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主办: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测量
物探电磁法在银山脚地区找矿中的应用
温小荣
2024, 40(05): 1-5.
摘要
(
51
)
PDF
(2561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明银山脚地区地下隐伏铅锌矿体产状,便于布置钻孔位,对矿体进行物探激电 法、高精度磁法测量。物探激电法圈定 11个激电异常,高精度磁法圈定 1个异常。运用钻孔验证,结 合区域岩矿石电磁特性证实,物探激电法在杨柳岗地层中找铅锌矿应考虑地层岩性;高精度磁法测 量可作为杨柳岗组炭质灰岩、页岩中寻找铅锌银多金属矿产的方法。钻探与高精度磁法测量在研究 区找矿效果明显,并指示出该区的找矿潜力方向。
河南沙窝镇铅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曾庆海 , 张媛, 李明 , 丁小燕 王婷婷
2024, 40(05): 6-9.
摘要
(
38
)
PDF
(9190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窝镇铅矿区是华北地台南缘东西向铅、锌、钼、金等多金属成矿带的有利地区。对矿 区区域地质和矿体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矿石特征,划分矿石类型,最后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究。 研究结果认为,矿区铅锌成矿具有热液活动多期性和多阶段性,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矿体 赋存浒湾岩组黑云斜长片岩、二云斜长片麻岩中,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圈出 4个工业铅锌矿体,矿石类 型为石英-方铅矿型铅锌矿石和大理岩-方铅矿-多硫化物型铅锌矿石 2种类型,为铅资源的进一步勘 查提供了依据。
铜陵地区金子圩铜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方志远
2024, 40(05): 10-13.
摘要
(
49
)
PDF
(1640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省铜陵市金子圩铜钼矿位于沙滩脚矿田北接触带,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铜钼矿 床。根据勘查成果得出矿体主要赋存在石炭系、二叠系下统与沙滩脚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呈脉状、 似层状产出,矿体走向近东西,倾向总体向南,铜平均品位 1.26%。矿区围岩主要发生硅化、碳酸盐 化、绿泥石化、矽卡岩化等,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矿床。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 证实了沙滩脚岩体北侧具有较好的含矿性,同时为沙滩脚矿田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辽宁胡家庙子铁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涌水量预测
蓝海洋, 孟琛琛, 张卓, 李雪松
2024, 40(05): 14-17.
摘要
(
37
)
PDF
(1775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胡家庙子铁矿开采历史悠久,形成了 3个露天采坑。随着采坑深度不断增大,目前坑底 开采境界已无法满足矿山生产需求,需对露天采坑进行合并,以扩大开采范围。现状条件下,矿区水 文地质勘查程度难以满足矿山建设及开采设计要求,为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及矿床整体科学开发, 需进一步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及抽水试验等工作手段,详细查明了矿 区各类岩层的分布和充水含水层的基本特征以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充分分析矿床充水因素,并进 行了矿坑涌水量预测,综合确定矿区勘查类型为第二类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 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北淮阳成矿带东段岩浆岩成矿特征研究
苏晓静 , 陈芳, 邱军强, 李莉娜
2024, 40(05): 18-21.
摘要
(
30
)
PDF
(2129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北淮阳成矿带中生代岩浆作用强烈,成岩与成矿具有紧密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 系,广泛发育钼、铅、锌、金等多金属矿化。通过对北淮阳成矿带东段区域基本地质特征、成矿地质作 用和成矿规律开展研究,发现该区域上白垩纪早期成矿作用以 Au、Ag、Pb、Zn等矿种为主,与之相关 的岩浆作用为高钾钙碱和钾玄岩系列的火山岩和侵入岩;而白垩纪晚期的成矿作用以 Mo成矿为主, 与之相关的岩浆作用主要为碱性深成岩。北淮阳地区进行勘察找矿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白垩纪晚 期的(石英)正长岩-花岗斑岩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基于地-电-磁联合超前探测方法的运输巷陷落柱探究
章征峰
2024, 40(05): 22-26.
摘要
(
20
)
PDF
(3441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北型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受陷落柱、断层等构造水害威胁严重。为了精确查明 陷落柱的发育形态及富水性,综合考虑地质体的地-电条件,组合一套陷落柱超前探测方法。以七五 煤业 3 上717运输巷陷落柱为研究对象,采用瞬变电磁法、并行电法、地震波进行联合超前探测,并对 物探异常区进行钻孔探查。结果表明:陷落柱在水平方向上呈类椭圆形,长轴 46.7 m,短轴 28.6 m,面 积约 946 m2。探查范围内整体富水性较弱,仅在迎头方向圈定 YC1、YC2低阻异常区,其中陷落柱局 部位于 YC2范围内。两异常区均位于 3 上煤层底板下方,主要受底板砂岩含水层影响。井下钻探揭露 陷落柱发育范围、富水性情况与物探解译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联合探查结果准确可靠,为今后类似 条件地区的陷落柱发育形态及富水性超前探测提供实践依据。
连山关地区铀矿地质钻探技术优化
王琳 , 孙祺斌, 刘忠存, 王野, 丛源鹏
2024, 40(05): 27-30.
摘要
(
20
)
PDF
(1813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连山关地区存在着地层复杂、岩石胶结松散、水敏性强等诸多不利因素,钻探施工 中存在钻孔漏失、掉块卡钻以及坍塌埋钻等问题,导致钻孔报废,降低了铀矿地质钻探施工的经济效 益。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 ZK93-1孔钻为对象,针对铀矿地质地层特性以及常用设备、泥浆等存在 的不利因素,对钻孔设备进行优化,选用 CSD-1800A型全液压动力头钻机、HQ绳索取心钻具,并配备 镦粗钻杆的 NQ绳索取心钻具,提高了钻进效率及安全性,也降低了劳动强度;选用成膜防塌无固相 冲洗液,有效降低钻孔偏斜,保证了岩矿心采取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钻探工 作提供参考依据。
云南新平米底莫铁铜矿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
黄绍明
2024, 40(05): 31-35.
