 尤以层间破碎带及顺层节理矿化最为富集。结合矿床成矿规律,认为矿床属火山-沉积改造型中低 温热液锡矿床。
    采矿工程
    综放面坚硬顶板冲击地压显现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
    武 亮
    2024, 40(10):  42-46,52. 
    摘要 ( 1 )   PDF (2089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彬长矿区煤层赋存条件复杂,高强度回采极易诱发综放面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灾害。 结合胡家河煤矿401111综放面现场海量微震数据及精细数值模拟,基于微震“时-空-强”演化特征,厘 清了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主控因素,揭示了胡家河煤矿综放面坚硬顶板冲击地压显现规律。结果表 明,该矿冲击地压发生的主控因素为开采深度、断层、褶曲地质构造、开采阶段、巷道集中度及护巷承 载煤柱等。工作面在单面见方及双面见方时支承压力基本达到最大值,随工作面继续推进趋于稳 定。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引起临空多煤柱静载荷整体高度集中,回采扰动下动静载荷叠加易诱发冲 击地压。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矿井冲击地压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深部高水平地应力巷道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
    刘玉祥, 武立彬, 罗 涛, 夏传祥
    2024, 40(10):  47-52. 
    摘要 ( 5 )   PDF (2157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深部巷道围岩支护问题,保障深部资源安全开发,针对深部高水平地应力巷道 工程的变形破坏特征,采用现场调查与数值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其破坏机理与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受埋深大、地应力高的影响,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出现了两帮收缩、顶板下沉、支护体变 形破坏与底鼓现象。深部高地应力与采动集中应力的叠加作用加剧了围岩变形与劣化,导致巷道锚 喷及锚索支护参数不合理,U 型钢支架被动受力,支护结构整体承载力不足。结合现场工程地质条 件,提出了高地应力锚网索耦合支护、关键部位锚索耦合支护、钢支架壁后充填耦合支护等组合技术 措施,同时优化耦合断面,采用顶、底板水平应力扰动控制技术,实现荷载均匀化,有效地遏制了围岩 的变形,提高了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
    近距离煤层超前应力演化及动压大巷围岩变形研究
    王相仁
    2024, 40(10):  53-57,62. 
    摘要 ( 13 )   PDF (1947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近距离煤层采动超前侧动压巷道变形严重问题,以某矿近距离煤层工作面 超前动压大巷为研究对象,建立近距离煤层开采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超前侧动压巷道围岩受重复采 动超前叠加应力影响应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上位煤层工作面推进到停采线时,巷道围岩应力环 境发生改变;下工作面推进至停采线 30 m 时,超前叠加应力影响到大巷附近;上位煤层工作面推进 到停采线,下工作面推进至停采线 30 m 期间,大巷围岩应力不断增大,而后不断减小,当保护煤柱 为 60 m,峰值应力达到最小,而后再次增大;动压大巷围岩变形破坏主要原因是工作面超前叠加应 力较高、巷道围岩强度较低、支护密度较低、支护能力较差等。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动压巷 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膨胀剂在充填接顶中的应用研究
    栾茂旭, 袁锦锋, 陶 龙, 柴 毅
    2024, 40(10):  58-62. 
    摘要 ( 0 )   PDF (191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膨胀剂对充填体强度以及充填采场接顶效果的影响,采用工业试验、室内试验 及建立数学模型等方式对加入膨胀剂前后充填成本、试件强度、接顶率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加入膨胀剂后,总充填成本由56.81元/m3 增加至57.46元/m3 ;膨胀剂主要作用在前期,并且能够 保证充填料浆不沉缩;添加膨胀剂会降低充填体强度,对试块的后期强度影响较大,对试块前期强度 的影响较小;通过添加膨胀剂和增加下料点的方式,可以极大幅提高接顶率,为矿山后续开采提供保 障。
    基于数值模拟的盘区矿柱回采结构参数研究
    董亚宁, 郑场松, 王忠强
    2024, 40(10):  63-66,71. 
    摘要 ( 4 )   PDF (215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场结构参数是影响采矿方法应使用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盘区矿柱回采作 业的安全性和技术经济指标。以罗河矿盘区矿柱安全高效回采为研究背景,基于两侧采空区三维激 光扫描结果,构建了盘区矿柱空间赋存形态三维模型。针对盘区矿柱两侧矿房边界不规整、赋存高 度变化较大及两侧充填体强度高低交错分布的问题,通过FLAC3D软件,模拟计算不同回采长度和高 度下两侧充填体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盘区矿柱回采区域和两侧充填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两侧 充填体所受应力随回采长度和高度的增大而增加,安全系数随着回采参数的增大逐渐降低。确定回 采长度30 m、高度25 m为最优回采结构参数。
    小断面巷道掘进爆破电子雷管拒爆风险评价研究
    秦绍兵, 杨友才, 刘雨欣
    2024, 40(10):  67-71. 
