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主办: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5-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合述评
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绿色高效湿法处理研究进展
毋关杰, 尹建国, 马勤峰, 刘骑玲
2025, 41(01): 1-5.
摘要
(
3
)
PDF
(161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推动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的绿色高效利用,针对现有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从直接 浸出、预处理—浸出以及浸出液净化除杂等方面总结了低品位钒钛磁铁矿湿法处理工艺的研究进 展。通过分析指出,富氧碱浸—酸浸处理工艺能够产出氧化铁红、钒酸铵和富钛料,并能实现酸碱循 环利用,为低品位钒钛磁铁矿的绿色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氢还原—酸浸—萃取处理工艺具有 高钒、高钛回收率及绿色环保的优势,后续能够产出高附加值的铁、钒、钛产品,是现有钒钛磁铁矿处 理工艺的有效补充,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与应用中给予重点关注。
西藏巨龙知不拉铜矿绿色矿山建设实践及启示
尹莉洁, 易建洲, 高 峰, 林毅斌, 林德才, 魏保军, 郑有业, 王茂丽
2025, 41(01): 6-9,14.
摘要
(
5
)
PDF
(1619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已成为矿山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战略转型升级的必 由之路。为了推进西藏绿色矿山建设,在全面分析西藏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 知不拉铜矿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第三方绿色矿山遴选评估工作,深入剖析其在绿色矿山建 设过程中形成优秀、可复制的经验。研究发现,矿山主要采取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探 索高原梯级生态修复技术、全面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多措并举强化节能减排、加大投入强化科技 创新与应用研究、加快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和安全发展、实现全流程制度管理等措施来实现绿色矿 山建设,为西藏的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借鉴和启示。
智能矿山
基于NSGA-II算法的米拉多铜矿微电网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
戴旭凡
2025, 41(01): 10-14.
摘要
(
4
)
PDF
(2154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为了解决因当地限电措施导致的频繁电网波动及短时停电问题, 根据该矿电力供应现状,提出并设计了矿山微电网系统。通过对该矿现场环境的分析,考虑以光伏 发电为主,微燃机为应急可选项,结合储能站进行设计,并对该微电网的系统结构、负荷需求进行参 数获取和详细分析,基于NSGA-II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对多目标、多约束模型进行成本、功率、面积 的最优解获取。在微电网运行策略设计中,依据市电状态、光伏发电功率、储能电量及负荷情况进行 动态调整,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系统的经济性,经分析找到了配置规模优解,该矿山微电网系统在 该地区具备可行性。
某公司井下砂石料自制系统电气自动化设计及应用
廖仕达, 罗震霖, 郑代富
2025, 41(01): 15-18,27.
摘要
(
3
)
PDF
(1880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公司为了合理利用井下废石,降低井下砂石原材料、运输、人工等成本,提高砂石料 使用效率,在井下设计了砂石料自制系统。针对砂石料自制系统供配电、电气控制、自动化等现场应 用问题,结合现场工艺、负荷、设备等进行了设计及研究。设计采用630 kVA矿用移动变压器可满足 现场所有设备负荷需求,胶带设备采用软启控制,放矿机采用变频控制,自动化系统采用基于 S7- 1500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现场应用实现了对车间设备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为砂石料自制系 统的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基于Flink的煤矿经营业务大数据协同模型研究
王冀宁, 袁 冠, 庄晓宝, 赵艳玲
2025, 41(01): 19-23,40.
摘要
(
3
)
PDF
(3793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矿的经营业务是企业的核心工作之一,关系到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率、盈利能力以及 长期发展,但煤矿经营在数据上深度依赖采掘、销售、运输、客户等。为了提升煤矿企业经营业务水 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从煤矿企业经营类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与业务协同问题入手,首先分析煤 矿企业以产、选、销、运为代表的经营类业务信息化建设状况,调研煤矿企业经营业务各环节的协同 需求;其次研究了各业务系统数据间的关系;最后研究了基于Flink框架的数据存储与流式计算技术, 设计了煤矿企业经营业务大数据协同模型,并在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应用,验证了模型的有 效性。研究结果为煤矿企业提升经营业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采矿工程
某矿机械化进路式后退分步放顶采矿法的研究与应用
陈 兴
2025, 41(01): 24-27.
摘要
(
4
)
PDF
(1914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烂泥沟金矿采用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在回采过程中,因围岩破碎及超挖, 造成最后一个分层高度不能按照原设计采矿方法回采。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为了降低采矿成本,增 加采矿效率,降低损失及贫化指标,结合盘区采矿实际情况,将原来4层回采改为3层回采,最后一层 分为2步回采。第一步采用前进式回采,第二步采用后退式分步放顶回采,凿岩、锚网、喷浆等全工序 采用机械化施工。优化后采切工程减少70 m,单个作业循环减少30%喷浆料,损失率降低0.2个百分 点,贫化率降低了0.9个百分点,该采矿方法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充填体-围岩接触带损伤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冯 亮, 郭 捷, 万 洋
2025, 41(01): 28-32.
摘要
(
4
)
PDF
(3282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充填体和围岩性质差异明显,两者接触带附近总会发生变形。因此,确定接触区 破坏特征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前提。以金川三矿区为研究区,根据充填体-围岩接触带几何形状的不 同,将其划分为平直型、嵌入型和折线型接触,采用现场调查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接 触区的损伤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嵌入型强度最大,损伤最初发生在拐点附近;折线型的强度次 之,损伤最初发生在接触带,裂纹总是首先出现在垂直接触面上;平直型强度最低,损伤始于接触带, 破坏主要集中在充填体,且剪切破坏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金川矿区以及相似地质条件、采矿 方法的矿山提供参考。
三山岛金矿深部岩爆倾向性分析及风险预测
王 辉, 颜景暄, 吴振宇, 郭奇峰
2025, 41(01): 33-36,53.
