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现代矿业》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
扫码分享
主管主办: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评价指标
被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广告服务
杂志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21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论坛
金属矿采矿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技术对策
王运敏
2011, 27(1): 1-14.
摘要
(
16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我国金属矿山资源目前的形势,近10 a我国金属矿山的投资、开发现状及我国金属矿山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从9个方面论述了我国金属矿采矿工业应采取的技术对策。
采选工程
白象山铁矿富水巷道遇断层防水岩柱留设研究
吴纪修, 贺可强, 尚玉虎, 贾圣君, 薛倩冰
2011, 27(1): 15-18.
摘要
(
15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及弹塑性极限平衡理论,以白象山铁矿-390-1#穿脉与导水断层交汇处为工程背景,建立穿脉巷道遇大倾角导水断层数值模型,研究在不同侧压力系数条件下防水岩柱的留设宽度,探讨和研究在巷道开挖扰动下围岩系统的应力及应变场变化规律以及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和突水风险性的影响规律。
基于二分法优化理论矿体开采安全顶板厚度的预测研究
何伟, 叶振华, 刘培正, 熊贤亮
2011, 27(1): 19-21.
摘要
(
17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顶板厚度是顶板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时对应的厚度,采用二分法优化理论,对冶山铁矿下部盲矿体开采留设不同厚度尺寸的顶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安全顶板厚度,在保证矿体安全回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回收了矿产资源。
大冶灵宝铁矿采场稳定性综合分析评价
张青青, 欧阳治华, 陈平, 龚剑
2011, 27(1): 22-25.
摘要
(
14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RMR及Q系统岩体分类方法对灵宝铁矿采场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运用ANSYS软件综合评价采场细部稳定性数值分析的结果及该矿采场的稳定性。分析得出该矿在当前条件下采场稳定性良好,为安全回采矿区残留矿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DIMINE软件的爆破设计
肖英才, 王李管, 朱明海, 李宁
2011, 27(1): 26-29.
摘要
(
18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DIMINE 矿业工程软件,建立某铁矿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爆破设计。认为建立在DIMINE软件基础上的三维数字模型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形象、直观、准确、动态的图形数据,能够满足矿山生产的实际需要。
炸药爆速直径效应的实验研究
肖定军, 蒲传金, 李毅
2011, 27(1): 30-32.
摘要
(
18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PX-RS数字式高速摄相机对在相同起爆能量条件下,不同直径药卷的爆轰过程进行了拍摄,拍摄图片清晰地捕捉到了爆轰产物的径向膨胀过程。通过对拍摄图片的处理,计算出了药卷爆速值,得出了该种炸药爆速直径效应规律。
某铀矿石微生物浸铀粒度试验
袁保华, 孙占学, 李学礼, 翟东亮
2011, 27(1): 33-35.
摘要
(
14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铀矿石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粒度为5.0~0.1 mm,10~0.1 mm,15~0.1 mm的铀矿石在相同条件下的微生物浸铀效果。通过对比总浸出率、总酸耗、泥化与结垢等确定了理想的微生物浸铀粒度。结果表明,3种试样均能取得90%以上的浸出率,10~0.1 mm试样经济技术指标最优。
低温拜耳法赤泥磁选提铁试验研究
周凯
2011, 27(1): 36-38.
摘要
(
13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三种不同磁选流程回收低温拜耳法赤泥中铁的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粗细分选-中矿磨选工艺效率和金属回收率均较高,充分体现了能抛早抛、能收早收的节能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过磨和金属流失。可分别获得铁品位59.42%、回收率22.82%的细粒铁精矿和铁品位55.30%、铁回收率70.04%的粗粒铁精矿,混合精矿综合品位为56.26%,综合回收率达到92.86%。
阳离子捕收剂烷基多胺醚在尖山铁矿的试验研究
刘恒发, 葛英勇, 朱鹏程
2011, 27(1): 39-40.