    摘要 ( 9 )   PDF (1763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小断面巷道掘进爆破中电子雷管存在的拒爆问题,系统性分析问题的原因,从事 前控制角度对拒爆风险进行评价与预测,从而降低拒爆可能性。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小断面巷道掘 进爆破电子雷管拒爆原因评价体系,对电子雷管拒爆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综合权重;并结 合模糊综合评价,判断小断面巷道掘进爆破电子雷管拒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延期时间设置不合 理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电子雷管自身特性。对实际案例的综合评价结果为Ⅲ级,与该矿巷道电 子雷管拒爆实际统计结果相符,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大采高工作面过逆断层超前预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李庆林, 李淑玉, 李 峰, 王立铭
    2024, 40(10):  72-75,80. 
    摘要 ( 6 )   PDF (190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通过逆断层时煤壁片帮、顶板漏冒严重、工作面推进困难的问题,详 细调查工作面情况,建立数值模型模拟研究大采高工作面过逆断层阶段工作面顶底板及超前支承应 力显现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大采高工作面过逆断层阶段煤壁和顶板围岩稳定性控制的 超前预注浆加固技术体系。经现场技术实施可知,注浆后工作面煤壁片帮、冒顶现象大大缓解,工作 面日产量达到2 400~3 600 t,提高近2倍,实现了工作面过断层阶段的安全开采。
    大直径空孔掏槽爆破方案优化研究
    施 鹏, 刘智兵, 陆学东, 陈煜新
    2024, 40(10):  76-80. 
    摘要 ( 15 )   PDF (1898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难爆硬岩台车掘进爆破掏槽布孔参数对爆破效果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 的方法对不同类型掏槽孔的掏槽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模型槽腔尺寸获得最优掏槽布孔方 案,并在小汪沟铁矿开展台车掘进爆破现场试验,通过分析残孔长度和掘进进尺指标,验证数值模拟 结果。研究表明:提高掏槽装药量能够提升掏槽效果,但是提升程度有限;合理的空孔面积能使掏槽 空腔达到最大值。小汪沟铁矿掏槽爆破空孔面积占掏槽区域面积至少为36%时,掏槽区域基本全部 破碎抛出,形成槽腔空间。经过在小汪沟铁矿开展现场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基于最 佳掏槽方案,试验炮孔利用率达到93%以上,每循环进尺达到约3.3 m。
    萤石矿分级尾砂充填技术研究
    何 信, 肖海兵, 廖青青
    2024, 40(10):  81-84,89. 
    摘要 ( 12 )   PDF (1744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新干新衡萤石矿尾矿库已经闭库,为充分解决尾砂处置问题,矿山建立了充填站, 对井下生产空区进行充填,但萤石矿70%的尾矿产率导致充填不能处理全部尾砂。因此矿山下游建 设了建筑用砖厂,形成利用分级粗尾砂制砖和细尾砂用于井下充填的解决方案。利用水力旋流器分 级后,产率为 50%的粗颗粒尾砂进行分离制砖,剩余的分级细尾砂进行充填。为解决分级后细尾砂 充填关键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分级设备选择的合理性、细尾砂的基本性质、充填浓度形成的 关键药剂优化选择、胶固材料的选用、细尾砂充填配比等。结果表明,新衡萤石矿尾砂采用水力旋流 器分级产率达到 50% 的情况下,矿山所产生尾砂能够完全被利用;优化选择的聚合剂用量为 3.3 L/t 和絮凝剂用量为 20 g/t时细尾砂沉降达到最好效果;选用新型胶凝材料作为细尾砂胶固材料能取得 好的充填效果;当充填浓度为 56%~60%时,灰砂比控制在 1∶(6~10)范围内,充填能满足矿山采矿要 求。研究结果为解决新衡萤石矿矿山尾矿循环利用和细尾砂充填质量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类 似矿山解决尾矿循环利用问题提供了思路。
    龙山铝矿排泥库尾矿浆沉积特征研究
    高 栋, 彭三曦, 覃燕玲, 李贵福
    2024, 40(10):  85-89. 
    摘要 ( 6 )   PDF (173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矿浆的沉积固结特性对于尾矿库底部隔水层的隔水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龙 山铝矿排泥库尾矿浆的沉积固结规律,利用沉积柱试验,对尾矿泥浆沉积固结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展 开研究。通过室内高压固结试验,分析泥浆孔隙比随应力的变化关系以及密度随应力的变化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尾矿浆的沉积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快速沉积阶段、缓慢沉积阶段、沉积固结阶段; 泥浆的孔隙比及密度在应力为0~300 kPa时变化较大,而超过该范围变化幅度降低,整个过程表现为 非线性变化。通过计算拟合出密度随深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为相关工程提供数据参考。
    簸箕田金矿采矿方法研究与应用
    钟 勇
    2024, 40(10):  90-93,98. 
    摘要 ( 5 )   PDF (1959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簸箕田金矿不同的矿体赋存条件,通过对矿体的倾角和厚度进行分类;结合矿山 运行情况,提出了壁式全面回采后充填法、全面留矿后充填法、中深孔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3种相对 应的开采方式。通过矿山生产应用表明,3种采矿法均能满足安全高效、低贫化、低损耗的矿山开采 管理要求。该研究为矿山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不同类型的地下矿体中 均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某煤矿采空区下动压影响巷道变形机理及围岩控制
    张建红
    2024, 40(10):  94-98. 
