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主办: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测量
云南省澜沧老厂—孟连茶场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
吴志国
2020, 36(11): 1-3.
摘要
(
105
)
PDF
(2540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澜沧老厂—孟连茶场地区位于昌宁—孟连多金属成矿带,研究区域成矿规律对找矿突破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综合分析研究地质背景、化探异常、矿产分布等特征的基础上,将该地区划分为老厂、拉巴、孟连矿(化)集区。老厂铅锌矿床是区域上的典型矿床,其在化探异常、矿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低中高温成矿分带的特征。以该矿床分带特征入手,指出老厂矿(化)集区在地表以低温成矿元素为主,而拉巴、孟连矿(化)集区在化探异常、矿化特征均以低中温成矿元素为主,空间上分带特征不明显。该地区化探异常、矿(化)体分布特征,均表明区域上成矿温度、成矿标高由北至南均具从高到低的降低趋势,认为其可能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差异性有关,指出老厂外围、拉巴深部是找矿的有利靶区。
铁山岩体北东部铁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杨伟卫 王磊 蔡恒安
2020, 36(11): 4-7.
摘要
(
89
)
PDF
(4362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山岩体北东部分布有多个中、小型矿床,受矿山开采和工作程度影响,多数矿床周边和空白地段未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矿区深部及其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扩大资源储量,通过对以往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近些年矿床(点)的勘查资料,从地层、岩浆岩、控矿因素和物探等方面入手,总结成矿规律,并结合物探成果对矿区外围及空白地段进行预测,提出成矿预测靶区,A级3处,B级2处,C级2处。表明研究区内找矿前景较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西准乌什加嘎衣提地区金多金属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尹克宝 杨文龙 杨清茂 周肖华
2020, 36(11): 8-13.
摘要
(
68
)
PDF
(2356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在西准噶尔北缘乌什加嘎衣提地区发现了布兰萨拉金铜矿床、乌什加嘎衣提金矿床和多处金、铜矿(化)点,找矿效果显著。为近一指导找矿工作,结合该区内已取得的地质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化类型及矿化特征,并深入探讨了控矿因素、构造与成矿关系等,研究表明:①金成矿与中酸性岩体、构造关系密切,一般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的石英脉中;②铜矿化广泛发育于构造裂隙和蚀变带中,主要赋矿层位为谢米斯台组地层;③区内成矿期主要分为两期:志留纪与火山热液和构造活动有关的铜成矿时期,晚石炭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活动有关的金、铜多金属成矿时期。
松辽红岗南地区沉积相和沉积演化特征分析
赵国君 赵祺彬 王红亮
2020, 36(11): 14-16.
摘要
(
79
)
PDF
(1598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对该地区沉积相分析和沉积演化特征研究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选取盆地中具有代表性的红岗南地区进行研究,结合地层岩心颜色和层理构造等特征的变化特点,以典型单井相研究为点,典型连井剖面相为线,综合研究为面的技术手段对红岗南地区泉头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地层进行地层发育特征和区域沉积背景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提出和分析了该地区的沉积演化特征。为下一阶段深层次的油田地质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龙塘沿铁矿勘查工程间距验证与探讨
张文娟
2020, 36(11): 17-21.
摘要
(
128
)
PDF
(1810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塘沿铁矿详查采用100 m×100 m的网度探求控制的资源储量,通过近2 a的生产勘探及开拓、采切、回采工程,发现原有勘查工程间距已不能满足矿山开拓和采准工程的布设要求,导致工程及矿量的浪费。为此,通过与详查阶段的对比验证,采用加密法对龙塘沿Fe25矿体的勘探工程间距进行对比,结合规范确定合理的工程勘查间距,采用50 m×50 m的网度探求控制的资源储量。
尼日利亚赞法拉州安卡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吴彬 黄钰涵 杜斌
2020, 36(11): 22-26.
摘要
(
128
)
PDF
(1975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卡金矿床所在的马如—安卡成矿带是尼日利亚西北部重要的金成矿带。为对该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指导,通过填图、钻探、样品鉴定、化验分析等探矿工作,结合构造、地层、变质作用综合研究,厘清安卡金矿控矿因素。区域内主要构造为一组北北东向的逆冲推覆构造,和派生的一系列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共轭的次级断裂。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有利的容矿空间,成矿物质在破碎带就位。金主要以游离金发育于石英脉和蚀变岩带。含矿岩层为前寒武—寒武系的区域变质岩系,其岩性组合为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矿化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的贫富、厚度与石英脉、围岩蚀变和断层破碎带厚度变化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大陆地壳流体成因的造山型金矿。
矿山地质工作在丫他金矿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彭师华
2020, 36(11): 27-29.
摘要
(
76
)
PDF
(1419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丫他金矿现目前正开展地下开采工作,其金矿体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由于金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界限、围岩破碎等客观因素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通过分析与研究成矿规律、生产探矿、探放水、巷道编录等地质手段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在优化采矿设计、安全生产指导、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淮北地区共生硬质高岭土矿成矿条件及矿产应用分析
刘中学 李华春
2020, 36(11): 30-32.
摘要
(
72
)
PDF
(2507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淮北地区硬质高岭土矿赋存于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底部,与煤层共生,分布范围与煤田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为了解淮北地区共生硬质高岭土的矿床成因及矿产应用情况,以淮北市房庄煤矿共生硬质高岭土矿为例,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矿床成因等方面对淮北地区共生硬质高岭土矿的成矿特征和矿产利用进行初步研究。经研究分析硬质高岭土矿主要分布于淮北地区闸河煤田各大煤矿,硬质高岭土矿在各工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平面四参数法在城市独立坐标系转换中的应用和精度分析
杨新成
2020, 36(11): 33-36.
摘要
(
72
)
PDF
(1591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全面使用,各种坐标系,尤其是城市独立坐标系的数据均需要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转换关系。为探讨平面四参数法在城市独立坐标系转换中的应用和精度分析,介绍了安庆市利用已有独立坐标系的D级控制点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进行C级GPS网观测,解算了CGCS2000坐标成果,再根据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计算转换参数,并对转换参数进行内、外符合精度分析和对转换数据进行精度检验。通过分析,在城市独立坐标系转换中,采用平面四参数法的各项精度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采矿工程
某矿山60 m改90 m高阶段开采技术可行性研究
郭伟
2020, 36(11): 37-40.