摘要
(
4
)
PDF
(3362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三山岛金矿深部矿岩爆倾向性特征,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测量深部3个水 平的地应力。通过室内力学试验,得到岩石的基本力学参数和全应力-应变曲线,利用冲击能系数判 据、线弹性能判据、Russenses判据和陶振宇判据对深部巷道的岩爆倾向性进行多重判据分析。结果 表明:冲击能系数判据和线弹性能判据法对现场岩爆预测较为准确。利用FLAC
3D
软件对不同巷道开 挖后弹性能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巷道周边弹性能的分布状态。综合分析表明,三山岛金 矿深部均存在潜在的岩爆风险,其中3# 测点存在较强烈的岩爆风险,为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 指导。
某矿深部松散破碎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
朱 钰
2025, 41(01): 37-40.
摘要
(
4
)
PDF
(2206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西某矿3808运输顺槽过DX16断层时,存在高应力破碎岩体支护失稳问题。采用数 值模拟方法对围岩演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软件内部镶嵌的固体应力模型,模拟巷道顶板来压 15, 30,45,60 d 时巷道围岩应变情况。综合分析可知,当巷道顶板来压 60 d,DX16 断层区域整体破碎, 3808运输顺槽整体变形严重,存在整体垮落的风险。针对巷道围岩失稳存在的危险性,采用断层区 域超前注浆及中空注浆锚杆技术进行增强支护。增强措施实施后,区域巷道顶板最大变形量79 mm, 巷道变形较小。综合分析,增强支护措施有效解决了3808运输顺槽深部破碎岩体掘进支护失稳的问 题,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其他矿井安全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某竖井掘进爆破对上部岩土体稳定性影响研究
冯 杰, 李 凯
2025, 41(01): 41-44,49.
摘要
(
4
)
PDF
(3034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竖井掘进爆破对上部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生产性试验项目中进水口竖井为工程背景,介绍竖井实际开挖的方式以及相关的支护措施,并通过 FLAC
3D
模拟掘进爆破和锚杆、初衬的支护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掘进爆破深度的增加,上部岩土体在 X方向位移的区域增大,在 Y方向位移的区域减小,竖井井口平台的剪切破坏区域增加,上方井壁的 塑性区状态更快稳定。山体和竖井间的边坡在不同掘进深度均为易滑区域,应做好相关防治。
基于地压监测的铜矿峪矿底部结构破坏规律研究
王 鑫, 杨佳楠, 张 君, 杨成虎, 吴 岩, 张 鑫, 李冬洁
2025, 41(01): 45-49.
摘要
(
4
)
PDF
(335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上覆岩石重压下,自然崩落法开采常伴随着底部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容易发生地 压灾害。为了研究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开采过程中底部结构的破坏规律,基于矿山综合地压监测系 统的数据,结合矿山实际拉底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拉底推进线的前进,前方可能发生 失稳的范围逐渐增大,而后方的范围逐渐减小,且位于拉底推进线前方的区域应力集中更明显,减慢 拉底进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底部结构的稳定性。
某矿二步骤爆破参数优化及空区边界控制技术
卢磊芬, 林 杰, 刘怀宇, 王 广, 马 仑
2025, 41(01): 50-53.
摘要
(
6
)
PDF
(3642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三贵口铅锌矿二步骤回采过程中采空区边界充填体超挖,传统探测手段无法获得 完整边界数据等问题,通过优化爆破参数,采用数码电子雷管逐孔起爆,降低采空区超挖厚度;进一 步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采空区进行扫描,结合充填体空间位置,建立采空区-充填体三维空间模 型;最后对优化前后的采空区边界及充填体坍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方法能够充 分降低对充填体的损伤,有效减少了0.5~1.5 m的充填体超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下矿采空区探 测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等优势,是采空区边界探测及充填体超挖评估的有效手段,对矿山回采设计有 重要意义。
基于MIDAS/GTS的某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稳定性模拟分析
闫 昊, 苗向彪, 喻六平, 赵运涛, 孙 波
2025, 41(01): 54-56,,61.
摘要
(
3
)
PDF
(2443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某矿区地表工业场地的安全稳定性,将MIDAS/GTS软件建立的矿区工程地质三 维模型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并结合矿山开采现状及特点,模拟分析各中段矿体开挖后对地表 工业场地的影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表工业场地建(构)筑物的最大倾斜率为 0.023 mm/m, 最大曲率为0.000 8×10
-3
m-1 ,最大水平变形为0.016 mm/m,都远小于设计规范Ⅰ级保护对象允许的倾 斜变形(3 mm/m)、曲率(0.2×10
-3
m
-1
)和水平变形值(2 mm/m),开采不会给矿山地表建(构)筑物的安 全造成影响,对相似矿山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地下矿山崩落法处理采空区研究与应用
潘 健
2025, 41(01): 57-61.
摘要
(
9
)
PDF
(2213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矿山采空区具有安全隐患大、隐伏性强、顶板冒落预测难度大、顶柱间柱资源量回 收难度大、资源损失较多等特点。通过分析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现场调查结果,采用水平扇形深孔 和下向垂直平行深孔相结合的崩落法对采空区进行处理,同时提出了凿岩爆破技术方案,并成功在 雅满苏铁矿应用,解决了矿山采空区的安全隐患,回收了部分矿石资源,对类似采空区的处理具有借 鉴意义。
陈台沟深部矿体开采过程岩爆倾向性分析
胡军生
2025, 41(01): 62-65.