    摘要 ( 8 )   PDF (203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某煤矿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下巷道变形严重以及围岩控制困难等问题,根据 矿井生产地质条件,采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巷道受重复采动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绘制回风巷 及煤柱顶板垂直应力变化曲线,结合巷道围岩实际变形情况,分析重复采动下工作面回风巷的应力 变化规律和围岩变形机制。护巷煤柱受多次采掘活动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重复采动叠加会导致围 岩破坏更为严重。实践证明,对护巷煤柱采取有针对性的注浆锚索加固后,巷道围岩变形和顶帮部 位移量均大幅降低,能够保证巷道施工安全。
    冻土爆破问题及技术研究方向分析
    王少阳
    2024, 40(10):  99-102,107. 
    摘要 ( 12 )   PDF (1597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处于常年冻土或季节性冻土的露天矿数量多,分布广。梳理了当前冻土爆破的特 点及问题,分析了露天矿冻土爆破问题的难点,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露天矿冻土爆破应着力于 解决以下问题:①建立冻土本构模型,解决模型难以建立、试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②研究冻土爆破 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优化爆破效果;③开展冻土爆破材料和抗水、抗冻性能 炸药研究,解决冻土爆破炸药感度较低问题;④从台阶爆破的设计和管理角度预防大块率超标,优化 冻土爆破工艺,确保露天矿台阶冻土爆破的安全高效生产。
    黄陵矿业1009工作面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
    贾 超
    2024, 40(10):  103-107. 
    摘要 ( 5 )   PDF (188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陵矿业主采的 2# 煤层厚度大,按照原设计需留设 25 m的区段保护煤柱,浪费了大量 煤炭资源。为提高资源回收率,提出采用预裂切顶的方式实现无煤柱开采。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 值模拟及工程类比的方法,设计了合理的预裂爆破参数,并在黄陵矿业1009工作面进行了现场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当预裂切顶高度为 16 m,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15°时,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顶板岩层在 滞后工作面 5~10 m,即可垮落充填采空区,在工字钢及金属网的侧向约束作用下形成沿空巷道的新 巷帮。通过对沿空巷道围岩进行现场监测,发现在滞后工作面160 m后巷道围岩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其中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为159.7 mm,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为98.6 mm,可以满足下一工作面的使用要 求。
    中关铁矿厚大破碎矿体大规模回采技术
    尹爱民, 吕 波, 高光宇, 何 伟, 孙丁丁, 王再广
    2024, 40(10):  108-110,115. 
    摘要 ( 8 )   PDF (1558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河中关铁矿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高温热液接触交代矿床,北部区域节理裂隙发育,围 岩不稳固,采用矿房参数为 30 m×12 m×30 m 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生产能力较低。 为改变现状,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为保障矿房形成空区后的侧帮稳定性,采用注 浆加固的方式进行围岩再造,改变周边矿岩性质,提升稳定性;同时采用双条柱凿岩硐室布置形式, 有效保证了凿岩硐室的稳定性。利用减震爆破技术,减少对矿房周边矿岩的扰动,实现回采后空区 的稳定,达到大规模回采的目的。改变回采参数后,单个矿房矿量提高近 5倍,回采率提升 7.6%,炸 药单耗降低30%,采切比降低40%,大大降低了采矿成本,提升了年产量。
    岩土工程
    影响矿山边坡稳定性的软弱夹层蠕变参数分析
    崔阿能, 侯宜峰, 黄 洁
    2024, 40(10):  111-115. 
    摘要 ( 5 )   PDF (2106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软弱夹层蠕变特性对矿山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使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 别采用Mohr-Coulomb模型和Burgers模型,对四川黄山石灰石矿山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以坡脚处 为特征点,考虑计算得出的软弱夹层蠕变特性的水平位移是不计蠕变的 6.36倍,说明软弱夹层的蠕 变特性对边坡的变形影响很大。分别对 Burgers蠕变模型中 ηK和 ηM进行分析,经历相同的蠕变时间 (150 d),ηK越小,边坡滑带剪应变速率增量越大,表明ηK影响岩体变形的减速蠕变周期和进入等速蠕 变的时间;ηK和ηM分别增大一个数量级,特征点的水平位移增量分别为6.5%和1.93%,说明黏性系数 影响蠕变变形的过程,但对蠕变变形值影响极小。
    某建筑石料矿露天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
    陈 诚, 朱 镕, 柯 波
    2024, 40(10):  116-121. 
    摘要 ( 12 )   PDF (237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天矿山高陡边坡稳定问题一直是矿山生产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通过研究利用费辛 柯法、格吉法、经验折减法、岩体内摩擦角换算法及H-B准则参数过渡方法,综合确定矿区边坡的岩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利用FLAC3D强度折减法,从二维和三维2种角度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 究结果表明:在自重+地下水+地震工况下,B区、C区以及D区边坡的安全系数小于许用安全系数,边 坡处于不稳定性状态,有可能产生整体变形破坏,需优化边坡设计参数,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 科学的依据。
    矿物加工工程
    鞍千铁矿石分质分选新工艺研究
    范喜杰, 吕艳蕾, 吴前锋, 徐东林, 李艳军, 刘 杰
    2024, 40(10):  122-126,146. 