摘要
(
67
)
PDF
(1914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很多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的矿山,沿用传统的经验,阶段高度一般在60 m以内。即使采用更高的阶段,如120 m高阶段,都是采用分段凿岩,即下向大直径深孔的凿岩分两段完成,中间增加了凿岩副水平,提高了生产成本。针对某60 m阶段高度的新建矿山,采用FLAC3D数值分析、Terzaghi计算模型、经验公式等研究手段,从高阶段采场稳定性、充填体稳定性、凿岩方式选择3个方面着手,研究了60 m阶段提高至90 m高阶段采矿的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在采场宽度15 m,充填体的强度在3.24 MPa(配备1∶6)以上时,采用提高底部拉底高度,可以满足90 m高阶段采场的生产工艺及安全要求。随着采矿技术及设备的发展,预计未来越来越多的矿山具备有高阶段采矿的可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提高阶段高度提供参考。
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罗根平 黄华桃 陈林
2020, 36(11): 41-43.
摘要
(
65
)
PDF
(1325KB)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普遍存在断面小、深度低的特点。一般深度都控制在12 m以内,20 m左右一次爆破成型的盲、天溜井案例较少,且多为失败案例。但随着科技进步,设备更新,开采分段逐渐严格,天溜井施工工艺要求也逐渐增大。为保证中深孔爆破的安全与高效,试验、研究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技术,从爆破设计、参数、设备选型等方面,实施了一种高效的中深孔爆破一次成井实例,对一次成井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估的多维云模型
张青 陈娟 鲁立胜 曹作忠 段蔚平
2020, 36(11): 44-49.
摘要
(
95
)
PDF
(1345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准确地评估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等级,针对边坡稳定性受众多评价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点,提出运用多维云模型理论,进行岩质边坡稳定性等级评估。从地形地貌、岩体环境特征、人工开挖、地震及气象水文5个大指标出发,选取14个因素作为岩质边坡稳定性等级评判指标。基于云理论,采用指标近似法得出云模型数字特征,综合各评判指标的相关度和信息量,结合改进CRITIC法确定评判指标权重,生成岩质坡稳定性等级评估的多维云模型。运用该模型,输入重钢集团西昌太和铁矿中的8组岩质边坡的指标实测值得到隶属于各标准边坡稳定性等级的综合确定度,依据最大确定度原则确定边坡稳定性等级。并将评估结果并与一维云模型、模糊评判法、CSMR法以及边坡的实际状态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多维云模型应用于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估中更加高效,且准确度较高。
大红山铁矿Ⅰ号铜矿带台车掘进光面爆破试验研究
宋钊刚 李俊 胡远 覃龙江
2020, 36(11): 50-53.
摘要
(
80
)
PDF
(1276KB)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巷道成形良好的关健因素主要是矿岩的岩性、构造的发育情况、炮孔起爆顺序、孔内装药量和周边眼的间距。目前大红山铁矿井下掘进施工中起爆顺序和孔内装药量都已是成熟的技术,现阶段对台车光面爆破试验研究以调整周边眼的间距为主。为探讨大红山铁矿Ⅰ号铜矿带台车掘进光面爆破技术,通过不同周边眼间距的台车掘进光面爆破试验研究的效果对比,得到台车掘进光面爆破最优效果的最优周边眼间距,为大力推进台车光面爆破掘进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总结,对各类金属矿山的采掘施工中,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河曲露天矿内排土场增高扩容稳定性分析
徐国俊 王毅 李成业 董泽芳 韩鹏 徐金鑫
2020, 36(11): 54-56.
摘要
(
70
)
PDF
(1426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露天开采迈入深凹开采阶段,排土场征地难度日益增大,征地成本不断提高,促使排土场向高陡方向发展。高陡排土场的发展虽然减小了土地的征用,减少了矿山的生产成本,但排土场高度的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以河曲旧县露天矿为工程背景,分析其内排土场增高扩容的稳定性。以河曲旧县露天矿内排土场等高线为初始数据,采用Rhino3D快速建立三维模型,同时采用Slope和FLAC3D分析增加不同高度时边坡的稳定性。
复杂地应力井下开采岩体变形规律研究
刘吉祥 朱明 张军奎 苏成哲 闫懂金
2020, 36(11): 57-59.
摘要
(
87
)
PDF
(1823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地应力作用下的千枚岩岩体变形规律复杂,工程岩体问题多。研究复杂地应力作用下岩体变形规律,为解决相关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根据某矿区的应力分布及岩体力学参数,构建三维模型及数值分析模型,设计了6个模拟方案,分析各个监测点的X、Y、Z轴向位移、应力。显示大多数点的位移值都大于变形临界值,在550~600 m中段的综合位移最大,与该区域首先出现裂隙相吻合。掌握了该矿区的岩体变形规律,针对竖井井壁裂纹、地表露天边坡滑动等灾害,制定了长锚索加固、废石充填处理、削坡减载治理方案,指导矿山企业正常生产。
鑫达黄金矿业急倾斜薄矿体中深孔采矿方法的研究与优化
谢俊 耿荣 王宜勇 王晓峰 常旭
2020, 36(11): 60-62.
摘要
(
70
)
PDF
(1646KB)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急倾斜薄矿脉采用中深孔采矿越来越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安全系数。通过在矿房对扇形中深孔和平行中深孔进行现场试验,得到扇形中深孔比平行中深孔工程量少、千吨采切比小的结论。将扇形中深孔采矿方法在急倾斜薄矿脉中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浅采设计与固废充填相结合的创新应用
王忠强 张俊 魏福海 孙源 居伟伟
2020, 36(11): 63-65.
摘要
(
81
)
PDF
(1698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罗河铁矿的开拓工程设计时,为减小回采贫化率,采准工程均布置在-497 m水平,造成下部留有三角矿体损失,通过设计-512 m浅采矿房回收259#阶段采场下部压覆的12万t三角矿量,减小贫化;-455 m水平为凿岩、回风水平,基建期间废石均采取利用现场巷道堆存,使得-455 m 水平80~90联巷区域巷道被废石占用,通道受阻,严重影响现场通风及人员、设备通行。通过利用259#采场切割天井作为废石充填井,将上部-455 m水平70~100联巷,28~33进路区域巷道内堆存的大量废石充填至-512 m浅采空区内。通过创新应用不仅回收了边角矿体,提高了资源回采率,同时也解决了-455 m水平凿岩巷道长期堆存废石无法处理的难题,而且利用固废充填较尾砂胶结充填大大降低了采矿成本。
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地压控制及地压区矿量回收技术
王泽泽
2020, 36(11): 66-69.
摘要
(
69
)
PDF
(2585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自然崩落法采动影响大、地压显现严重等特点,以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主副层开采的现状,对自然崩落法开采过程中、矿体底盘的应力演变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主副层交界处的应力及塑性区进行分析。针对极端条件下的副层高分层地压区矿量回收,提出了下部重开底部结构,中部强制崩落、上部自然塌落的接矿方案。模拟及实践结果证明:由于压力拱式的结构使得副层底部结构处于高应力区域,尤其在主副层采场贯通的前后,为此应提前加强副层底部结构出矿或采用深孔实施泄压工程。其次,对于地压区显现剧烈区域,可以等地压稳定后进行疏通治理或重造底部结构进行下水平接矿。
杜儿坪矿68310回风巷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
王君杰 王俊虎 马新根 王小龙
2020, 36(11): 70-72.