摘要
(
3
)
PDF
(3842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岩石力学、工程类比与数值分析法对陈台沟铁矿开采过程中的岩爆倾向性问题进行 分析。通过测试及分析计算可以确定,-780~-800 m阶段岩爆倾向性极低,若发生也是在局部产生轻微 岩爆,-800~-1 020 m中段岩爆倾向性将以轻微岩爆为主,-1 040 m以下中段在开采过程中,将会发生轻 微—中等等级岩爆。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在陈台沟一期(-780~-1 020 m中段)开采过程中,以轻微 岩爆为主,在二期(-1 050~-1 750 m)开采过程中,矿体具有中等岩爆的风险。在-1 050 m、-1 020 m 水 平施工探矿巷道,分别遇到岩石发出声响与岩壁的劈裂破坏,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准确性。研究结果 为现场预测岩爆风险等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
露天开采爆破振动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研究
夏春鹏, 熊若虚, 黄海朋, 程俊雯, 白益清
2025, 41(01): 66-70.
摘要
(
4
)
PDF
(316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析露天矿山爆破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惠州市霞涌晓联建筑用花岗岩露天 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计算与 ANSYS/LS-DYNA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孔径为 120与 150 mm 炮孔逐 孔爆破对周边3种不同建(构)筑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建(构)筑物等被保护对象的峰值振速均 未超过质点振动速度安全允许值。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0 mm炮孔爆破荷载下,高压线(塔)、小水塘 堤坝、LNG外输管道监测点速度时程曲线峰值分别为1.00,5.69,0.72 cm/s;150 mm炮孔爆破荷载下分 别为 1.21,6.76,0.88 cm/s,均在可控范围内。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对爆破振动进行 安全评价,为类似矿山提供一定参考。
某采空区厚煤层开采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研究
郭洪涛
2025, 41(01): 71-74.
摘要
(
8
)
PDF
(2025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采空区下厚煤层回采巷道控制困难的问题,以东江煤业91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 深入分析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探讨围岩变形5个阶段的稳定性影响因素以及“动态让压、整体强 化”的控制手段,涵盖锚杆(索)支护性能强化、围岩承载结构强化和分区分阶段治理。在沿空留巷设 计及施工方面,给出加固支护设计、顶板预裂切缝设计方案,施工效果良好。矿压分析显示,留巷侧 切顶卸压影响区支架较工作面中部及未切顶的平均支护阻力减小,切顶效果好,巷道变形减小,保障 了回采巷道稳定。研究结果为厚煤层采空区下切顶卸压自成巷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某方解石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苗向彪
2025, 41(01): 75-78,,90.
摘要
(
4
)
PDF
(251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加强某方解石矿山采空区的安全管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采空区进行精确探 测,结合矿山地质资料,建立了采空区、矿体等实体模型。根据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基于普氏拱法、荷 载传递交汇线法、结构力学梁理论计算法,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利用 Geomagic- 3Dmine-Rhino6.0软件进行耦合模拟,综合评估了采空区的稳定状态。结果表明:矿房开采结束后, 采空区底板位移最大值约为 11.5 mm,顶板最大位移约为 7.0 mm,最小主应力约为 14.3 MPa,最大主 应力约为0.93 MPa,均小于岩体极限抗压63.8 MPa、抗拉强度1.10 MPa;采空区塑性区较小,未出现贯 通现象。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综合判定采空区处于稳定状态,为该矿山采空区后续治 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矿物加工工程
某高硫含碳复杂难选铅锌硫化矿选矿试验及工业实践
朱志伟, 李 杰, 祁忠旭, 张国祥, 陈巧妹
2025, 41(01): 79-84,95.
摘要
(
3
)
PDF
(3441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铅锌硫化矿含铅 1.13%,含锌 6.34%,含硫 34.72%,为了实现该矿石中铅、锌、硫有价 元素的浮选分离,针对矿石中有机碳质和黄铁矿含量较高、铅嵌布粒度细、矿物间嵌布复杂,以及工 业生产中石灰使用过度、铅捕收效率低和浮选指标差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 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先选铅—再磨铅、硫分离—铅尾选锌—锌尾活化选硫浮选工艺,闭路试 验得到了铅品位 41.32%、铅回收率 66.45% 的铅精矿,锌品位 43.36%、锌回收率 85.84% 的锌精矿,硫 品位48.57%、硫回收率70.60%的硫精矿;经过工业试验验证,生产指标显著提高,铅精矿铅平均品位 从35.37%提升到40.63%,平均回收率由47.28%跃升至66.01%。
贵州某磷矿RC-F02新型捕收剂反浮选试验
周 政, 彭有强, 彭 昊
2025, 41(01): 85-90.
摘要
(
4
)
PDF
(2614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某磷矿选厂使用的捕收剂成本较高,为了寻找该捕收剂的替代品,降低选矿生产 成本,开展了 RC-F02 新型捕收剂替代现有捕收剂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场使用捕收剂相 比,使用RC-F02新型捕收剂,浮选过程中泡沫的流动性更好,药剂的选择性和捕收性更强,且对该磷 矿有较好的适应性;经1粗1精1扫反浮选工艺,得到了P
2
O
5
品位36.90%、回收率93.15%的磷精矿,得 到的精矿P2O5品位和回收率更高;使用RC-F02新型捕收剂替代现场捕收剂后,每年可节省药剂成本 270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改性赤泥固化剂对赣南稀土堆浸场地土壤固化作用的影响试验
陈 飞, 陈雯敬, 潘栋彬, 钱逸潇
2025, 41(01): 91-95.