摘要
(
22
)
PDF
(1694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米底莫铁铜矿床位于红河断裂与绿汁江断裂的三角区域,是不同时期构造-岩浆运动 和变质作用的产物。为探索米底莫铁铜矿床成矿规律,在总结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 上,对矿化规律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矿区出露早元古代大红山群,上覆晚三叠统盖 层,总体为浅—中等变质的钠质火山岩系,其中大红山群曼岗河组是主要的含矿层位;矿区继承了区 域构造-岩浆特征,火山喷发中心为火山气液、后期热液叠加部分,火山岩厚度自喷发中心往外逐渐 减小,矿床富集程度也随之降低;区内大红山群岩系经受了浅—中等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矿物 主要为角闪石、绿帘石、铁铅榴石、黑云母等,并伴随着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钠长石化等围岩蚀 变;矿床具有严格的成矿专属性,并受控于火山活动中心、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及地质构造,邻近的火 山机构及相似的地层岩性和近矿围岩蚀变可作为有力的找矿标志。
采矿工程
隧道周边孔切缝药包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试验
张丕云 , 王云东, 夏通买 , 李兴全, 甘会莲, 陶家龙, 王建国
2024, 40(05): 36-39.
摘要
(
25
)
PDF
(3104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勐省隧道Ⅳ级围岩掘进采用孔底连续装药爆破开挖,存在明显的超欠挖现象。为保证 一次爆破成型,减少爆破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扰动,在勐省隧道周边孔应用切缝药包水间隔装药聚 能爆破技术,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光面爆破,水间隔装药聚能爆破技术不仅 有效控制了超欠挖,形成了平整轮廓线,且周边孔单孔药量降低了 25%,孔距增加了100~300 mm,周 边孔半孔率大于 70%,节约了混凝土初喷量,避免了欠挖补炮,降低了对围岩的频繁爆破扰动。
某金矿深部矿体采矿方法优选
孙书彬, 江国建, 陆宇超, 钟生元
2024, 40(05): 40-44.
摘要
(
37
)
PDF
(1775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金矿 2#矿体采用上向水平废石充填采矿法,开采过程中预留大量顶柱和间柱,造成 资源浪费。为提升矿产资源回收率,提出了上向水平点柱式非胶结充填法、上向水平分层与进路胶 结联合充填采矿法以及预控顶分段嗣后充填法,并对比了不同采矿方法的经济技术指标,得出预控 顶分段嗣后充填法明显优于另外 2种方案。在矿山的实际应用中,试验采场可为矿山带来经济效益 2 871.27万元,2#矿体深部矿石多回收的资源量价值高达 3.67亿元,该方法为相似条件的深井矿床开 采提供参考。
不规则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应力分布特征分析
周亚菲, 王轩, 胡建, 王鹏, 徐昆昆, 黄令金
2024, 40(05): 45-48.
摘要
(
17
)
PDF
(2219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防治不规则孤岛工作面采掘期间因应力集中引起的冲击地压,以二井田煤矿 E8104 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 GDEM 数值模拟软件对 E8104工作面回采期间应力分布进行探究,分析受 回采影响的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孤岛工作面开切眼工作后两侧煤柱 应力较为集中,受动载影响易诱发冲击地压;回采至首次见方阶段时,两侧煤柱的应力集中程度明显 增大,应力值为 44.5 MPa,应力集中系数达 4.45;回采至二次见方阶段时,E8104右侧的煤柱由于宽度 加大,应力水平相对较低,但与 E8102采空区之间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直角煤柱拐点处的应力 值高于邻近位置,应力集中系数高达 5.1,开采时应注意采取防冲措施。
非煤矿山企业智慧化建设评价系统构建
孙彬彬 , 聂闻, 曾学敏
2024, 40(05): 49-53.
摘要
(
29
)
PDF
(2911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非煤矿山规模与发展程度不一,对智慧化建设情况了解不足。对非煤数字、智慧矿 山建设情况及成果进行评价时,无法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阻碍了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智慧化建设统筹 安排。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矿山生产、环境安全、可视化系统、企业管理多面评价模型,对非煤矿山 企业智慧化建设程度进行评价分析。最终对安徽省非煤矿山企业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安徽省非煤矿 山大部分仍停留在数字矿山与感知矿山阶段,仅有少数非煤矿山达到了智慧矿山阶段的结果。
非洲某大型露天矿废石运输方案研究
张恒瑜
2024, 40(05): 54-57.
摘要
(
27
)
PDF
(1997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洲某大型露天矿存在废石量巨大,排土场距离远,采场至排土场间地势陡峭、高差变化 大等问题。为了寻求一种经济、安全、高效,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废石运输方案,以当前先进且成熟的矿 山运输技术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大型露天矿的生产运行经验,研究全汽车运输和汽车+破碎站+胶带联 合运输 2个方案的可行性,并在设备和基建投资、生产运营、环境保护 3个层面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 果表明,汽车+破碎站+胶带联合运输方案较全汽车运输方案投资减少了1.05亿元,平均经营成本降低 4 729.5万元,且对环境影响更小,为矿山建设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某金属矿体充填开采对地表建(构)筑物稳定性的耦合评估
尹裕 , 黄开飞
2024, 40(05): 58-63.
摘要
(
25
)
PDF
(5533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某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对地表建(构)筑物稳定性影响,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三维 精细化建模、数值模拟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地表建(构)筑物稳定性评估的耦合方法。结果表明:采 用充填法开采,地表整体为均匀沉降,对地表建(构)筑物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最大主应力随回采步骤 的增加呈多项式增长趋势,最小主应力呈线性增长;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矿区地表变形值及质点振速 均小于相关规程要求的临界值;各塑性区范围均较小,充填开采可有效避免拉伸、剪切破坏区域进一 步扩大;矿体回采使得矿体正上方地表呈锥状下沉,矿区地表变形值均远小于规范中的临界变形值。 地下开采不会对地表建(构)筑物产生影响。
某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张建红
2024, 40(05): 64-67.