摘要
(
19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试验比较了烷基多胺醚系列捕收剂GE-601,GE-610,GE-609,GE-609与十二胺的捕收性能及其泡沫状况,试验结果表明GE-601是理想的阳离子捕收剂。在不添加其他药剂的情况下,用1粗3扫闭路浮选流程处理铁品位为64.53%的尖山铁矿的粗精矿,获得了铁品位为69.41%、回收率为98.42%的优质铁精矿。
新疆某难选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张立征, 王彩霞, 赵福财
2011, 27(1): 41-42.
摘要
(
17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新疆某碳质细粒浸染型难选金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为捕收剂,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的流程,开路试验得到金品位77.42 g/t、金回收率63.10%的较好浮选指标。
鄂西高磷赤铁矿絮凝效果及性能研究
段正义, 强敏, 董怡斌, 王玉珏, 陈康
2011, 27(1): 43-45.
摘要
(
16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经过改性的常用絮凝剂在鄂西高磷赤铁矿选矿试验中的应用情况,确定了适合该高磷赤铁矿选矿的絮凝剂种类、最佳用量和最佳pH值等条件。絮凝过程中絮凝剂选择性地吸附了带负电的矿物粒子,有效降低了粗精矿的磷含量,为进一步通过反浮选提高精矿铁品位创造了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酰胺絮凝能力较强、选择性较好,是一种优良的赤铁矿絮凝剂。
安全与环保
露天边坡开挖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赵奎, 杨欣, 王德中
2011, 27(1): 46-48.
摘要
(
16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岩石力学实验的基础上,利用FLAC3D对银山露天边坡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应用位移变化、速度矢量、塑性区的综合分析方法,得到了边坡破坏对应的开挖深度。
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冒落带与裂隙带高度的测定方法
李焕, 吕自伟, 赵亮, 展阔
2011, 27(1): 49-51.
摘要
(
15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更准确的测定煤层上覆岩层中“竖三带”的法向分布范围,提高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效果,初步划分了煤层“竖三带”的法向分布范围,探讨了影响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效果的关键因素为选择合理层位布置钻孔,而各钻孔的施工参数均应依据采空区内冒落带和裂隙带的高度来量化设计。论述了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的现场观测与理论计算方法,并根据这两种计算结果,可统筹设计优化高瓦斯工作面上高位钻孔各抽放孔的施工参数。
地质与测量
多成因矿床与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研究
袁莹
2011, 27(1): 52-53.
摘要
(
13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床的形成,必然存在多期次形成及形成后的叠加改造作用。回顾矿床成因研究历史,阐述成矿区(带)中,早期成矿系统被空间上与有之有重叠的晚期成矿系统叠加改造而形成的多成因矿床的相关基本问题,进而通过矿床实例分析其研究方法。
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杨忠芳, 文海霞, 曹华文
2011, 27(1): 54-57.
摘要
(
16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四川会理大铜矿铜矿床矿物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包裹体测温及硫、铅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矿床为沉积砂砾岩型层控铜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地层。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铜矿床的成矿模式,为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密怀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模式
王杰亭, 刘争, 吕玉凤
2011, 27(1): 58-59.
摘要
(
14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密怀铁矿是一个前寒武纪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对该矿矿体特征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发,后期主要经历褶皱构造的影响使其富集成矿,并建立了其成矿模式。
新疆福海县蒙库地区富蕴群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罗丹, 张厚亮, 孙成旺, 徐争强, 赵炜
2011, 27(1): 60-61.
摘要
(
15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疆福海县蒙库地区出露的震旦系富蕴群,研究其变质特征、岩性特征、岩相特征,以及震旦系富蕴群的时代依据、年代地层单位。根据基岩光谱定量分析结果,分析该富蕴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河南范庄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勘查开发前景
周迪
2011, 27(1): 62-63.
摘要
(
13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范庄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分布特点及主要矿石类型,矿化主要受北东向断裂和南北拆离断层的控制,探讨了该区具有银、铅、金多金属矿的勘查开发前景。
煤矿掘进小型地质构造的识别及处理对策
李忠悦
2011, 27(1): 64-65.
摘要
(
13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东荣三矿生产实践,介绍了常见的中小型地质构造的类型,探讨了不同地质构造下巷道掘进对策,阐述了中小型断层的定向预测方法和回采工作面中小断层的定位预测方法。
矿区GPS测量误差研究
王刚, 李伶
2011, 27(1): 66-68.