摘要
(
4
)
PDF
(2790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稀土堆浸场地边坡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水泥、赤泥、氧化钙作为原材料,研 制氧化钙激发赤泥并联合水泥制成固化剂,设计12组不同质量配比的土壤固化剂试验方案,利用四 联直剪仪进行室内直剪快剪试验,研究原材料比例关系对土样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影响,并在得到 的最佳固化剂配比条件下,探究不同养护龄期对土样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泥质量 分数为 4%,氧化钙与赤泥质量比例为 1∶3 时,土样的内摩擦角及黏聚力达到最大值;当养护龄期为 11 d时,内摩擦角达到最大值;当养护龄期为13 d时,黏聚力达到峰值,可减少离子型稀土堆浸场地的 水土流失,提高场地边坡的抗剪强度。
安徽某磁铁矿选矿试验
吴 红, 杨松付, 王荣林, 李明军, 陈 辛
2025, 41(01): 96-100.
摘要
(
4
)
PDF
(2715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某铁矿TFe品位39.23%,有用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分布率为82.63%,主要有害杂质 SiO
2
含量17.56%。为了回收利用该磁铁矿,利用磁选—阶段磨矿—磁选工艺系统地研究了磨矿细度 和磁选磁场强度对分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50%,一段磁选磁 场强度为 159.15 kA/m,二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95%,二段磁选粗选及精选磁场强度分别为 143.24,111.41 kA/m 的条件下,获得了铁品位 63.50%、铁回收率 82.92% 的铁精矿;采用细筛工艺,可 获得产率 50.55%、铁品位 63.82%、铁回收率 82.70%的铁精矿;对磁选尾矿进行浮选回收硫矿物探索 试验结果表明,浮选回收硫的效果较差,难以获得高品位的硫精矿,尾矿硫矿物回收利用价值较小。
马坑矿业磁性铁精粉运输仓储防黏料及堵料措施研究
曾衍寿
2025, 41(01): 101-104,110.
摘要
(
3
)
PDF
(6459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解决铁精粉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存在的易黏料、堵料 的问题,在铁精粉物理性质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了铁精粉运输及仓储中易黏料、堵料的原因,并针对 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通过优化带式输送机的转运溜槽结构、在铁精粉接触面液压翻板上方铺贴超 高分子量聚乙烯板、优化空气炮组安装位置、优化锥斗结构及内衬材料、使用空气炮(低压)清堵系统 等措施,有效解决了铁精粉运输及仓储中的黏料、堵料问题,保证了生产的稳定顺行且经济效益显 著。
Mirador铜精矿自燃烧结机理研究及其工业应用
周维兴
2025, 41(01): 105-110.
摘要
(
2
)
PDF
(3716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ador铜精矿在堆存及长距离海洋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现象,给铜精矿的储存运输 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Mirador铜矿生产的连续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铜精矿的粒 度、化学成分、添加阻燃剂及铜精矿包装方式4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精矿自燃 的主要原因是铜精矿中的白铁矿与水、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所致;铜精矿的粒度、矿物组成和化学成 分不是影响Mirador铜精矿自燃烧结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双层袋包装铜精矿,使铜精矿与空气隔离 的方式,可有效解决铜精矿自燃的难题,可为Mirador铜精矿的长距离海洋运输和安全连续生产提供 可靠保障。
重钢西昌矿业钒钛磁铁矿二段磨矿混合介质磨矿特征研究
江新飞, 刘日钱, 李从德, 吴彩斌, 廖宁宁
2025, 41(01): 111-114,120.
摘要
(
5
)
PDF
(2085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为了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针对钒钛磁铁矿二段磨矿中存在的 矿物过磨与磨矿能耗高的问题,进行了钢球、瓷球、瓷球+钢球不同磨矿介质条件下的磨矿条件试验及 能耗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瓷球+钢球混合介质磨矿与现有钢球磨矿相比,试验室条件下混合介 质磨矿产品中的-0.019 mm粒级含量下降了1.21个百分点,混合介质磨矿能耗下降了16.35%,混合介 质磨矿可有效减轻矿物的过磨并节约磨矿能耗,瓷球+钢球混合介质可取代钢球作为二段磨矿介质。
鲁中矿业选矿厂磨矿系统优化及能力提升实践
常文利
2025, 41(01): 115-120.
摘要
(
4
)
PDF
(2457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匹配鲁中矿业生产规模提升规划,达到 700万 t/a的选矿生产能力,针对当前磨矿系 统效率偏低、选矿成本偏高等情况,开展了磨矿系统优化及能力提升研究。通过在自磨机排矿端圆 筒筛筛上设置干选抛废作业,干选精矿返回自磨机形成闭路磨矿;在圆筒筛筛下增设磨前湿式预选 工艺提前抛废,大幅减少球磨机给矿量;使用分级效率更高的旋流器替代原有螺旋分级机,优化自磨 机排矿端自返筛和圆筒筛筛孔间距,使用弧形格子板,增设磨矿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方式,提高了自 磨机台时处理量。5系列磨矿系统改造运行后,自磨机台时处理量达237 t/h,提前抛废产率高达40% 以上,一段旋流器溢流品位达52%,各项指标良好,为其他4个磨矿系列的优化改造提供了技术依据。
高压辊磨机+塔磨机短流程在某低品位磁铁矿中的工业应用
杨书春, 刘 兵
2025, 41(01): 121-123,144.
摘要
(
9
)
PDF
(1851KB)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某低品位铁矿石全铁品位20.20%,磁性铁品位13.70%,选矿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 废石,为了综合利用该废石资源,采用建材加工和选铁相结合的工艺(原矿破碎+高压辊磨筛分+塔磨 机磨矿+磁选)进行了工业实践。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原矿经破碎磁滑轮干选,可抛出产率10.53%、全 铁品位9.15%、磁性铁品位1.21%的0~30 mm粗粒尾矿;干选精矿经高压辊磨筛分—干选,可抛出产 率52.38%、全铁品位9.18%、磁性铁品位1.13%的0~30 mm的粉矿干选尾矿,提前抛出了大量的合格 建筑石料,入磨矿石铁品位由 20.20% 提高至 38.90%;该高效短流程生产工艺采用高压辊磨机、高效 细粉筛、高效磁选机和塔磨机等关键设备,突破了传统选矿工艺的限制,极大地降低了选厂能耗及材 料消耗,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节能降本效果显著。
某铜矿选矿车间非计划停车成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孔艳珍, 田广天
2025, 41(01): 124-128.