摘要
(
78
)
PDF
(2127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切顶卸压技术已在诸多矿区成功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西山煤电集团杜儿坪煤矿作为典型的高瓦斯矿井,采用传统炸药爆破的方式进行巷道顶板岩层预裂爆破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鉴于此,积极试验了水力压裂技术,提出了“低位致裂+高位弱化”的整体控制思路,并以68310回风巷为工程背景进行试验,现场切顶卸压效果良好。
下沟煤矿本煤层预抽钻孔合理封孔长度研究
崔宏磊 邢立杰 孙赫 黄文军
2020, 36(11): 73-75.
摘要
(
78
)
PDF
(1374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封孔长度的合理性对于煤层预抽钻孔的抽采质量影响较大,当封孔长度较大时,不利于封孔段瓦斯的抽采,同时封孔成本增加,反之当封孔段长度较小时,若未封孔部分与煤壁裂隙导通,钻孔发生漏气又影响钻孔抽采质量。为确定合理的封孔长度,针对下沟煤矿302工作面特定的地质条件,采用单孔声波发射对巷道卸压区和应力集中区范围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卸压区范围,确定了合理的封孔长度,并结合试验孔周边的预抽钻孔抽采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出该工作面的合理封孔深度为8 m。
付老庄铁矿阶段空场采场尾砂胶结充填接顶工艺优化
王清河 李杰 任芳远
2020, 36(11): 76-77.
摘要
(
87
)
PDF
(1210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充填接顶是将充填材料充填到尽可能靠近矿石、岩石顶板或假顶处,使充填体对采空区顶板或假顶起支撑作用。为解决由充填接顶质量差而造成的顶板、假顶冒落或防止第二步骤回采矿石时,矿石体受到过大的地压问题,以付老庄铁矿采场充填为研究对象,通过充填管优化,增加多道中部隔离木板墙,多次移动下料口方法,使得采场接顶充填更加安全、快速,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接顶率,降低二步采的安全风险。
下石节煤矿214煤仓给煤硐室失稳破坏数值模拟分析
臧龙
2020, 36(11): 78-81.
摘要
(
80
)
PDF
(1760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下石节煤矿214煤仓因给煤硐室混凝土承载结构受围岩、水及压力的长期影响而变形破损严重,不能满足矿井正常生产需要为背景,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了214煤仓给煤硐室失稳破坏原因及煤柱高应力、水对给煤硐室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应力作用下,硐室混凝土承载结构及围岩处于较大范围的剪切屈服状态,承载结构表面因围岩的强烈挤压而发生拉伸破坏;硐室底板炭质泥岩及根土岩遇水后的膨胀及弱化,会导致底板围岩的强烈鼓出,混凝土底板承重梁受底板围岩挤压而鼓出并几乎完全处于拉伸破坏状态,立柱也因受到挤压而发生强烈剪胀并完全处于拉伸破坏状态,导致了混凝土承载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
张庄铁矿主井提升能力优化与实践
孙永茂 黄明杰 张强 刘建东
2020, 36(11): 82-85.
摘要
(
85
)
PDF
(1259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庄铁矿主井提升系统使用多绳摩擦轮提升机,采用19 m3底卸式双箕斗提升方式,设计单井最大年提升能力为640万t。从2015年张庄矿生产系统重负荷试车以来,随着井下生产量逐渐加大,对主井提升系统提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发挥主井提升性能,降低主井作业率,提高运行效率,结合现阶段井下生产需求,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最终通过优化运行曲线实现了提升系统的最佳优化,为张庄铁矿稳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研究过程及成果对大型地下矿山主井提升能力系统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光面爆破技术研究
刘建程 陈名英 高朋飞
2020, 36(11): 86-89.
摘要
(
99
)
PDF
(1700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光面爆破成型质量,提出了一种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光面爆破技术,利用LSDYNA进行数值模拟,对比2#岩石乳化炸药间隔装药和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的应力场,然后将此技术用于长九(神山)灰岩矿四号隧洞控制爆破和露天边坡光面爆破。结果表明:2#岩石乳化炸药间隔装药模型中,装药段与非装药段测点应力峰值相差很大;而在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模型中,沿炮孔轴向相同爆心距的测点应力峰值保持一致;使用低能量密度炸药进行连续装药,能够避免装药段的过度破坏和非装药段的欠挖,提高残孔率,且省去了导爆索捆绑时间,提高周边孔装药效率,节省了爆破成本。
海南石碌铁矿北一西矿区开采方式的探讨
范庆霞 段永祥
2020, 36(11): 90-92.
摘要
(
105
)
PDF
(1413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海南石碌铁矿北一西矿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开采方式,提高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的矿石回采率、降低损失贫化指标,针对矿山采用的沿矿体走向布置回采进路、多个分段已经掘进穿脉联络巷道的现状,分析了沿脉布置回采进路存在的采矿工作面少、生产组织困难、损贫指标差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种可行的采场结构参数并选择恢复采用穿脉布置进路的开采方式,解决了上下分段回采进路交叉布置、多个分段已有联络巷道对回采进路布置的影响问题,有利于增加采矿工作面、提高采场出矿能力,有利于摸清矿体边界、提高采矿回采率和减少矿石损失,有利于采矿生产管理并减少工序间相互干扰。
地面预注浆项目进度控制研究
杨雪 陈振国 赵仲霖
2020, 36(11): 93-95.
摘要
(
57
)
PDF
(1375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项目进度管理是施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取得优良业绩的保障。为实现地面预注浆项目的进度控制,首先要分析其工程特征,并编制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步进行监测、纠偏和计划的调整。制定完善的纠偏措施是实现地面预注浆项目进度控制的保障。此方法可为同类项目的进度控制提供参考。
矿物加工工程
粉体加工中气流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军 刘建国 王宾
2020, 36(11): 96-102.
摘要
(
75
)
PDF
(2270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流粉碎技术是微纳米粉体加工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研究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文章重点阐述了气流粉碎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经典基础理论、计算机仿真优化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气流粉碎技术在矿冶、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水平圆盘式(扁平式)气流磨、循环管式气流磨、对喷式气流磨、靶式气流磨、流化床式气流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气流粉碎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量利用率低,并对未来气流粉碎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砂石骨料企业的智能化建设
郎冠英 王燕 王宇 李蔚
2020, 36(11): 103-108.