    摘要 ( 7 )   PDF (1921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鞍千选厂现有工艺流程复杂、选别效率低等技术问题,针对鞍千现场入选铁 矿石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短流程分选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原矿 TFe 品位 28.99%,FeO 含量为 8.10%;矿石中的铁主要以磁铁矿的形式存在,铁在磁铁矿中分布率为 60.80%, 属磁赤混合型铁矿石;磁铁矿和赤铁矿嵌布关系密切,粒度粗细不均。矿石在实验室经陶瓷搅拌 磨磨矿—弱磁—强磁—反浮选试验,可以获得 TFe 品位 69.74%、回收率 56.54% 的二段弱磁精矿以 及 TFe 品位 66.75%、回收率 83.19% 的浮选精矿。矿石经球磨机磨矿—陶瓷球搅拌磨再磨—弱磁 选—强磁选—反浮选扩大试验,最终可以获得 TFe 品位 68.57%、TFe 回收率 85.17% 的精矿,尾矿铁 品位为 6.43%。
    因科法处理某硫化矿浮选尾矿炭浸贫液试验研究
    许辉标, 朱秋华
    2024, 40(10):  127-131. 
    摘要 ( 9 )   PDF (2276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硫化矿浮选尾矿炭浸贫液开展了因科法氧化除氰、回收铜的技术研究,并探究了 破氰沉铜处理后的出水回用于浮选工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因科法处理后,出水总氰为5.34 mg/L,总 铜为11.48 mg/L,总氰、铜去除率分别为98.07%和90.91%,产渣铜品位高达37.41%。浮选结果表明, 因科法出水返回浮选对铜浮选指标影响很小。采用因科法处理浮选尾矿炭浸贫液,不仅可回收有价 金属铜,而且其处理后的出水中污染物因子含量低,可直接循环回用至选冶工序。
    司家营综合尾矿预富集—悬浮磁化焙烧试验研究
    张成龙, 陈渊淦, 高 鹏, 孙永升
    2024, 40(10):  132-136. 
    摘要 ( 5 )   PDF (2045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矿持续堆存导致了一系列的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率,实现尾矿 规模化消纳成为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司家营铁矿综合尾矿的铁品位为9.84%,铁主要以 赤褐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存在。针对尾矿铁品位低的问题,提出了预富集—悬浮磁化焙烧—弱磁选 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原矿经过弱磁选—强磁选—磨矿(−0.038 mm占 95%)—弱磁选—强磁选工 艺,获得了铁品位 20.94%、回收率 64.08% 的预富集精矿。预富集精矿在焙烧温度 540 ℃、CO 浓度 20%、还原时间 15 min、总气量 350 mL/min 的条件下焙烧,焙烧产品磨细至−0.025 mm 占 70% 经弱磁 选分离可得到铁品位65.61%、回收率53.68%的磁选精矿。
    某锂辉石浮选精矿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
    史志新, 刘力维, 钟 祥
    2024, 40(10):  137-141. 
    摘要 ( 10 )   PDF (306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查明某锂辉石精矿在浸出过程中Li浸出率低的原因,采用电子显微镜、AMICS矿物 分析仪、X 射线衍射分析仪等手段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试样中主要有价元素为 Li, Li2O含量为6.520%,主要赋存矿物为锂辉石和锂磷铝石;含锂矿物嵌布粒度细微,常与钠长石、黑云 母呈胶结物包裹紧密连生形成团聚体,是锂辉石矿浸出率低的主要原因;而锂磷铝石本身浸出较锂 辉石困难,且锂磷铝石多与钠长石、磷灰石和伊利石相互浸染,导致单体解离度低,降低了试样浸出 率。建议对前期锂辉石精矿进行分散预处理,浸出工序采取振动搅拌等措施强化浸出过程。
    某高氧化钼矿浮选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王 花, 吴玉洁, 张琳燕, 张 威
    2024, 40(10):  142-146. 
    摘要 ( 3 )   PDF (2227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高氧化钼矿浮选尾矿伴生低品位磁铁矿,在回收磁铁矿过程中难以获得铁品位62% 以上的铁精矿。为解决铁精矿品位偏低和实现该尾矿中其他有用矿物的综合回收,采用化学分析、 显微镜下分析和 MLA分析等方法对该高氧化钼矿浮选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试 样中铁品位为 10.96%,钨品位为 0.049%,钼品位为 0.043%,硫品位为 1.19%,铁主要以磁铁矿的形式 存在,钨主要以高钼白钨矿的形式存在,钼主要以辉钼矿形式存在,硫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磁铁 矿、含钼白钨矿、辉钼矿和黄铁矿大部分以微细粒形式浸染分布在脉石中;铁精矿品位低主要原因是 磁铁矿解离程度差,部分与脉石连生或包裹于脉石中。因此,现场需提高再磨细度来提高铁精矿品 位。
    助滤剂降低铁精矿滤饼水分的试验研究
    胡佛明, 苏 康, 沈远海, 杨召群, 吴国军, 李仲文
    2024, 40(10):  147-149,153. 