摘要
(
4
)
PDF
(346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某铜矿选矿车间为了减少非计划停车时长及提高设备运转率,针对该铜矿选矿车 间非计划停车时长问题,对半自磨机、球磨机、碎矿系统、浮选系统非计划停车时长进行了统计及成 因分析,发现半自磨机、球磨机故障及日常巡点检工作疏忽是导致选矿车间非计划停车的主要原因, 并针对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通过将半自磨机筒体衬板材质由高锰钢更换为铬钼合金并优 化其结构,将球磨机轴承零件更换为高质量材质并优化热处理工艺,加强日常巡点检工作管理等措 施,显著减少了非计划停车事件,提升了设备运转效率,保障了生产安全,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铵盐硫化浮选试验
付子豪, 杜延雷, 陈佳伟
2025, 41(01): 129-132.
摘要
(
6
)
PDF
(2017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刚果(金)某氧化矿为了提高浮选富集效果,解决氧化矿难以硫化及浮选指标差的问 题,进行了铵盐硫化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矿铜品位1.94%,钴品位0.29%,使用硫化钠进 行常规硫化浮选,获得的精矿铜品位3.72%,铜回收率38.56%;通过增加硫酸铵和磷酸乙二胺作为活 化剂,可得到铜品位 5.32%、铜回收率 81.97% 的铜钴精矿;相比于常规硫化浮选,铜品位提高了 1.60 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了43.41个百分点;原矿在最佳试验条件下,经2粗1精1扫闭路流程,可得到 铜品位8.20%、钴品位0.70%、铜回收率80.70%、钴回收率46.34%的铜钴精矿。
安徽某难选铁矿石磁化焙烧试验
王 帅, 刘 军, 陈 洲, 常勤明, 林小凤, 于 茜
2025, 41(01): 133-136.
摘要
(
4
)
PDF
(2278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高效利用安徽某难选铁矿石,针对其湿式强磁预选精矿进行了矿石性质分析及选 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铁矿石湿式强磁预选精矿全铁品位47.14%,有用矿物主要为赤褐铁 矿,分布率为91.07%,主要有害杂质SiO
2
含量18.67%;对强磁预选精矿采用一段磨矿—强磁选—磁化 焙烧—二段磨矿—弱磁选流程进行试验,在一段磨矿细度-0.076 mm55%、强磁选1粗1扫磁感应强度 分别为1.2 T和1.4 T的条件下,获得的强磁精矿全铁品位53.50%,铁回收率93.83%;对强磁精矿在焙 烧温度500 ℃、V(H
2
)∶V(N
2
)=1∶1(气体流量600 mL/min)、焙烧时间15 min的条件下进行磁化焙烧,获得 了全铁品位56.61%的焙烧产品;将焙烧产品磨细至-0.038 mm95%,进行磁场强度分别为87.54 kA/m 和71.62 kA/m的1粗1精弱磁选,最终得到了全铁品位63.15%、全铁回收率89.05%的铁精矿。
基于卧式螺旋离心机的都龙矿区细粒锡石脱泥半工业试验
牛 珊, 王 艳
2025, 41(01): 137-140.
摘要
(
4
)
PDF
(2370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都龙矿区细粒锡石的高效回收,针对因锡石嵌布粒度细、泥质易浮脉石含量 高导致的细粒锡石浮选给矿经旋流器分级脱泥后-10 μm粒级含量偏高,影响细粒锡石浮选效率的问 题,进行了LW-220卧式螺旋离心机脱泥半工业试验研究,并通过浮选试验系统分析脱泥后沉砂的可 浮选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转鼓转速为960 r/min,螺旋转速为4 320 r/min,给矿量为2 m³/h时,可获得 沉砂-10 μm 粒级产率 4.40%、作业回收率 88.18%、沉砂产率 85.60% 的技术指标,采用细粒锡石捕收 剂 SN-705对脱泥后的沉砂进行浮选试验,可获得锡品位 3.37%、回收率 73.31% 的技术指标,为都龙 矿区细粒锡石的高效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
某硫化钴镍渣加压氧浸试验
贺剑明, 万小溪
2025, 41(01): 141-144.
摘要
(
6
)
PDF
(175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高效利用由工厂废水回收金属产生的某硫化钴镍渣,对其进行了加压氧浸试验研 究,分析检测了硫化钴镍渣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研究了加压氧浸过程中浸出温度、搅拌速度、初 始酸度、氧分压、液固比、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加压氧浸条件。试 验结果表明:某硫化钴镍渣中Ni含量29.65%,Co含量2.68%,主要物相为NiS;在初始酸度1 mol/L、搅 拌速度300 r/min、浸出温度120 ℃、固液比1∶20、氧分压0.8 MPa、反应时间4 h的最佳浸出条件下,钴、 镍的浸出率较高,分别为99.37%和99.05%,可为该硫化钴镍渣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广东某铀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刘 勇, 陈 果, 杨 飞, 刘 猛
2025, 41(01): 145-148,159.
摘要
(
3
)
PDF
(4119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广东某铀矿石的浸出特性,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 明:铀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U(0.104%)、SiO
2
(71.04%)、Al
2
O
3
(11.50%)、K
2
O(4.41%),以及 CaO、 MgO、TiO
2
、Fe等,主要有价成分为U,主要有价铀矿物为沥青铀矿,其他主要含铀矿物为钛铀矿等;沥 青铀矿和钛铀矿的嵌布粒度均偏细,且沥青铀矿多沿裂隙呈脉状、团窝状分布;根据矿石性质,建议 采用湿法冶金方法回收铀。
南芬选矿厂赤铁矿流程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李庚辉, 肖启飞, 任晓行, 张婉悦, 余建文
2025, 41(01): 149-151,164.