摘要
(
100
)
PDF
(3140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砂石骨料加工产能、降低能耗、加快物流运转速度、减少各环节人工成本,针对砂石骨料企业规模化生产后带来的生产管理混乱、能源消耗问题不重视、发运工作环境恶劣、物流运转效率低等问题,对砂石骨料企业进行了智能化与自动化改造,并以建设砂石骨料行业的智能工厂为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其他行业的两化融合经验,通过物联网、互联网+、自动化控制、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应用,企业资源管理、能源管理、大数据处理、精细化管理等管理理念结合生产运营实际形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为基础的适用于骨料生产企业的新型企业管理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在智能化建设中起步较晚的骨料企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新技术的不断落地与骨料行业建设的融合,以机械和信息系统代替人工达到降耗提产增效、优化成本,为企业向更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某铜锌硫化矿浮选尾矿中锡石综合利用研究
祁忠旭 王硕 郑润浩 孙大勇 冯程 韩远燕
2020, 36(11): 109-112.
摘要
(
64
)
PDF
(1695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铜锌硫化矿浮选尾矿含有较高价值的锡元素,其锡石嵌布粒度不均匀,为综合回收利用锡资源,采用重浮选联合工艺,通过分级重选得到了锡品位2064%,锡回收率6005%的锡精矿;对重选中矿与极细粒级的矿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在合适的再磨细度下,通过物理化学联合脱泥浮选得到了锡品位139%、锡回收率536%的锡富中矿,重浮联合工艺最终回收了该尾矿中6541%的锡,为锡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借鉴。
河南某铝土矿中锂的浮选回收与提取试验
张荣臻 云辉 刘百顺 程宏伟 翁益民 韩亚
2020, 36(11): 113-116.
摘要
(
98
)
PDF
(1373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省某地铝土矿矿石中Li2O品位为026%,锂主要赋存在高岭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为确定铝土矿伴生锂的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铝土矿浮选工艺试验和富锂精矿的提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粗1精、中矿顺序返回的铝土矿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Al2O3品位6172%,铝硅比为1145的铝土矿精矿产品和Li2O品位057%、回收率为7897%的富锂精矿;富锂精矿与浓硫酸熟化液(固液比)1∶1混合后,在熟化温度180 ℃、浸出液固比2∶1~3∶1、浸出时间10 min、浸出温度常温的情况下,Li2O浸出率达到9464%,最终得到纯度为9956%的碳酸锂产品。采用硫酸熟化—浸出—净化—提锂工艺可实现河南某地铝土矿中锂高回收率和获得高纯度产品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某金矿尾矿浮选回收金工艺研究
张兴旺 孙志勇
2020, 36(11): 117-120.
摘要
(
84
)
PDF
(1457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金矿尾矿含金0.68 g/t,含银4.50 g/t,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回收有用元素,对某金矿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选别工艺流程研究。原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金以自然金和包裹金的形式存在,其中自然金占56.50%。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0.074 mm 80%的条件下,采用1粗1扫3精的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金品位27.68 g/t、银品位107.311 g/t、金回收率72.18%、银回收率42.77%的金精矿,综合回收效果较好。
某贫磁赤铁矿石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王陆新 余莹 何云林 李宏 刘国义 李春艳
2020, 36(11): 121-124.
摘要
(
77
)
PDF
(1551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使某矿山贫磁赤铁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针对现开采部位矿石的性质和可选性问题,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可选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弱磁、强磁—阴离子反浮选工艺可得到精矿铁品位68.55%、精矿产率36.41%、金属回收率79.92%、尾矿品位9.86%的较好选别指标,说明矿石的可选性较好,为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河南某褐铁矿选矿工艺试验
王强 苏德生 薛嘉
2020, 36(11): 125-128.
摘要
(
77
)
PDF
(1513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高效开发利用河南某低硅高杂质中品位酸性褐铁矿,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阶段磨矿—高梯度磁选—十二胺反浮选流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 55%、二段磨矿细度为-0.043 mm 85%时,可获得铁精矿品位52.74%、回收率5845%、产率4899%的技术指标,为该矿的工业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选矿方案。
某细粒级赤铁矿选矿试验
李祎 薛军委 陈学云 王雁 冯婕
2020, 36(11): 129-131.
摘要
(
63
)
PDF
(1470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某赤铁矿的分选难题,针对该铁矿嵌布粒度极细、氧化铁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了重选、强磁选、浮选等选别条件试验,确定了粗磨—重选抛尾—再磨—强磁选脱泥—反浮选提质工艺流程,获得了品位61.27%、回收率57.53%的铁精矿。该流程能稳定作业条件,改善了浮选环境,提高了分选指标,可充分开发利用该细粒赤铁矿,经济效益显著。
预先抛尾工艺在哈萨克斯坦Velikhovskoe铁矿选矿中的应用
耿希华
2020, 36(11): 132-134.
摘要
(
83
)
PDF
(1327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萨克斯坦Velikhovskoe铁矿属于低品位磁性铁矿石,为了提高铁矿石的入选品位,减少入磨矿石量,提高流程的处理能力,采用干式预选+高压辊超细碎+磨前湿式预选流程进行了预先抛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破碎至30~0 mm,在28 kA/m的磁场强度下经永磁中场强干式磁选机抛尾,可抛除12.07%的废石;抛尾精矿经高压辊超细碎后矿石粒度为3~0 mm,再经湿式预选在磁场强度为119.37 kA/m的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32.59%的铁精矿,预先抛尾将入磨入选的矿石铁品位提高12.68个百分点,抛出36.95%的尾矿,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流程的处理能力。
李楼铁矿重选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实践
罗光明
2020, 36(11): 135-136.
摘要
(
78
)
PDF
(1316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李楼铁矿二段螺旋溜槽分选效果差,指标波动大的问题,开展了螺旋溜槽流程优化研究,在磨矿分级回路中,对检查分级旋流器沉砂进行了重选提精实验室试验及工业分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沉砂重选效果良好,工业改造完成后可获得铁品位63.40%、作业回收率52.96%的铁精矿,精矿产率较改造前提高2个百分点(对原矿)。沉砂重选改造实施有效避免了二段磨矿的过磨现象,降低了后续选别作业负荷,放细了浮给粒度,新流程对矿性变化的适应性更强,使镜铁矿系统整体工艺流程更加合理,工艺技术指标更加稳定。
铜冶炼副产品粗硫酸镍净化除杂工艺研究
陈裕发 钱有军
2020, 36(11): 137-139.
摘要
(
90
)
PDF
(1275KB)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升粗硫酸镍的价值和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铜,针对铜冶炼副产品粗硫酸镍中杂质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了净化除杂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氟化沉淀法除钙镁—Lix984N选择性萃取回收铜—P204萃取深度除杂工艺,以NaF为沉淀剂,溶液中的Ca2+、Mg2+的去除率分别为9163%、8988%;以Lix984N为萃取剂选择性回收铜,铜综合回收率为9850%;以P204作萃取剂,溶液中的Zn2+的萃取率为9994%。净化后的硫酸镍溶液蒸发结晶获得的硫酸镍产品质量符合HG/T 2824—2009Ⅱ类优等品要求,全流程镍综合回收率为9571%。
某大型斑岩型铜矿尾矿分级工业试验
赵吉堂 郑纪民 杨剑锋 张晋禄 马鹏飞 刘宝磊
2020, 36(11): 140-141.