摘要
(
14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GPS在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具有较好的精度,能完成大多数测量工作。文中根据GPS测量的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对GPS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减小GPS定位误差的措施。
技术交流
某地下铁矿延深工程方案探讨
胡永泉
2011, 27(1): 69-71.
摘要
(
12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某铁矿深部矿体具体的开采条件和建设要求,在尽量减小矿山生产的情况下,对-380 m中段以下深部矿体开采提出了竖井延深、新掘竖井、新掘斜井等开拓方案,并进行了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按推荐选择的方案,新掘竖井多延深120 m,可满足深部矿体的生产需要,保持了矿山的持续稳定生产,并为下一步深部开采预留了空间。
鞍钢砬子山矿区合理边坡设计参数的探讨
张宝才, 肖辉
2011, 27(1): 72-73.
摘要
(
13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鞍钢砬子山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和初步开采设计方案,确定了露天矿边坡的地质分区,分析了各分区的岩体结构特点,上盘边坡为岩石强度相对较高的块状结构,下盘边坡为岩石强度相对较低的顺倾层状结构,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单纯形优化法对各分区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了砬子山矿区的合理边坡设计参数。
石人沟铁矿三期投产初期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
姜艳美
2011, 27(1): 74-75.
摘要
(
13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石人沟铁矿地下开采投产初期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阐明了这些问题对投产初期平稳过渡的重要性。为制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的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以提高矿山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
水压破裂煤层增透机理研究
陈连双, 浑宝炬
2011, 27(1): 76-77.
摘要
(
13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水压破裂煤层的试验研究,应用RFPA2D-Flow软件模拟水压破裂煤体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煤体水压破裂裂隙产生、扩展、形成贯通裂隙网络的影响因素,水压破裂参数与煤体破裂影响范围的关系,煤体破裂区域应力分布状况,裂隙发展规律以及瓦斯流场的变化规律。
载体浮选工艺的应用与机理研究进展
王朋杰, 刘龙飞
2011, 27(1): 78-80.
摘要
(
13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国内外科研与生产单位在常规载体浮选工艺和自生载体浮选工艺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这两种浮选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载体浮选工艺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LW51在某难选氧化铅锌矿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杨小峰, 陈启如, 朱颖青
2011, 27(1): 84-86.
摘要
(
1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在实验室小型试验、80 t/d半工业试验及300 t/d工业生产实践中,采用新型捕收剂LW51和2粗2精3扫工艺流程浮选某难选铅锌氧化矿石,均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指标。半年的工业生产实践获得了铅品位47.12%、回收率94.03%的铅精矿;以及锌品位23.92%、回收率64.22%的锌精矿。
海南儋州鲕状褐铁矿选矿研究
裴业虎, 陈玉定, 韩诗华, 刘湘滨
2011, 27(1): 87-88.
摘要
(
15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海南儋州某褐铁矿矿石性质,采用阶段磨矿多段分选工艺,进行了强磁选、絮凝浮选、磁化焙烧及弱磁选等选矿试验研究。第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68%的原矿经一次强磁粗扫选,混合精矿进入二次磨矿,-0.074mm占95%的磨矿产品絮凝去泥后进入混合胺反浮选,浮选精矿再磁化焙烧—弱磁选,可得到铁品位60.45%、回收率52.48%的最终精矿。
新兴煤矿西六区通风系统的优化探讨
解贵生
2011, 27(1): 89-90.
摘要
(
13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新兴煤矿六采区主扇服务年限长,效率低,运行不可靠等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更换主扇和施工巷道工程西六采区通风系统的改造,确保了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
快速测定铁矿石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
张爱珍, 付冉冉, 鲍惠君
2011, 27(1): 91-91.
摘要
(
16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两种快速测定铁矿石中氧化亚铁含量的方法,用这两种方法测定了4个铁矿石标准样品中氧化亚铁的含量,并与GB/T6730.8-1986中的传统标准测定法进行了对比,测定值与标样值之差在GB/T6730.8-1986允许误差范围内,因此快速测定法具有更简单、快速、方便、实用和便于推广的优点。
SLon强磁选机—离心选矿机分选鲕状赤铁矿的试验研究
廖国平, 陈志友, 贺政权
2011, 27(1): 92-93.