摘要
(
20
)
PDF
(1669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采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时,受构造应力和采动影响,采场煤壁和顶板常出现片帮、冒顶 现象。某综采工作面过火成岩和断层构造期间,顶板破碎,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通过分析顶板事 故原因和注浆加固作用机理,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条件,对工作面冒顶片帮严重区域采取马丽散化学 注浆加固、充填方案。实践证明,通过对构造破碎带区域的注浆充填、加固,改善了采场破碎煤岩体 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煤体的整体性,工作面最大片帮深度由 1.8 m降低至 0.4 m,最大冒顶高度由 2.9 m 降至 0.6 m,提升了工作面回采安全性和高效性。
某铜矿通风系统优化
罗亚楠, 支学艺
2024, 40(05): 68-71.
摘要
(
31
)
PDF
(2165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山生产中,通风系统扮演着关键角色,直接影响工作面环境的安全性。以银山铜 矿为背景,针对-358,-458 m 中段的通风系统,通过现场调查和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与分 析。结果发现,该铜矿存在-358 m 铅锌老系统风机通风效果不明显,-458 m 中段采区通风困难,通 风构筑物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建立 Ventsim三维仿真系统模型,制定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完善通风 构筑物,并对实施方案优化效果进行模拟。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风速合格率为从原来的 35.6%提高到 73.7%,作业面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该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矿山面临的通风与环境问题,为类似 矿山提供了经验。
中深部孤岛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贺富领, 杨亚威
2024, 40(05): 72-75.
摘要
(
29
)
PDF
(1925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存在围岩变形严重、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以某矿 5103回 风顺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综合确定护巷煤柱最佳宽度为 6 m;提出顶板围岩浅部基础 层、中部承载层和深部强化层多圈层高效支护技术,以长锚杆+柔性锚杆+长锚索为主形成多圈层承 载结构。通过在 5103回风顺槽进行工业试验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良好的安全、经 济效益,可为相似条件下孤岛工作面的开采提供借鉴。
金川三矿区东部贫矿探采结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罗静 , 曹斌
2024, 40(05): 76-79.
摘要
(
22
)
PDF
(1670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因矿山基建不具备探矿工作条件,造成矿体形态无法准确把握,影响矿山回采 等问题,以金川三矿区东部贫矿首采 1330分段为例,选取探采结合技术,以采准工程为先导并辅以地 质勘探工程,通过取样化验分析、地质编录等手段,对东部贫矿地质界线变化、矿体规模形态、夹石带 形态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探采结合技术能够有效探明地质界线变化情况,更 正矿体规模形态及夹石带形态,提升出矿品位,获得较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岩土工程
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王治峰
2024, 40(05): 80-84.
摘要
(
17
)
PDF
(2567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三道沟煤矿 8521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矿井的矿压显现规律 进行研究,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固支梁和悬臂梁模型,确定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 距分别为 104.91和 19.90 m。基于覆岩浅埋结构性质,建立短砌体梁和台阶岩梁模型,确定支护阻力 分别为 5 624和 14 461 kN;利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井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实测分析,确定工作面初 次来压步距 106 m,周期来压步距 16.8 m,月平均次数 11次,平均支架载荷 37.5 MPa,支承压力主要分 布于工作面中部区域。研究结果证明了来压步距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确定了浅埋深条件下覆 岩结构呈现短砌体梁结构和台阶岩梁结构的破断特点,可为矿井生产提供依据。
基于不同荷载下的某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
王辉林
2024, 40(05): 85-88.
摘要
(
22
)
PDF
(3718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某露天矿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对边坡稳定性进 行了分析计算,设置了自重、自重+爆破振动力、自重+地震力 3种不同荷载条件,并通过其剪应变分布 特征及位移分布特征来反映边坡的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荷载条件下,模型的区域剪应变值 均在可控范围内,且 X、Y方向的大部分区域位移值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模拟结果来看,露天边 坡整体稳定性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发生大面积边坡滑动及失稳情况,但建议矿山开采过程中加强对 边坡的监测预警以保证矿山安全生产。
某矿山排土场安全风险分析及综合回采利用
张默 , 陈朗 , 吕淑宁, 曹作忠
2024, 40(05): 89-92.
摘要
(
29
)
PDF
(2872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水平应力巷道宽高比对围岩变形影响研究
李晓旭 , 杜俊文, 刘旭东, 张耀耀 , 石蒙
2024, 40(05): 93-96.
摘要
(
24
)
PDF
(2581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高水平应力巷道宽高比对围岩变形的影响,以某矿 4210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 用 FLAC3D软件,模拟巷道宽高比对围岩应力状态、剪切破坏程度和位移量变化的作用。模拟结果表 明,高水平应力作用下,巷道宽高比越大,围岩应力集中程度越小且不容易出现拉应力,分布更为合 理,顶板剪切应变集中范围更小;剪切应变较高区域主要集中于两顶角位置,相对孤立,对顶板的剪 切效应较低;顶板位移随宽高比变化不敏感,而两帮的位移随着宽高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减小的幅 度比较大。现场应用后,巷道围岩没有发生明显变形和离层,稳定性程度大大增强。
某大型排土场优化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张小东, 关晓锋, 卢敬标, 刘星
2024, 40(05): 97-99.
摘要
(
21
)
PDF
(1912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露天矿山排土场作为接纳废石的场所,是组织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项永久性工程建筑。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对某大型排土场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扇形排土展开方式,将台阶标高改为 160, 195,240,285,330 m,结合 2种方法对排土场的结存排土容积进行比较,并根据极限平衡分析法计算 排土场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较原设计 0.996 5亿 m3,优化后新增排土容积 0.732 4 亿 m3,且排土场 各剖面边坡稳定性系数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基于岩体结构面识别技术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刘星 , 卢敬标 , 张思远
2024, 40(05): 100-104.