摘要
(
4
)
PDF
(2234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芬选矿厂为实现赤铁矿流程尾矿的高效回收利用,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铁物相分析、 MLA等多种分析手段,对赤铁矿流程尾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赤铁矿流 程尾矿全铁品位为12.58%,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和硅酸铁的形式存在,分布率均为38.00%;主要脉石 矿物为石英、透闪石和镁铁闪石;磁、赤铁矿嵌布粒度-75 μm 含量占 76.39%,嵌布粒度相对较粗,单 体解离度为54.97%,磁、赤铁矿主要与石英连生;石英嵌布粒度-150 μm占76.62%,嵌布粒度较粗。
岩土工程
某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边坡稳定性及加固措施研究
蒋雨村, 程东旭, 李晓芸
2025, 41(01): 152-154,173.
摘要
(
5
)
PDF
(2379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离子型稀土矿采用原地浸矿工艺,由于浸矿液和清水的注入,山体长期处于饱和状 态,滑坡的风险较大,采用Geo-Studio软件,应用二维极限平衡法对矿区内典型边坡多工况稳定性进 行分析,采取留设保安矿柱和抗滑桩等加固措施。结果表明,矿区内大部分边坡在3种工况下都属于 稳定边坡,绝大部分不稳定边坡在采取预留保安矿柱的方法下,边坡安全系数提升明显,均大于设计 安全系数,属于稳定边坡。8-2和9-1边坡在采取抗滑桩人工加固后,边坡安全系数也能满足稳定性 要求。
某矿山高陡边坡开挖卸荷过程中的位移及应力演变特性
侯宜峰, 秦 柯, 黄 洁, 唐 恺
2025, 41(01): 155-159.
摘要
(
7
)
PDF
(5346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建筑用花岗岩矿为实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高陡边坡在形成过程中 的位移和应力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开采深度的递增,边坡的水平及垂直位移与开采深度 之间存在显著的三次函数正相关关系,且位移多集中于坡面、坡脚以及岩层交界处;剪应力随着高程 的降低而增大,主要集中在坡面、坡脚以及岩层交界处,与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分布相吻合。研究成果不仅为矿山边坡监测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矿山在开采至特定平台时,提前做好 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变权理论的尾矿库稳定性评价可拓云模型
于明海, 李岳智, 童玉升
2025, 41(01): 160-164.
摘要
(
4
)
PDF
(2311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科学分析尾矿库安全状态,建立了基于变权理论的尾矿库稳定性评价可拓云模型。 首先,选取18个典型影响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层次分析法和变权理论相结合,获取 指标变权;基于可拓云原理,通过计算综合云关联度,以最大隶属度为等级判别准则,综合确定尾矿 库稳定性等级。最后,以3座尾矿库为例,检验模型可靠性,并与可变模糊集和集对分析法评估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座尾矿库稳定性等级均为Ⅰ级,与工程实际相符,可为尾矿库稳定性评价提供 新思路。
某水库边坡开挖及逐级支护的稳定性分析
向鹏鹏
2025, 41(01): 165-169.
摘要
(
7
)
PDF
(273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西部某水库导流泄洪隧洞出口边坡为研究背景,根据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 ANSYS 建立岩土边坡模型,采用FLAC
3D
模拟分析边坡在天然状况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工 况边坡安全系数为1.19,不满足规范下限要求;边坡开挖后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临空面因卸荷回弹,在 X方向上位移较明显。塑性区和剪应变分布表明,坡脚和坡面的局部区域会发生剪切破坏,需进行必 要支护。逐级开挖支护方案模拟结果表明,边坡支护后,X方向上的位移值显著减小,锚杆锚索支护 的效果较好,安全系数均满足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工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方案提供 参考。
排土物料对某建材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敏感度分析
唐 恺, 任 菲, 张圣通
2025, 41(01): 170-173.
摘要
(
3
)
PDF
(1876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排土物料是影响排土场稳定性的最直接的因素,由于力学试验的随机性,很难确定排 土物料力学性质中影响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以某排土场为研究背景,基于地质勘察资料,选取3个 典型剖面,对排土物料力学性质中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容重3种敏感因素进行敏感度模拟分析。结果 表明,内摩擦角敏感度最高,黏聚力其次,容重的敏感度最低,对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忽略。 研究结果对排土场的初始设计、后续建设和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质·测量
河南柳树沟一带石墨矿石特征及开发利用分析
邵世威, 郭贤培, 杨家豪, 谢 珂, 赵玮森
2025, 41(01): 174-178.
摘要
(
5
)
PDF
(2462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合理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建设绿色矿山,对柳树沟一带石墨矿石质量、可选性、开采 技术条件及生态环境治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柳树沟一带石墨矿鳞片细微,常和云母片紧密 重叠共生,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厚度大且较稳定;主矿体固定碳含量8.31%~9.58%,品位高,采用“一 次粗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四次再磨、五次精选”的浮选工艺流程,可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碳石 墨精矿;伴生有害组分S、P、Fe在选矿过程中能随矿物被脱除,排放到尾矿中,对矿石质量影响小;区 内水工环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优越,开发利用难度较小。矿山生产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扰动在可控制范围内,开发利用前景较好。
贵州金沙县东部汇鑫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龙 宇, 周 武
2025, 41(01): 179-183.