    摘要 ( 6 )   PDF (175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安徽某选厂铁精矿粒度越来越细,矿浆中大量细粒的矿物在过滤环节容易堵塞过 滤板孔隙,导致过滤难度增加。在实验室采用自制的陶瓷板真空抽滤装置,研究助滤剂对滤饼水分 的影响。在自行配制的多种助滤剂中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将KY1、硅藻土、三聚磷酸钠按6∶1∶1配比、 总用量为300 g/t作为复合助滤剂进行过滤,可降低滤饼水分0.9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同类矿山提 高过滤机过滤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国外某金矿样提高回收率试验研究
    王 苹, 孙美芬, 刘 慧, 杨 鹏, 赵福财, 赵 娜
    2024, 40(10):  150-153. 
    摘要 ( 10 )   PDF (1815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某微细粒嵌布的金矿样金品位为 3.50 g/t,金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的形式存在。 为更好地利用矿产资源,提高金矿物的回收率,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浮选—浸出综合回 收方案。结果表明,在给料细度为-0.074 mm占85%条件下,以硫酸铜为活化剂、ZJ-1为捕收剂,经1 粗2精2扫闭路试验,获得的浮选精矿金品位为86.95 g/t,回收率为91.15%。浮选尾矿直接氰化可进 一步回收4.43%的金,浮选—浸出联合工艺金的总回收率可高达95.58%,经济效益显著。
    某选厂铁精矿提质降锌工业应用
    范 鹏
    2024, 40(10):  154-156. 
    摘要 ( 4 )   PDF (178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磁铁矿山采用阶段磨矿阶段磁选工艺回收磁铁矿后,磁选尾矿进入浮选回收铜、硫。 近年来,由于井下采出原矿中锌品位提高导致铁精矿产品中锌含量超标,严重影响铁精矿产品的质 量及销售。针对铁精矿中锌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了提质降锌的工艺改造。根据矿石性质,使用选厂 现有浮选药剂,并结合淘洗机灵活组织生产,将三段磁选精矿或淘洗机精矿进行1次开路反浮选,获 得的铁精矿回收率达到97.78%,锌品位从0.115%降至0.073%,使得产品满足质量要求和冶炼要求。
    材料·装备
    塔吉克斯坦某金矿全尾砂静动态絮凝沉降规律试验研究
    张浩强
    2024, 40(10):  157-162. 
    摘要 ( 5 )   PDF (2094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吉克斯坦某金矿使用深锥浓密技术进行全尾砂深度脱水。为探究尾砂浆给料稀释浓 度、给料速度以及絮凝剂单耗对全尾砂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规律,掌握浓密机运行的适宜参数范围,依 据静态沉降理论,开展了静动态絮凝沉降试验,对底流、溢流及沉降过程进行了多指标检测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静态絮凝沉降情况下,边界稀释浓度为10%~12.5%,超过此范围,絮凝沉降效率降低,上清 液澄清度降低显著;对应最优絮凝剂单耗为25 g/t,所能达到的最大固体通量为1.70 t/(m2 ·h);较合理 的给料速度为 0.28~0.59 t/(m2 ·h),考虑泥层压密时长 12 h,拟合计算最终排放底流浓度可达到 66% 左右。研究结果为塔吉克斯坦某金矿深锥浓密机运行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
    工业企业排风罩选型与排风量计算探讨
    王 爽, 张 俊, 张 晖
    2024, 40(10):  163-166. 
    摘要 ( 4 )   PDF (1705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排风罩设置原则操作性不强、排风量计算准确度不高问题,从局部排风系统设计 出发,遵循优先选用具有尘源密闭效果好排风罩的原则,对排风罩合理选型进行了流程设计;同时对 排风量计算进行了归纳总结,明确了控制风速优先按标准要求选取,其次按特定作业内容选取,最后 按集气罩类型及污染物种类选取。对排风量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应深入挖掘理论 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之间的密切关联,应在污染气体与周围气流相互作用的气体运动规律上,实现 理论层面的突破。研究结果针对局部排风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IM技术在地下矿山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李宏维, 臧冀川, 魏凯欣, 何 磊, 李慕岫
    2024, 40(10):  167-170. 
    摘要 ( 4 )   PDF (1696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BIM技术在地下矿山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梳理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和矿山行 业中的应用现状。根据地下矿山建设工程的特点、规模和管理目标,借鉴建筑工程成熟的 BIM技术 应用经验,总结了适用于地下矿山建设中 23项 BIM 应用点。指出了 BIM 技术在中国矿山建设领域 应用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目前尚处于初探阶段;发现影响矿山建设BIM技术应用的因素可以分为技 术、行业、管理、经济4个方面,并根据其影响的原因,提出了保障BIM技术在地下矿山建设中的应用 措施和建议。本研究为BIM技术在地下矿山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矿用带式输送机清煤装置优化改进
    王掌军
    2024, 40(10):  171-173,177. 
    摘要 ( 5 )   PDF (1584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挖金湾煤矿2111巷掘进期间,SSJ-1000型带式输送机受水煤泥影响,尾滚筒附着煤泥 量大,造成皮带跑偏严重,尾滚筒人工清煤量大,且清煤安全系数低。通过结果对带式输送原尾滚筒 清煤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优化,设计了一套具有清洗功能的双螺杆自动清煤装置。 应用结果表明:螺杆清煤装置清煤效果好,自动化水平高;投入使用后,带式输送机跑偏断带事故率 降低至5%以下,设备维修费用减少了21.7万元/a,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矿井主通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设计
    李旭冉
    2024, 40(10):  174-177. 