摘要
(
36
)
PDF
(1912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构面是影响岩体边坡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某露天 采场边坡的三维实景模型,结合边坡岩体结构三维识别系统(RMV3D),对岩体结构面进行快速准确 地识别。通过对边坡的结构面统计分析,识别出 3组优势结构面,其中以 J1和 J2为主。基于结构面 分析结果,建立了边坡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型。结合有限元模拟,探讨了不同结构面组合模式对 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面的存在导致边坡底部水平应力增大,位移明显增加,对边坡稳 定性有不利影响,顺层结构面的存在更易引起滑移变形;2种结构面组合模式下,边坡应力应变特性 与单一顺层结构面边坡基本一致。
落石冲击力评定模拟试验及PFC2D数值模拟
黄薇 , 刘韬
2024, 40(05): 105-108.
摘要
(
18
)
PDF
(1819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落石冲击力的大小对山体防护结构的设计和落石灾害预防至关重要。基于不同规范 冲击力计算公式的模拟试验研究,发现单体落石的冲击力大小随着落石质量、下落速度的增大呈非 线性增加,且落石质量比下落速度对落石冲击力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 PFC2D数值模拟及国内不同 规范冲击力计算公式运算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物理试验中实测的最大冲击力与 PFC2D数值模拟结果 同《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试行)》(T∕CAGHP 066—2019)和《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地质灾 害防治设计规范》(SY/T 7040—2021)中公式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对于质量超过 2.4 kg的小尺度单 体落石,计算的冲击力值建议增加 30%。
矿物加工工程
矿用多功能类砂岩质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试配试验
周雷强 , 司马珂冰, 李昊 , 李佳
2024, 40(05): 109-114.
摘要
(
22
)
PDF
(2784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水泥、砂岩碎渣、石英砂等原材料不同配比时胶结类砂岩质材料强度的变化规 律,辅助少量添加剂配制具有一定透水性能的矿用多功能混凝土,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将原材料制 备成不同配比的标准圆柱体试样,并借助 YAW-150B全自动液压试验机开展了轴向压缩力学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砂岩废渣与水泥比和砂胶比 3个因素都会对试件的强度产生影响。当渣泥比 和砂胶比一定时,水灰比由 0.39 增至 0.51 的过程中,试件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水灰比为 0.42 时,试件强度达到最大,随着水灰比继续增大,类岩质试件的强度逐渐减小。渣泥比与类岩质材料的 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砂胶比由 0.3增大到 1.5的过程中,试件强度缓慢提升,砂胶比为 0.9时的试件强 度达到最大,随后试件强度随砂胶比的增大而快速下降。同时研究得出,研制的矿用类砂岩质混凝 土的透水性与其厚度呈负相关关系,可为充填采矿时采场封闭墙厚度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
河北某铁矿塔磨机粗磨磨矿指标优化研究
吕虹序 王子扬 侯英 陈鹏 李晨 邹存存
2024, 40(05): 115-118.
摘要
(
32
)
PDF
(1967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某铁矿为了降低塔磨机磨矿能耗,以高压辊磨机粉碎后的预选精矿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塔磨机磨矿操作参数对磨矿指标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操作参数为磨矿时间 240 s,螺旋搅拌器转速 320 r/min,介质充填率 20.77%,磨矿浓度 65%,料球比 0.15,介质配比(?8 mm 钢球质量占比)100%;在最优参数下,获得了磨机-0.074 mm利用系数为 0.916 t/(m3?h)和磨矿能耗为 42.82(kW?h)/t的磨矿指标,优化后磨机-0.074 mm利用系数提高 1.55%,磨矿能耗降低 11.58%。该研 究结果可为塔磨机磨矿能耗的降低和磨矿操作参数的选取提供有益参考。
南芬选矿厂综合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李庚辉 , 任晓行 , 张婉悦, 余建文
2024, 40(05): 119-123.
摘要
(
40
)
PDF
(2408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芬选矿厂为实现综合尾矿的回收利用及为合理选择选矿工艺及参数提供参考,以综 合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 MLA矿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了尾矿矿物学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综合 尾矿全铁品位为 9.64%,铁主要以赤、褐铁矿的形式存在,分布率为 63.49%;其次以磁铁矿的形式存 在,分布率为 12.20%;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镁铁闪石、绿泥石和透闪石,其他矿物含量少。磁、赤铁 矿的嵌布粒度-75 μm含量占 85.71%,单体解离度为 63.88%;其中,单体的磁、赤铁矿包裹少量石英, 被包裹的磁、赤铁矿则主要被石英等矿物包裹,富连生体中含有较多的石英和少量的菱铁矿。
甘肃某细粒铅锌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杨俊龙, 黄雪雄, 郭艳华
2024, 40(05): 124-127.
摘要
(
29
)
PDF
(2172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某铅锌矿中铅品位为 0.74%,锌品位为 3.72%,为了实现该矿产资源的高效回收利 用,针对铅锌矿物嵌布关系紧密,粒度较细,造成铅锌精矿互含量较高,影响浮选指标的问题,在原矿 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 4种不同方案的工艺流程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铅锌优先浮选— 铅、锌粗精矿均再磨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的铅精矿铅品位为 58.42%,铅回收率为 79.95%,锌精矿锌 品位为 56.27%,锌回收率为 93.05%。相较于方案 2,锌精矿锌品位提高了 3.03个百分点,锌回收率提 高了 2.75个百分点;相较于方案 1现场生产工艺,铅、锌主品位提高,铅、锌互含量显著降低,锌回收率 提高了 4.15个百分点。
新疆某难选碳酸盐型萤石矿选矿试验
荆正强 , 胡瑞彪 , 张建刚, 张璐
2024, 40(05): 128-132.