摘要
(
72
)
PDF
(1337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大型斑岩型铜矿尾矿采用两级旋流器分级存在的粗砂产率低、工艺流程复杂、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一级旋流器替代两级旋流器的分级工业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粗砂夹细量不变的情况下,新型高效FX500旋流器的使用可使沉砂产率提高7~8个百分点,其分级效果优于目前两级旋流器,同时简化了现场的工艺流程,降低了后期运行成本;在尾矿分级工艺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某选矿厂工艺优化与实践
王海霞
2020, 36(11): 142-144.
摘要
(
73
)
PDF
(1285KB) (
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选矿厂针对生产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改造研究。通过工艺优化,进一步理顺了工艺流程,优化了选矿技术指标,氧化矿系列台时处理量由改造前的380 t/h提高到530 t/h左右,精矿铁品位达到65.5%以上,金属回收率由改造前的60.0%提高到67.0%以上;原生矿系列增设湿式预选系统后入磨矿品位提高了2~3个百分点,可抛出产率20%左右的粗粒尾矿,经济效益显著。
自动化系统在某铜矿高效节能碎磨系统中的应用
杜孟超 陈来保 桂致成 何尚宏 曹兵 李帅洋 赫堂友
2020, 36(11): 145-147.
摘要
(
72
)
PDF
(1669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某铜矿为构建碎矿工段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和优化控制平台,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通过使用碎矿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碎矿生产过程的集中监控,使其仅通过一个终端就能掌握整个工段的运行状态。通过其自动化改造,可在降低人力成本的状态下维持产量,同时留有一定的扩展空间便于升级及优化。
某极微细磁铁矿高效碎磨磁选工艺的应用
王志东 汤复华 吴凡 张俊
2020, 36(11): 148-150.
摘要
(
82
)
PDF
(1362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山西某极细微嵌布粒度磁铁矿经磁选柱磁重选、反浮选脱硅都未能获得高品质铁精矿的情况,引入塔磨机细磨+高效磁选选矿工艺,获得了精矿铁品位65%以上的铁精矿。原矿石磨前引入高压辊磨超细碎—预选工艺,磨前抛弃了大量合格尾矿,两项改造成功应用,达到了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内蒙古某排岩矿铁资源回收试验
关迪 王丽明 白春霞 刘涛 李宏静 贾佳 李燕
2020, 36(11): 151-152.
摘要
(
73
)
PDF
(1652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某矿堆置在排土场的排岩矿总量巨大,由于其铁元素含量较低,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为有效回收利用排岩矿中的铁资源,该排岩矿通过采用破碎—干选—磨矿—弱磁选工艺最终得到了全铁品位62%以上的铁精矿,有效回收了排岩矿中的铁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张庄铁矿智能磨选技术研究及应用
陈顺 吴红 李保健 齐美超 陶荣华
2020, 36(11): 153-155.
摘要
(
94
)
PDF
(1742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庄矿选矿厂为了稳定精粉质量,提高球磨机产能,并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针对磨选系统工艺参数较多、调整频繁、产能受限、精粉质量波动的问题,进行了选矿磨选智能化系统建设研究。通过对磨选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对传感器和仪器仪表采集参数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可得出优化控制给矿、给水的方法并指导生产,实现了选矿调节的无人化、智能化,得到了4台球磨机精矿铁品位高于66%,且日产量提升10%的效果。
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意义
梁艳涛 赵振兴
2020, 36(11): 156-157.
摘要
(
71
)
PDF
(1201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铁矿石在生产铁精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铁尾矿造成铁资源浪费和引起的一系列环保等问题,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对铁尾矿目前存在形式的研究,得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3种方法分别为:一是对铁尾矿进行一系列的选矿加工处理来分选有价组分;二是将铁尾矿直接利用;三是将铁尾矿采用磁化焙烧—磁选新工艺处理。通过分析研究铁尾矿资源利用的3种方法的利弊,以期为今后提高铁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和睦山选铁尾矿综合利用研究
张贵灿 钱士湖
2020, 36(11): 158-159.
摘要
(
66
)
PDF
(1203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针对和睦山选铁尾矿由于其含硫、含泥等原因不能作为大宗量建材利用等问题,进行了50~20 mm块尾打粉改造和20~0 mm分级工艺改造,改善了二步采矿胶结物料的性能,降低了充填成本。姑山矿业公司在和睦山生产过程中结合矿山实际,新增尾矿得到了有效利用,解决了矿山生产中存在的难题。
某铁矿石超细碎工艺试验研究
胡申琛
2020, 36(11): 160-162.
摘要
(
68
)
PDF
(1199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超细碎工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某贫、细磁铁矿矿石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超细碎工艺技术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原矿柱磨机超细碎(0~5 mm)+ 湿式弱磁选机粗粒抛尾+磨矿+两段湿式弱磁选机精选工艺流程,该工艺选矿指标优越,经济效益显著,流程简单,设备先进,为该贫铁矿的综合利用及技术改造提供了依据。
姑山赤铁精矿提质选矿试验
冯建 王荣林 陆虎
2020, 36(11): 163-164.
摘要
(
69
)
PDF
(1465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将姑山赤铁精矿全铁品位提高至59.0%以上,对姑山赤铁精矿进行了筛分—筛上再磨—强磁选试验。试验获得了全铁品位59.16%、回收率97.22%的铁精矿,满足马钢矿业公司要求,为后续技术改造提供了技术参考。
某微细粒包裹金浸出率提高试验
李玉玺 赵福财 王苹 豆娜 李皊值 李志坚
2020, 36(11): 165-166.
摘要
(
76
)
PDF
(1215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省某难浸金精矿为了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金精矿的浸出率,减少氰化钠的用量,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针对金精矿浸出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对该金精矿进行了化学氧化、碱浸、焙烧、碱浸—焙烧等一系列预处理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去除金精矿中砷、锑等杂质的干扰,使被金属硫化物包裹的微细粒金裸露,可使金的浸出率由36.25%提高到93.51%;浸出率提高的同时减少了氰化钠的用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矿山企业职业经理人建设政策文献及思路分析
赵晓雨 阚朋辉 关希军
2020, 36(11): 167-168.