    摘要 ( 0 )   PDF (1898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矿井下主通风机故障发生率较高,为此设计了一套主通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 统。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芯片2个硬件模块组成,共包含登录、参数设置、信号分析、故障 诊断与预警等功能,在硬件模块与各功能相互配合下,共同对主通风机运行状态予以监测,及时发现 故障问题,并向相关工作人员发出警告,以此降低主通风机故障对井下作业效率的影响与作业人员 生命安全的危害。通过应用分析可以发现,相对于传统矿井主通风机状态检测系统,该系统故障检 测准确率由86.4%提升到94%,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尾砂制备筑路材料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曾梦阳, 高娅婕, 陈 程, 耿 超
    2024, 40(10):  178-182,206. 
    摘要 ( 12 )   PDF (2288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尾砂的资源化利用,以广东广业云硫矿业有限公司尾砂为主要原料,添加棕 褐土、水泥和 MRT土壤固化剂制备路基材料。结果表明:尾砂具有较好的胶凝性能;当尾砂占比为 70%,棕褐土占比为 15%,425 级 P.O 水泥占比为 15%,添加 2.5% 的 MRT 土壤固化剂,所制备试件的 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对尾砂基筑路材料表面喷洒浓度为 200 g/L 的 MRT 封层固化剂时,所制备 的筑路材料可以承载 100~120 t 的车辆。最佳配比下筑路材料毒性浸出试验结果满足相关标准要 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际道路应用及粉尘测试结果表明,铁尾矿基道路洒水 1.5 h 后的粉尘浓 度为 0.28 mg/m3 ,可以大大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铁尾砂基筑路材料可以代替传统的水泥基 筑路材料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安全·环保
    金山店铁矿裂隙岩体中大断面巷道稳定性分析
    杜 键, 马 毅, 李 磊
    2024, 40(10):  183-188. 
    摘要 ( 0 )   PDF (311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山店铁矿拟引进大型出矿设备,原有巷道断面尺寸与大型设备所需工作空间不匹 配,亟须增大巷道的断面尺寸。裂隙岩体中巷道施工困难且难以保持长期稳定性,合理选取巷道断 面尺寸对于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金山店铁矿张福山西区为研究背景,使用DFN对矿 区裂隙进行重构,并通过3DEC数值模拟对不同断面尺寸巷道的围岩位移、应力和塑性区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巷道收敛量随着巷道断面尺寸的增大而增加;巷道断面尺寸越大,应力越容易在巷道表面 释放,不利于巷道的稳定;裂隙围岩拉剪破坏共存,且围岩剪切破坏体积要明显大于拉伸破坏体积。
    金口岭铜矿采空区对地表变形及建筑物稳定性影响
    张 赛
    2024, 40(10):  189-193. 
    摘要 ( 4 )   PDF (1914KB)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矿山开采对地表变形及建筑物稳定性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以金口岭铜矿笔山矿 为研究对象,在对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矿山三维数值计算模 型,分析地下采空区对地表变形及地表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采空区形成后,地 表最大水平位移和沉降值分别为6.0和-8.5 mm,铜都大道范围内最大水平位移和沉降值分别为1.15 和 1.09 mm,地表的倾斜、曲率和水平变形均小于各指标对应的限值,地表建筑物处于较为安全的状 态,可为金口岭铜矿笔山矿下一步开展矿区闭坑方案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炭种类对尾矿养分及重金属污染改良效果研究
    陈述坤, 李泽钊
    2024, 40(10):  194-198. 
    摘要 ( 1 )   PDF (189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伴随产生了大量尾矿,大量长期未处理的堆积尾矿会对周围的 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所以进行尾矿修复对生态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施加生物炭作为改 良剂对尾矿修复是当下热门的方法,分别以核桃壳生物炭、玉米秸秆生物炭、猪粪生物炭为改良剂, 分别以0.25%、0.5%、1%的施加比例与钒钛磁铁尾矿混合,探究其对尾矿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在 生物炭含量为 1% 时,猪粪生物炭与对照组相比,碱解氮含量提高了 152.43%,Cu酸可提取态降低了 6.75%,对尾矿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软岩硐室锚网(索)喷联合支护工艺研究与应用
    许卫军, 潘 健
    2024, 40(10):  199-202. 
    摘要 ( 3 )   PDF (1688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岩条件一直是影响矿山巷道稳定的主要因素,对于软岩条件下施工的井下大型硐 室,其支护稳定问题尤为重要。针对烂泥沟金矿井下软岩岩体稳固性差、支护体稳定性差、巷道变形 大、返修率高的问题,依据软岩围岩变形特征和支护原理分析,结合烂泥沟金矿井下围岩条件变化特 征,进行了锚网索喷联合支护工艺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实践发现,烂泥沟金矿软岩围岩暴露后及时 地进行喷浆封闭处理,能够有效阻止岩块的位移,随后锚网支护加强岩体荷载承受力,待围岩充分释 放变形能后,采取加强支护手段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监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支 护效果,有效地将两帮及顶板岩移控制在允许范围。
    辽宁某矿山浮选含泥质尾矿充填安全性论证
    尹庆舫
    2024, 40(10):  203-206. 