摘要
(
28
)
PDF
(2364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某难选碳酸盐型萤石矿中方解石含量高达 53.46%,萤石含量为 34.31%,萤石与方 解石和石英等脉石矿物紧密交生,嵌布关系复杂,难以分离萤石和方解石。为了高效利用该难选碳 酸盐型萤石矿,通过试验确定采用酸化水玻璃、栲胶 LAB、聚环氧琥珀酸 PESA和硫酸铝为抑制剂,耐 低温型乳化油酸类药剂 YS-3 为捕收剂,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68% 的条件下,闭路试验获得了 CaF2品位为 97.84%、回收率为 80.05%的萤石精矿,为碳酸盐型萤石矿的选矿工艺提供了技术参考。
某磁铁矿磨前湿式预选抛尾工艺试验
刘曙 , 黄雯, 王万平, 沈进杰, 姚灯磊, 苏康, 黄秋菊, 彭小敏, 廖有朋
2024, 40(05): 133-136.
摘要
(
35
)
PDF
(1985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某选厂为了减少入磨矿石量,提高入磨矿铁品位,采用预先筛分—高压辊磨— 检查筛分—湿式粗粒磁选预选工艺进行抛尾,预选精矿通过阶段磨矿—阶段磁选—淘洗流程进行 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将试样细碎至-3 mm 时,抛尾产率为 31.41%,预选尾矿全铁品位为 7.31%, 磁性铁品位为 0.67%,预选精矿全铁品位为 52.46%,磁性铁品位为 49.28%,磁性铁回收率为 99.38%;在最终磨矿细度为-0.074 mm90% 时,可获得全铁品位为 68.12%、硫品位为 0.265%、全铁回 收率为 85.76%的铁精矿;该工艺减少了高压辊磨机的循环负荷,同时抛尾效果明显,获得了较好的铁 精矿指标。
峨口铁矿石高压辊磨粉碎产品粒度特性研究
许辉
2024, 40(05): 137-140.
摘要
(
35
)
PDF
(1901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峨口铁矿为了提高磨矿作业效率,降低选厂生产成本,对峨口铁矿细碎产品开展了高 压辊磨辊面压力、辊面速度和含水率 3种影响因素的条件试验研究,并采用 R-R 粒度特征方程对高 压辊磨机粉碎产品的粒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粒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辊面压力、辊面速度 和含水率的增加,3 种影响因素不同条件下的辊压产品的均匀性系数 n 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由均匀性系数可知,当辊面压力为 5.5 MPa、辊面速度为 0.524 m/s、含水率为 1% 时的辊压效果最佳, 辊压产品均匀性系数最大,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在 3种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下进行闭路辊压试验,结 果表明,辊压产品中-1 mm 含量达到 69.99%,此时单位通过量为 25.10 t/h,比功耗为 1.88(kW·h)/t, 增加高压辊磨后,矿石变得更易磨,降低了后续磨矿的作业能耗。
梅山降磷弱磁选工艺优化试验
甘茂武 , 欧张文
2024, 40(05): 141-144.
摘要
(
23
)
PDF
(2338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梅山矿业为了提高弱磁工序的选别精度,达到提质降硅的目的,针对原矿品质下降的 问题,进行了弱磁给矿浓度、磁场强度等优化试验,并对产品粒度进行了筛析。试验结果表明:将弱 磁工序给矿浓度降至 30% 以下,弱磁精矿杂质 SiO2含量小于 3.97%,在合理区间内;粗选磁场强度 优化为 36 kA/m,扫选磁场强度优化为 160 kA/m,有利于弱磁选提质降杂;优化后获得了产率为 45.16%、TFe 品位为 66.37%、SiO2 含量为 2.06% 的弱磁粗选精矿,以及产率为 4.37%、TFe 品位为 53.04%、SiO2含量为 9.84%、TFe 回收率为 4.96%、SiO2回收率为 3.37% 的弱磁扫选精矿;弱磁粗选精 矿和扫选精矿中+0.25 mm 粒级含脉石矿物多,需对+0.25 mm 粗粒精矿进行再磨再选,降低铁精矿 SiO 2含量,以达到提质降硅的目的。
陕西某铁矿选厂扩产节能改造实践
陈少学 , 黄新, 王彦, 刘小正
2024, 40(05): 145-148.
摘要
(
29
)
PDF
(2159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芬选矿厂磨选系统工艺流程试验
肖启飞
2024, 40(05): 149-151.
摘要
(
31
)
PDF
(2113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磨选工艺流程选择和设备选型提供数据支撑,南芬选矿厂针对生产运行中存在 的磨选工艺流程与现有处理矿石粒度不匹配的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建磨选系统 处理的高压辊磨-3 mm湿抛精矿开展了试验室磨选工艺流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段磨矿细度 为-74 μm64.70%,二段磨矿细度为-43 μm78.21% 的条件下,通过阶段磨矿—弱磁选流程,获得了产 率 33.63%、TFe 含量 68.02%、mFe 含量 66.42%、TFe 回收率 79.41%、mFe 回收率 98.23% 的弱磁精矿, 获得了满意的试验指标。
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
张振华
2024, 40(05): 152-156.
摘要
(
45
)
PDF
(2226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提高绿色矿山建设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针对绿色矿山建设评估的复杂性 和难以准确量化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变权可拓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绿色矿 山建设评估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了矿区环境等 6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 26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多 层次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体系;再利用盲数理论改进传统定性指标赋值方式,基于变权重理论,对指 标常权进行了修正,根据可拓原理,通过计算综合隶属度,确定绿色矿山的建设等级。某金矿工程应 用实例绿色矿山建设评估结果表明:该金矿绿色矿山建设等级为“良”,与模糊综合和灰色聚类模型 评价结果相对比,3种评价模型结论一致,且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该模型在绿色矿山建设评估 方面具有适应性,可为绿色矿山建设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还原浸出试验
王福元, 余浔, 王立刚 , 陈少学, 张帆, 周峰
2024, 40(05): 157-160.