摘要
(
13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Lon强磁选—离心选矿工艺流程对湖南某鲕状赤铁矿进行了选矿工艺技术研究,在SLon-100强磁粗选给矿细度为-200目含量占97%、磁感应强度为1.0 T、脉动冲次为200 r/min,SLon-400离心选矿机转鼓转速为400 r/min、洗涤水量为2 L/min等最佳工艺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和铁回收率分别为56.20%和34.58%的铁精矿。
杨树沟铁矿排土场稳定性分析
党高锋, 甘德清, 张伟航
2011, 27(1): 94-96.
摘要
(
13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杨树沟铁矿排土场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杨树沟铁矿排土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瑞典法和推力传递法计算该排土场的稳定性情况,排除了该排土场存在危险的可能性。
浅谈露天矿邻近最终边坡的爆破技术和减震措施
郭振春
2011, 27(1): 97-98.
摘要
(
14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开采深度越来越大,服务年限也越来越长。但大中型矿山最终边坡的稳定性,是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而邻近最终边坡的爆破对其破坏较大。根据目前国内露天矿邻近最终边坡的爆破情况,从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等控制爆破的角度,分析了微差爆破技术、穿孔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及装药量等减震技术措施,以减少爆破震动对最终边坡的破坏,提高露天矿最终边坡的稳定性。
深井复合高应力大断面巷道耦合支护技术研究及应用
田国平, 徐雨, 江昌民, 董山
2011, 27(1): 99-101.
摘要
(
13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研究锚杆支护对岩体弹性模量、内聚力、摩擦角的影响;锚固体破坏前弹性模量、内聚力的变化;锚固体处于残余强度时等效内聚力、摩擦角的变化,并对锚索支护理论和顶板冒落拱形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最后运用收敛计对巷道支护优化前后表面围岩收敛变形进行对比,得出该耦合支护技术是合理有效的。
小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法分析
汪亮, 彭辉
2011, 27(1): 102-103.
摘要
(
14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小矿山采空区的危害及处理所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先用干式废石充填,再砂浆渗透胶结的方法,实施后该方法符合小矿山的实际情况,合理且行之有效,对小矿山采空区的处理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民采采空区的处理与应用
王宏喜, 余剑
2011, 27(1): 104-105.
摘要
(
13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马钢桃冲铁矿民采空区特点以及围岩冒落规律,研究并实践了在采空区周围布置采准巷道,利用废石充填采空区既作为下分层的覆盖层,又作为支撑巷道,减少地压出现。确定了废石充填无底柱束状深孔回采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被复杂空区穿插后周围残留矿体以及空区中残留矿的开采技术难题,实现了大量残矿的安全回收、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
尾矿库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王军
2011, 27(1): 106-108.
摘要
(
14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尾矿库的特点,按照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了尾矿库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指出尾矿库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及建议,有效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为实现尾矿库安全管理科学化提供了依据。
压风站冷却水循环系统改造
申林
2011, 27(1): 109-109.
摘要
(
12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钢集团板石矿业公司井下矿17#矿组压风站由于冬、春季枯水期冷缺水源匮乏,致使空气压缩机无法开启,严重影响17#矿组生产。本着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对压风站冷却水系统进行了改造,不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冷却水匮乏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水排放。
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初探
陈柒叁
2011, 27(1): 110-113.
摘要
(
13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矿山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构建矿山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成因素,以及安全文化在预防事故中的重要性。结合矿山企业实际,提出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对策,为矿山企业安全文化体系运行保障和评价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式。
露天矿火区治理实践
刘煜, 王创业
2011, 27(1): 114-115.
摘要
(
1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区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并且使大量煤炭资源燃烧和呆滞,污染环境。以碾坊塔纳林沟煤矿火区的治理为例,说明了火区的划分、灭火方法的选择及工程量的计算,为消除露天矿火区安全生产隐患、解放呆滞煤量、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