    摘要 ( 0 )   PDF (1703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某矿山拟采用本区含泥质尾矿矿浆进行浓密充填作业,为考察浓缩后矿浆的充填 安全性能,进行了尾矿的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沉降试验、泌水试验、饱和浓度、浆体初终凝、充填 体强度试验等充填安全性论证。结果表明,尾矿SiO2含量较高,是一种较好的惰性材料,有害成分含 量低,属于安全的井下充填材料;尾矿粒度级配较为均匀,不均匀系数较小;尾矿的自然沉降速度很 小,远远低于国内普通尾矿充填矿山,在不添加絮凝剂加速沉降的情况下,实现尾矿沉降、浓密与连 续制浆的工艺难度很大;尾矿饱和浓度在63%~66%,考虑到添加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尾矿浆体的 浓度应在50%~60%;尾矿自然渗透速率较小,自然渗透脱水难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尾矿充填参 数确定提供参考。
    低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机理及治理技术
    郭 飞
    2024, 40(10):  207-209,213. 
    摘要 ( 0 )   PDF (1651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店坪煤矿203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多次出现瓦斯超限现象,治理难度大,严重制约 着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分别从地质构造、围岩裂隙情况、通风方式、邻近采空区影响等几方面,分 析了上隅角瓦斯超限原因,并根据回采现状,优化工作面通风方式;采用Y型通风系统,提出了“高位 瓦斯钻孔+采空区大直径钻孔负压抽采+顺层钻孔抽采”联合瓦斯抽采技术。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效果 来看,上隅角瓦斯浓度降低至0.4%,回风流中瓦斯浓度降低至0.9%,落煤点瓦斯浓度降低至0.6%,取 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某大型凹陷露天铁矿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途径探讨
    张 凯, 王丛林, 王绍平, 翟冰艳, 李书钦, 杨 顺, 孙 琦
    2024, 40(10):  210-213. 
    摘要 ( 10 )   PDF (1499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凹陷露天矿坑空间和土地的资源优势,将大宗矿业固废回填凹 陷露天矿坑并复垦为农用地,是完成凹陷露天矿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以某大型凹陷露 天铁矿坑为例,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现状,探讨了凹陷露天矿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途 径。可将矿区尾砂、废石等大宗固废进行无害化回填,实现约2 000 万m3 空间容积有效利用,消除地 质灾害隐患;同时在凹陷露天矿坑回填工程的基础上设置黏土阻隔层,回填表土并进行培肥,配套建 设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等,将存量采矿用地复垦为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再利用。
    实用技术
    和尚桥选矿厂除尘系统的改造
    汪钰婷, 张 浩, 胡昇平, 刘 洋, 方胜海, 程昌慧, 刘志平, 马 艳
    2024, 40(10):  214-217,221. 
    摘要 ( 0 )   PDF (1883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山矿和尚桥选矿厂为解决原除尘系统因设计风量、收尘部位不足造成工作场所粉尘 浓度超标的问题,分别在筒仓、破碎、筛分以及皮带输送区域增设机械抽尘和喷雾抑尘装置,空气经 滤筒除尘器净化后再排向大气,除尘灰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造浆池,再由泵送磨矿系统进行分级利 用。结果表明,超滤微孔滤筒除尘器运行后,各区域烟囱粉尘排放浓度最高为7.0 mg/m3 ,工作场所的 粉尘浓度最高为 6.8 mg/m3 ,均符合工业粉尘排放限值和工作场所接触限值的要求,较好地改善了职 工的工作环境并降低了粉尘对机械设备的损害影响。
    马钢矿业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分析与建议
    王 章, 张明峰, 吴冷峻
    2024, 40(10):  218-221. 
    摘要 ( 6 )   PDF (162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钢矿业现有白象山铁矿、罗河铁矿、张庄铁矿3座正在生产的地下矿山,矿井通风系 统各有特点。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通风相关规程要求,对马钢矿业3座地下矿山通风系统进行了梳 理,包括通风工程布置、通风设备配置、矿井总风量、采区有效风量等。对存在的矿井总风量不足、通 风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宏观性改善举措,并对马钢矿业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发展提出建议。
    永磁联轴器在磁选机上的应用
    黄明杰, 牛孝文, 殷保青, 叶 围, 徐思远, 李 澍, 高 凯, 刘 娟, 杨梁宇
    2024, 40(10):  222-224,228. 
    摘要 ( 1 )   PDF (161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皖西地区某选矿厂针对湿式磁选机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使用中高故障率的设计缺陷, 进行了新材质尼龙棒替代、更换更高强度材质的联轴器及采用磁性联轴器等多项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永磁联轴器替代原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后,解决了原联轴器运行时产生的尼龙棒易断裂、对中 心线困难及现场管理提升困难等问题,在降低设备故障率的同时,提高了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产质 量合格率。
    降低反应釜机械密封设备故障停机率的方法
    万沣霈
    2024, 40(10):  225-228. 