摘要
(
6
)
PDF
(4109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黔北地区汇鑫煤矿煤层与下伏茅口组灰岩间距较小,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 研究矿区水文地质特征,通过瞬变电磁法,选取4,10,14,16号典型剖面进行电阻率异常值分析,发现 岩溶含水异常区主要发育在茅口组、夜郎组二段;根据剖面综合解释成果得出,长兴组异常平面分布 零散,煤系地层及茅口组异常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纵向上以长兴组地层低阻异常较强。对矿 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类型主要为P
2
m+P
3
c+T
1
y
2
岩溶水和P
3
l+ T
1
y
1
+T
1
y
3
裂隙水,矿井 充水水源主要来自老采空区积水、龙潭组裂隙水、矿床底板茅口组岩溶水,充水方式以顶板淋水、底 板涌水为主。
钱营孜煤矿W3
2
33工作面涌水动态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汪伟民, 王领桂, 程龙艺
2025, 41(01): 184-188,193.
摘要
(
4
)
PDF
(2222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煤矿开采规模、强度以及深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矿井所面临的水文地质条件呈现 多样性,工作面涌水动态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也变得更为复杂。以钱营孜煤矿褶曲和断层构造较发 育的W323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响因素分析、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探讨了采动影响下工作面涌 水动态演化特征,并对矿井水位动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矿井水位动态影响因素主要存在自然因素 与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了地质因素和地表因素,通过构建含水层水位影响因素层次结构 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其中地质构造、矿井疏放水、注浆治理分别为 0.354 3,0.286 7,0.143 3。
云南福贡自博锡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
郑义舟, 徐友智
2025, 41(01): 189-193.
摘要
(
5
)
PDF
(3982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贡自博锡矿是滇西北班公湖—怒江多金属成矿带上的代表矿床,受地层层位及近南 北向深断裂的次级构造严格控制。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光学显微、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 对自博锡矿的矿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物嵌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有:①矿区内 发育强烈的围岩蚀变,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及硅化与矿床内矿化关系密切;②矿床内矿石分为黄铁矿 (褐铁矿)—绢云母化硅化带型锡矿石、黄铁矿脉型锡矿石及黄铁矿化大理岩型锡矿石;③矿床的金 属矿物以锡石、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则以石英、绢云母、方解石、黑云母为主,矿石结构主 要有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显微鳞片-片状结构和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则以定向构造、块状构 造、稀疏浸染状构造及眼球状构造为主;④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自博锡矿矿床成 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型矿床。
材料·装备
KRS智能分选机回收云南某多金属排土废石有价资源探索试验
王 艳, 牛 珊
2025, 41(01): 194-196,200.
摘要
(
3
)
PDF
(2366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某多金属排土废石资源回收边界品位 Zn 含量≥0.5%、Sn 含量≥0.1%、Cu 含量≥ 0.1%,为回收排土废石中的有价资源,采用光电选别设备 KRS智能分选机进行了有用矿物回收探索 试验,高效分选出了有价金属矿物和废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 KRS智能分选机对单铜矿废石进行 分选是可行的,在密度阈值为 75、给矿量为 74.96 t/h的条件下,可获得铜回收率为 86.25%、铜富集比 为2.80的技术指标,其他金属锌、锡也能实现同步富集;细粒级物料对KRS智能分选机的分选影响较 大,当给矿粒度为-50+30 mm时,铜金属回收指标最好。
某企业冶金设备行星齿轮故障机理及诊断方法研究
林阳辉
2025, 41(01): 197-200.
摘要
(
4
)
PDF
(1680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企业为了精准预测冶金设备行星齿轮系统故障,针对冶金设备行星齿轮系统故障诊 断模型可解释性不足、故障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根据冶金设备行星齿轮的结构和实际工况,建立了润 滑状态下不同工况下的重载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行星齿轮系统裂纹与胶合故障演化规 律,阐明了行星齿轮系统故障动态响应特性,为其智能故障预测诊断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提出了 基于稀疏分解和迁移自编码网络的多层次分类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模型从多源信号中提取行星齿轮 系统的故障特征,使用已知故障信号样本训练故障诊断模型,可实现行星齿轮系统已知故障和未知 故障的精确预测及诊断。
某矿山球磨机电机轴瓦降温系统优化
杜景扬, 程友亮, 曹 坤, 吕 权
2025, 41(01): 201-203,221.
摘要
(
3
)
PDF
(1582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矿山为有效控制球磨机的轴瓦温度,针对球磨机电机轴瓦易受外部环境温度影响而 出现高温的问题,进行了轴瓦降温措施研究。结合球磨机实际使用情况及设备结构形式,分析了电 机轴瓦升温原因及当前常规降温措施的优缺点,制定了轴瓦降温系统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方案的实施,球磨机电机轴瓦温度得到了有效降低,彻底解决了外部环境因 素对球磨机电机轴瓦的负面影响。
斜井提升钢丝绳合理选型分析和应用
李典雨, 姚 炯, 赵子慧, 刘泽洲
2025, 41(01): 204-207.
摘要
(
4
)
PDF
(2939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矿山斜井提升钢丝绳使用寿命及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需要合理选择钢丝绳。针 对提升钢丝绳种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钢丝绳在斜井提升系统中的受力情况,将丝径比纳入钢丝绳 选型体系中,研究了一种结合安全系数、绳径比及丝径比的全新钢丝绳合理选型体系,表明了丝径比 中钢丝绳最粗钢丝直径的计算方法。利用矿山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同等工况下,全新钢丝绳 选型体系较原有选型体系选出的钢丝绳使用寿命高出约 50%,安全系数高出约 6%。全新钢丝绳选 型体系更为合理可靠,对后续矿山斜井提升钢丝绳选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安全·环保
包头某稀土尾矿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
邓攀博, 蒋海明, 张金山
2025, 41(01): 208-211,226.