摘要
(
64
)
PDF
(1266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近年来矿山类企业在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大环境下,职业经理人建设地位日益突出的情况,为促进矿山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梳理职业经理人相关政策文件、文献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职业经理人建设的思路和要点在于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并结合矿山企业具有的投资高风险性、生产场所不固定性、地理位置偏僻性和企业效益后续性等特点,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的关键点。
材料·装备
矿用智能机器人抓拍成像技术
王文胜
2020, 36(11): 169-171.
摘要
(
74
)
PDF
(1455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块煤矸石在运输过程中卡壳严重易造成设备磨损,为了实现煤炭转载过程中矸石块度大、机器卡壳造成的设备维护时间长、投入大的问题,利用非线性摄影成像模型和Kmeans聚类算法对智能机器人图像采集和障碍物识别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对块度较大煤矸体形状、区域的非线性摄像和特征的准确提取,为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解决煤炭转载过程中的问题有现实意义。
胶带斜井在冶金矿山深井开拓中的应用探讨
马中立
2020, 36(11): 172-174.
摘要
(
67
)
PDF
(2155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在建矿山深井开拓方案探索需求,通过对胶带运输系统发展应用情况介绍和胶带运输系统运输特性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深井开拓胶带斜井方案与竖井加胶带斜井方案投资经济性比较,以及对胶带运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得出随着胶带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规模深井开拓中,胶带斜井开拓将大有可为,为冶金矿山深井开拓方案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FBG顶板离层仪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王懋 梁敏富 胡秀坤
2020, 36(11): 175-178.
摘要
(
64
)
PDF
(1599KB)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顶板离层监测的效率低下、结果滞后、可靠性和准确性差等问题,根据光纤光栅传感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测试及现场试验的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高精度FBG顶板离层仪,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实时在线监测系统。顶板离层仪标定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灵敏度,线性拟合系数为0.998 3,灵敏度为1.6 pm/mm,可以监测最小约0.63 mm的离层变化。监测系统成功应用于沙曲矿14301轨道巷的顶板离层监测,应用结果表明:由该高精度FBG离层仪组成的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信号传输距离远、能实现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给巷道顶板离层的长期在线监测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露天爆破智能设计系统开发及应用
李泽华 李顺波 杨军 王洪强 李立杰 樊保龙
2020, 36(11): 179-181.
摘要
(
90
)
PDF
(1820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露天台阶爆破设计的规范化、便捷性,对露天台阶爆破设计系统进行了开发研究。以Visual C++为开发平台,软件采用MFC框架,结合OpenGL三维引擎开发技术,实现软件从底层自主开发生态的建立。通过现场工程实践应用表明爆破设计人员可以轻松通过本系统实现三维环境下的布孔设计和爆破网络设计以及精确的GPS布孔,并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提高了台阶爆破的设计质量和设计速度。爆破智能设计系统能够实现矿山爆破设计的数字化、科学化、自动化和高效化,对于露天爆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智能化救援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李耀宗
2020, 36(11): 182-184.
摘要
(
73
)
PDF
(1403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煤矿发生事故后传统救援监控系统无法实时对井下人员进行动态定位,导致矿井救援盲目性大、救援效率差、救援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救援效率,通过技术研究,设计了一套以通信基站为核心的智能化救援监控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通过在担水沟煤矿井下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智能化救援监控系统对人员定位精准度达95%,实现人员动态位置三维成像,救援效率提高至80%以上,有效缩短了煤矿事故救援时间,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YZG7矿用钻孔轨迹仪在朱家店煤矿的应用
何俊忠 郭云峰 刘春希
2020, 36(11): 185-186.
摘要
(
90
)
PDF
(1375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随钻轨迹测量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的回转钻机钻进测量钻孔空间轨迹的方式,造成钻孔实际轨迹与设计出现较大偏差为研究背景,结合矿井现场应用,提出了采用进行钻孔轨迹测量。阐述了YZG7矿用钻孔轨迹记录仪结构与原理以及施工方法,并在朱家店煤矿进行现场应用。实践得出实钻终孔位置和设计终孔位置上下偏差2.28 m,左右偏差7.62 m,掌握了实钻钻孔轨迹钻进情况。
3Dmine在某尾矿库管理方面的应用
张书琛 陈伟康 刘芳斌 姚刚 谢添
2020, 36(11): 187-188.
摘要
(
87
)
PDF
(1341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数字化、可视化矿山的管理趋势,提高尾矿库管理水平,基于3Dmine矿业工程软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尾矿库数据,建立尾矿库三维模型,尝试解决分析库容、核算筑坝量、估算溶液量和尾矿量、优化排尾计划等实际问题,工程实例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对于类似矿山解决尾矿库生产实际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利用Google Earth 软件分析矿业权地理位置的方法
胡明
2020, 36(11): 189-191.
摘要
(
189
)
PDF
(2019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业权坐标数据批量导入Google Earth地图的方法主要有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的经典法和利用坐标转换软件的直接法2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2种方法从操作步骤、所需软件数量及大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判断出用直接法批量导入矿业权坐标数据更便捷、软件数量少、占用体积小,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数码电子雷管在司家营露天采场台阶爆破中的试验及应用
叶会师 张阳 胡亚军 禹朝群
2020, 36(11): 192-194.
摘要
(
91
)
PDF
(1340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家营铁矿露天矿山划分水平台阶由上向下逐分层开采,采场台阶采用孔间微差爆破方法进行深孔爆破,针对爆破过程中存在爆破振动大扰民、爆破效果差,火工品消耗多,成本高等问题,利用数码电子雷管延时精度高、时间设定灵活、网络检测智能、安全性能可靠等特点实现逐孔起爆,在保证爆破作业本质安全可靠前提下,达到显著降低爆破振动、改善爆破效果、降低爆破炸药单耗,节省了爆破成本,同时提高采矿劳动生产效率。
某露天铁矿电铲和牙轮钻局部机构改进方法
李红刚
2020, 36(11): 195-197.
摘要
(
64
)
PDF
(2430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经济环境异常严峻,钢铁行业步入了产业的冬天。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通过各种技术改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采取电铲行走齿轮轴改造、钻机旋转进气接头和回转减震接头改造等技术革新措施,提高了采掘设备的可开动率,进而达到降本增产的效果。对于国内同类型露天矿山实现降本增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梅山铁矿井下电力机车齿轮箱油位检测装置改造
董文勇
2020, 36(11): 198-199.
摘要
(
64
)
PDF
(1332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梅山铁矿针对井下20 t电力机车齿轮箱由于缺油造成其齿轮箱故障频发,影响设备正常生产运行的问题,通过改进加装自行设计制作的油位检测装置后,齿轮箱缺油时及时报警,保证了齿轮箱的良好润滑,保障了电力机车的可靠平稳运行。
PLC技术在矿山设备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瞿诗奇
2020, 36(11): 200-200.
