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独山玉呈脉状产于南阳市独山辉长岩岩体内,选取干白玉、绿白玉、紫独玉、黑独玉和 多色杂玉作为代表性样品,对其进行了矿物组成和显微构造研究,并结合早期成果,探讨了独山玉的 成因、致色机理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商丹洋的俯冲作用使弧后拉张,形成了二郎坪弧后洋 盆;由于俯冲流体的交代,使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了独山辉长岩的原始镁铁质岩浆。岩浆经过堆晶 作用,形成了层状辉长岩原岩,通过早期的动力变质作用以及晚期的热液变质作用,使原岩中的矿物 蚀变、重结晶,进而形成独山玉,其颜色与矿物组成及微量元素分布相关。斜长石含量越高,平均颗 粒度越小,斑晶含量越少,结合越紧密,独山玉越透明;黝帘石含量高,独山玉呈白色;暗色矿物角闪 石、透辉石和透闪石含量高,独山玉呈黑色;微量元素 Cr3+、Fe3+、Fe2+、Ti4+及 Mn3+可分别使独山玉呈绿 色、紫色、黄色和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