摘要
(
23
)
PDF
(1808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铜、钴品位分别为 3.93% 和 1.52%,矿石氧化率高,含碳酸盐脉 石矿物少,磨矿解离效果好,适宜采用原矿直接酸性搅拌浸出工艺回收铜、钴。为了经济高效地回 收该矿石中的铜、钴资源,从影响酸耗和浸出率多因素开展了还原浸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磨矿细度-0.074 mm70%、亚硫酸钠用量 32 kg/t、七水硫酸亚铁用量 15 kg/t、液固比 3∶1、浸出时间 5 h、pH 值 1.3~1.5 的优化条件下,可获得铜浸出率 97.84%、钴浸出率 95.37%、脉石酸耗 35.80 kg/t、 总酸耗 119.54 kg/t的技术经济指标,还原酸浸工艺有效地回收了该矿石中的铜、钴资源。
攀西某钒钛磁铁矿重选尾矿再回收试验
赵刘阳, 王祥波, 吴登平, 喻新灵, 王洪
2024, 40(05): 161-163.
摘要
(
32
)
PDF
(2049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攀西某超低品位钒钛磁铁矿为了回收利用总尾矿中的钛资源,在尾矿性质研究的基础 上,进行了重选尾矿再回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尾矿通过强磁选—分级—弱磁选工艺,可得到全铁 品位为 19.07%、TiO2品位为 18.25% 的入浮矿样;对入浮矿样开展脱硫—1 粗 3 精开路浮选,可得到 TiO 2品位 47.27%、TiO2回收率 70.78%的合格钛精矿,同时分级后的粗粒级矿物通过重选工艺,在摇床 床面精矿与尾矿的截取比例为 2∶8的条件下,可获得精矿产率为 6.46%、全铁品位为 13.41%、TiO2品 位为 8.83%的钛原料,能够并入主系统对其中的钛金属进行再次选别回收,以获得更高的钛资源综合 利用率。
云南金厂河铁矿石高效节能选矿工艺试验
谢恩龙, 王忠应, 姜亚雄, 陈艳平, 高起方, 周东云
2024, 40(05): 164-167.
摘要
(
24
)
PDF
(2129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金厂河铁矿为合理开发利用全铁品位 30.47% 的铁矿石,确定有效的选矿工艺流 程,针对矿石中有用铁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且与脉石矿物紧密共生,导致矿石难以高效抛废的问题, 在碎选工艺引入了高压辊磨超细碎选择性碎解技术,并与常规破碎(-10 mm)湿式磁选预选抛尾工艺 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磁性铁回收率相近的情况下,采用高压辊磨—湿式预选工艺抛 出的尾矿量明显提高,高压辊磨湿式预选精矿分别采用两段阶段磨矿—单一磁选工艺和两段阶段磨 矿—磁选—磁选柱分选工艺,最终获得的分选指标相近,基于降本增效及节能减排的目标,推荐高压 辊磨—湿式磁选—两段阶段磨矿—磁选—磁选柱分选工艺,作为该铁矿石的原则选矿工艺流程。
四川里伍铜矿选铜尾渣工艺矿物学研究
傅开彬, 邓永斌, 付华洪, 刘琪
2024, 40(05): 168-171.
摘要
(
16
)
PDF
(2511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查清四川里伍铜矿选铜尾渣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指导里伍铜矿选矿厂进行生产工艺 改进和优化,采用化学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选铜尾 渣中的元素含量、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矿物嵌布粒度及矿物单体解离度等。研究结果表 明:选铜尾渣中的 CuO 含量为 0.14%,ZnO 含量为 1.35%,Fe2O3含量为 19.33%;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黄 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含少量斑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方解石及少 量绿泥石;锌以硫化锌为主,含量为 83.93%,其他形式存在的锌占 7.57%;硫以磁黄铁矿为主,含量为 81.98%;随着矿石粒度的减小,磁黄铁矿和铁闪锌矿单体解离度增加,为此,提高选铜尾渣的磨矿细 度,有利于提升选铜尾渣中锌和硫的分选效率。
不连沟煤矿煤矸石中分选高岭岩试验研究
徐海珍
2024, 40(05): 172-174.
摘要
(
24
)
PDF
(1927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煤矸石的多用途资源化利用,以不连沟煤矿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煤矸 石的理化特性,确定高岭岩在煤矸石中赋存状态的基础上,探讨了煤矸石分选高岭岩的理论与方法, 并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高岭岩煅烧高岭土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图像 识别和物质识别的智能干选及风力分选技术,可以从煤矸石中有效分选出高岭岩,高岭岩煅烧高岭 土过程中,在煅烧温度为 1 000 ℃、煅烧时间 3 h的条件下,高岭土产品的白度可达 84%,可满足二级 白度高岭土的工业应用要求。
某含铁铜尾矿回收微细粒弱磁性铁试验研究
王刚
2024, 40(05): 175-178.
摘要
(
28
)
PDF
(2413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铜尾矿中含铁 29.38%,经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这些铁主要赋存在赤铁矿和褐铁矿 中,它们粒度细小,磁性较弱,且部分铁矿物嵌布关系复杂。为了经济有效地回收这些铁矿物,并针 对该类含铁矿物回收过程中存在的回收率低、精矿品位低的难题,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 表明:在粗选磁感应强度为 1.6 T,粗精矿磨矿细度为-0.074 mm78%,精选磁感应强度为 1.0 T的条件 下,采用强磁粗选—粗精矿再磨再选工艺流程,可获得铁品位为 60.01%,铁回收率为 36.10% 的铁精 矿,实现了该尾矿的资源化再利用。
国外某铁矿石浮选尾矿综合利用工艺试验
李杰 , 陈红兵 , 王帅 , 刘军, 陈洲
2024, 40(05): 179-181.