摘要
(
89
)
PDF
(1200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推进矿山企业智慧制造发展进程,通过设备信息化、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针对矿山企业经济发展与设备智慧化发展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进行电气自动化PLC应用研究。PLC作为一种可编程的控制系统,以其应用范围广、适应能力强、性能稳定、操作灵活方便以及能在线修改等诸多优势,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量损耗,而且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矿山企业生产成本。
安全·职业健康
珲春紫金曙光金铜矿露天矿边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
许宏亮
2020, 36(11): 201-205.
摘要
(
70
)
PDF
(2233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珲春紫金曙光金铜矿露天采场整体边坡的稳定性,通过3GSM结构面摄像测量、点荷载试验并采用Hoekbrown 准则获取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并对进行岩体质量分级,结合露天矿中长期采剥计划建立露天矿开采的三维模型,利用FLAC3D并基于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露天矿边坡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北帮边坡受断层构造及破碎带影响,岩体质量较差为IV级岩体,局部破碎区域为V级;②开挖至第6 a后,塑性区主要分布于北帮东侧边坡以及中部断层蚀变带区域;③开挖至最终境界,西北帮边坡深部的塑性区范围以及内部贯通程度明显增加,有较大的滑坡风险,应采取加固及疏干排水的防治措施。
采动影响下黄河北煤田顶板破断过程研究
尚继斌 张贵银
2020, 36(11): 206-207.
摘要
(
79
)
PDF
(3064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采动影响下黄河北煤田顶板破断过程,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模拟黄河北煤田薄煤层采场顶板破断过程,得到薄煤层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参数,即直接顶、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丰富和完善薄煤层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为采场顶板的控制设计提供依据。
矿山地压灾害安全处理现状和分析
严思芸 张电吉
2020, 36(11): 208-211.
摘要
(
96
)
PDF
(1218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矿山地压灾害安全处理现状,介绍了矿山地压的稳定性研究以及地压灾害控制的现状与发展。综合阐述了国内外深部矿山地压灾害的理论成果,分析了我国关于地压灾害方面的安全问题,运用多种安全评价方法结合模糊数学建模进行定量安全等级评估,提出了安全治理方案,并指出我国绿色矿山发展方向,以推动我国未来安全绿色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微震法研究
徐大连 孙珍平 刘春刚 张晶
2020, 36(11): 212-214.
摘要
(
69
)
PDF
(1489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以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为研究背景,对74104工作面的3条掘进工作面进行微震,利用微震法研究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研究表明,切眼掘进工作面超前影响范围为35~58 m,材料道西掘进工作面超前影响范围为18~76 m,材料道东掘进工作面超前影响范围为44~120 m;矿震强度受到掘进工作面与F1断层的距离影响,距离越近,矿震频次能量就越高。并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更为合理的巷道支护措施,保证了74104工作面的顺利安全掘进和回采。
某排土场滑坡风险及影响范围分析
赵远群 唐恺 吴小刚 秦柯
2020, 36(11): 215-216.
摘要
(
109
)
PDF
(1214KB)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排土场下游常分布有居民区、厂房等设施,一旦滑坡,后果严重。为了准确预测排土场滑坡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通过分析排土场滑坡风险源项,采用规范确定法、能量方程法、工程类比法及传播公式法对某排土场滑坡后的影响范围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某排土场滑坡后的最大影响范围长度为208 m,并进行了影响程度分析,对于排土场的防治及监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真空井点降水法在某上游法尾矿堆积坝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崔军 刘江萍 赵建海
2020, 36(11): 217-220.
摘要
(
63
)
PDF
(1470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上游式筑坝尾矿库内尾砂含水量较大,难以直接回采应用的实际,引入了真空井点降水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试验区内该降水法的原理、工序、观测计算及监测效果系统阐述,确定了合理的井点管布置间距、井深等降水参数,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弱尾矿砂层等场地含水条件复杂、渗透性差异较大地质环境下的疏排水问题,达到加快砂土体的固结,为整个库区回采提供设计及施工依据,效果良好,供同行在类似工程中借鉴和应用。
梅山矿业公司副井楼防雷设计分析
齐华军
2020, 36(11): 221-222.
摘要
(
47
)
PDF
(1284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保证南京宝地梅山产城发展有限公司矿业分公司副井井楼的安全,预防雷击对井楼及内部设备造成损坏,对井楼的防雷设施进行了系统性改造。改造主要从防直击雷、感应雷等方面入手,采用安装避雷针、敷设避雷带、引下线、装置浪涌保护器及设置接地系统等措施,并对接地方式及接地电阻数据进行设计并验算,使之符合防雷规范和现场使用要求,达到有效防雷的目的。
高防渗性能复合材料帷幕注浆方案及渗透性检测方法
高学通
2020, 36(11): 223-225.
摘要
(
74
)
PDF
(1264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未设置水平防渗系统而造成的尾矿库渗漏问题,针对目前基岩中采用的帷幕注浆垂向防渗体防渗性能普遍偏低和幕体高防渗性能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进行了复合材料帷幕注浆方案和渗透性检测方法研究,获取了普通水泥、超细水泥及化学浆的可注性和复合材料注浆帷幕设计参数,同时改进了降水头注水试验方法及装置。经现场注浆试验验证,复合材料帷幕体能够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的防渗性能,检测方法适用性良好,可为类似防渗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创新思考
李顺峰 隋亭 宋霞
2020, 36(11): 226-227.
摘要
(
63
)
PDF
(1183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全面提高矿山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质量,针对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纸上谈兵、理论大于实际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矿山企业调研与现场实际考察的研究。研究得出:通过引进先进的培训软件,通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教学手段,可以将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公司发展建设、促进公司和谐发展的员工。
大红山铜矿西矿段热害分析与人工制冷方案研究
黄冲红 李杰林 喻晓丽 张希
2020, 36(11): 228-230.
摘要
(
73
)
PDF
(1330KB)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红山铜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井下热害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有效改善井下高温环境、提高作业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人体舒适度,以大红山铜矿西矿段-20 m中段热害防治为实例,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手段,获取-20 m中段的温度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井下集中—移动联合制冷技术热害治理方案,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分析该方案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使-20 m中段区域的平均干球温度降低至28 ℃以下,该研究结果可为矿井热害分析和制冷方案的优选提供借鉴。
环保·生态修复
超生雾化降尘研究及应用
甘书勇 许峰 郑壮志 贾敏涛 王兴武 张立广
2020, 36(11): 231-232.