    摘要 ( 0 )   PDF (1435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反应釜因机械密封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率较高的问题,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为 研究目标,对反应釜机械密封设备故障进行了分析,包括设备的工作原理、故障类型以及故障对生产 运行的影响,提出了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的方法,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技术改进与优化以及人员培训 与管理。可以为降低反应釜机械密封设备故障停机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空压机站智能化改造研究与应用
    任学勤, 王 征, 杨 洋, 李 聪, 杨永磊, 胡亚雄
    2024, 40(10):  229-232. 
    摘要 ( 0 )   PDF (220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空压机系统是生产运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稳定性直接影响主体工艺的正常 运行,面对现场空压机本地单体运行,设备与设备之间彼此信息孤立,关键工艺存在技术难题,数据 传输效率低,岗位人员较多,工作环境差,缺少关键生产数据的检测和分析等问题,依托智慧矿山建 设发展契机,通过现场安装智能检测仪表,充分利用传感器检测技术、自动化系统采集技术、信息化 通信技术,解决现场存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空压机系统远程自动运行模式,构建了一套可靠、开放、 安全有效的智能管控平台,通过高效的组态分析画面,实现了人性化的智能远程操作,充分发挥了人 员和设备的综合效能。
    基于选矿无人巡检条件下的漏斗研究及应用
    牛孝文, 叶 围, 殷保青, 李 澍, 黄明杰, 李曼丽, 杨梁宇, 张晓伟, 陈 振, 刘 娟
    2024, 40(10):  233-236. 
    摘要 ( 3 )   PDF (161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矿山破碎系统中各漏斗的下料流畅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针对因长期使用导致 的漏斗易通洞、堵塞和输送带异常磨损等问题,在深入分析生产系统中各漏斗的使用位置和状况后, 通过运用在线改造与单线改造的试验方法,采用专业定制的方式,以原有混凝土预留孔为基准,精确 确定了漏斗的尺寸和材质。结果显示,采用耐磨板替代台阶板后,不仅显著提升了漏斗的通过效率, 还增强了漏斗整体的耐磨性能,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检 修作业的安全性,而且为实施“无人化巡检”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安徽某铁矿陶瓷过滤机一键智能控制改造
    许 超, 王 琦, 郭春华, 李 阳, 张晓伟
    2024, 40(10):  237-240. 
    摘要 ( 5 )   PDF (1676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某铁矿现有6台陶瓷过滤机用于铁精矿脱水,其使用年限较长,且安装使用时控制 系统自动化水平不高,陶瓷过滤机开启、清洗、配酸、停用仍需人工现场操作,不能远程控制。对其控 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根据工艺生产需要设计1套PLC自动控制系统,并通过上位机画面进行实时 监控和远程控制,实现了一键智能控制,减少了人员工作强度。
    首钢某钢渣产线工艺流程技术改造
    张大勇, 李鹏飞, 李义辉
    2024, 40(10):  241-243. 
    摘要 ( 1 )   PDF (1711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钢某钢渣磨选产线因板框压滤机生产存在滤板跑料、卸料不干净等问题不能达到 设计产能。经现场取样及调查研究,板框压滤机的生产问题因给料粒度过粗所致,现场依据工艺 布置情况,对给入浓密机的矿浆进行隔粗作业,隔粗作业段工艺设备使用旋流器+脱水筛组合套 机,技术改造投资估算为 70.14 万元。通过技改,磨选作业段小时处理量由改造前 16~18 t/h 提升至 34.5~37.0 t/h,企业净利润较改造前增加1 373万元,技术改造效果显著。
    冰铜粒化水沉降试验研究及浓缩机面积计算
    蓝庆滔, 张群英
    2024, 40(10):  244-246. 
    摘要 ( 2 )   PDF (1711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安徽某企业现有“双闪”铜冶炼系统粒化水样品进行沉降试验,以熟石灰作为絮凝剂 及 pH值调控剂,在 pH=11.88、温度为 45 ℃的条件下,集体颗粒沉降速度为 0.71 mm/s,沉降 30 min后 上清液浊度小于50 NTU,沉降溢流回用水质量能满足粒化水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要求。以沉降试验 结果为依据,进行浓缩机面积计算,得出在新建项目粒化水用量为1 400 t/h时,选用ϕ28 m浓缩机,可 以保证溢流水不跑浑。研究结果可以为新建项目的粒化水循环系统浓缩机优化选型提供依据。
    某矿山企业组织碳排放现状及降碳措施分析
    崔建华
    2024, 40(10):  247-250. 
    摘要 ( 7 )   PDF (1632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某矿山企业当前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对其下属主要厂矿及分子公司的能 源消耗情况分别进行了碳排放核算。得到该企业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97 899.66 tCO2eq, 其中直接排放为 45 389.11 tCO2eq,间接排放为 552 510.55 tCO2eq;2023 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 567 154.82 tCO2eq,其中直接排放为42 552.62 tCO2eq,间接排放为524 602.2 tCO2eq。由于该企业近年 来科技投入增加,特别是地下矿、选矿厂设备的大型化、智能化,矿山煤改电、油改电等逐步实施,化 石燃料消耗的碳排放占比逐渐减小。结合国际国内背景与形势,分析并阐述了该企业可通过清洁能 源替代、生产技术升级等降碳技术路径,逐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