摘要
(
28
)
PDF
(2013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某铁矿浮选尾矿全铁品位为 11.70%,SiO2含量为 81.27%,主要含铁矿物为赤褐 铁矿,分布率为 95.38%,其次为磁铁矿,分布率为 2.05%。为了高效综合利用该铁矿浮选尾矿,在 研究矿石性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强磁粗选—磨矿—强磁精选—1 粗 2 扫反浮选联合工艺,在强磁粗选和精选磁场强度均为 954.93 kA/m,强磁粗选精矿磨矿细度为 -0.076 mm90%,反浮选调整剂NaOH用量 1 000 g/t,抑制剂淀粉用量 500 g/t,捕收剂十二胺用量 200 g/t 的条件下,最终获得了全铁品位 64.98%、铁回收率 85.33%的合格铁精矿。
材料·装备
固废基复合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薛阳倩 , 王亚超, 赵江平
2024, 40(05): 182-185.
摘要
(
26
)
PDF
(2370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硅石矿加工过程中废料的利用率,选用硅灰为基料,与植酸锌和硼酸复配,制备 硅灰基复合涂料,通过色差仪、锥形量热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加速老化不同时间后复合涂层 的抗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植酸锌-硼酸-硅灰基复合涂料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能力,经 14 d老 化后,植酸锌-硼酸-硅灰基涂层的颜色变化最小,且涂层表面的泛白现象明显改善;与硅灰基涂层和 植酸锌-硅灰基涂层相比,老化后植酸锌-硼酸-硅灰基复合涂层热释放速率峰值的增幅有所降低,该 研究为固废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快掘工作面气柱式钻机超前探查应用
胡文斌, 赫连腾, 张丰涛
2024, 40(05): 186-189.
摘要
(
29
)
PDF
(1796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黄陵一号煤矿 632回风半煤岩巷道掘进过程中超前探查滞后制约生产的问题, 采取现场调研、理论分析与方案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快掘工作面气柱式钻机超前探查作业的 2 种施工方案,并进行了技术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MS1-4000/55型钻机受智能快掘设备空间影 响,致使允许通过空间距离不够,钻机不能移至工作面区域进行超前探查,进而制约生产;采用 ZQJC- 850/10.7S型气动架柱式钻机不受空间影响,可以随时进行超前探查作业,保障超前范围满足掘进要 求。气柱式钻机超前探查应用效果已经在 632快掘工作面得到了良好的验证,同时研究结果为类似 矿井制定探放水措施提供了依据,对快速掘进,灾害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机制砂对喷射混凝土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唐斌, 陈清运, 梅林芳, 向柳, 邵春悦, 石啸天, 魏敬芮
2024, 40(05): 190-195.
摘要
(
20
)
PDF
(3386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金山店铁矿机制砂为研究对象,对 2种不同种类母岩机制砂分别开展 X射线衍射试 验、筛分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并与黄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母岩为火成岩的机制砂喷射混凝 土抗压强度最高,黄砂次之,沉积岩最低;长石含量是影响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其次矿物 的结晶结构和晶粒大小也影响机制砂强度;沉积岩机制砂母岩强度高、细度模数大,机制砂混凝土抗 压强度与黄砂混凝土相比降低了 14.4%;建议选用长石含量高,抗压强度适中的岩石制备的机制砂来 作为井下喷浆用砂。
自膨胀填塞体在梅山铁矿上向中深孔爆破中的试验研究
钟裔禄 , 李润然
2024, 40(05): 196-198.
摘要
(
30
)
PDF
(3267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上向中深孔爆破缺乏合适的填塞材料,导致炸药能量利用率低、爆破效果差的问 题,研发了一种兼具高强度和强膨胀压的自膨胀填塞体。自膨胀填塞体具有在钻孔内膨胀和硬化的 特性,理论上能延长爆生气体作用时间,提高爆破能量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炮泥填塞,自 膨胀填塞体填塞炮孔的爆破振动速度更高,大块率和块度峰值降低,表明其作用于岩体的炸药能量 更高。此外,自膨胀填塞体能有效抑制孔口爆破能量集中对眉线的破坏作用,有利于保护眉线。自 膨胀填塞体体积小,填塞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代县矿业110 kV老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及实践
周泽文, 李世龙, 姚军伟, 周彦君
2024, 40(05): 204-207.
摘要
(
24
)
PDF
(1906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代县矿业 110 kV老式变电站精益化管理,提高设备监控强度,加强运维管理 细度,针对变电战运维管理模式陈旧,大量工作仍需人工手动操作,现场操作人员频繁往返等问题, 采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一体化平台系统构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对变电站进行了一系列智能 化改造。改造后,110 kV变电站实现了远程集控、区域维检、无人值守等功能,有效提高了变电站的 自动化控制水平,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安全·环保
贵州钼镍矿山尾矿资源调查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
刘亚彬, 曾芳
2024, 40(05): 208-212.
摘要
(
31
)
PDF
(2731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对贵州钼镍矿山尾矿进行有效的防治管理,针对钼镍矿山尾矿资源开展了调查及 取样分析,结合前人对尾矿堆周围重金属污染程度、黑色页岩风化与重金属污染之间的关系等分析 研究成果,对尾矿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钼镍矿山尾矿堆周围土壤中重金 属 Cd、Ni、As、Zn含量超标,与黑色页岩中重金属含量高背景相对一致,重金属 Cd含量最高超标 7.7 倍,远高于黑色页岩中 Cd的含量,可能存在其他来源;鉴于重金属 Cd本身生物活性较高,迁移性较 强,易进入土壤溶液并被农作物吸收的特性,建议在钼镍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和环境修复 中,应重点关注重金属 Cd的污染。
某磷矿立井井筒掘进防治水优化分析
冯冬 , 赵青 , 杨胜贤
2024, 40(05): 213-217.