摘要
(
23
)
PDF
(1627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包头某稀土尾矿库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状况,梳理总结了相关研究结果,并提出 了相关污染防治建议。针对该尾矿库周边环境污染状况的检测和评价均表明:该尾矿库周边地表 水、地下水及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离子、重金属、稀土污染,越靠近尾矿库,污染状况越严重,环境 生态风险越高;在做好该稀土尾矿有价元素及有益组分回收的同时,应尽量恢复尾矿库植被,固定尾 矿干滩,减少扬尘,防止污染扩散;植被恢复的植物物种应在耐盐植物或盐生植物中进行筛选,以减 轻尾矿基质改良成本,并应兼顾转移、容纳或转化、耐受稀土的植物,尤其是超积累植物,为该尾矿库 的生态修复提供有益参考。
混凝沉淀法处理选矿废水研究
王玉洁
2025, 41(01): 212-216.
摘要
(
12
)
PDF
(2303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高效解决选矿废水的污染问题,针对选矿废水成分复杂、悬浮物含量高等特点,研究 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单独投加和复配投加的投加量对选矿废水化学需氧量 (COD)、浊度和总氮(TN)的影响以及絮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AM+PAC复配投加效果最佳,PAM 最佳投加量为6 mg/L,PAC最佳投加量为60 mg/L;当水样初始pH值为7、搅拌速度200 r/min、沉降时 间 30 min时,选矿废水 COD 降低至 14 mg/L,上清液浊度降低至 1.58 NTU;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 明,不同絮凝剂对选矿废水中荧光物质的去除效率依次为PAM+PAC<PAM<PAC;紫外全波段扫描 结果表明,PAM+PAC复配使用,可将选矿废水中的TN浓度从83 mg/L降至64 mg/L。
某高原尾矿库安全监测与环境风险管理应用研究
秦东平
2025, 41(01): 217-221.
摘要
(
6
)
PDF
(1846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出一套适应高原特殊环境条件的尾矿库安全监测与环境风险管理策略,针对某 高原尾矿库安全和环境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整合机器学习算法与物联网技术的尾矿库安全 监测研究。通过实时监测尾矿库坝体位移、浸润线等关键参数,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和响应速度,并 探讨了高原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有效提升了尾矿库的安全监测技 术水平,并为高原地区尾矿库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的实施和评估证明了所提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可为高原尾矿 库的安全运营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基于响应曲面法某多金属磨矿废水絮凝沉降试验
薛 珂, 陈文胜
2025, 41(01): 222-226.
摘要
(
5
)
PDF
(2990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提高某多金属磨矿废水的絮凝沉降效果,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絮凝反应条 件,以浊度去除率为响应值,以反应pH值、PAM用量、沉降时间为影响因子,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 面分析求解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在反应pH值为7.94,PAM用 量为 32.99 g/t,沉降时间为 5.49 min时,模型预测最大浊度去除率为 96.33%,在此条件下验证浊度去 除率为 94.75%,偏离模型预测值 1.48个百分点,验证了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该多金属磨矿废水絮凝 沉降工艺条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采空区地下管网风险评价指标研究
孙世国, 董昕怡, 宋志飞, 张文韬
2025, 41(01): 227-230,239.
摘要
(
4
)
PDF
(1933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管网安全直接关系到城市正常运营及居民正常生活,由于许多老矿区与城区嵌套 在一起,各类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设施安全受采沉变形影响。根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 了涵盖采空区管网管线脆弱性指标、事故诱因指标和事故后果严重性指标的地下管网风险指标体 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 AHP) 计算采空区地下管网安全风险的指标权重,分析各指标对采空区管网 的安全影响。通过对 EGIG数据统计以及国内燃气管道事故发生原因的整理,发现计算过后的指标 权重与统计结果以及实际数据高度吻合,验证了指标权重的准确性。
实用技术
陕西东塘子铅锌矿选矿自动化技术应用实践
赵彦杰, 王 洋, 吴文堂
2025, 41(01): 231-235,239.
摘要
(
6
)
PDF
(1702KB)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东塘子铅锌矿选矿作业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存在劳动生产效率低、职工作 业环境差、选矿成本偏高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运用PLC控制系统对破碎、球磨、浮选加药 等作业进行了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应用陶瓷过滤机进行精矿脱水作业。改造实践效果表明:选矿作 业实现了对主要设备运行状况及生产技术参数的集中监控显示与远程控制,达到了选矿全流程自动 化生产的目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及选矿成本,稳定了选 矿生产指标,经济效益显著。
基于FAHP的软弱围岩控制技术综合评价
赖贤林, 罗 超, 肖明正, 金林清, 蔡春林, 伍明光
2025, 41(01): 236-239.
摘要
(
4
)
PDF
(1989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平安二矿Ⅰ矿体区域软弱围岩段采场支护技术为例,综合考虑喷浆支护、锚索加固、辅 助支护三大类因素,选取了喷层厚度、锚杆直径等11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合理科学的巷道 支护技术影响因素结构图,计算系统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及巷道支护技术评价指标占比。进一步以 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理论为基础,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展开分析和计算,获得各个因素的组合 权重,进而获得最终的评判向量。结果表明,准则层的最大隶属度均处于优秀范围,为平安二矿软弱 围岩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GNSS-RTK测量技术在尾矿库人工位移监测中的应用
李东良
2025, 41(01): 240-242.
摘要
(
4
)
PDF
(1506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满足《尾矿库安全规程》要求,尾矿库应当布置人工位移监测和在线位移监测系 统,防止在线位移监测系统误报、漏报、设备故障等影响。同时,克服尾矿库植被对通视条件的不利 影响,达到设计测量精度的目的。采用GNSS-RTK测量技术,对人工位移监测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 软件导出监测点的空间坐标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满足测量精度要求。该技术受气象等环境 因素影响较小,能够满足技术要求,为尾矿库人工位移监测提供保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