摘要
(
78
)
PDF
(1404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某矿破碎筛分车间粉尘污染问题,采用喷嘴雾化理论设计喷嘴雾化降尘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在该矿破碎筛分车间应用了超声雾化降尘技术。实验及应用结果表明:超声雾化发生器的液体雾化装置,气体辅助雾化装置和雾束形成器的几何结构影响喷雾的雾化参数与流量特性,液体雾化器与气体辅助雾化装置影响液体初次破碎与雾化,雾束形成器影响雾滴的二次破碎与约束液束形态;超声雾化发生器的气液比与气液压力比存在幂函数关系,幂指数为-1.09;雾滴粒径越小,雾滴的降尘效率越高,当雾滴D50为23 μm时,雾滴的降尘效率在94%以上;在破碎筛分车间振动筛给料皮带和筛上皮带受料点布置超声雾化发生器,超声雾化发生器开启后,车间内粉尘浓度降低至586~10.54 mg/m3,降尘效率在71.38%以上。
岩巷机掘工作面抽出式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凌峰涛 杨俊磊
2020, 36(11): 233-234.
摘要
(
94
)
PDF
(1352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红柳林煤矿44205回风通道(岩巷段)综掘工作面掘进粉尘污染及通风问题,基于44205回风通道综掘工作面生产工艺、位置等的考虑,提出采用抽出式通风,并对影响除尘效果的抽风量及抽风口与迎头的距离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优选出型号为FBCD№9.0/2×30的抽出式风机,并使用直径为800 mm的负压伸缩风筒进行通风除尘。通过应用表明:在抽风口与迎头距离在3 m以内时,司机位置处全尘与呼尘最高分别仅为1.3 mg/m3和0.7 mg/m3,显著改善了工作面的生产作业环境。
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技术研究
郭启明 郭婧
2020, 36(11): 235-237.
摘要
(
71
)
PDF
(2150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潼关金矿区西潼峪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恢复治理技术。采用土体重构与整治、拦渣墙与格宾石笼拦挡、导水系统重建、主动防护围加固、生物绿化复垦、监测工程六种技术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潼关金矿区西潼峪治理区的恢复治理技术。在今后绿色矿山建设中,为类似工程地质环境治理、地形地貌景观修复等其他治理恢复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实践经验。
某矿山浓密机深井泵房通风设计
扈守全 梁超 于小燕 吴冷峻 周伟 鲁智勇
2020, 36(11): 238-239.
摘要
(
81
)
PDF
(1203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井泵房因受结构限制,其空气流动一般呈(自然循环)滞止状态。针对某矿山浓密机深井泵房存在的空气流动性差等问题,通过增设送风动力设施,改变深井泵房通风方式,使深井和平巷能够与地表空气形成对流,将产生的SO2气体及时排出地表。研究表明:2座浓密机深井泵房各选用1台JK672№4.5(11 kW/台)风机,镶嵌安装在泵房地表围墙中,配套500 mm硬质风筒,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营造井内负压环境,及时补充新鲜风流,能较好解决井内有害气体聚集的难题。
某矿山周边城市区域环境振动监测实践
唐阿敏 金科 江东平
2020, 36(11): 240-242.
摘要
(
71
)
PDF
(1311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某矿山生产爆破在周边城市区域引起的环境振动大小及其产生的环境危害,在矿山周边城市区域选择3个测点,进行了10炮次的环境振动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确定了测点处环境振动的危害程度并提出了相关防范建议,对类似环境振动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梅钢铁水脱硫渣废气收集处理工艺应用实践
燕海东
2020, 36(11): 243-244.
摘要
(
73
)
PDF
(1231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梅钢公司针对脱硫渣打水冷却淬化过程产生的粉尘、硫化氢等废气无组织排放造成环保污染的现状,采取收集、喷雾降尘、氧化中和吸收等工艺措施,最终实现了废气排放过程中粉尘集中回收,硫化氢排放达标的目的。
实用技术
非均匀矿浆输送管道泄漏准确定位方法分析
李申鹏 赵增佳 王鑫洋 林伟国
2020, 36(11): 245-247.
摘要
(
69
)
PDF
(1489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矿浆输送管道内部介质浓度变化较大时,使用固定声速泄漏定位不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声速修正的管道泄漏准确定位方法。首先,利用上游出站口的实测矿浆流量和浓度信息预测管道沿程的矿浆浓度分布;其次,推导了矿浆浓度与声速的关系模型,并利用管道沿程的矿浆浓度对矿浆中的声速进行分段修正;最后,利用修正后的声速进行泄漏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管道沿程矿浆浓度估计准确,利用修正后的声速进行定位比采用固定声速具有更加准确的定位结果。
煤泥水处理现状及燕子山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改造
薛宁
2020, 36(11): 248-249.
摘要
(
63
)
PDF
(1534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现阶段煤泥水的处理技术及设备情况,以燕子山选煤厂煤泥水系统为例,针对燕子山选煤厂煤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煤泥水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处理对策,改造处理后减少了对正常生产的影响,经济效益显著。
有限元计算在尾矿库回水井设计中的应用
朱学胜 郑伟
2020, 36(11): 250-251.
摘要
(
77
)
PDF
(1884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尾矿库回水井结构计算复杂且无法反应动力特性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静动力计算分析,并与传统结构力学计算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应用在尾矿库回水井设计中是完全可行的,计算精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可以成为尾矿库回水井结构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尾矿设施的优化设计、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310与D250牙轮钻钻孔爆破对比分析
杨刚 李海洋 张洪宇 李万涛 刘宇 于世杰
2020, 36(11): 252-254.
摘要
(
92
)
PDF
(1316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穿孔作为露天矿山生产的首道工序,在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根据矿山周围村庄居民反应,矿山爆破振动较大,虽然矿山宜采用小规模爆破,仍无法降振,且无法充分发挥310 mm孔径爆破优势。为改善司家营铁矿爆破现状,解决炮振问题,根据查阅资料,采用250 mm孔径代替原有的310 mm孔径。现场试验结果发现,减小穿孔直径后,爆破效果明显提升,爆破振动降低约32.9%,穿孔、爆破成本每年降低约403万元。该研究为其他同类矿山解决炮振问题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某矿失稳巷道的支护技术
刘凯强
2020, 36(11): 255-256.
摘要
(
60
)
PDF
(1399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矿属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随着采矿规模的增大,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条件日益复杂,矿压显现剧烈。为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针对某矿巷道的失稳机理,分析上煤层采动对下煤层巷道的影响,提出了高强稳定型支护方案,并在现场得到了成功实践。对巷道失稳原因分析表明:近距离煤层开采影响下巷道围岩结构强化的关键技术是结构补偿技术。
企业从业人员接受安全管理的思考
朱立波
2020, 36(11): 257-258.
摘要
(
72
)
PDF
(1183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事故的发生86%以上是由于企业从业人员违规作业引起的,企业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管理层动力不足,从业人员思想不够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单位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安全管理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机制和一套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是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而安全奖惩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简介安全管理的概念和安全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从业人员乐于接受管理的建议。企业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从而让员工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到他主动参与安全管理,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安全绩效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