摘要
(
29
)
PDF
(1850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大型磷矿立井井筒掘进过程中遇灯影组白云岩含水层,存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涌 水量大、井筒建设施工困难等问题。采用地面、工作面预注浆,对井筒浇注接茬处细小水点采用壁后 注浆综合治理措施;采用现场注浆试验,对注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从+616 m工作面开始调整孔 间距、钻孔角度,将钻孔数量由 21个调整为 23个,同时将开孔角度调整为 4°,调整后开孔间距 0.74 m, 终孔间距 2.13 m,落孔圈径 14.966 m。结果表明,一序孔单孔注浆量更大,二序孔涌水量降低了 82%; 对细小裂隙进行封堵,减小工作面涌水量,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获得了较好的注浆堵水效果,为类 似大水矿山提供参考。
绥宁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实践
李子超 , 黄超刚
2024, 40(05): 218-212.
摘要
(
33
)
PDF
(1487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探索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和修复治理对策,以绥宁县历史遗留废弃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绥宁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存在地形地貌景观破 坏、土地资源占损、生物多样性破坏、地质环境隐患等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对不同图斑采取了地 形地貌景观修复、土地资源恢复及修复、矿山植被恢复、矿山地质环境隐患治理、监测与后期管护等 针对性的修复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梅山铁矿井下矿仓修复技术应用
黄锦坤 , 潘军义, 秦国保
2024, 40(05): 225-229.
摘要
(
25
)
PDF
(2262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井下矿仓是矿石运输的咽喉,在使用底侧卸式矿车卸矿时,矿石会对矿仓基础造成冲 击,经常导致矿仓中部区域基础表面的保护衬板及基础受到破坏。为了确保矿仓修复施工安全,针 对施工中出现的废旧衬板和基础拆除困难、矿仓修复后使用周期短等问题,改进了施工工艺。采用 控制爆破技术拆除废旧衬板和基础,减小矿仓修复的劳动强度,缩短施工工期;使用新材料替代浇筑 混凝土,提升矿仓周期使用寿命。实践表明,工艺改进后效果明显,对其他矿山类似的修复施工具有 借鉴作用。
白云鄂博矿区土壤重构及植被恢复试验研究
周瑞, 杨昭, 武丹, 张丽, 牟英杰, 赵越
2024, 40(05): 230-234.
摘要
(
28
)
PDF
(5362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白云鄂博矿区固废资源化利用及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针对矿区气候条件特 殊,高寒、干旱、多风、缺少治理表土等问题,研究利用矿区尾砂和污水处理厂发酵污泥为原料进行土 壤重构试验,并探究不同配比的重构土土壤特性和其中植物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矿区 尾砂和污水处理厂的发酵污泥可制备重构土,随着污泥含量的提高,重构土土壤容重有效降低,有机 质含量明显提高,土壤中的 N、P等营养元素含量提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的恢复。
实用技术
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灰岩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分析
赵文环 , 陈剑 , 周泽卿
2024, 40(05): 235-239.
摘要
(
19
)
PDF
(2110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善灰岩的破岩效率及能耗,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开展围岩一维动静组合加载 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应变率、轴压梯度对灰岩的动态抗压强度、能量利用率以及破坏的影响。结果表 明,当轴压一定时,灰岩试样在冲击荷载条件下的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大呈线性增加趋势; 相同应变率条件下,灰岩动态抗压强度随着轴压的增大而增大,但轴压超过一定的阈值之后,强度开 始减小;不同轴压下灰岩的透射比率随着入射能的增加均呈现出指数减少趋势;轴压一定时,加载应 变率越高,能耗密度越大,灰岩的变形越迅速,二者呈现出线性增加关系。在应变率相近的条件下, 适当地增加轴压会使能耗密度明显降低,但过大轴压会加大能耗密度,因此破碎灰岩时,应考虑轴压 和冲击荷载的综合作用。
山东某磁铁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
刘汉青, 涂光富, 孙丁丁, 张庆博, 刘聪
2024, 40(05): 240-242.
摘要
(
19
)
PDF
(1786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验证山东某磁铁矿石在中关铁矿选矿工艺流程中选别利用的可行性,在矿石性质研 究的基础上,对该铁矿石进行了可磨可选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中关铁矿石为标准矿石,当 磨矿细度为新生-0.074 mm粒级含量占 50%时,山东某铁矿石的相对可磨度系数为 1.20,较中关铁矿 石难磨;当山东某铁矿石的磨矿细度为-0.074 mm82.18% 时,经单一弱磁选,可获得产率 72.72%、铁 品位 66.28%、铁回收率 97.08%的满意指标,但铁精矿中的硫含量较高,为 0.69%,需进一步处理,该试 验结果可为在中关铁矿选矿工艺流程中选别利用山东某磁铁矿石提供参考依据。
陶瓷球联合塔磨机在安徽龙桥矿业铜硫分离工艺中的应用
杨会兵
2024, 40(05): 243-245.
摘要
(
24
)
PDF
(1921KB)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降低龙桥矿业公司选矿厂浮选生产成本,改善精矿过磨,提高浮选指标,针 对选矿厂铜硫分离粗精矿再磨机能耗高、精矿过磨严重的现状,采用新型低耗的塔磨机替代原溢流 型球磨机,并使用纳米复合陶瓷球作为磨矿介质。工业应用实践表明:采用塔磨机和陶瓷球磨矿,铜 作业回收率提高了 2.15个百分点,在进一步降低能耗的同时,改善了精矿过磨程度,提高了浮选工艺 指标,每年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 96.8万元。
安徽省某铁矿石选矿工艺试验
梁菁菁
2024, 40(05): 246-248.
摘要
(
32
)
PDF
(1876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安徽某混合型铁矿石资源,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 1次磨 矿弱磁选流程和阶段磨矿、阶段弱磁选流程 2种工艺流程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磨 矿、阶段选别单一弱磁选流程,可获得产率 13.02%、全铁品位 68.10%、全铁回收率 46.73%的合格铁精 矿,试验指标较好,可为该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